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學略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詞嚴,讀之使人興起。
下至小文短跋,亦皆精妙絕倫。
理學諸儒,莫能與比。
此聖門言語之科也。
朱于早年從劉彥沖、胡憲講求禅學,見于文集。
三十一歲師事延平(李侗),乃始專宗程氏。
四十以後,見道不行,發憤著書,《易》有《本義》,《詩》有《集傳》,《四書》有《集注》,《通鑒》有《綱目》,《楚詞》有《集注》,乃至《參同契》亦有《考論》,六十七歲猶修《儀禮經傳通解》。
清儒考據之學,實由朱子啟之。
此聖門文學之科也。
先師皮鹿門先生學兼漢宋,《南學講義》指示最詳。
而葉吏部德輝為《經學通诰》,亦言南宋經學以朱子為大宗。
其後王應鱗、黃震(著《東發日鈔》)遂開清顧、惠二家之業。
亭林之學,出自朱子。
元和惠氏,三世傳經,自周惕(著《詩說》)、士奇(著《易說》、《禮說》、《春秋說》)至棟而大盛,皆朱學也。
江永為《鄉黨圖考》、《深衣考誤》、《儀禮釋例》,其學純出于宋。
其徒戴震既畔本師,而于朱子亦妄肆抨擊。
不知朱子考論五經,《易》複古本,《書》辟僞孔,《詩》采三家,《禮》通古今,《綱目》上續麟經,《尚書》有蔡沈《集傳》,樂有蔡元定西山《律呂新書》,皆朱弟子。
是六經通學,鄭玄以後惟朱一人。
吾觀漢學諸家,但藉單詞碎義,輕笮宋賢,西河、東原,攻朱尤甚。
姚姬傳曰:博聞強識,以助宋君子之遺忘可也,欲将以跨越宋君子則不可也。
曾文正亦言:五子立言,大者多合于洙泗,何可議也。
至其訓釋諸經,小有不當,故當取近世經說以輔翼之,又可擯棄群言以自隘乎?陳澧為《漢儒通義》,乃倡漢宋調和之說。
日本井上哲次郎考論彼邦朱派哲學,有藤原惺、窩林羅山、木下順庵、雨森芳洲、安東省庵、室鸠巢諸人,而以山崎暗齋、佐藤一齋、佐久間象山諸儒為最著。
朱舜水之瑜于明亡入東傳道,亦朱學也。
故彼德川幕府敬重紫陽,而中國來元明清四代亦崇朱學。
井上謂朱學宗旨,在完成人格,斥功利而重道德。
其言亦可味也。
先友楊君懷中謂朱子上法孔子,小學繼大學,《近思錄》似《論語》,《四書》配六經,《綱目》配《春秋》。
自孔子卒後,千六百年而有朱子,實命世之大賢也(孔子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朱子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凡千六百一十七年)。
附朱子著書年月考(依王白田《朱子年譜》) 三十歲,校定《謝上蔡先生語錄》。
三十四歲,《論語要義》成,《論語訓蒙口義》成。
三十五歲,《困學恐聞》編成。
三十九歲,《程氏遺書》成。
四十三歲,《論孟精義》成,《資治通鑒綱目》成,《八朝名臣言行錄》成。
冬十月,《西銘解義》成。
四十四歲,《太極圖解》、《通書解》成。
六月,《程氏外書》成,《伊洛淵源錄》成。
四十五歲,編次《古今家祭禮》。
四十六歲,《近思錄》成,朱子與呂祖謙同撰。
清江永作《集注》。
四十八歲,《論孟集注或問》成,《詩集傳》成,《周易本義》成。
五十七歲,《易學啟蒙》成,《孝經刊誤》成。
五十八歲,《小學書》成。
清尹嘉铨有《小學義疏》。
六十歲,序《大學章句》,序《中庸章句》。
六十三歲,《孟子要略》成。
劉傳瑩、曾國藩有校本,在曾文正集中。
六十七歲,始修《儀禮經傳通解》。
六十八歲,《韓文考異》成。
六十九歲,集《書》傳。
七十歲,《楚詞集注後語辨證》成。
七十歲,改《大學誠意》章。
下至小文短跋,亦皆精妙絕倫。
理學諸儒,莫能與比。
此聖門言語之科也。
朱于早年從劉彥沖、胡憲講求禅學,見于文集。
三十一歲師事延平(李侗),乃始專宗程氏。
四十以後,見道不行,發憤著書,《易》有《本義》,《詩》有《集傳》,《四書》有《集注》,《通鑒》有《綱目》,《楚詞》有《集注》,乃至《參同契》亦有《考論》,六十七歲猶修《儀禮經傳通解》。
清儒考據之學,實由朱子啟之。
此聖門文學之科也。
先師皮鹿門先生學兼漢宋,《南學講義》指示最詳。
而葉吏部德輝為《經學通诰》,亦言南宋經學以朱子為大宗。
其後王應鱗、黃震(著《東發日鈔》)遂開清顧、惠二家之業。
亭林之學,出自朱子。
元和惠氏,三世傳經,自周惕(著《詩說》)、士奇(著《易說》、《禮說》、《春秋說》)至棟而大盛,皆朱學也。
江永為《鄉黨圖考》、《深衣考誤》、《儀禮釋例》,其學純出于宋。
其徒戴震既畔本師,而于朱子亦妄肆抨擊。
不知朱子考論五經,《易》複古本,《書》辟僞孔,《詩》采三家,《禮》通古今,《綱目》上續麟經,《尚書》有蔡沈《集傳》,樂有蔡元定西山《律呂新書》,皆朱弟子。
是六經通學,鄭玄以後惟朱一人。
吾觀漢學諸家,但藉單詞碎義,輕笮宋賢,西河、東原,攻朱尤甚。
姚姬傳曰:博聞強識,以助宋君子之遺忘可也,欲将以跨越宋君子則不可也。
曾文正亦言:五子立言,大者多合于洙泗,何可議也。
至其訓釋諸經,小有不當,故當取近世經說以輔翼之,又可擯棄群言以自隘乎?陳澧為《漢儒通義》,乃倡漢宋調和之說。
日本井上哲次郎考論彼邦朱派哲學,有藤原惺、窩林羅山、木下順庵、雨森芳洲、安東省庵、室鸠巢諸人,而以山崎暗齋、佐藤一齋、佐久間象山諸儒為最著。
朱舜水之瑜于明亡入東傳道,亦朱學也。
故彼德川幕府敬重紫陽,而中國來元明清四代亦崇朱學。
井上謂朱學宗旨,在完成人格,斥功利而重道德。
其言亦可味也。
先友楊君懷中謂朱子上法孔子,小學繼大學,《近思錄》似《論語》,《四書》配六經,《綱目》配《春秋》。
自孔子卒後,千六百年而有朱子,實命世之大賢也(孔子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朱子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凡千六百一十七年)。
附朱子著書年月考(依王白田《朱子年譜》) 三十歲,校定《謝上蔡先生語錄》。
三十四歲,《論語要義》成,《論語訓蒙口義》成。
三十五歲,《困學恐聞》編成。
三十九歲,《程氏遺書》成。
四十三歲,《論孟精義》成,《資治通鑒綱目》成,《八朝名臣言行錄》成。
冬十月,《西銘解義》成。
四十四歲,《太極圖解》、《通書解》成。
六月,《程氏外書》成,《伊洛淵源錄》成。
四十五歲,編次《古今家祭禮》。
四十六歲,《近思錄》成,朱子與呂祖謙同撰。
清江永作《集注》。
四十八歲,《論孟集注或問》成,《詩集傳》成,《周易本義》成。
五十七歲,《易學啟蒙》成,《孝經刊誤》成。
五十八歲,《小學書》成。
清尹嘉铨有《小學義疏》。
六十歲,序《大學章句》,序《中庸章句》。
六十三歲,《孟子要略》成。
劉傳瑩、曾國藩有校本,在曾文正集中。
六十七歲,始修《儀禮經傳通解》。
六十八歲,《韓文考異》成。
六十九歲,集《書》傳。
七十歲,《楚詞集注後語辨證》成。
七十歲,改《大學誠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