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錄卷三

關燈
丁婦女哉。

    其在無遺孤者。

    顯揚之報。

    既絕望于後來。

    凍餒之嗟。

    複傷心于現在。

    悲憂凄怆。

    何以為懷。

    其在有遺孤者。

    思亡人之似續。

    祗此一脈相延。

    顧無父之嬰孩。

    常令三餐莫繼。

    解已之衣。

    不足以燠兒身。

    絕已之粒。

    不足以果兒腹。

    朝啼夕号。

    酸楚彌劇。

    奮欲捐軀。

    藐孤誰育。

    暫留殘喘。

    涸轍誰生。

    斯誠天地之遺憾。

    生民之最窮。

    苟非周恤而存活之。

    苦節之婦。

    何恃而安。

    任恤之風。

    何施而切。

    此長洲南園氏恤嫠會所由興也。

    吾鄉矢志冰霜。

    而艱于衣食者。

    耳目所及。

    實繁其人第以事關重大。

    費用良多。

    計必久長。

    倉猝難辦。

    故隐蓄相恤之念。

    以待樂助之人。

    甲辰冬。

    二三同志。

    偶舉彭氏會例。

    以告有力佥稱曰善爰仿其例。

    畧為增損而舉行之。

    所望諸大善士。

    豐于财者輸财豐于力者輸力互相贊助。

    以底厥成。

    毋始勤而終怠。

    毋舍實而務名。

    豈惟諸孀至誠銜感。

    沒齒不忘。

    抑伊祖宗九原之下。

    實相冥佑。

    福報之隆甯有既耶。

    敬節堂謹序。

     寡婦之苦。

    比常人加十倍百倍。

    故無論城鄉。

    皆各宜倡興。

    或通族議捐。

    或合鄉集公欵。

    莫大陰功有力者切勿錯過。

     京口仿行彭氏恤嫠會例 一彭氏舊例。

    先集同志。

    按月分募。

    但蘇州地廣。

    有餘者衆。

    吾郡力量可與是會者。

    屈指可盡。

    分簿各出勢必彼此相同。

    而逐月募捐益滋繁厭。

    今特改定。

    以每年出銀十二兩為一會。

    由一會以至十會。

    諸公量力自書。

    書定後。

    即将芳名勒石。

    以垂不朽。

    并為疏告于 邑廟神前。

    用昭善舉。

     一立法甯嚴毋濫。

    凡孀居毫無倚靠者。

    望親友代為開明姓氏。

    人口住居。

    守節年分。

    故夫藝業報會登簿。

    在會諸公各就所近細加查訪果系毫無倚靠者即按月支送。

    否則除名不收。

    聽情者。

    照數賠補。

     一是會大約以孀婦四百分為率。

    其清門士族。

    三十歲守節者。

    一百分。

    四十歲以内守節者。

    一百分。

    四十歲以外夫故者一百分。

    其寒微之家。

    實能勵志冰霜者。

    另立副冊一百分。

    續有舉報俟缺出再補。

    其補缺以舉報先後為序。

    【其額數可以随時酌定】 一孀婦三十歲以内守節者。

    每位按月贈錢三百五十文四十歲以内守節者。

    按月贈錢二百八十文。

    以上節婦。

    每有一子女按月加贈錢一百文。

    四十歲以外夫故者。

    按月贈錢二百文。

    子女概不給贈。

     一閨女未适夫家。

    聞夫故而往成婦禮者。

    其貞節較諸嫠婦更覺可敬。

    議定按月送銀一兩。

    若有承嗣之子。

    按月贈錢二百文。

     一孀婦公姑年及衰邁。

    又無他子養贍者。

    推孀婦孝心。

    按月加贈錢二百文。

     一孀婦如有疾病在床。

    會中請醫代為看治。

    給以藥餌。

    殁則代為棺斂以妥其靈。

     一少年守寡婦女。

    往往有貪利狂徒。

    多方誘脅。

    甚至逼醮搶寡者。

    此等惡俗。

    會中人公同禀官谕禁。

    如有犯者。

    立即禀官究辦。

    庶以保全貞節。

    懲儆刁風。

     一節婦或有孤子。

    年及七八歲。

    應入塾讀書者。

    酌助修金。

    每季一千文。

    俾令從師課讀。

     一會内絲毫皆孀婦活命之源。

    務在矢公矢慎。

    或出或入。

    逐一記明。

    歲終刷印清單。

    分送助銀諸公細覽。

    庶幾弊窦不生而諸孀盡沾實惠也。

     一在會董事者。

    必各有所司。

    斯責有專屬。

    今議定無論經理之人。

    分辦之人。

    倘有不合。

    俱聽諸友公議公換。

     一局中所及止郡城近地。

    其遠鄉隔縣。

    查訪難周。

    概不收入 一經始非難。

    圖衆維難。

    但願樂助諸君子。

    日新月盛子子孫孫永具厚力。

    克成今日之志。

    相與敬行于勿替。

    是即 神靈之默佑也已。

     ○清節堂章程(蘇郡舊章) 卷三之二 婦女之所重者節。

    青年矢志白首不渝。

    其鐵石之心冰霜之操。

    洵足以維廉恥而植綱常。

     國家旌揚之典所由重也。

    雖然婦女而以節見苦矣。

    一朝守志。

    顧影茕茕。

    飲蘖茹荼酸辛萬狀。

    又況呱呱血脈。

    襁褓無知。

    一線宗祧危如累卵。

    以孱焉一弱女子。

    而欲安其苦節。

    以撫此藐孤也。

    憂乎難哉。

    曲為設法。

    俾可兩全。

    端有賴于宰官長者矣。

    述清節堂章程 清節堂保節撫孤啟 憲示 本堂規條 入堂規條 撫嬰館規 孀婦食單 孀婦衣制 司事辛俸經管簿冊 吳複初捐助清節堂孤兒習業成家貼費規條 △清節堂保節撫孤啟 蓋聞貞節者。

    宇宙所尊崇。

    孤寡者。

    聖賢所矜恤自非性成婉娩。

    守志恒難。

    而況勢值仳離保身不易。

    昔者金陵建堂。

    謂之清節。

    既以全貞。

    又能保赤。

    立規盡善。

    成效堪師。

    原夫婦人之寡也。

    夫已雲亡未得從之于地子猶未立豈能仰之自天。

    苟失此呱呱。

    而夫焉無後若任其慘慘。

    則母也誰依。

    視彼孑處無俦者可哀更甚。

    故有屈身赍恨者欲拔靡從。

    是水欲澄清。

    揚之于泊舟之所。

    玉原瑩潔污之于積淖之中。

    則大失本衷。

    遂違初志。

    在天地不能平生人之憾。

    然濟施足以拯疾首之窮。

    茲則衆善複建清節堂于蘇城也。

    推已及人。

    因嫠思幼。

    仿規制于金陵。

    名同地異。

    擴榱題于虎阜。

    事簡功宏。

    土木興章程務妥善。

    規條備。

    董正擇賢能。

    母子兼收。

    庶遂生全之樂。

    冠婚鹹理。

    可希成立之期。

    苐以廈屋非一木能營。

    善果藉衆擎乃舉。

    狐裘之白。

    必将集腋而成。

    泰岱之高。

    亦賴聚壤而大。

    所以不能厚望于樂善好施之仁人君子。

    相與有成焉。

    不緻行百裡者半五十。

    必如為九仞者加一篑。

    将見寡者得以完名全節。

    孤者得以果腹成材。

    生既身安。

    死為目瞑。

    用敢畧陳梗概。

    伏祈随力捐輸。

    所有規條。

    另刊附覽。

    此啟。

     △憲示 江蘇藩憲給示。

    照得惸獨之哀。

    矢音于小雅。

    艱阨之赈。

    奏賦于鄉師。

    先王存不忍人之心。

    仁者裕泛愛衆之道是以居養有院。

    安濟名方。

    凡所以心各效慈。

    德同歸厚者。

    以今方古豈有讓焉蘇城地據要沖人稱繁衍。

    江海通于一葦。

    煙火接乎萬家。

    觇水上之華。

    幾同都會。

    征物産之美。

    望若鄉嬛。

    固比戶之可風宜百姓之鹹給。

    然而生聚愈衆。

    貧富攸分。

    霄壤既殊。

    茵溷斯異。

    雖□連之萬變。

    可拯救于百方。

    類有等差序分緩急。

    所傷者。

    離鸾己唱。

    别鹄單唫。

    人悼未亡既伶仃以獨活。

    心憐餘息。

    且孤弱以難生。

    首比飛蓬。

    身同集蓼。

    芳草因之見萎。

    貞柯于是遭摧。

    阨窮之路。

    尚忍言哉。

    茲據郡城紳士呈稱上年有戴紹堂。

    捐田十四畝零。

    在虎邱之南。

    情願建造清節堂。

    以安孤寡。

    公舉董事。

    實心經理蒙縣通詳立案。

    今春二月開工公議規條。

    書捐勸募。

    惟恐有從中謀利。

    阻撓善舉或有觊觎董事。

    視捐資為利薮。

    或因事糾纏以公産作私囊。

    或捏稱嫠婦強欲入堂。

    或藉系公堂演劇宴會。

    或地棍滋擾。

    書役把持。

    籲請示禁前來。

    查該紳士等。

    好義争先。

    承流恐後。

    福堂同建。

    美報必收。

    拔哀嫠于火宅。

    盡得清涼。

    置茕女于化城。

    鹹生歡喜。

    第功類合尖。

    事同集腋恐無知之徒。

    或蹈前轍。

    合行出示曉谕。

    為此仰該處居民地保以及董事人等知悉。

    務須共敦實行。

    各效荩誠。

    發大生廣生之願。

    通欲立欲達之心。

    敬恭桑梓。

    永護松筠。

    庶幾成廣廈之萬問胥超苦海。

    造浮屠之七級。

    齊化慈雲。

    倘敢謀利滋擾。

    定即從嚴究治。

     △本堂規條 一清節堂創自江甯。

    收養無依孀婦。

    守節完貞甚盛事也。

    本堂新立章程。

    不無少加增損。

    而保節全操之意則同。

    故仍顔其堂曰清節。

     一本堂雖專為保全貧孀母子而設。

    如有未嫁夫亡。

    不願改适。

    往夫家守節之貞女。

    亦苦貧乏無依者。

    報知本堂。

    一體查明收養。

    一本堂設立蘇州府元和縣虎阜山之南。

    九都八圖。

    地名菱行河頭收養之嫠婦。

    在堂居住。

    除堂内稽查嚴肅外一應外人。

    不得無故擅入。

     一本堂收養嫠婦。

    防範不得不嚴。

    中門以内。

    三尺之童。

    概不許入。

    其所帶幼童。

    及本堂服役人等。

    出入均由司事稽查。

    毌得任意啟閉。

     一總門牆上開設轉桶。

    外設雲□内設木梆。

    以便敲擊相聞。

    傳遞對象。

     一總門内設飯堂一進凡各孀婦二餐飯食。

    按時鳴梆。

    齊赴一處同食。

     一本堂設立董事一位。

    司事四位。

    常川照應。

    不得在堂宴會。

    日需食物。

    公同議買。

    當即注簿。

    逐日核算結總。

    凡公事出入公同知會。

    不得私自專主。

     一本堂董事。

    永不準支取辛俸。

     一本堂于中門之外。

    二門之旁。

    立司事公所。

    稽查出入。

    并收放柴米及一切對象。

     一本堂司事四位。

    俱延五十以外老成持重者。

    共襄善舉。

    倘有不合。

    應聽董事辭去。

    另為秉公選補。

    不得濫憑親友薦引。

    瞻狥收用。

     一本堂銀錢。

    皆孀婦養命之資。

    此外即遇要用。

    另行設措。

    不得挪移分毫。

    違者議罰。

     一本堂大門。

    雇用老仆二名。

    每月工錢三百文。

    另賞錢二百文。

    按月支給。

    如堂内孀婦置買女工需用布線針黹等物。

    傳梆告知司事。

    方準代買。

    倘将不應代買之物。

    私相授受。

    察出斥逐。

     一本堂中門内。

    選老誠老婦二名。

    稽查一切出入。

    設秤一樣兩杆。

    一交老婦。

    一交司事。

    □堂内孀婦食物。

    司事按照額數秤交。

    老婦過秤。

    設有短少。

    即退交司事補足。

     一孀婦或年老。

    或有病。

    須人漿洗衣服。

    刷倒淨桶。

    本系雇工老婦分應當值設有不合。

    當時告知司事。

    聽候公論。

    不可擅自而斥緻啟釁端。

     一雇工老婦。

    或有己事回家。

    隻許按季輪流告假。

    如有攜帶衣囊箱籠出堂者。

    必呈司事查驗。

    方準放行 一雇工服役每月工錢三百文。

    另賞錢二百文。

    按月發給。

    不準透支。

    違者經手賠補。

     一中門外廚火買辦等人。

    董事酌用。

    餘外不準私自添雇。

    緻多糜費。

     一本堂中門轉桶内。

    另選老誠雇工老婦三名服役。

    司事随時查察。

    務令勤謹用人不當咎有攸歸 一孀婦粥飯。

    葷素大小菜蔬。

    務令當值人烹庖潔淨。

     一粥飯菜蔬。

    計口授食。

    日有定額。

    不得絲毫作踐。

     一雇工服役人衆。

    不得向孀孀私索銀錢。

    以及偷懶作踐。

    犯者立逐。

     △入堂規條 一孀婦情願入堂守節。

    到堂報明。

    經董事确查。

    實在衣食不周而無親族可靠者。

    取具親族。

    及該氏地鄰保結。

    注冊入堂。

    年終禀縣備案。

     一孀婦入堂後。

    其家男親男族。

    無論長幼。

    均不準入堂相會。

    惟本婦之姑及親生父母。

    酌于三節之期。

    至本堂公所一會。

    倘翁姑暨父母身故時。

    準回家視殓。

    成禮即回。

    不得借事留連。

     一孀婦情願入堂守節者。

    言明不許無故出堂适有不耐羁苦之人。

    不安本分。

    勢必難以勉留轉滋事端司事一經察出。

    即告知原保親族。

    具領出堂。

    不許複入。

    所給被帳衣服等件。

    照數追還。

     一青年夫故無依。

    遺腹未生。

    若遽許入堂恐生産污穢。

    大非所宜。

    取其親族地鄰保結存查即照在堂之嫠婦例。

    先行授以衣服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