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鄧學略第十四

關燈
季元度先正事略 鄒先生漢勳,字叔勣,湖南新化人。

    兄弟六人,少秉庭訓,皆以才稱,而先生為最。

    年十五,通左氏義,佐伯氏纂《左氏地圖說》;十六七佐伯氏纂《博物随鈔》,佐仲氏纂《山經集譜》諸書;十八九纂《六國春秋》。

    鄉居苦書少,辄詣郡學借觀,手錄口誦,于天文推步、方輿沿革、六書九數之屬,靡不研究,而制舉業不循繩尺,久困童子試。

    道光十七年,學使試以《三江九江考》,異之,拔補郡學生,旋食廪饩。

    當先生孜孜為學時,人無知者,惟同縣鄧顯鶴湘臯深異之,惜其霾缊裡闬,無由出與名流結納,以擴見聞,招至甯鄉學舍,同編蔡忠烈公遺集,旋校刊王而農先生遺書數十種,先生知名自此始。

    湘臯修《寶慶府志》,先生與焉,所論述為多。

    郡守黃君宅中量移黔中,招先生往,至則争相延緻,而貴陽、大定、興義、安順諸郡志以次蒇事,其中形勢說、循吏傳,皆洞中日後情事。

    羅文僖繞典、胡文忠林翼時方官黔,深與契合。

    先生居黔五載,歸裡而有邵陽之獄。

    初,族中有枉死者,令不為申理。

    諸生某争于縣庭,先生随衆往觀,令并執而幽之,将中以法。

    湘臯力救之,事得解。

    是歲為鹹豐元年,先生舉鄉試。

    明年,禮部試報罷,東之淮上,訪同郡魏源默深于高郵,互出所著相參訂。

    越歲,賊陷江甯,默深畀以《遼史》及《尚書》未定稿,促其間道歸長沙。

    時南昌告警,先生弟漢章已随江忠烈公援江西,侍郎曾國藩新募楚勇千人,令江君忠淑偕先生率以往。

    圍解,叙勞以知縣用。

    未幾,忠烈擢安徽巡撫,約先生相從,遂同及于難。

    先是省會移廬州,賊由桐、舒往犯。

    忠烈道病,至六安,益劇,所部勇僅開化、鎮筸兵數百人,倍道前進。

    先生守大西門,賊三為燧道攻之,城坍數丈,登陴矣,先生力擊卻之。

    忠烈專疏上其功,有诏褒獎,以同知直隸州用,賞戴花翎。

    時援師營城外五裡不得入,而廬州守所部勇目徐淮久與賊通,臘月十六夜過半,賊緣北城入。

    诘旦,忠烈投水自盡。

    先生命酒,左手執杯,右手持劍,大呼殺賊。

    賊至格鬥,間斃賊數人。

    賊怒,刃中項,血淋浪,項偏折。

    兩卒掖之,前走數武,死之。

    時年四十有九。

    事聞,贈道銜,予卹蔭,祀廬州及湖南昭忠祠。

    先生生時,母氏夢虎,驚而寤。

    少溺苦于學,罔舍晝夜,衣履垢敝,不稍修飾。

    兄弟互相師友,志在勵名節,敦氣誼。

    前後館谷所入,不下數千金,悉供購書周急之用,家無擔石儲,弗計也。

    所纂《貴陽府志》百十二卷、《大定府志》六十卷、《興義府志》二十四卷、《安順府志》五十卷,皆刊行。

    又《學藝齋文集》三十六卷、詩詞十六卷、《讀書偶得》三十六卷、《谷梁傳例》十四卷、《廣韻表》十卷、《說文諧聲簿》十六卷、《夏小正義疏》一卷、《易象隐義》二卷、《雜卦圖說》一卷、《卦象推廣》一卷、《六國春秋》二十四卷、《颛顼憲考》二卷、《帝系诂》一卷、《詩序去害釋滞發微》四卷,凡十四種,藏于家。

     按章炳麟“娘日歸泥說”實原于鄒叔子之音論。

     附舊作新化諸鄒著述考 新化學者,世稱鄒、鄧。

    鄧氏自湘臯及其兄子瑤、子琮外,無著者。

    而鄒氏自望之先生文蘇以笃學受知錢學使南園,絕意仕進,建古經堂以教其子。

    有子六人,長曰漢紀,字伯申,長于小學,著《五音表》、《典均》、《二十二字母考》、《幼稚字譜》、《重言連語》諸書。

    自神珙、守溫作三十六字母,後戴震節為二十字,漢紀以《廣韻》較之,省為二十二字,考其音變,世稱精審。

    其《字譜》博考古文奇宇,辨正訛俗,有益學者。

    又著《左氏春秋地圖說》,于顧氏棟高《春秋地理表》、江氏慎修《春秋地理考》多所訂正。

    次曰漢潢,字仲辰,學長于《易》,著有《周易卦氣解稽覽圖》、《序卦解》,以陰陽家言闡明古說。

    三曰叔績,字漢勳,死三河之難,天下号為烈士。

    其學見于《鄒叔子遺書》。

    四曰漢嘉,字叔申,精于輿地,著《寶慶疆裡記》二十卷、《山川記》八卷、《險要記》六卷、《湖湘水地記》四卷、《黔滇楚粵水道考》二十卷、《皇輿圖記》十六卷,兵書、小說、詩文集各若幹卷。

    其著地記,嘗裹糧日走百裡,親曆山川,以求證驗。

    六曰漢池,字季深,精于天算,所著《度裡表》,長沙丁氏取忠為刊行之,胡文忠修《一統圖》,據之以定方位。

    又精研曆法,為《西周正朔考》。

    《兩漢月表》,以正朔晦月見弦望滿虧。

    凡著書二十餘種。

    伯申子世琦、叔績子世繁、叔申子世青,皆學有淵源。

    世琦字伯韓,精于工藝,洪楊之役,長沙、寶慶各巨炮多為所制。

    伯申之孫代過改之、仲辰之孫代藩價人、叔績之孫代鈞沅帆,最為顯名,湖外稱為“三鄒”。

    改之校勘魏默深《元史新編》,補苴罅漏,見其學力。

    沅帆精于輿地,随使歐州,慕效西法,繪制地圖,歸設輿地學會于武昌,其弟子多為大師,著有《西征紀程》及湖北府縣志。

    價人博究群書,尤嗜為古文詞,出遊日本,講學麓山,老始治《易》,未成書而卒,所著惟《甯岡縣志》刊行,餘均藏其女家。

     按王湘绮作《鄒漢勳傳》,茲不述。

    鄧湘臯作文蘇墓志銘雲:“距新化縣治南八十裡,曰羅洪村,是為首望山麓,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