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學略第十六

關燈
摭其大節,銘諸墓道。

    銘曰: 漸車之澗,積潦縱橫,崇朝即涸,卷勢收聲。

    大江西來,其源萬裡,澤溥寰區,不矜厥美。

    無本者竭,有本者昌,羅公淵默,所蓄孔長。

    洞徹天人,潛晞往聖,一物未康。

    終虧吾性。

    提師苦戰,荊揚二州,斧彼兇堅,為民複仇。

    矯矯學徒,相從征讨,朝出鏖戰,暮歸講道。

    洛閩之緒,近世所捐,姚江事業,或邁前賢。

    公慎其趨,既辨其詭,仍立豐功,一雪斯恥。

    大本内植,偉績外充,茲謂豪傑,百世可宗。

     羅山弟子錄 王珍,亦作錱,字璞山,湘鄉人。

    幼至孝。

    年二十四為諸生,從羅忠節公澤南遊,公深器之。

    鹹豐二年,粵軍入湘,縣令朱孫诒令招鄉勇千人教練,以羅公将中營,珍将左營,羅信南将右營。

    其冬入省垣,與曾文正講求兵事,号曰“湘勇”。

    負才氣,語天下事甚易,文正患之,稍裁汰其募勇,由是與曾不合。

    後以羅公戰殁武昌,引兵入鄂,病卒于樂安,年三十有三,予谥壯武。

    有遺集若幹卷。

    平生師事羅山,而公服膺陽明王氏。

    軍暇讀《孝經》、《四書》。

    其部将張運蘭、王開化、王文瑞、劉典(陝西巡撫,谥果敏)、王開琳、黃萬友、丁長勝皆為時良将,劉松山(谥忠壯)尤稱絕倫,其用兵皆守師法。

     李續賓,字迪庵,沉毅寡言笑。

    羅公講學裡中,李從受學。

    後以督師立功。

    死三河之難,部下死者六千人,曾國華、何忠駿輩皆殉。

    清文宗手诏:“惜我良将,不克令終,尚冀忠靈不昧,再生申甫以佐予也。

    ”事迹詳曾公所作神道碑及朱孔彰《中興将帥别傳》。

     李續宜,字希庵,谥勇毅,仕至安徽巡撫,續賓弟也。

    與兄同受業羅公,以躬行不逮為恥。

    常謂求才之效,不可必得,求才之道,仍須自盡。

    事迹詳曾公所作神道碑。

     蔣益澧,字芗泉,谥果敏。

    羅公募湘左營,令益澧将之。

    積功至廣東巡撫、閩浙總督。

    在軍與士卒同甘苦,守其師說。

     劉騰鴻,字峙蘭,湘鄉人,谥武烈。

    少讀書,不遇。

    駱秉章令率湘勇五百人剿巴陵土匪,乘勝複蒲圻。

    羅公攻武昌,一見知為将才,令增募五百人。

    遂師事羅公。

    行軍紀律極嚴,卒取民一鴨,立斬以徇。

    平生見善若驚,疾惡若仇。

    見同列攘功委過,辄憤憤不平。

    父象觀常戒之。

    攻九江殉節後,父書聯語吊之曰:“不死于賊,必死于小人,今而後吾知免矣;未能事君,焉能事父母,已焉哉天實為之。

    ” 鐘近衡,字苔洲,少端悫,師事羅公,與聞宋儒饬躬克己之緒。

    自立課程日注,言動有過,自責如疾在身。

    羅公稱之,嘗謂劉公蓉曰;“吾門為已之學,鐘生其庶幾乎。

    ”王壯武奉駱秉章檄,增募湘軍六營,鐘與弟近濂各領一營。

    于蒲圻羊樓司遇敵,死之。

    從子慎閤、禹庭及弟近濂皆戰殁,一門殉難者五人。

     易良幹,與王壯武有葭莩之親。

    壯武與弟開仍書雲:“昨見妹倩易臨莊,有儒雅之度,自言年已及冠,學問一無所成,恐遂終于淹沒,欲藉予為階,往見羅先生。

    ”鹹豐三年,與羅信東鎮南、謝秀才邦翰從羅公援江西,戰死南昌城下。

    曾公歎曰:湘中子弟敢深入,雖敗猶榮,官兵弗如也。

    時夏廷樾将中軍,謝邦翰将左軍,羅公将右軍。

    邦翰死,李續賓将左軍。

    其初三百六十人為一營,羅公将中軍,王珍将左軍,羅秀才信南将右軍,皆湘鄉人。

     王開仍,字心牧,珍弟;朱宗程,字鐵橋;康景晖,字鬥山;羅信北,字鏡堃;翁篔登,字雲窗;易良翰,字芝生;潘鴻焘,字伊卿;左樞,字夢星,羅信南,字雲甫;鹹豐初,與羅公分領湘軍。

    按湖南之盛,始于湘軍,湘軍之将,多事羅山。

    大儒平亂之效,湘中講學之風,皆自羅山而大著。

    羅山攻洪山搏戰,左額中槍,歸而創劇,日夜危坐不寐,語喃喃,皆時事。

    口占忠義祠楹聯,使人書之,忽開目索紙筆,仰卧書曰:“亂極時立得定,才是有用之學。

    ”及病不能起,握手語胡文忠林翼曰:“恨事未了,與迪庵好為之。

    ”語畢而逝。

    公貌樸氣沈,究心性理,通知世務,見諸實行。

    湘鄉一縣之人,征伐遍于十八行省,羅山之力為多。

    儒門出将,書生知兵,較其功烈,近古未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