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錄卷四

關燈
冬月收養遺孩條程 冬月恤丐條約 救生局章程 救火章程 施藥局規條 栖流局章程 ○冬月收養遺孩條程【錫金成案】 卷四之一 周禮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日慈幼大學傳曰。

    上恤孤而民不倍。

    葢以髫龀之年。

    頓失怙恃。

    茕茕孤露。

    伥伥何之。

    況值隆冬饑寒交迫。

    風霜雨雪。

    最易摧殘不有以撫之。

    恐弱質孱軀。

    轉眼即填溝壑可憫孰甚焉。

    述冬月收養遺孩規約。

     江蘇藩憲裕通饬劄 收養幼孩廠規 △江蘇藩憲裕通饬劄 為通饬勸捐。

    設局冬月收養遺孩。

    以養天相而全人類事。

    照得天地以好生為心。

    王政以赈窮為首。

    鳏寡孤獨皆天下之窮民。

    而孤兒尤甚。

    春夏秋冬。

    皆孤兒之苦境。

    而冬月尤難。

    故十歲以下。

    六七歲以上之幼孩。

    饑不能自為食。

    寒不能自為衣。

    既失父母提攜。

    又鮮親族倚托。

    當夫風雪天寒之候。

    晝則呻吟道路。

    夜則露宿街衢。

    被體者裋褐不完。

    入口者水漿亦缺。

    不死于凍。

    即死于餒。

    非特目之所不忍見。

    抑亦耳之所不忍聞。

    言念及此實堪憫恻。

    省城及外州縣。

    設有養濟院育嬰堂等處。

    于養老恤幼之舉。

    已屬周備獨此遺孤既非育嬰堂之所能收。

    亦非養濟院之所可托。

    各守令為親民之官諒無不以民瘼為念。

    而此蚩蚩之氓。

    茕茕在疚徒使饑寒交迫。

    日啼号于為民父母之前。

    誰非人子。

    誰無父母。

    恻隐有心。

    能不為之動念耶。

    本司前守武昌曾于省城設立恤孤局。

    收養無依童稚給與口糧。

    衣履之外。

    計其教習技藝之方。

    每歲籌撥銀三千兩。

    永以為例。

    議立章程。

    通饬各州縣一一照辦。

    全活良多。

    茲采訪得錫金兩邑紳士所刊冬月收養遺孩錄披閱之下。

    嘉其布置得宜規畫盡善。

    夫集腋成裘。

    其事甚易。

    存孤養幼。

    其德靡涯。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凡斯善舉。

    各宜仿照而行。

    除饬蘇州府長元吳三縣先行查議詳辦外。

    合将本司前辦章程各稿。

    彙刷一冊。

    同該紳士等征信錄。

    一并劄發。

    劄到該府即饬遵照。

    并饬将發來章程各項。

    悉心查核。

    分發各紳耆廣為勸捐選舉公正董事。

    設局收養或捐銀生息輸産收租。

    目前即為經久之計或聚少成多。

    集小緻巨。

    逐年漸成增廣之規。

    既不拘于舊章亦不限以定額。

    行一邑則一邑蒙庥救一人則一人被澤。

    各從願力。

    妥議規條事在必成法期無弊。

    一俟捐有成數。

    即行通詳察核。

    該府如能倡首捐廉更見盡心撫字。

    該府為各郡領袖。

    省城又為他邑觀善之區。

    務須揀擇寬廠适中之地先行建設。

    或于養濟院等處。

    查有空間房屋暫時設立。

    俟捐項集齊。

    再行興辦。

    仍即督同三首縣。

    迅速妥議詳奪。

    保赤即以保民。

    有教必先有養。

    為善最樂積厚流光本司有厚望焉。

    将遵辦緣由。

    先行報查。

    瞬屆嚴冬慎弗泛視刻延。

    切切此劄。

     △收養幼孩廠規 一廠例止收養六七歲至十歲左右之孩其十四歲以外自能謀食俱不準收或系廢疾。

    方準逾格暫容。

    但以十六歲為止 一近有一等貧戶辄将四五歲之出屎嬰孩。

    送置廠首。

    自則躲于左近觇伺。

    收則棄置而回。

    不收則仍抱去等類。

    殊開觊觎之端。

    察出概不準收廠。

     一凡上年曾經養過。

    今已長成一歲。

    須将舊冊查明核實年紀。

    如現年在十四歲以外者。

    概不準收。

     一凡上年出廠。

    系有主收領倘有仍流為丐。

    又來投廠者。

    必須查明因何背主離異。

    如情有可原者。

    方準複收倘有負義在逃或犯拐盜不法等情。

    即使年紀合例亦不準收留 一凡例不應收之頑皮惡丐。

    來廠恃強硬捱者。

    即令丐頭驅逐。

    毌得畏纏濫收。

    有壞廠規。

     一凡合例幼孩既準收廠。

    即問明姓名年紀。

    住所。

    父名母氏。

    現存已故。

    有無眷屬。

    向依何處。

    如何度日。

    因何抛棄等情據實注冊備停養時分别發放。

     一既準入冊收養之孩。

    即給棉衣棉褲氈帽束帶蒲鞋。

    令其穿戴。

    先與白粥充饑。

    用木牌書其姓名。

    編号常系腰間。

    以便認牌呼名。

    稽查管朿。

     一于東首号房裝折兩排十間。

    前五間編仁義理智信後五間編忠良孝友賢等号。

    着地厚墊砻糠上覆蘆席。

    用麻布鞔面草韀。

    盡房鋪滿。

    上葢橫泾秧韀。

    每房卧孩十六名。

    标名鋪次。

    注明冊檔。

    各認原處自卧。

    不許更移地步。

     一于西首号房裝折另号一間。

    以備病孩移卧。

    勿令他孩傳染病氣。

    再裝折臭号一間。

    或有遺尿幼孩經同伴報明。

    即行提歸是号。

    令與一類遺尿者共宿。

    以便撤韀曬晾。

     一初收幼孩。

    必然久饑傷胃。

    如若驟使過飽。

    恐緻内傷生病。

    先須每日調勻。

    飼以白粥三餐。

    養其腸胃。

    五六日後。

    量其脾胃平複方可給以飲食。

     一廠孩定例每日三餐。

    上下兩餐厚粥。

    中頓吃飯。

    小菜飯菜。

    酌乎其便。

    于普濟堂正廳。

    行列架闆長台。

    兩邊擱闆為櫈諸孩對面參差坐齊。

    各派菜碗一分。

    每桌工人一名承值盛給粥飯。

    問飽方止。

    待俱食畢。

    纔許起立散開。

    務使一例整齊 一号房總門。

    定例辰初啟扃。

    放孩凈面。

    辰正朝餐。

    午正吃飯。

    申正晚餐。

    蒙影時齊歸号房安置。

    不準點燈總以日出而起。

    日入而息為則。

     廠孩定例。

    五日一洗浴兩旬一剃頭。

    然須察看天時寒暖。

    寒則暫緩暖則如期。

     一投廠諸孩。

    乞兒居其大半。

    野性難馴。

    未免互相吵鬧。

    于工人中選取威嚴馴氣一人。

    專司内廠各門啟閉。

    兼任彈壓衆孩。

    止許在廠散行。

    不許出門惹事。

    倘有頑童以大欺小以強淩弱。

    及不遵廠規但敢肆行胡鬧等情。

    立即責治示懲。

    務使規模整肅。

     一廠孩設有患病。

    經司事察知。

    随時移卧另房。

    以杜纏染仍聘高明内外兩科醫治。

    另撥工人一名。

    專司湯藥飲食。

    及兼各号房曬韀等事。

    倘或病孩折殇。

    即行取棺盛殓。

    插标埋葬義塜。

    注冊備查。

     一凡給廠孩襖褲。

    仍用舊料所制。

    以其晝夜穿着。

    上與秧韀交擦。

    下與麻褥相摩。

    未免間有破碎。

    須得常雇紉工。

    為之補綴見有破碎。

    另以完整代換。

    如見襖棉單薄。

    即為加厚貼棉。

    務使一體溫暖。

     一每年以十一月中旬開局收養。

    至明年二月中旬散放。

    每人給錢三百文。

    令其小本營生。

    或有願收養作義子或供使令者。

    聽其自擇。

    例不給錢。

     一局中請蒙師一位教諸孩識字。

    随讀續神童詩并發蒙必讀。

    時與講說。

    其有姿性可造者另與培植。

    逢五十。

    則董事及蒙師相與談說孝子悌弟因果報應等事。

    使各孩環坐靜聽。

    俾知為人之道。

     一局中諸孩不能讀書者。

    或教之紡紗。

    或教做草鞋或教作紙綻。

    散放時或使投師習手藝。

    随其質地。

    俱可從事。

    務使謀生有路。

    不使人于匪類。

    則成全多矣。

     一此局辦于嚴冬時候。

    尤為人命所關。

    極大善政。

    每縣一局。

    在鄉者可囑報名入局。

    保全者多以百計。

    經裕中丞通饬之後。

    各處照辦。

    如有未經立局之處。

    尚祈仁人君子急圖之。

     ○冬月恤丐條約 卷四之二 人至流而為丐苦矣。

    而冬月之丐為尤苦。

    霜天雪夜。

    僵仆凍斃于茅檐牆腳之下者皆丐者也。

    彼惟不能為盜而為丐。

    日乞數十文以苟延殘喘。

    一旦遇冰雪交加。

    欲乞熱湯一盂而不可得。

    寒餓不支。

    祇拚一死。

    可憫孰甚焉。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人欲發願救命。

    則莫多于寒冬乞丐。

    拟冬月恤丐條約。

     冬月恤丐說 附寒冬勸設幼丐草廠說與冬月收養孤兒參用 △冬月恤丐說 人生不幸而為丐。

    丐亦人也。

    同此身世。

    同此耳目手足。

    均屬上天所賦。

    我與丐無軒轾也。

    知覺運動。

    我非有餘丐非不足也。

    乃世人則往往以其丐也而輕之賤之。

    呼叱而怒罵之。

    嗚呼。

    丐之情狀固屬可憎。

    然亦人也。

    人則吾同類也善乎西銘之言曰。

    疲癃殘疾之人。

    皆吾兄弟之颠連無告者也。

    彼特無人焉為之提挈為之薦引。

    故不免終于為丐耳。

    我生亦幸而叨天地祖宗之庇。

    不至窮而為丐耳。

    設一旦時衰勢敗。

    無人提挈。

    無人薦引。

    竟至流而為丐。

    其情狀之可憎。

    安知不更有甚于此輩者耶昔嘉善陳幾亭先生有丐房丐粥議。

    于丐者尤惓惓緻意焉。

    倘得各鄉有心人。

    于冬月公議就各社廟間設立章程以拯羣丐。

    俾度殘冬。

    免填溝壑。

    造福無量。

     道光二十一年。

    予鄉大水。

    十月間。

    曾偕友集捐。

    設丐廠于本鎮社廟之旁。

    便諸丐者住宿中鋪稻草。

    日給粥二飡。

    來者口衆破衣敗絮。

    蚤虱成堆。

    臭穢熏蒸。

    互相傳染。

    以緻病者日多。

    死者日甚。

    至冰雪之夜。

    則死者多于平日十倍。

    醫治不及。

    為之恻然因再四計議。

    另為改章。

    添設草廠。

    不使羣聚。

    更備棉衣棉褲。

    令諸丐各剃發洗澡。

    重換棉衣棉褲。

    其脫下衣褲各令拆下洗滌。

    重加補綴有瘡痍疾病者。

    另住一廠。

    各廠均備溺器就近排列。

    其稻草鋪每日一曬。

    每月一浴浴則重換衣褲。

    每日吃粥後。

    各令走動。

    或令做工或授以紡車紡紗。

    或令樵草。

    或令作土塹。

    或令作紙錠。

    各令摻作。

    稍給以錢。

    自此至明年三月厯經冰雪。

    竟無一人死者。

    夫乃知救人必須救徹。

    若以人多費绌。

    而草草率責。

    虛應故事。

    将欲救之。

    反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