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池學略第十七

關燈
王先謙兵部左侍郎郭公神道碑 公諱嵩焘,字伯琛,筠仙其自号,晚更号玉池老人,築室曰養知書屋,學者又稱養知先生,湘陰郭氏。

    餘昔為公弟意城先生碑銘,既詳其世系矣。

    公自幼端悫,有成人之度。

    稍長,遊學嶽麓書院,與湘鄉曾文正公國藩、劉公蓉相友善,切劘以道義。

    于書靡不通究,雖蓬戶獨處,其意淵然,以天下為量。

    尤自厲勤苦,質直好義,必忠必信,矢之終身,蓋其得于天性與自力于學者如此。

    由縣學生中試道光丁酉舉人,丁未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回籍丁父母憂。

    粵寇起,犯湖南,曾公以侍郎居憂,奉诏辦理團練,未出,公至其家,陳說大義,曾公感動,起視師。

    時苦費绌,公為親曆郡邑,勸捐濟饷,并請于巡撫,開鹽厘捐局,商定章程,大局遂振。

    賊圍江西省城,公率勇馳援,言于江忠烈公忠源:賊踞江路勢盛,官兵無船,宜制戰艦備攻剿。

    江公韪之。

    公為草奏,奉旨允行。

    後曾公用舟師踣賊金陵,由公發其端也。

    江西圍解,論功授編修,回京供職,入直南書房。

    鹹豐九年,随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辦天津海防,賞花翎。

    命赴山東海口察辦稅務。

    引疾歸。

    同治元年,特授蘇松糧儲道,擢兩淮鹽運使,賞三品頂戴,署廣東巡撫。

    嘉應州賊平,晉二品。

    五年解任。

    十三年,特召赴京。

    光緒元年,授福建按察使。

    尋命以侍郎候補,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

    充出使英法大臣,補兵部左侍郎。

    差旋抵滬,以病免。

    公之官運使也,時庫儲垂罄,兵饷積懸,公具詳總督,請各營配鹽由運司掣驗。

    提督李世忠擁重兵行私鹽,莫敢何問。

    公遣人緝獲入官,運政大暢,饷給庫充。

    粵盜艇多,師船與盜比為商旅害,公别造戰船,領以能将,破東江石龍盜村,遂收汰師船,次及西北省河,悉斂歸官,歲省饷十餘萬。

    裁厘卡以杜中飽,增入數十萬。

    别庫儲捐款,不領于經費者,糧道司之,兩歲亦積二百餘萬。

    其綜理精密多此類。

    嘗以國朝二百年來,休養生息,民物熾豐,聲教迄海外,環地球諸國群集戶庭,非撻伐所及,既以違言積釁,隐忍曲全,臣子與國為體,當深思因應之宜,力戒宋明紛呶積習,以弭近憂而宏遠谟。

    故其與外人交,一持公誠,屏氣矜,罔不識于和劑,于必應辨難者,仍據理直争無假借,西人鹹敬服焉。

    自海外歸十三年,以光緒十七年辛卯六月十三日卒于家,距其生嘉慶二十三年戊寅三月七日,年七十四。

    夫人同邑陳氏,繼室太倉錢氏,妾周氏、鳳氏、梁氏、李氏。

    子三;剛基,陳出,能文,早卒;焯瑩,鳳出,縣學生;立瑛,梁出。

    女五,适左、周、李,其二殇。

    孫本含、本謀,縣學生。

    曾孫道傳、道伊。

    公廉介不苟得,任運使時,書吏白收數倍前相什,例可支匣費萬餘金。

    公曰:此偶然耳,即久任未必能如是,行事當令後人循守,今多取,後援為例,乃階之厲也。

    不許。

    出使三年,取諸公者,惟薪水、屋租二事。

    律己厚而待人寬,嘗言:“廉者君子以自責,不宜以責人;惠者君子以自盡,不宜以望于人。

    ”時以為名言。

    歸主城南書院,兼辟思賢講舍曾公祠東,祀船山王子,與學者肄習其中。

    啟迪後進如不及,尤以扶植善類、獎拔孤寒為己任,殁後多流涕者。

    生平撰著大半散佚,存者《禮記質疑》四十九卷、《大學質疑》一卷、《中庸質疑》二卷、《訂正朱子家禮》六卷、《養知書屋文集》二十八卷、《詩集》十七卷、《奏議》十二卷、《讀書記》若幹卷、《湘陰圖志》三十四卷、《會合聯吟》一卷、《家譜》一卷,已刻行。

    其未刊者,《周易釋例》四卷、《毛詩餘義》二卷、《綏邊征實》二十四卷、《官書》若幹卷、《尺牍》若幹卷。

    公自蔔兆縣東七十裡飄峰山,首已趾亥,葬以殁年九月九日。

    焯瑩等涕泣請銘其墓道之碑,乃為銘曰: 謂公弗顯,聯翩節麾。

    志業宏多,欿如未施。

    衆榮我蔑,趣與世揆。

    思以先覺,覺彼後知,利在國家,豈圖其私?蠻貊或行,州裡或疑,匪誠未至,人心積巇。

    召歸辍駕,遘疾江湄,天日掩照,時命孔哀。

    心不負君,魂清魄夷,孰聞天馬,徒戀敝帷。

    皦爾風節,百世之師,文章滿家,鸾鳳其儀。

    謗與身滅,積久彌輝,考三不朽,視此穹碑。

     按公之弟崑焘意城,以舉人參贊湘幕,稽核厘捐,官至京卿,有《雲卧山莊别集》如幹卷。

    崙焘志城,亦以諸生治厘,有《蘿華山館詩文集》若幹卷。

    皆以幹略經濟著聞于時。

    曾文正嘗稱:“湘陰三郭,論學則一二三,論才則三二一。

    ”蓋于侍郎幹濟之實微緻其疑,故作序送其南歸,謂其才而無所成,望去其扞格,至于純熟。

    其官江蘇督糧也,曾公與書李公鴻章,謂筠仙著述之才,難任繁劇之任。

    其倡修《湖南通志》也,又譏其微有衒博之意。

    至為左文襄所劾,憤怒形于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