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錄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作主。
親鄰貧苦境遇适然、量力佽助。
所以敦古誼也】刻薄成家。
理無久享【人家忠厚、方能長久、若刻薄者必無好子孫。
必難常保、】倫常乖舛。
立見消亡【乖外不循理也。
倫常乖舛、如忤逆父母兄弟争競之類。
此謂大逆無道。
天怒神誅。
災殃立至。
】兄弟叔侄。
須分多潤寡。
【分多潤寡、言以有餘補不足也、兄弟叔侄皆一本至親。
痛癢相關。
倘有緩急。
自宜幫助。
豈可自享溫飽而坐視不顧。
】長幼内外。
宜法肅詞嚴【家法須整齊嚴肅、戲谑輕浮。
斷難使家人帖服】聽婦言乖骨肉。
豈是丈夫【耳根太軟聽信婦人之言。
反緻骨肉不和。
是乃小人所為。
斷非丈夫氣度】重資财薄父母。
不成人子【父母是生我之人資财是外來之物若看重資财而薄待父母、是反常颠倒不可以為人子。
言不成其為人也】嫁女擇佳婿。
母索重聘【既欲得佳婿而仍欲索取重聘。
俗不可耐矣。
世情可笑往往如此。
】娶媳求淑女。
勿計厚奁【娶婦欲其為吾子内助。
且以綿嗣續也。
裝奁厚薄。
稱家有無更何暇計世有竭家财而為女辦嫁者。
真屬可憐可笑】見富貴而生谄容者最可恥【奉承富貴之人、勢利心腸最是可恥】對貧窮而作驕态者賤莫甚【輕看貧窮之人。
即是奉承富貴之人。
設使貧窮者忽變而為富貴彼便忽然換轉面皮。
非特不敢作驕态。
并奉承不遑矣。
賤骨頭往往如此】居家戒争訟。
訟則終兇【争訟俗所謂打官司也。
好訟之人。
往往破家喪命争一時之閑氣。
贻全家之禍累。
愚亦極矣。
若唆使之人。
暗損陰骘尤為十惡大罪】處世戒多言。
言多必失【古語雲。
病從口入。
禍從口出。
出言不慎、惹禍招災懊悔無及。
多言者戒之】毌恃勢力而淩逼孤寡【孤兒寡婦是人世之最可憐者。
宜格外矜憐。
若倚靠勢力而反欲欺淩逼廹定幹天怒】勿貪口腹而恣殺生靈【口腹之欲無窮。
殺生之孽甚大。
為了區區口腹。
造作無邊孽障。
再三打算。
殊算不來。
況殺生時。
跳躍呌号血肉淋漓。
尤目不忍見。
有仁心者應食不下咽。
而忍恣其殺耶】乖僻自是悔誤必多【天下自以為是之人、比比皆是。
性情乖僻即明師益友、亦勸化不轉到臨死時始悔從前之誤。
遲矣晚矣】怠惰自甘。
家園終廢【人家須由勤做起。
若一味懶惰。
必至百事廢弛。
家道必然敗壞】狎昵惡少。
久必受其累【交友須交好人、若惡少則任意胡行。
動多犯法。
久後必然敗事。
親近之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
急則可相倚【屈志言低心下氣也。
老成人事事持重近之者即可以為法。
即有急難。
老成人必能為我排解。
可倚靠也。
】輕聽發言。
安知非人之谮愬。
當忍耐三思【一面之詞、難于憑信。
谮愬之人往往虛詞架飾、無理變為有理若輕信之而遽為之用。
則彼一面之受屈者多矣。
所以要忍耐三思。
庶不誤事】因事相争。
焉知非我之不是。
須平心一想【相争之際。
人人各執一是。
總不肯說自家一句不是。
以緻各不相下、若彼此能平心想想。
必然良心發現。
知自家盡多差處。
愧恨無地矣】施惠無念【施惠者動于心之所不忍。
非望報也何必記念】受恩莫忘【受人之恩。
須思所以報答若受而忘之、是謂忘恩負義。
何以為人】凡事當留餘地【留些餘地以便日後走動若早占盡以後便無以容身矣】得意不宜再往【得意事難以為例再往須防讨厭】人有喜慶。
不可生妬忌心【人有喜慶當代為慶幸妬忌者、非惟無損于彼。
适以自壞其良心耳】人有禍患。
不可生欣幸心【人當禍患來纏。
身受者何等苦惱。
有仁心者必然力為解救乃不能代為憂戚。
而反生欣幸。
用心險惡日。
後必招陰禍】善欲人見。
不是真善【為善而欲人人共見便是為名起見。
非真心為善矣】惡恐人知。
便是大惡【司馬溫公言生平無一事不可對人言者此、心何等光明磊落。
若為惡而恐人知。
必是陰惡。
私意險心惡莫大焉。
】見色而起淫心。
報在妻女【我不淫人婦。
人不淫我妻。
天道好還。
循環不爽。
故見美色而起淫心者。
妻女必受其報。
況萬惡淫為首。
功名祿壽都要減削其報更不止于是耶。
】匿怨而用暗箭。
禍延子孫【暗箭傷人。
難于防。
備豈知你用暗箭傷他。
天卻以顯禍傷你。
并連你子孫亦受傷耶】家門和順。
即饔飧不繼。
亦有餘歡【語雲家和萬事興。
又雲家門和睦值千金。
故人家能相順。
即貧至朝夕不給、亦自歡然。
況和氣緻祥。
家門和順。
自是一團春氣。
可蔔其家之必興也】國課早完。
即囊橐無餘。
可稱至樂【人享太平之福。
食毛踐主世受國恩。
區區課稅。
何足以報効萬一。
而猶遲延拖欠。
煩長吏催科。
是忘恩誣上。
自贻伊戚也。
故國課早完。
即使囊乏一文。
可謂至樂也】守分安命【守本分。
不向分外貪求。
安天命。
不肯妄為妄取】順時聽天【凡事順時而行。
聽乎天命。
天佑善人。
自然決不虧負】為人 若此庶乎近焉【近言近道也。
為人能如上所言庶幾近道。
而可以為君子人也。
】詞則布帛菽粟。
理則玉律金科。
家訓中第一至文也。
教子弟者務須令幼年熟讀。
并宜書作挂幅。
懸諸中堂。
使家人日誦一遍。
庶于身心有益。
萬金良藥。
勿以淺近而忽之。
○近世無識庸人動多以惡為能。
讀此文有一句以惡為能處否。
萬事莫如為善樂。
百花怎比讀書香。
處世讓人一步。
臨事吃虧三分。
有味乎言哉。
△事親規約【孫念劬原輯】 孟子曰事孰為大。
事親為大。
親恩罔極。
即事之之心亦罔極人子在生一日。
何日非事親之日。
生事葬祭。
一有缺憾。
即不堪為子。
其可忽不加意乎述事親規約。
事生 侍疾 事生 人子之道。
莫重于事生。
百年有限之親。
一去不回之日。
得盡一時心。
即免一時悔也。
惟是。
易辦者無窮之物。
難辦者有恒之心。
真心所切。
啜菽飲水可以盡親歡。
賣薪負粟可以酬吾志。
歐陽公曰。
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
痛哉斯言。
【為人子者可怦然興矣】 一【服勞】父母呼。
唯而不諾。
手執業則投之。
食在口則吐之。
走而不趨。
凡受父母之命。
必籍記而佩之。
時省而速行之。
事畢則反命。
一【奉養】。
三牲五鼎。
菽水菜根。
皆養也惟應及時為可貴耳然必須有資内助焉。
未有婦不賢而能養親者也。
人欲養親。
必先教婦。
貧賤之家子養親。
富貴之家親養子。
親養子。
則終身不知子道矣。
悲夫。
一【谷食】。
凡事父母異食。
古雲。
老少異糧。
況親乎。
黍稷稻粱皆欲精鑿。
麥欲頭羅。
菽欲純而新。
一【肉食】。
魚去鲠。
雞鴨去骨。
調諸腥以姜醋。
肥膩以酒。
斷脯橫理。
斷魚順理。
一【水飲】。
水欲甘。
欲澄欲潔。
【污水食之最易發病】酒欲醇。
欲陳。
無宿壺。
無再熱。
糖欲澄垢。
【糖中砂垢最多】酰欲澄根。
茗去初未。
一【果實】。
無蠹無損。
戒先時後時。
先時味歉。
後時味敗。
無多進異味非習嘗者勿進。
【凡西瓜梨藕桃杏之類皆為生冷能□脾胃】 一【視膳】日四問食。
食問所欲。
适溫涼冷熱之宜。
候生熟清濁之節。
嘗醎淡辛酸之味。
視草毛蠅蟻之物 一【器用】父母一切所用之物。
如筆墨紙硯。
畫籍卷軸。
及杯盞壺榼傘屐之類。
安放宜有常處。
恐一時取用不及。
緻生煩惱也。
諸為餐具。
溉滌欲潔碗碟杯盞。
欲精緻可愛。
以得父母之歡。
一【衣服】五十非帛不暖。
禦寒之具較春夏諸衣尤為緊要。
然須以輕暖為佳。
凡衾褥須置二副。
一厚一薄以适寒暖之宜。
即冠巾襪履。
亦須有二以備更換。
一【侍容】侍父母之側。
無戚容。
無怨容。
無惰容。
無莊容。
無思容。
無昏忽之容。
無不足之容。
無高聲。
無叱咤之聲。
無直言。
無費解說之言。
無犯諱之言。
一【啟告】樂事快言。
憂事徐言。
怒事笑言。
悲事疑言。
駭異之事平言。
恐懼之事。
可以不聞者勿言。
一【從命】人子事親。
畢力盡志。
凡有所命皆從之。
無強以拂其意。
一【悅心】氣血調于歡喜。
疾病生于惱怒。
壽親之道無他一悅字盡之矣時花新果。
異物奇觀。
好書名畫有得必獻可助一樂 一【出入】必行之路。
地坳則覆之。
地凸則平之。
地滑則沙之。
升高下下則扶掖之。
遠行則子弟從之。
夜歸則操炬以迎之。
一【同人】親有所愛樂之人。
趨治具。
無厭色。
父母所最愛者。
子女之子女也。
父母欲施之衣食。
則食之衣之無怨言。
無後語 一【仆禦】親之近侍。
以柔順勤謹者為之。
否則易之。
必得人而後巳。
一【告面】禮為人子者。
出必告。
反必面。
所遊必有常。
所習必有業。
人子出入而不禀命于父母則意中無父母。
目中亦無父母矣。
犯尊犯齒之端。
皆由于此。
子弟所宜切戒。
孝經曰。
居則緻其敬。
一【承志】甘旨日給。
是謂能養而尤以善承親意為主不然、飲食供奉之閑。
親心時有戚戚焉。
其養又安足道也。
曾子曰、孝子之養老也。
樂其心。
不違其志。
樂其耳目。
安其寝處。
以其飲食忠養之。
孝經雲、養則緻其樂 一【谏過】親有錯履。
無遽言。
無盡言。
無當人而言。
乘時乘機設言以悟之。
親有激怒。
從其怒以緩之。
怒平、順言以醒之。
失禮于人者。
陰為遜謝之。
一【救難】或居官坐罪。
或遠出遭殃。
或因幹涉累身。
或以兵火受險皆難也。
此在他人尚當救護。
親有難而不救。
則禽獸不若矣。
人子不幸遭此。
毋畏禍。
毋過激。
必以全親為上策。
一【祈壽】父母俱存。
天倫樂事。
然去日苦多。
來日苦少。
既可喜。
亦可懼。
孝子所以有祈年之願也。
愛親者果有減巳益親之真情。
至誠感神。
鮮有不應。
司馬溫公居家雜儀曰。
凡子事父母婦事舅姑。
天欲明。
鹹起盥漱栉總。
具冠帶昧爽适父母舅姑之所。
省問夜來安否父母舅姑起。
子供藥物。
婦具晨羞。
供具畢。
乃退。
各從其事。
将食。
婦請所欲供之。
尊長食畢乃退。
既夜。
父母舅姑将寝則安置而退。
居閑無事。
則侍于父母舅姑之所。
侍立必恭。
執事必謹。
應對言語。
必下氣怡聲。
出入起居。
必謹扶衛之。
不敢涕唾喧呼于父母之側。
父母不命之坐不敢坐。
不命之退不敢退。
侍疾 夫病生死關頭也。
善調攝之。
則幾死可生。
不善則可生反死禮凡父母舅姑有疾。
子婦不離側。
色不滿容。
不戲笑不宴遊。
即有災夭迫切之事。
皆不暇及。
專以延醫合藥調攝為務。
疾已複初。
親鄰貧苦境遇适然、量力佽助。
所以敦古誼也】刻薄成家。
理無久享【人家忠厚、方能長久、若刻薄者必無好子孫。
必難常保、】倫常乖舛。
立見消亡【乖外不循理也。
倫常乖舛、如忤逆父母兄弟争競之類。
此謂大逆無道。
天怒神誅。
災殃立至。
】兄弟叔侄。
須分多潤寡。
【分多潤寡、言以有餘補不足也、兄弟叔侄皆一本至親。
痛癢相關。
倘有緩急。
自宜幫助。
豈可自享溫飽而坐視不顧。
】長幼内外。
宜法肅詞嚴【家法須整齊嚴肅、戲谑輕浮。
斷難使家人帖服】聽婦言乖骨肉。
豈是丈夫【耳根太軟聽信婦人之言。
反緻骨肉不和。
是乃小人所為。
斷非丈夫氣度】重資财薄父母。
不成人子【父母是生我之人資财是外來之物若看重資财而薄待父母、是反常颠倒不可以為人子。
言不成其為人也】嫁女擇佳婿。
母索重聘【既欲得佳婿而仍欲索取重聘。
俗不可耐矣。
世情可笑往往如此。
】娶媳求淑女。
勿計厚奁【娶婦欲其為吾子内助。
且以綿嗣續也。
裝奁厚薄。
稱家有無更何暇計世有竭家财而為女辦嫁者。
真屬可憐可笑】見富貴而生谄容者最可恥【奉承富貴之人、勢利心腸最是可恥】對貧窮而作驕态者賤莫甚【輕看貧窮之人。
即是奉承富貴之人。
設使貧窮者忽變而為富貴彼便忽然換轉面皮。
非特不敢作驕态。
并奉承不遑矣。
賤骨頭往往如此】居家戒争訟。
訟則終兇【争訟俗所謂打官司也。
好訟之人。
往往破家喪命争一時之閑氣。
贻全家之禍累。
愚亦極矣。
若唆使之人。
暗損陰骘尤為十惡大罪】處世戒多言。
言多必失【古語雲。
病從口入。
禍從口出。
出言不慎、惹禍招災懊悔無及。
多言者戒之】毌恃勢力而淩逼孤寡【孤兒寡婦是人世之最可憐者。
宜格外矜憐。
若倚靠勢力而反欲欺淩逼廹定幹天怒】勿貪口腹而恣殺生靈【口腹之欲無窮。
殺生之孽甚大。
為了區區口腹。
造作無邊孽障。
再三打算。
殊算不來。
況殺生時。
跳躍呌号血肉淋漓。
尤目不忍見。
有仁心者應食不下咽。
而忍恣其殺耶】乖僻自是悔誤必多【天下自以為是之人、比比皆是。
性情乖僻即明師益友、亦勸化不轉到臨死時始悔從前之誤。
遲矣晚矣】怠惰自甘。
家園終廢【人家須由勤做起。
若一味懶惰。
必至百事廢弛。
家道必然敗壞】狎昵惡少。
久必受其累【交友須交好人、若惡少則任意胡行。
動多犯法。
久後必然敗事。
親近之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
急則可相倚【屈志言低心下氣也。
老成人事事持重近之者即可以為法。
即有急難。
老成人必能為我排解。
可倚靠也。
】輕聽發言。
安知非人之谮愬。
當忍耐三思【一面之詞、難于憑信。
谮愬之人往往虛詞架飾、無理變為有理若輕信之而遽為之用。
則彼一面之受屈者多矣。
所以要忍耐三思。
庶不誤事】因事相争。
焉知非我之不是。
須平心一想【相争之際。
人人各執一是。
總不肯說自家一句不是。
以緻各不相下、若彼此能平心想想。
必然良心發現。
知自家盡多差處。
愧恨無地矣】施惠無念【施惠者動于心之所不忍。
非望報也何必記念】受恩莫忘【受人之恩。
須思所以報答若受而忘之、是謂忘恩負義。
何以為人】凡事當留餘地【留些餘地以便日後走動若早占盡以後便無以容身矣】得意不宜再往【得意事難以為例再往須防讨厭】人有喜慶。
不可生妬忌心【人有喜慶當代為慶幸妬忌者、非惟無損于彼。
适以自壞其良心耳】人有禍患。
不可生欣幸心【人當禍患來纏。
身受者何等苦惱。
有仁心者必然力為解救乃不能代為憂戚。
而反生欣幸。
用心險惡日。
後必招陰禍】善欲人見。
不是真善【為善而欲人人共見便是為名起見。
非真心為善矣】惡恐人知。
便是大惡【司馬溫公言生平無一事不可對人言者此、心何等光明磊落。
若為惡而恐人知。
必是陰惡。
私意險心惡莫大焉。
】見色而起淫心。
報在妻女【我不淫人婦。
人不淫我妻。
天道好還。
循環不爽。
故見美色而起淫心者。
妻女必受其報。
況萬惡淫為首。
功名祿壽都要減削其報更不止于是耶。
】匿怨而用暗箭。
禍延子孫【暗箭傷人。
難于防。
備豈知你用暗箭傷他。
天卻以顯禍傷你。
并連你子孫亦受傷耶】家門和順。
即饔飧不繼。
亦有餘歡【語雲家和萬事興。
又雲家門和睦值千金。
故人家能相順。
即貧至朝夕不給、亦自歡然。
況和氣緻祥。
家門和順。
自是一團春氣。
可蔔其家之必興也】國課早完。
即囊橐無餘。
可稱至樂【人享太平之福。
食毛踐主世受國恩。
區區課稅。
何足以報効萬一。
而猶遲延拖欠。
煩長吏催科。
是忘恩誣上。
自贻伊戚也。
故國課早完。
即使囊乏一文。
可謂至樂也】守分安命【守本分。
不向分外貪求。
安天命。
不肯妄為妄取】順時聽天【凡事順時而行。
聽乎天命。
天佑善人。
自然決不虧負】為人 若此庶乎近焉【近言近道也。
為人能如上所言庶幾近道。
而可以為君子人也。
】詞則布帛菽粟。
理則玉律金科。
家訓中第一至文也。
教子弟者務須令幼年熟讀。
并宜書作挂幅。
懸諸中堂。
使家人日誦一遍。
庶于身心有益。
萬金良藥。
勿以淺近而忽之。
○近世無識庸人動多以惡為能。
讀此文有一句以惡為能處否。
萬事莫如為善樂。
百花怎比讀書香。
處世讓人一步。
臨事吃虧三分。
有味乎言哉。
△事親規約【孫念劬原輯】 孟子曰事孰為大。
事親為大。
親恩罔極。
即事之之心亦罔極人子在生一日。
何日非事親之日。
生事葬祭。
一有缺憾。
即不堪為子。
其可忽不加意乎述事親規約。
事生 侍疾 事生 人子之道。
莫重于事生。
百年有限之親。
一去不回之日。
得盡一時心。
即免一時悔也。
惟是。
易辦者無窮之物。
難辦者有恒之心。
真心所切。
啜菽飲水可以盡親歡。
賣薪負粟可以酬吾志。
歐陽公曰。
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
痛哉斯言。
【為人子者可怦然興矣】 一【服勞】父母呼。
唯而不諾。
手執業則投之。
食在口則吐之。
走而不趨。
凡受父母之命。
必籍記而佩之。
時省而速行之。
事畢則反命。
一【奉養】。
三牲五鼎。
菽水菜根。
皆養也惟應及時為可貴耳然必須有資内助焉。
未有婦不賢而能養親者也。
人欲養親。
必先教婦。
貧賤之家子養親。
富貴之家親養子。
親養子。
則終身不知子道矣。
悲夫。
一【谷食】。
凡事父母異食。
古雲。
老少異糧。
況親乎。
黍稷稻粱皆欲精鑿。
麥欲頭羅。
菽欲純而新。
一【肉食】。
魚去鲠。
雞鴨去骨。
調諸腥以姜醋。
肥膩以酒。
斷脯橫理。
斷魚順理。
一【水飲】。
水欲甘。
欲澄欲潔。
【污水食之最易發病】酒欲醇。
欲陳。
無宿壺。
無再熱。
糖欲澄垢。
【糖中砂垢最多】酰欲澄根。
茗去初未。
一【果實】。
無蠹無損。
戒先時後時。
先時味歉。
後時味敗。
無多進異味非習嘗者勿進。
【凡西瓜梨藕桃杏之類皆為生冷能□脾胃】 一【視膳】日四問食。
食問所欲。
适溫涼冷熱之宜。
候生熟清濁之節。
嘗醎淡辛酸之味。
視草毛蠅蟻之物 一【器用】父母一切所用之物。
如筆墨紙硯。
畫籍卷軸。
及杯盞壺榼傘屐之類。
安放宜有常處。
恐一時取用不及。
緻生煩惱也。
諸為餐具。
溉滌欲潔碗碟杯盞。
欲精緻可愛。
以得父母之歡。
一【衣服】五十非帛不暖。
禦寒之具較春夏諸衣尤為緊要。
然須以輕暖為佳。
凡衾褥須置二副。
一厚一薄以适寒暖之宜。
即冠巾襪履。
亦須有二以備更換。
一【侍容】侍父母之側。
無戚容。
無怨容。
無惰容。
無莊容。
無思容。
無昏忽之容。
無不足之容。
無高聲。
無叱咤之聲。
無直言。
無費解說之言。
無犯諱之言。
一【啟告】樂事快言。
憂事徐言。
怒事笑言。
悲事疑言。
駭異之事平言。
恐懼之事。
可以不聞者勿言。
一【從命】人子事親。
畢力盡志。
凡有所命皆從之。
無強以拂其意。
一【悅心】氣血調于歡喜。
疾病生于惱怒。
壽親之道無他一悅字盡之矣時花新果。
異物奇觀。
好書名畫有得必獻可助一樂 一【出入】必行之路。
地坳則覆之。
地凸則平之。
地滑則沙之。
升高下下則扶掖之。
遠行則子弟從之。
夜歸則操炬以迎之。
一【同人】親有所愛樂之人。
趨治具。
無厭色。
父母所最愛者。
子女之子女也。
父母欲施之衣食。
則食之衣之無怨言。
無後語 一【仆禦】親之近侍。
以柔順勤謹者為之。
否則易之。
必得人而後巳。
一【告面】禮為人子者。
出必告。
反必面。
所遊必有常。
所習必有業。
人子出入而不禀命于父母則意中無父母。
目中亦無父母矣。
犯尊犯齒之端。
皆由于此。
子弟所宜切戒。
孝經曰。
居則緻其敬。
一【承志】甘旨日給。
是謂能養而尤以善承親意為主不然、飲食供奉之閑。
親心時有戚戚焉。
其養又安足道也。
曾子曰、孝子之養老也。
樂其心。
不違其志。
樂其耳目。
安其寝處。
以其飲食忠養之。
孝經雲、養則緻其樂 一【谏過】親有錯履。
無遽言。
無盡言。
無當人而言。
乘時乘機設言以悟之。
親有激怒。
從其怒以緩之。
怒平、順言以醒之。
失禮于人者。
陰為遜謝之。
一【救難】或居官坐罪。
或遠出遭殃。
或因幹涉累身。
或以兵火受險皆難也。
此在他人尚當救護。
親有難而不救。
則禽獸不若矣。
人子不幸遭此。
毋畏禍。
毋過激。
必以全親為上策。
一【祈壽】父母俱存。
天倫樂事。
然去日苦多。
來日苦少。
既可喜。
亦可懼。
孝子所以有祈年之願也。
愛親者果有減巳益親之真情。
至誠感神。
鮮有不應。
司馬溫公居家雜儀曰。
凡子事父母婦事舅姑。
天欲明。
鹹起盥漱栉總。
具冠帶昧爽适父母舅姑之所。
省問夜來安否父母舅姑起。
子供藥物。
婦具晨羞。
供具畢。
乃退。
各從其事。
将食。
婦請所欲供之。
尊長食畢乃退。
既夜。
父母舅姑将寝則安置而退。
居閑無事。
則侍于父母舅姑之所。
侍立必恭。
執事必謹。
應對言語。
必下氣怡聲。
出入起居。
必謹扶衛之。
不敢涕唾喧呼于父母之側。
父母不命之坐不敢坐。
不命之退不敢退。
侍疾 夫病生死關頭也。
善調攝之。
則幾死可生。
不善則可生反死禮凡父母舅姑有疾。
子婦不離側。
色不滿容。
不戲笑不宴遊。
即有災夭迫切之事。
皆不暇及。
專以延醫合藥調攝為務。
疾已複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