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鄧學略第十四

關燈
有君子儒焉,姓鄒氏,名文蘇,字望之,景山其自号也。

    鄒氏自五代時有瓒者仕于楊氏,徐溫秉國,棄官來湖南,自以楊氏臣,不願仕馬氏,竄入梅山谿洞中為客戶。

    宋熙甯間開梅山,置新化縣,為新化人。

    君高祖懋極,縣學生,祖養蒙,父睿,三世皆以行誼載府縣志。

    君性穎敏嗜學,片言隻字必鈎稽其源流同異。

    年十二,隸郡學籍。

    學使昆明錢沣,性嚴厲,試士,終日坐堂皇閱卷,以别紙記其訛俗字,計點畫加撲責。

    君試日,以中石飲羽命題。

    備舉熊渠、養由基、李廣三事,卷中無訛俗字。

    學使大奇之,欲将去竟所學,君以事兩寡母辭。

    次年科試,為廪膳生,越歲舉行拔貢,銳意以君充選,而猾胥索百金始注冊,弗得,竟以此不與試。

    嘉慶十六年,循資充歲貢,乃絕意進取,教授鄉裡,辟精舍為古經堂,制依《周禮》,與弟子肄《士禮》十七篇于中。

    嘗屈竹蔑為渾儀;制綸杸【巾匕】,比為古弁冕深衣禮服。

    又以車制難明,與子通紀依近世江氏、戴氏所圖古制,以寸代尺,制為車,窮十晝夜之力成之,于是鄉曲學徒始稍聞有捎薮、菑蚤、輢【車爻】、骹股之目。

    君考證典禮,力尊漢學,而于心性之說,确守宋儒。

    嘗曰:‘裡巷迂生,抱學究一經,不知鄭、賈為何人,近時儒碩,又厭薄程朱,務争勝于名物,拾末而遺本。

    語細而昧大,學術所關,非細故也。

    ’君至孝,丁嫡母憂,哀毀骨立。

    事生母曾太夫人,彌盡色養。

    課子嚴,不及程辄怒,聞太夫人言即解。

    一日怒甚,太夫人使漢紀聚灰為《禹貢》山川圖,自臨上坐視,婦吳侍焉,君繼配也,邑名士蘭柴詩老女,于地理為專門學,從旁指漢紀誤。

    君聞太夫人在堂,屏息趨出,忻然意解,更督漢紀布置,以為歡笑,又可想見君母子兄弟間與於喁娛侍之樂,為不可及也。

    ” 曾國藩鄧湘臯先生墓表 失生新化鄧氏,諱顯鶴,字子立,遠近稱為湘臯先生。

    先生自甫掇科名,即已厭薄仕進,慏然有志于古之作者,與同裡歐陽紹洛磵東以詩相厲。

    客遊燕、齊、淮揚、嶺南,所至悲愉抑塞,一寓于詩,觑幽刺怪,遏之使平,終歲颛颛,誓不履近人之藩,而又恥不逮古人。

    每有篇什,辄就磵東與相違覆,引繩落斧,剖晰毫厘,書問三反,或終不得當,交嘲互訟,神囚形瘁,已而窒極得通,則又互慰大歡,以為解此者,天下之至豪也。

    先生以嘉慶九年甲子科舉于鄉,道光六年大挑二等,官甯鄉縣訓導,凡十有三年,引疾歸。

    其遺外時榮而有事著述,與磵東略同。

    然磵東持律矜嚴,體勢稍褊,先生則波瀾益壯,跌宕昭彰。

    磵東牆宇自峻,與人少可,先生則闡揚先達,獎寵後進,知之惟恐不盡,傳播之惟恐不博且久。

    用是門庭日廣,而纂述亦獨多,詩歌所不能表者,益為古文辭以彰顯之。

    其于湖南文獻,搜讨尤勤,如饑渴之于飲食,如有大譴随其後,驅迫而為之者。

    以為洞庭以南,服嶺以北,旁薄清絕,屈原、賈誼傷心之地也,通人志士仍世相望,而文字放佚,湮郁不宣,君子懼焉。

    于是搜訪濱資郡縣名流佳什,輯《資江耆舊集》六十四卷。

    東起漓源,西接黔中,北彙于江,全省之方輿略備,巨制零章,甄采略盡,為《沅湘耆舊集》二百卷。

    遍求周聖楷《楚寶》一書,匡謬拾遺,為《楚寶增輯考異》四十五卷。

    繪《鄉材經緯圖》以诏地事。

    詳述永明播越之臣,以旌忠烈。

    為《寶慶府志》百五十七卷、《武岡州志》三十四卷。

    衡陽王夫之,明季遺老,國史儒林傳列于冊首,而邦人罕能舉其姓名,乃旁求遺書,得五十餘種,為校刊者百八十卷。

    浏陽歐陽文公玄全集久佚,流俗本編次失倫,為覆審補輯若幹卷。

    大儒周子權守邵州,錄其微言,副以傳譜之屬,為《周子遺書》若幹卷。

    所至厘定祀典,褒崇節烈,為《召伯祠從祀諸人錄》一卷、《朱子五忠祠傳略考證》一卷、《五忠祠續傳》一卷、《明季湖南殉節諸人傳略》二卷。

    嗚呼,可謂勤矣!蓋千秋者,人與人相續而成焉者也,惟衆人甘與草木者伍,腐而腐耳。

    自稍有智識,即不能無冀于不朽之名。

    智尤大者,所冀尤遠焉。

    人能弘道,無如命何,或碌碌而有聲,或瑰材而蒙垢,或佳惡同時同位同,而顯晦迥别,或覃思孤詣,而終古無人省錄,彼各有幸有不幸,于來者何與?先生乃舉湖南之仁人學子,薄技微長,一一掇拾而光大之,将非長逝者之所托命耶?何其厚也。

    先生生于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卒于鹹豐元年閏八月二十五日,春秋七十有五。

    曾祖元臣,祖勝逵,父長智。

    妻曹氏,仁厚淑慎,裡黨欽之。

    妾何氏。

    子二:琳,廪貢生,候選訓導,前卒;琮,道光丁酉科拔貢生,癸卯科舉人。

    父殁後一月,以毀終。

    女子子三人。

    孫四:光黼、光缃、光绂、光組。

    曾孫大程。

    自先生以名儒笃行昌其家,群從子姓,皆孝友力學,兄子瑤尤賢而能文章。

    先生之書,其不系于《湖南文獻》者,又有《南村草堂詩鈔》二十四卷、《文鈔》二十卷、《易述》八卷、《毛詩表》二卷、《校勘玉篇廣韻劄記》二卷、《自訂年譜》二卷,瑤皆敬謹弆藏,其未刊者皆寫定,可傳于世。

    先生内行完粹,教澤在人,瑤所為行狀甚詳,此故不著,獨著其治詩之精,與其有功于鄉先哲者,揭于墓道,以式鄉邦,而訊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