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學略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曾國藩羅忠節公神道碑
公諱澤南,字仲嶽,号羅山,湘鄉羅氏。
鹹豐四五年間,公以諸生提兵破賊,屢建大勳,朝野歎仰,以為名将,而不知其平生志事,裕于學者久矣。
公之學,其大者以為天地萬物本吾一體。
量不周于六合,澤不被于匹夫,虧辱莫大焉。
凜降衷之大原,思主靜以研幾,于是乎宗張子而有《西銘講義》一卷,宗周子而著《人極衍義》一卷。
幼儀不慎,則居敬無基,異說不辨,則謬以千裡,于是乎宗朱子而著《小學韻語》一卷、《姚江學辨》二卷。
嚴義利之閑,窮陰陽之變,旁及州域形勢、百家述作,靡不研讨,于是乎有《讀孟子劄記》二卷、《周易本義衍言》若幹卷、《皇輿要覽》若幹卷、《詩文集》八卷。
其為說雖多,而其本躬修以保四海,未嘗不同歸也。
始公家世貧甚,曾祖王父日阮、王父拱詩,皆以公貴,贈通奉大夫。
父嘉旦,公殁後賞加頭品頂帶。
曾祖王母蕭氏、王母賀氏、母蕭氏,皆贈夫人。
公少就學,王父屢典衣市米,節縮于家,專饷于塾。
年十九即藉課徒取資自給。
喪其母,又喪其兄,旋喪王父,十年之中,連遭期功之戚十有一。
嘗以試罷徒步夜歸,家人以歲饑不能具食,妻以連哭三子喪明。
公益自刻厲,不憂門庭多故,而憂所學不能拔俗而人聖,不恥生事之艱,而恥無術以濟天下。
其後年逾三十,乃補學官附生,逾四十乃以廪生舉孝廉方正。
假館四方,窮年汲汲,與其徒講論濂洛關閩之緒,瘏口焦思,大暢厥旨。
未幾兵事起,湘中書生多拯大難,立勳名,大率公弟子也。
鹹豐二年,粵賊攻長沙,縣令召公練鄉勇以備不虞。
省城解圍。
明年春,巡撫張公亮基檄公帶勇至長沙。
維時國藩奉命督治團練,因與公講求束伍技擊之法,晨夕訓練。
擊土寇于桂東,擒逆黨于衡山。
其夏,賊圍江西省城,乃益募湘勇二千,輔以新甯之勇、鎮筸之兵,檄公赴援南昌。
湘軍越境讨賊,自此始矣。
既解南昌之圍,複破賊于安福。
歸及衡州,殲土匪于永興。
四年春,湖北之賊大舉南侵,官軍失利于嶽陽,克捷于湘潭。
提督塔齊布追賊至嶽州,餘檄公與李續賓佐之。
公扼大橋以遏其沖,凡七戰而群賊潰。
嶽州平,乘勝逐北,連複三縣。
将攻武昌,公手一圖就餘決策:師出兩路,以塔公進洪山一路,。
而自請攻花園一路,當其堅者。
如其策,果克武昌、漢陽兩城。
賊既東奔,追及于興國,大膊于田家鎮。
公提卒二千,禦數十倍之寇,蹙之江濱,挂石墜崖,死者萬計,而水師亦斷橫江鐵鎖,燔賊舟數千。
當是時,公名震天下。
前此累功保至道員花翎,至是有甯紹台道之命,加按察使銜。
既而引兵北渡,克廣濟、黃梅,賞葉普铿額巴圖魯名号。
又引兵南渡,攻圍九江,進規湖口。
賊堅守不可遽下,适會水師分兵人宮亭湖,江上之軍不利,而湖北諸軍屢敗,賊自黃梅長驅西上,武昌再陷,公太息深憂,歎世變之未已也,益讨部衆而申警之,或解說《周易》以自遣雲。
時别賊陷饒州、弋陽,公入江西援剿,大戰弋陽,克之。
賊陷廣信,又戰信州,克之。
又以其間收複德興、景德鎮。
東路甫定,而義甯複陷。
公軍渡湖漢而西,至則示形杭口,而暗進鳌嶺,屯高峰以瞰敵,、設三伏以要之,四戰而賊大熸。
義甯既克,有诏加布政使銜。
公以書抵國藩,具論吳楚形勢,欲取九江湖口,法當先圖武昌,欲取武昌,法當先清嶽、鄂之交。
于是馳疏以公回援武漢,朝廷嘉焉。
略通城,克崇陽,挫衄于豪頭堡,大捷于蒲圻。
将達武昌,巡撫胡文忠公歡迎勞問,凡事咨而後行。
城外賊壘鏟除略盡,殄滅有緒矣。
公以霧中搏戰,中槍子,傷創甚,鹹豐六年三月初八日卒于軍,春秋五十。
事聞,天子震悼,依巡撫例賜恤,二子皆賞給舉人,三省建立專祠,予谥忠節。
公在軍四載,論數省安危皆為一家骨肉之事,與其所注《西銘》之指相符。
其臨陣審固乃發,亦本主靜察幾之說。
而行軍好相度山川脈絡,又其講求輿圖之效。
君子是以知公之功所蓄積者夙也,非天幸也。
配張氏,诰封夫人。
妾周氏。
子兆作,配胡氏;兆升,配曾氏,國藩第三女也。
餘與學公以學行相勖,又相從于金革,申之以婚姻,乃
鹹豐四五年間,公以諸生提兵破賊,屢建大勳,朝野歎仰,以為名将,而不知其平生志事,裕于學者久矣。
公之學,其大者以為天地萬物本吾一體。
量不周于六合,澤不被于匹夫,虧辱莫大焉。
凜降衷之大原,思主靜以研幾,于是乎宗張子而有《西銘講義》一卷,宗周子而著《人極衍義》一卷。
幼儀不慎,則居敬無基,異說不辨,則謬以千裡,于是乎宗朱子而著《小學韻語》一卷、《姚江學辨》二卷。
嚴義利之閑,窮陰陽之變,旁及州域形勢、百家述作,靡不研讨,于是乎有《讀孟子劄記》二卷、《周易本義衍言》若幹卷、《皇輿要覽》若幹卷、《詩文集》八卷。
其為說雖多,而其本躬修以保四海,未嘗不同歸也。
始公家世貧甚,曾祖王父日阮、王父拱詩,皆以公貴,贈通奉大夫。
父嘉旦,公殁後賞加頭品頂帶。
曾祖王母蕭氏、王母賀氏、母蕭氏,皆贈夫人。
公少就學,王父屢典衣市米,節縮于家,專饷于塾。
年十九即藉課徒取資自給。
喪其母,又喪其兄,旋喪王父,十年之中,連遭期功之戚十有一。
嘗以試罷徒步夜歸,家人以歲饑不能具食,妻以連哭三子喪明。
公益自刻厲,不憂門庭多故,而憂所學不能拔俗而人聖,不恥生事之艱,而恥無術以濟天下。
其後年逾三十,乃補學官附生,逾四十乃以廪生舉孝廉方正。
假館四方,窮年汲汲,與其徒講論濂洛關閩之緒,瘏口焦思,大暢厥旨。
未幾兵事起,湘中書生多拯大難,立勳名,大率公弟子也。
鹹豐二年,粵賊攻長沙,縣令召公練鄉勇以備不虞。
省城解圍。
明年春,巡撫張公亮基檄公帶勇至長沙。
維時國藩奉命督治團練,因與公講求束伍技擊之法,晨夕訓練。
擊土寇于桂東,擒逆黨于衡山。
其夏,賊圍江西省城,乃益募湘勇二千,輔以新甯之勇、鎮筸之兵,檄公赴援南昌。
湘軍越境讨賊,自此始矣。
既解南昌之圍,複破賊于安福。
歸及衡州,殲土匪于永興。
四年春,湖北之賊大舉南侵,官軍失利于嶽陽,克捷于湘潭。
提督塔齊布追賊至嶽州,餘檄公與李續賓佐之。
公扼大橋以遏其沖,凡七戰而群賊潰。
嶽州平,乘勝逐北,連複三縣。
将攻武昌,公手一圖就餘決策:師出兩路,以塔公進洪山一路,。
而自請攻花園一路,當其堅者。
如其策,果克武昌、漢陽兩城。
賊既東奔,追及于興國,大膊于田家鎮。
公提卒二千,禦數十倍之寇,蹙之江濱,挂石墜崖,死者萬計,而水師亦斷橫江鐵鎖,燔賊舟數千。
當是時,公名震天下。
前此累功保至道員花翎,至是有甯紹台道之命,加按察使銜。
既而引兵北渡,克廣濟、黃梅,賞葉普铿額巴圖魯名号。
又引兵南渡,攻圍九江,進規湖口。
賊堅守不可遽下,适會水師分兵人宮亭湖,江上之軍不利,而湖北諸軍屢敗,賊自黃梅長驅西上,武昌再陷,公太息深憂,歎世變之未已也,益讨部衆而申警之,或解說《周易》以自遣雲。
時别賊陷饒州、弋陽,公入江西援剿,大戰弋陽,克之。
賊陷廣信,又戰信州,克之。
又以其間收複德興、景德鎮。
東路甫定,而義甯複陷。
公軍渡湖漢而西,至則示形杭口,而暗進鳌嶺,屯高峰以瞰敵,、設三伏以要之,四戰而賊大熸。
義甯既克,有诏加布政使銜。
公以書抵國藩,具論吳楚形勢,欲取九江湖口,法當先圖武昌,欲取武昌,法當先清嶽、鄂之交。
于是馳疏以公回援武漢,朝廷嘉焉。
略通城,克崇陽,挫衄于豪頭堡,大捷于蒲圻。
将達武昌,巡撫胡文忠公歡迎勞問,凡事咨而後行。
城外賊壘鏟除略盡,殄滅有緒矣。
公以霧中搏戰,中槍子,傷創甚,鹹豐六年三月初八日卒于軍,春秋五十。
事聞,天子震悼,依巡撫例賜恤,二子皆賞給舉人,三省建立專祠,予谥忠節。
公在軍四載,論數省安危皆為一家骨肉之事,與其所注《西銘》之指相符。
其臨陣審固乃發,亦本主靜察幾之說。
而行軍好相度山川脈絡,又其講求輿圖之效。
君子是以知公之功所蓄積者夙也,非天幸也。
配張氏,诰封夫人。
妾周氏。
子兆作,配胡氏;兆升,配曾氏,國藩第三女也。
餘與學公以學行相勖,又相從于金革,申之以婚姻,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