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學略第四

關燈
朱子二十九歲時,見李先生于延平(名侗),得理一分殊之旨。

    歸自同安,彌樂其道。

    以親老食貧,不能待次,請奉祠監潭州南嶽廟。

    三十三歲時,孝宗即位,高宗内禅,複差監南嶽廟。

    三十六歲時,以時相方主和議,複差監嶽廟。

    三十七歲,始與張欽夫(即敬夫)通書,論未發之中。

    三十八歲,訪南軒張公敬夫于潭州。

    《與曹晉叔書》雲:“九月八日抵長沙,荷敬夫愛予甚笃,相與講明其所未聞,日有聞學之益。

    敬夫學問愈高,所見卓然,議論出人意表。

    近讀其語說,不覺胸中灑然,誠可歎服。

    ”冬十一月,偕南軒登南嶽衡山,有《南嶽酬唱集》,南軒為序。

    文集有《南嶽遊山後記》。

    《南軒集》有《送元晦尊兄詩》,朱子有答詩。

    四十時複有乞嶽廟劄子。

    五十一歲聞南軒之赴。

    六十四歲時除知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辭不就職,不許。

    明年五月五日到官。

    長沙士子,夙知向學,及鄰郡數百裡間,學子雲集。

    朱子誨誘不倦,坐席至不能容,溢于戶外。

    有《祭張敬夫城南祠文》、《祭南軒墓文》。

    修複嶽麓書院,有《委教授牒》雲: “本州州學之外,複置嶽麓書院,本為有志之士求師取友,以為優遊肄業之地。

    故前帥忠肅對公特因舊基,複創新館。

    延請故侍講張公先生往來其間,使四方來學之士得以傳道授業解惑焉。

    而比年以來,師道陵夷,講論廢息,士氣不振,議者惜之。

    當職叨冒假守,到官兩月,困守簿書,未及一往。

    除已請到醴陵黎君貢士充講書職事,與學錄鄭貢士同行措置外,今議别置額外學生十員,以處四方來學之士。

    其廪給依州學則例。

    更不補試,聽候當職考察搜訪,徑行撥入。

    凡使為學者知所當務,不專在區區課試之間,實非小補。

    牒教授及帖書院照會施行。

    ” 朱子窮日之力治郡事甚勞,夜則與諸生講論,随事而答,略無倦色。

    多訓以切己務實,毋厭卑近而慕高遠。

    懇恻至到,聞者感動。

    六月,請放歸田裡。

    八月,甯宗即位,召赴行在。

    計朱子在嶽麓講學,前後止三閱月耳。

    集中有《谕諸生》、《谕諸職事》二文,亦非為嶽麓而發。

    湖南從學者,不及南軒之多且著,以其在湘月日之短耳。

    然“忠孝廉節”四字刻于講堂,“赫曦’、“自卑”兩亭立于山麓,湘浦有朱張之渡,潇湘有洙泗之風,大儒過化存神之妙,又豈論其時之久暫哉! 朱、張登嶽麓赫曦台聯句雲:“泛舟長沙渚,振策湘山岑。

    (朱)煙雲眇變化,宇宙窮高深。

    懷古壯士志,憂時君子心。

    (張)寄言塵中客,莽蒼誰能尋?(朱)” 湘人著書叙述朱學者略次于後 《易本義質》四卷明衡陽王介之著 《周易本義拾遺》六卷清善化李文炤著 《周易附說》一卷清湘鄉羅澤南著 《易鑒》三十八卷清安仁歐陽厚均著 《尚書辨僞》五卷清善化唐煥著。

    宋人疑梅氏古文之僞者,始于朱子與吳棫 《儀禮經傳通解集注》四十六卷清善化李文炤著 《孝經刊誤辨釋》清善化唐文華著 《學庸講義》(名《嶽麓講義》)清善化李文炤著 《讀四書大全說》一卷明衡陽王夫之著《四書集注考證》十六卷清邵陽唐方燿著 《四書朱注疏》三十六卷清新化段起玲著 《四書朱義纂要》四十卷清武陵楊丕複著 《通鑒綱目拾遺證正》清桃源黎邦彥著 《通鑒綱目集義》五十九卷清善化李芳華著 《朱子年譜綱目》十二卷清新甯李元祿著 《朱子五忠祠傳略考正》、《五忠祠續傳》清新化鄧顯鶴著 《嶽麓書院志》十卷明善化吳道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