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二十四

關燈
不亦大可笑乎于是稍知。

    自愛者以鄉飲為不足重。

    而恥于居之故司技者、往往難其人而罷之。

    說者謂、鄉飲至于今日名存而實亡矣鴻謂鄉飲至于今實亡而并其名亦亡矣然則雖欲斯民使知敬讓之風。

    使子弟明長老之奉。

    使務學行者欣然于興賢之可慕舍鄉飲而又何自觀感之哉鴻以為州邑之大、不過百裡、豈有年行俱優之人。

    而竟不知之在平日所宜留意。

    臨時博加采訪。

    或緻仕家居之紳宦。

    或潛德高行之處士。

    司技者、宜莊啟肅币以聘請之至其飲禮亦折衷于古甯繁勿簡至敬毋亵卻止既事之謝嚴絕胥役之求況典禮遵之 朝廷。

    賓介舉乎齒德。

    豈有公行典禮。

    而私受謝儀敬。

    筵賓介。

    而擾索酬勞者乎官胥見納于尊 君事上為不忠飲者概施于行賂邀名适自辱可謂兩失之矣。

    夫循卓賢侯。

    誠能于型民化俗起見而實意舉行安在善良之不應聘。

    而衆庶之羣胥悅慕乎。

     ○修理文廟 夫博訪前賢之祠墓而新之旁搜古人之勝迹而表之皆有司之職也、然尊禮 先師。

    敦崇文教。

    而 至聖之頖宮尤宜加意又豈可任其荒陋之不治乎。

    若朔望之香燭先期支給也階墀之茂草以時剪剔也垣庑之欹頹亟為繕葺也風雨之浸霪弗使罅漏也。

    乃其飾以丹艧。

    增之文采。

    此固廟貌之光。

    執事之榮也。

    至于牲核之豆笾。

    鄉祀之樂舞必先備其陳設考其器數俾裸獻申虔。

    歌容兼盛。

    夫非享禮不忒。

    祀事孔明乎。

    然更有其大者。

    兩庑位次下邑每多失倫。

    宜詳考太學博稽舊編使孔門諸弟無□□踰越之譏曆代名儒無世序淩躐之紊一經訂正。

    永為定式斯亦司教化者所宜用心也。

    若夫尊經閣之藏書何異魯壁之靈文蝌蚪。

    固宜檢閱。

    襲之錦軸牙簽。

    奎星樓之勝構。

    原為學校之祿命權衡并亟講求。

    助其雕龍繡虎。

    夫非所謂斯文領袖。

    多士之儀型耶。

    較之迩來希終南之快捷方式于棂星門外略施绀色。

    便謂 文廟聿新。

    列之報最之書者。

    未可同日而語矣。

     ○崇祀名賢 按禮、有祀先賢于東序。

    及祭鄉先生于社之文。

    即後世嗣鄉賢名宦所由昉也。

    然祀而祭者。

    必其節行足以師表後進。

    軌範薄俗。

    方于大典無媿。

    近來家處素封。

    或身通仕籍。

    便務虛名欲跻其先于鄉賢之列。

    學校裡耆。

    利其厚賂。

    文宗守令。

    狥以面情據公呈則頌德稱功滿紙不能窮其譽出看語則援今證古累世無以右其賢上憲因而允行。

    批令有司緻祭、奉主入祠。

    在子若孫。

    不過謂楊芳祖考、着聲鄉闾而孰知端居幾座與先哲同其裸獻者不亦涊顔而思卻避乎夫所謂名宦必當時德澤及于民生。

    愛戴深于百世。

    後人思其遺烈久而不忘。

    為之建祠繪像。

    以表德報功。

    如蜀之文翁。

    桐鄉之朱邑、閩之常衮、皆曆千萬載而祀事弗絕者實出于人心之誠而非有所強迫之也若今之食祿其地。

    或指某為其先世。

    至有年代久遠士庶不能舉其名氏者。

    而亦屬其一二好事摉莫考之政績多牽附于舊聞公呈當事共祀先賢不知眼前之笾豆原為現在之簪纓及其日後之蒸嘗究等從祧之毀主安望其時歆而歲飨耶以鄉賢名宦較之濫祠名宦。

    猶不失為地方之過情。

    謬祀鄉賢。

    則有乖于風化之激勸。

    司■〈牜支〉處此果有芳規懿行黨裡著稱雖無士民之請猶當訪而上聞否則務須詳慎勿以營私而鬻典甚或勢焰熏灼勉從詳請至于溢美之申。

    捧主之人實有餘慚。

    似亦宜斟酌其、閑。

    免為旁觀者所竊笑耳。

    昔鴻鄉少司馬鄒匪石先生、以撫閩告病家居、邑有故紳子、囑邑衿耆、為其父請崇祀鄉賢、先生聞而歎曰、居官不能為名宦在籍安能為鄉賢衿耆聞之、事乃寝以此君外任、簠簋不飾被論故也。

    及先生疾笃、戒其子曰、吾死後、有以鄉賢請者、汝當為邑父母固辭之蓋因鄉賢濫廁者多。

    先生不屑與居耳。

    由是觀之鄉賢不為賢者□而從祀者又安足重乎此鴻所以 反複緻嘅。

    為秩典惜也。

     ○旌表節孝 地方當事、俱有旌表節孝之例但幽芳僻、處家世寒微。

    潛行自修。

    不肯求表著者多矣。

    當事何由而旌異乎。

    然今之表揚。

    類皆城郭素封。

    搢紳巨族。

    或公舉之有人。

    與援引之多力非其道傍之桃李下可成蹊而深谷之芝蘭不采自萎耶為司■〈牜支〉者、宜歲令裡耆、訪其僻遠孤寒、果有節婦烈女。

    孝子順孫懿行卓然者許開列事實率其族屬鄉地。

    連名舉報。

    俟官察實然後衿耆具呈州縣儒學取具裡鄰甘結申詳各憲。

    始見仁侯崇勵倫常。

    闡拔幽隐之至意若必俟請求而後為之轉達則所謂深谷芝蘭。

    又何有采芳之日哉。

    鴻更有念者、人之妾仆、有嫡配早亡。

    而為之撫孤成立有家長并沒。

    而為之守志不移有老奴輔遺孽而竭力興家有義仆嬰賊鋒而舍身救主此與程嬰、公孫杵臼、李善、王安諸義俠何異哉。

    然格于例。

    而不獲邀褒典于朝廷。

    抑以其卑賤而不敢亵渎 聖聰乎在司■〈牜支〉者、為風獎綱常起見。

    又不可不給扁以代卓楔之旌也【○近有婦因夫亡而以身殉者有女許字在室因未娶夫亡而以身殉者。

    此皆天性貞剛不。

    以死生而。

    移其從一。

    之義者也然考之定例俱不在旌表之列。

    豈以毀人支體。

    自戕其生而失順命之正乎說者曰夫死姑存。

    父死子存。

    能代夫以養姑代父以撫子。

    不亦可乎。

    又何必追随泉壤始稱奇節耶。

    若夫女子親迎之期未蔔合卺之禮未成猶然處女也而遂以婦志居然畢命。

    似于禮有未當。

    且二者皆旌正恐輕生者多甚非所以仰體 皇仁。

    矜存生命之至意也餘曰鴻誠愚罔知大道姑就事以推世有無姑與子。

    義難獨存。

    亦将忍作未亡人乎。

    即女子既已許人。

    名分有定。

    不幸偶亡欲往而事姑則伉俪未諧仍蹈自奔之诮欲。

    依親以老則。

    鴈羔。

    有聘難為膝下之孀計惟有從容就義以了此一生大事耳、愚以為婦之夫死無姑與子及女子未嫁之夫死而以身殉者。

    仍應旌表以正彛倫而維風化若謂輕生是戒固屬深仁然有臣當患難或慷慨捐軀全家殉國莫不稱舍生取義褒贈有加而亦得以輕生置之哉鴻昔待罪掖垣慮未及此願後之 君子。

    獲近侍清班。

    特疏 上請與貞節同邀 盛典庶千秋閨烈。

    光昭于天壤矣。

    】 福惠全書卷之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