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錄卷六

關燈
災年恤産保嬰規條 蠶桑局章程 伐蛟事宜 捕蝗章程 勤儉社約 ○災年恤産保嬰規條 卷六之一 自來荒政諸書。

    有收養棄孩局一條。

    善舉也而近世習俗。

    往往有生即淹斃者。

    則收之無可收也。

    且有産後凍餓成病者。

    則局中不及顧也。

    事關兩命。

    法宜兩全。

    拟災年恤産保嬰規條 災區恤産保嬰引 條規 江蘇巡撫陸通饬稿 災區恤産保嬰善願引 附災鄉恤産保嬰記略 填冊式 △災區恤産保嬰引 從來荒歉之年。

    民間多棄嬰不育。

    蓋以粟珠薪桂。

    度日維艱。

    為父母者自顧不暇。

    不遑顧及所生。

    且近世多溺嬰之俗。

    呱呱堕地。

    即付沉淪。

    習俗效尤。

    恬不為怪。

    每逢饑馑。

    淹棄尤多。

    戊□夏秋之交。

    江水驟溢。

    江陰壽興沙被潮泛漫。

    田廬淹沒。

    其地人民救死扶傷謀生不給。

    凡有生育。

    往往淹斃。

    男孩亦所不免。

    【予在江邑沙洲、聞其地自被災後、新産嬰孩、多不能舉、有老婦言其裡不滿百戶、兩月中已淹斃女孩三口、男孩一口、外此當更不少、言之恻然、】在所生者艱屯适遇。

    或不願瓦全苦命。

    重贻父母之罹。

    在生之者顧複同情。

    何竟至玉碎甘心。

    忍割裡毛之愛。

    事必出于無奈。

    情或有所難言鄰母喧傳歎手援而莫及鄉人驚告嗟目擊以難堪。

    是何心哉。

    良足悲已。

    況饑年産婦。

    以寒餓之軀。

    猝焉坐蓐。

    愁腸百結。

    枵腹難支。

    憔悴姬姜。

    最易感冐。

    倘無調理。

    曷保生全。

    查荒政諸書。

    有收養棄嬰一條。

    洵為濟荒善舉。

    顧收之于既棄之後。

    恐奄奄弱息。

    或不免為委瘠于道旁。

    何如恤之于未棄之先。

    庶小小血胞。

    轉可望擎珠于掌上。

    爰拟仿照保嬰局規條。

    并人赈局兼行辦理。

    【或另集捐欵或就赈開銷】凡饑戶中有新生男女而勢不能舉者。

    勿令淹棄。

    許報明局中。

    查驗的确。

    先給綿胎一件。

    白米一鬥。

    錢二百文。

    嗣後每月酌給錢米。

    附赈散給。

    以赈畢為止。

    并請縣出示曉谕。

    禁止溺嬰。

    如此則貧民既因有所助而樂于留養。

    嬰孩更得依所生而易于保全。

    即在産婦得此一助。

    更可安心調攝。

    亦不緻以強起操作。

    而生意外之虞。

    道可兩全。

    事堪兼舉。

    門開方便。

    既以全災民骨肉之恩。

    術本行仁。

    并可免孩赤沈淪之慘。

    想有心人當不以為迂遠也。

    是為引。

     △條規 一是舉即照錫邑青城鄉保嬰局規條辦理。

    專為荒區起見。

    凡被災地方。

    無論水旱疾疫。

    總可照辦。

    如有赈局。

    便可就局舉行。

    倘不能辦赈。

    宜另集捐資。

    各就本鄉設法。

    實為救命要着。

    現在功德。

    □勿錯過。

     一定例凡災戶中有生育女孩不能舉者。

    許憑保報局查确。

    先給米一鬥錢二百文。

    小衣一件。

    【寒天用棉胎亦可】以後給與憑票。

    逐月酌給。

    視經費之多寡為盈縮。

    能曲為籌劃。

    接濟至成熟之期。

    更為大妙。

    如經費難集。

    即一二月亦無不可。

    千餘文即可救人一命。

    便宜善事。

    莫過于此。

     一生産本屬險事。

    荒年更堪憐憫。

    一朝坐草。

    囊乏半文。

    枵腹臨盆。

    支撐無力。

    往往昏暈難保。

    若必待報局查驗。

    恐緻躭延時日。

    所得未能應急。

    凡辦事諸君。

    如逢荒歉。

    不妨先到各村坊訪問如有有孕之家。

    約某月将産。

    可即先為注冊存根。

    臨期報局。

    不待查驗。

    即可付錢。

    且約有成數。

    籌費更易為力也。

     一男孩例不應給。

    然一遇荒年。

    男孩亦恐不保。

    亦宜稍為酌濟。

    以期必舉。

    戊申冬。

    蘇郡收養流民。

    恤産每名給錢五百文。

    以後即添入小口冊。

    故生育男女無一棄者。

    産母有病。

    另為調治。

    保全亦正不少。

     一荒年籌捐不易。

    各村坊注冊後。

    約計若幹。

    該錢每名若幹。

    不妨勸人公捐。

    或一人認養一名。

    或一人認養十名。

    随力捐助。

    以期衆擎易舉。

     一保嬰局大意在因助思留。

    因留生愛。

    因愛得保。

    其法實随處可行。

    荒區尤易見效。

    略有所助。

    無不欲藉産得錢。

    轉可賴以過活。

    故凡有生育。

    無一溺棄。

    且撫養分外當心。

    數月後嬰孩已能嬉笑。

    而吾法自此行矣。

     一是舉于戊申冬初。

    就江邑之壽興沙先行貼招舉辦。

    十二月初又于常邑之青草沙仿照辦理。

    全活頗多。

    已着成效。

    爰禀請撫憲陸劄饬藩司通饬各屬被災之區一體照辦。

    惟願賢父母實力奉行。

    并出示曉谕。

    設法勸捐。

    率地方善士。

    悉心籌劃。

    共起而圖之。

    使百千萬及溺嬰孩鹹登仁壽。

    造福當無限量。

     按宋史。

    黃震提舉常平倉。

    初常平倉有慈幼局為貧而棄子者設。

    久而名存實亡。

    震謂收之于既棄之後。

    不若先于未棄保全之。

    乃損益舊法凡當娩而貧者。

    許裡胥請于官贍之。

    成活者衆。

    惜後世辦。

    荒者多不計及此。

    此舉洵足補近時荒政所不及 △江蘇巡撫陸通饬稿 為通饬照辦事。

    據金匮縣生員餘治禀稱。

    竊天下事莫大于人命。

    則仁政之行莫大于救人性命。

    現屆歲荒。

    粟珠薪桂。

    在在動關性命。

    而惟産婦嬰孩為尤急。

    蓋近時鄉裡間多溺女惡俗。

    遇此災年。

    父母尚難度日。

    何況嬰孩。

    故無論女孩之不育者十有八九。

    即男孩亦恐不免。

    呱呱堕地。

    慘遭戕害。

    可悲可慘。

    莫此為甚。

    況饑年孕婦。

    以凍餓之軀。

    猝焉坐草。

    支持乏力。

    難産堪虞。

    而且貧戶以紡織為恬計。

    産後倘強起摻作。

    多緻感冐風邪釀成危疾。

    故災鄉産婦嬰孩最關緊要。

    查南北朝。

    任昉為義興守。

    歲荒禁民産子不舉。

    有孕。

    者辄助其資。

    全活數千家。

    洵可為後世法。

    現拟就赈局中另開。

    一欵。

    先就災區查明貧戶孕婦注冊。

    臨産時即給以白米一鬥錢百文衣褲各一件。

    錢米以半年為率。

    如是則嬰孩既以得所助而易為留養。

    産母亦以得所助而足以保全。

    一舉手間。

    即關兩命。

    得則生不得則死。

    所費有限。

    所救無窮。

    若得推廣遵行。

    尤為全活無量。

    等情前來。

    查溺嬰本屬惡習。

    産婦尤屬可矜。

    若非設法周恤。

    頃刻即關兩命。

    所拟章程。

    意美法良。

    洵足補從來荒政所不及。

    除出示勸行外。

    合行通饬各屬。

    一體遵辦。

    (雲雲) 道光二十九年十月 日 △災區恤産保嬰善願引 生産險事也。

    呼吸之間動關性命。

    昔人比之死裡逃生者此也。

    而一遇災年。

    則險又加險。

    葢災年貧婦。

    腸胃空虛。

    氣血衰薄。

    一旦以寒餓之軀猝焉坐草。

    用力稍過。

    往往虛脫。

    其險一。

    囊乏一文。

    穩婆孰問。

    倘逢難産。

    妙藥誰施。

    慘痛莫支。

    束手待斃。

    其險二。

    而且貧家藉女工為活計一日停機。

    合家坐困。

    倘急于餬口。

    産後即強起摻勞。

    多緻感冐風邪。

    釀成危疾。

    其險三。

    有此三險。

    則産母之命。

    固己危如朝露矣。

    況乎近時鄉裡間。

    所在有溺嬰之俗。

    豐年尚多此習。

    一遇災荒。

    在抱者尚思抛棄。

    何況初生。

    倘不稍為酌濟。

    則無論女孩之淹溺者十有八九。

    即在男孩亦有十居四五者。

    嗚呼。

    姖姜憔悴。

    那堪枵腹臨盆。

    孩赤啼呼。

    忍見吞聲投水兒兮命苦。

    生偏遇此饑荒。

    母也心傷。

    死恐即臨旦夕。

    待黃泉兮相見。

    泣勿呱呱。

    灑血淚兮何窮。

    号驚慘慘。

    苟設身而處地。

    當搔首而呼天此。

    景此情堪。

    憐堪憫。

    夫事必審其所急。

    生死所系。

    何急如之。

    事必權其所重。

    兩命攸關。

    何重如之。

    茲拟集一恤産保嬰善會。

    以出錢一千四百文為一會。

    每遇貧戶生産。

    例給棉衣褲各一件。

    米五升錢百文。

    第二月給三百文。

    以四月為度。

    約計錢一千四百文為一會。

    有力者千會百會。

    各随心願。

    費小功大。

    何以加茲。

    普望當代仁人。

    四方同志。

    各發慈心。

    玉成善會。

    一鄉一保。

    量力仔肩。

    一冊半冊。

    随緣分募。

    為千百人重生父母。

    奚啻七級浮屠。

    結億萬年最勝因緣。

    先兆盈庭玉樹。

     世之有心積善者。

    無不以買救人命為急。

    而買命一事。

    莫多于荒年。

    荒年買命。

    尤莫多于恤産。

    所費不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