●得一錄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宜人人鹹知敬愛。
則惜谷會之舉。
更何可稍緩也。
竊思春祈秋報。
為農政大典。
後世奉行不善。
遂成具文。
迄于今。
祈者不知所以為祈。
報者亦非所以為報。
所持狹而所欲奢。
久為淳于所竊笑。
若以惜谷會為祈報。
堂堂禮制洵可推行。
報本格天。
胥在乎是。
普望同志之士。
各就地方率諸農民。
倡議集會。
一年兩舉。
即藉以行春祈秋報之禮。
以期召天和而消災刼。
庶幾年豐人壽。
共樂升平。
想有心人關懷粒食。
必樂于從事也。
謹啟。
△無錫縣憲吳金匮縣憲錢告示 為諄勸惜谷以隆祈報。
以免天災事。
照得五谷為養命之源。
為上天所最重。
故狼籍不敬者。
往往幹天之怒。
立降災殃。
雷電之警。
所在多有。
古人雲。
粒米必惜。
富之源也。
惜谷之家。
其子孫必多富厚厯有明驗。
查雍正五年。
欽奉上谕。
朕生平愛惜米谷每食之時雖粒米不肯抛棄。
若恣情縱欲暴殄天物則必上幹天怒。
水旱災祲之事。
皆所不免等因。
欽此。
天語煌煌。
至今傳誦。
無如近世民間狼籍過甚。
抛零堕落。
觸目驚心。
甚至遺入糞廁傾棄穢溝。
日久月深。
忽不加察。
積諸罪過。
難免天災。
水火兇荒。
所由來也。
夫撮米入坑。
必遭雷震。
此婦豎所共知者況亵棄多多。
安得不釀成災禍耶。
自古春祈秋報。
禮有明文。
迄于今。
祈者不知所以為祈。
報者亦非所以為報。
循名核實。
古意何存本二縣忝為民牧。
願與爾民敦崇報本。
以求天眷。
以迓康年。
況際此時勢。
艱危。
尤應惜福修善。
以弭災禍。
近時士林。
往往遵行惜字會。
洵為善舉。
惟字與谷并重。
而棄谷更多于棄字。
允宜仿照惜字會之例。
勸行惜谷善會一年兩舉。
即藉以行春祈秋報之禮。
如能實力奉行。
惜福真為無量。
除本二縣齋心默禱每逢朔望邑廟拈香。
為爾民祈福禳災。
并将惜谷章程。
按圖分發由董勸行外。
合行抄粘條約。
出示曉谕。
為此示仰阖邑軍民人等知悉。
爾等須知食乃民天。
分應敬惜。
自此以後凡有遺棄米谷各宜父诏兄勉。
率同合家大小婦子。
檢點廚竈内外。
務使格外收拾淨盡。
各修陰德。
至各米行典棧。
以及車坊砻坊碓坊各店鋪作場尤宜同業公議。
如何設法定章。
不緻忽棄。
或另雇貧老男婦專司打掃米谷。
務使齊心敬惜。
以期格天心而消災刼。
庶幾年豐人壽。
共享升平。
毋得仍前狼籍。
自取罪戾。
凜之慎之。
切切特示 △惜谷善會俗說 這個善會名曰。
惜谷。
為啥緣故要惜谷呢。
隻為五谷是天地所生。
的養命之寶。
我們家家戶戶男男女女都靠了他活命應該十分敬重。
況且一到荒年。
一升半合。
尚且難借。
吃盡多少苦楚幾乎餓死大約皆輕賤五谷罪孽。
所以天降災殃。
若再不知敬惜五谷。
恐怕荒年又在目前了。
你們想想看。
倘有把一撮谷蹧蹋入坑。
必遭天雷打死。
可見得谷是上天最看重的。
古人說得好。
若要惜福。
米裡揀谷【飯中谷吃了不化多雜糞坑】又說道。
增福添祿。
路上掃谷。
【收成時候路上抛棄麥谷最多一日可掃十數斤工食亦已夠足】善有善報。
一定不差的。
所以奉勸世上善男信女。
各各發心敬惜。
各鄉村多舉惜谷會集。
保甲長都可為首。
每年兩次。
如惜字會例。
各家焚香齋戒。
帶了谷簍齊集一堂。
可祈求用财茂盛人口平安竭小百姓一點誠心。
求田祖神三分默佑奉勸大衆。
即速奉行。
公修公德。
婆修婆德。
真是極大好事。
雍正時奉上谕勸行惜谷。
大典煌煌。
百姓至今傳誦。
若終身惜谷。
自然上天保佑。
免災發福了。
此不費錢好事。
有福人樂得做做。
△惜谷會條約 一此會不拘城鄉士庶。
都可舉行。
不拘一村一鄉三百二百家總可集會。
或仿照惜字會同善會舊例。
每年兩舉。
或三四舉。
各攜分來會。
素面一叙。
焚香祀神。
藉以祈年祈谷。
報謝先農田祖。
【即以代鄉飲酒禮亦可】。
惟集會之初。
必舉定老成會首數人。
約同按戶勸說用神道設教之法。
俾人人立願惜谷。
建醮奏表。
求免一方災厄。
尤昭鄭重。
【建醮立願可合數千戶公辨每戶須給一立願惜谷平安竈疏能兼立願惜字尤妙】 一此舉惜谷。
并不費錢。
隻須勸大小各戶。
均向竈神前立願自此以後各家竈前置一甕瓶。
或用竹簍。
将所惜之谷。
并入其中。
通計每年積有若幹。
舉會之日。
帶到公所。
稱見斤兩。
登簿具疏告神或願充公作為濟急扶危。
積谷備荒之用。
更為無量功德。
其貧戶力不能充公。
仍欲攜歸自食者。
亦聽自便。
不必相強。
一立願惜谷條目一願稻草上有谷摘淨。
一願飯米中有谷揀淨一願砻糠中有谷搧淨。
一願每年掃取岸頭麥谷幾鬥幾升。
一願每年淘洗坑谷二次。
一願地上狼籍糕餅屑粒。
随見随拾。
一願少用面糊漿衣。
并願見字必拾。
字紙灰不敢棄地。
一願永不用書簿夾鞋樣。
并願常說好話勸人。
并願戒食某某等物。
放生某某等物。
另有刻成竈疏。
可以遵行。
一夏秋稻麥登場。
田岸零星遺落谷粒極多。
會中同人必須發願忙裡偷閑。
各戶掃取一鬥。
或五升。
或照田田分段落各自掃淨。
以免雨後踐入泥中。
或另雇貧老丐童四出打掃。
即以掃取之谷散給孤寡。
功德更倍。
一稻麥秀實之際沿路一帶稻麥穗頭每多倒眠路上常為行路往來踐踏。
垂成遭蹋。
尤為造孽。
會中人急宜早為議禁。
約集圩長告知。
各莊各佃。
一概用草繩押拉。
或用木■〈木黨〉推轉。
以免傷殘如此盡心保護。
則天心自然喜悅。
可保田财茂盛。
倘懶惰不拉。
恐造孽召災。
鄰田亦被帶累。
宜公同議罰。
一惜谷莫多于稻草會中人宜公議約同各戶務必于打麥打稻之後。
随即另雇數人将稻草把拆散。
用竹片重加希打名為做柴以期揀摘淨盡。
打下之谷。
以之抵銷雇工工食尚有餘多。
不費一錢。
可積大德。
願共勉之。
如有懶惰不照辦者。
亦議罰。
一各典鋪棧房各米行陸陳行幹面行以及砻坊車坊碓坊面坊槽坊粉坊糕餅茶食店各作場各大字号各莊房各衙署各善局以及人口繁多之戶。
最易狼籍造孽。
宜仿惜谷養老之法。
另雇貧老男婦一二。
專司收拾遺粒。
打掃内外。
以免抛零。
一年所費工食有限。
既惜福。
又養老。
一舉而兩善備焉。
洵可仿行種德。
如各行中有好善之士。
出為倡首集議。
細商惜粒惜谷之法。
立規定約。
一體遵行。
尤為無量功德。
一鄉約久成具文。
若舉行惜谷善會。
一年兩次。
每次必有數百人會集。
一日間聚而不散。
可即于此日赴會宣講。
俾數百人環坐靜聽。
事畢乃散。
最為一舉兩得如此則行惜谷會□鄉約張本已隐寓其中。
相輔而行挽人心以回天怒。
誠目前要務也。
一保甲易緻疏懈。
若舉惜谷會。
則每鄉每裡必有十數好善之人作為會首會長。
按戶列名。
互相聯屬。
可即于其中默寓編查之法。
設立議約。
凡會内之人。
毋許為邪說所惑。
如有窩藏匪類之家。
以及為非作歹之人。
即責成會首。
嚴查斥逐以免株連。
則行惜谷會而保甲已隐寓其中。
化暴為良權宜通變。
因勢利導。
當亦高明所許也 按近時鄉裡小民。
有佛會香會之舉。
為儒者所不道。
然苟有心化導。
何妨從俗從宜。
自古春祈秋報。
典禮昭垂。
後世率以具文了事。
宜其荒歉頻仍。
民生凋弊也。
愚意以惜谷會為祈年報本郄是格天妙用。
并于舉行之日。
宣講鄉約。
多方勸善。
納約自牖。
善與人同。
未必不為大雅所見許。
借竺幹之法化。
警晚近之人心。
金粟如來。
拈花欲笑。
大千一粟。
證果非難。
彼法中權巧方便。
即吾道中誠敬工夫也。
幸有心人随處倡行。
為地方造福。
是所切禱。
△惜谷會議約 立惜谷議約。
吾裡(某鄉某村)衆姓人等。
竊思五谷為養命之源。
實關四民生計。
理宜敬惜。
無如近世人情往往忽畧。
不免任意狼籍以緻天災屢降。
荒歉頻仍。
為此我等公議。
約同合村各戶。
謹集惜谷善會合計若幹戶。
轉相傳勸。
約各家大小男女。
務必各加敬惜。
議定一年兩舉就社廟焚香具疏告神。
即以行春祈秋報之禮。
舉會之日。
另請一老成明理之士。
登台宣講勸善各條。
兼行鄉約之典。
會中人務須坐定靜聽。
以期同歸于善。
并将所惜之谷。
充公作善。
如有一毫私弊。
火焚雷殛。
日後每年永為定例。
不得始勤終怠爰立公同議約永遠存照。
一議公同捐資買備惜谷簍幾百隻按戶分送。
舉會之日。
各帶此簍入會。
記數登簿。
公議作何項好事。
随時求簽為定。
【積谷備荒最好】 一議凡遇打稻之後。
務必率同合家大小男女做柴掠稻。
将稻麥□上遺剩谷粒。
用竹片細細掠下。
不使一粒留存。
如有不依合村議罰。
一議每逢收麥收稻之先。
須各備粗布擔兜。
捆擔時先用鋪地。
兜住稻麥穗頭。
縛好挑起。
自免狼籍。
有不備者議罰。
一議合村各戶。
每年必淘坑二次。
淘起坑底或錢或谷。
焚香告神如有不淘。
察出議罰。
惟入坑必吃燒酒。
以蒜塞鼻以免坑毒。
一議合村婦女。
倘再用有字書本賬簿夾鞋樣花線者察出議罰錢百文。
凡遇宰牛打狗粘鳥捕蛙之人。
不許入境。
右議之後同人務必一心遵守。
不可忽畧。
以期消災集福。
年 月日立惜谷議約某鄉某人。
△填寫格式【照式填寫每願一條下親寫一十字押不能立願者空去不押戒食放生填寫某物聽其自願可也】 神前立願一生惜谷信【人某姓某名女某門某氏】行年幾歲某月某日建生【押】又願每年掃取岸頭【麥稻】粒幾鬥【押】又願每年淘洗坑底谷二次【押】并願【一生敬惜有字紙戒用書簿夾花線】押并願一生【戒食牛犬田蛙等類放生禽鳥蟲魚等物】押 并願勸人【勿堕胎溺女勿談人閨阃】押 并願一生常說好話押 謹為報謝 天恩祈求年歲豐登合宅平安【或保病延壽求财求子均可】事【今于幾年惜得稻谷荳麥共計幾斤幾兩】押 △立願惜谷有求必應 一凡禳瘟禳火解厄消愆解冤釋結官司陰譴必立此願 一凡為親求壽為子求名及自已求财求子必立此願 一凡重病保泰怪異求禳風波險厄難産祈安必立此願
則惜谷會之舉。
更何可稍緩也。
竊思春祈秋報。
為農政大典。
後世奉行不善。
遂成具文。
迄于今。
祈者不知所以為祈。
報者亦非所以為報。
所持狹而所欲奢。
久為淳于所竊笑。
若以惜谷會為祈報。
堂堂禮制洵可推行。
報本格天。
胥在乎是。
普望同志之士。
各就地方率諸農民。
倡議集會。
一年兩舉。
即藉以行春祈秋報之禮。
以期召天和而消災刼。
庶幾年豐人壽。
共樂升平。
想有心人關懷粒食。
必樂于從事也。
謹啟。
△無錫縣憲吳金匮縣憲錢告示 為諄勸惜谷以隆祈報。
以免天災事。
照得五谷為養命之源。
為上天所最重。
故狼籍不敬者。
往往幹天之怒。
立降災殃。
雷電之警。
所在多有。
古人雲。
粒米必惜。
富之源也。
惜谷之家。
其子孫必多富厚厯有明驗。
查雍正五年。
欽奉上谕。
朕生平愛惜米谷每食之時雖粒米不肯抛棄。
若恣情縱欲暴殄天物則必上幹天怒。
水旱災祲之事。
皆所不免等因。
欽此。
天語煌煌。
至今傳誦。
無如近世民間狼籍過甚。
抛零堕落。
觸目驚心。
甚至遺入糞廁傾棄穢溝。
日久月深。
忽不加察。
積諸罪過。
難免天災。
水火兇荒。
所由來也。
夫撮米入坑。
必遭雷震。
此婦豎所共知者況亵棄多多。
安得不釀成災禍耶。
自古春祈秋報。
禮有明文。
迄于今。
祈者不知所以為祈。
報者亦非所以為報。
循名核實。
古意何存本二縣忝為民牧。
願與爾民敦崇報本。
以求天眷。
以迓康年。
況際此時勢。
艱危。
尤應惜福修善。
以弭災禍。
近時士林。
往往遵行惜字會。
洵為善舉。
惟字與谷并重。
而棄谷更多于棄字。
允宜仿照惜字會之例。
勸行惜谷善會一年兩舉。
即藉以行春祈秋報之禮。
如能實力奉行。
惜福真為無量。
除本二縣齋心默禱每逢朔望邑廟拈香。
為爾民祈福禳災。
并将惜谷章程。
按圖分發由董勸行外。
合行抄粘條約。
出示曉谕。
為此示仰阖邑軍民人等知悉。
爾等須知食乃民天。
分應敬惜。
自此以後凡有遺棄米谷各宜父诏兄勉。
率同合家大小婦子。
檢點廚竈内外。
務使格外收拾淨盡。
各修陰德。
至各米行典棧。
以及車坊砻坊碓坊各店鋪作場尤宜同業公議。
如何設法定章。
不緻忽棄。
或另雇貧老男婦專司打掃米谷。
務使齊心敬惜。
以期格天心而消災刼。
庶幾年豐人壽。
共享升平。
毋得仍前狼籍。
自取罪戾。
凜之慎之。
切切特示 △惜谷善會俗說 這個善會名曰。
惜谷。
為啥緣故要惜谷呢。
隻為五谷是天地所生。
的養命之寶。
我們家家戶戶男男女女都靠了他活命應該十分敬重。
況且一到荒年。
一升半合。
尚且難借。
吃盡多少苦楚幾乎餓死大約皆輕賤五谷罪孽。
所以天降災殃。
若再不知敬惜五谷。
恐怕荒年又在目前了。
你們想想看。
倘有把一撮谷蹧蹋入坑。
必遭天雷打死。
可見得谷是上天最看重的。
古人說得好。
若要惜福。
米裡揀谷【飯中谷吃了不化多雜糞坑】又說道。
增福添祿。
路上掃谷。
【收成時候路上抛棄麥谷最多一日可掃十數斤工食亦已夠足】善有善報。
一定不差的。
所以奉勸世上善男信女。
各各發心敬惜。
各鄉村多舉惜谷會集。
保甲長都可為首。
每年兩次。
如惜字會例。
各家焚香齋戒。
帶了谷簍齊集一堂。
可祈求用财茂盛人口平安竭小百姓一點誠心。
求田祖神三分默佑奉勸大衆。
即速奉行。
公修公德。
婆修婆德。
真是極大好事。
雍正時奉上谕勸行惜谷。
大典煌煌。
百姓至今傳誦。
若終身惜谷。
自然上天保佑。
免災發福了。
此不費錢好事。
有福人樂得做做。
△惜谷會條約 一此會不拘城鄉士庶。
都可舉行。
不拘一村一鄉三百二百家總可集會。
或仿照惜字會同善會舊例。
每年兩舉。
或三四舉。
各攜分來會。
素面一叙。
焚香祀神。
藉以祈年祈谷。
報謝先農田祖。
【即以代鄉飲酒禮亦可】。
惟集會之初。
必舉定老成會首數人。
約同按戶勸說用神道設教之法。
俾人人立願惜谷。
建醮奏表。
求免一方災厄。
尤昭鄭重。
【建醮立願可合數千戶公辨每戶須給一立願惜谷平安竈疏能兼立願惜字尤妙】 一此舉惜谷。
并不費錢。
隻須勸大小各戶。
均向竈神前立願自此以後各家竈前置一甕瓶。
或用竹簍。
将所惜之谷。
并入其中。
通計每年積有若幹。
舉會之日。
帶到公所。
稱見斤兩。
登簿具疏告神或願充公作為濟急扶危。
積谷備荒之用。
更為無量功德。
其貧戶力不能充公。
仍欲攜歸自食者。
亦聽自便。
不必相強。
一立願惜谷條目一願稻草上有谷摘淨。
一願飯米中有谷揀淨一願砻糠中有谷搧淨。
一願每年掃取岸頭麥谷幾鬥幾升。
一願每年淘洗坑谷二次。
一願地上狼籍糕餅屑粒。
随見随拾。
一願少用面糊漿衣。
并願見字必拾。
字紙灰不敢棄地。
一願永不用書簿夾鞋樣。
并願常說好話勸人。
并願戒食某某等物。
放生某某等物。
另有刻成竈疏。
可以遵行。
一夏秋稻麥登場。
田岸零星遺落谷粒極多。
會中同人必須發願忙裡偷閑。
各戶掃取一鬥。
或五升。
或照田田分段落各自掃淨。
以免雨後踐入泥中。
或另雇貧老丐童四出打掃。
即以掃取之谷散給孤寡。
功德更倍。
一稻麥秀實之際沿路一帶稻麥穗頭每多倒眠路上常為行路往來踐踏。
垂成遭蹋。
尤為造孽。
會中人急宜早為議禁。
約集圩長告知。
各莊各佃。
一概用草繩押拉。
或用木■〈木黨〉推轉。
以免傷殘如此盡心保護。
則天心自然喜悅。
可保田财茂盛。
倘懶惰不拉。
恐造孽召災。
鄰田亦被帶累。
宜公同議罰。
一惜谷莫多于稻草會中人宜公議約同各戶務必于打麥打稻之後。
随即另雇數人将稻草把拆散。
用竹片重加希打名為做柴以期揀摘淨盡。
打下之谷。
以之抵銷雇工工食尚有餘多。
不費一錢。
可積大德。
願共勉之。
如有懶惰不照辦者。
亦議罰。
一各典鋪棧房各米行陸陳行幹面行以及砻坊車坊碓坊面坊槽坊粉坊糕餅茶食店各作場各大字号各莊房各衙署各善局以及人口繁多之戶。
最易狼籍造孽。
宜仿惜谷養老之法。
另雇貧老男婦一二。
專司收拾遺粒。
打掃内外。
以免抛零。
一年所費工食有限。
既惜福。
又養老。
一舉而兩善備焉。
洵可仿行種德。
如各行中有好善之士。
出為倡首集議。
細商惜粒惜谷之法。
立規定約。
一體遵行。
尤為無量功德。
一鄉約久成具文。
若舉行惜谷善會。
一年兩次。
每次必有數百人會集。
一日間聚而不散。
可即于此日赴會宣講。
俾數百人環坐靜聽。
事畢乃散。
最為一舉兩得如此則行惜谷會□鄉約張本已隐寓其中。
相輔而行挽人心以回天怒。
誠目前要務也。
一保甲易緻疏懈。
若舉惜谷會。
則每鄉每裡必有十數好善之人作為會首會長。
按戶列名。
互相聯屬。
可即于其中默寓編查之法。
設立議約。
凡會内之人。
毋許為邪說所惑。
如有窩藏匪類之家。
以及為非作歹之人。
即責成會首。
嚴查斥逐以免株連。
則行惜谷會而保甲已隐寓其中。
化暴為良權宜通變。
因勢利導。
當亦高明所許也 按近時鄉裡小民。
有佛會香會之舉。
為儒者所不道。
然苟有心化導。
何妨從俗從宜。
自古春祈秋報。
典禮昭垂。
後世率以具文了事。
宜其荒歉頻仍。
民生凋弊也。
愚意以惜谷會為祈年報本郄是格天妙用。
并于舉行之日。
宣講鄉約。
多方勸善。
納約自牖。
善與人同。
未必不為大雅所見許。
借竺幹之法化。
警晚近之人心。
金粟如來。
拈花欲笑。
大千一粟。
證果非難。
彼法中權巧方便。
即吾道中誠敬工夫也。
幸有心人随處倡行。
為地方造福。
是所切禱。
△惜谷會議約 立惜谷議約。
吾裡(某鄉某村)衆姓人等。
竊思五谷為養命之源。
實關四民生計。
理宜敬惜。
無如近世人情往往忽畧。
不免任意狼籍以緻天災屢降。
荒歉頻仍。
為此我等公議。
約同合村各戶。
謹集惜谷善會合計若幹戶。
轉相傳勸。
約各家大小男女。
務必各加敬惜。
議定一年兩舉就社廟焚香具疏告神。
即以行春祈秋報之禮。
舉會之日。
另請一老成明理之士。
登台宣講勸善各條。
兼行鄉約之典。
會中人務須坐定靜聽。
以期同歸于善。
并将所惜之谷。
充公作善。
如有一毫私弊。
火焚雷殛。
日後每年永為定例。
不得始勤終怠爰立公同議約永遠存照。
一議公同捐資買備惜谷簍幾百隻按戶分送。
舉會之日。
各帶此簍入會。
記數登簿。
公議作何項好事。
随時求簽為定。
【積谷備荒最好】 一議凡遇打稻之後。
務必率同合家大小男女做柴掠稻。
将稻麥□上遺剩谷粒。
用竹片細細掠下。
不使一粒留存。
如有不依合村議罰。
一議每逢收麥收稻之先。
須各備粗布擔兜。
捆擔時先用鋪地。
兜住稻麥穗頭。
縛好挑起。
自免狼籍。
有不備者議罰。
一議合村各戶。
每年必淘坑二次。
淘起坑底或錢或谷。
焚香告神如有不淘。
察出議罰。
惟入坑必吃燒酒。
以蒜塞鼻以免坑毒。
一議合村婦女。
倘再用有字書本賬簿夾鞋樣花線者察出議罰錢百文。
凡遇宰牛打狗粘鳥捕蛙之人。
不許入境。
右議之後同人務必一心遵守。
不可忽畧。
以期消災集福。
年 月日立惜谷議約某鄉某人。
△填寫格式【照式填寫每願一條下親寫一十字押不能立願者空去不押戒食放生填寫某物聽其自願可也】 神前立願一生惜谷信【人某姓某名女某門某氏】行年幾歲某月某日建生【押】又願每年掃取岸頭【麥稻】粒幾鬥【押】又願每年淘洗坑底谷二次【押】并願【一生敬惜有字紙戒用書簿夾花線】押并願一生【戒食牛犬田蛙等類放生禽鳥蟲魚等物】押 并願勸人【勿堕胎溺女勿談人閨阃】押 并願一生常說好話押 謹為報謝 天恩祈求年歲豐登合宅平安【或保病延壽求财求子均可】事【今于幾年惜得稻谷荳麥共計幾斤幾兩】押 △立願惜谷有求必應 一凡禳瘟禳火解厄消愆解冤釋結官司陰譴必立此願 一凡為親求壽為子求名及自已求财求子必立此願 一凡重病保泰怪異求禳風波險厄難産祈安必立此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