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舊開墾若幹
一供賦役
征輸比舊裁減若幹
一興禮教
教化修舉若幹
一備荒災
社倉比舊積儲若幹
具冊年月俱照例、 按此式、系舊本。
今增易不同宜遵 新例 冬至、元旦聖壽、萬壽、千秋、例須進表箋慶賀司府提解本項銀兩、無論表箋、俱彙齊、差官一員總進、其文章該房自有定式。
但本項經費、外另有幫貼、如本管上司入 觐、更有赆儀、總照地方舊例。
且又因人斟酌之。
不可以小節過吝。
緻不怿于上官也。
按 欽定處分則例内、一欵、官員将慶 賀表文朝 觐計冊舛錯、或遺漏不奏、或遺漏字樣、及借端推诿、或遲延及不差的當人途中躭悞、以緻水火盜失者、俱罰俸一年如用印歪斜、模糊颠倒、失用、及繕寫潦草、不列職名、及破裂染污者、俱罰俸六個月、督撫亦照此例處分等語、此中遺漏字樣。
用印歪斜。
模糊颠倒、及繕寫潦草之處最易犯本官宜親加檢點贻累上司罰俸。
皆系自為賠出。
不可不慎。
○朔望行香 牧宰朔望行香、迹于套矣然未可以套視也。
至聖為萬世師表。
乃文教之攸尊。
顯佑為本治正神。
實蒸民之司福。
豈敢不誠且敬乎。
入其廟俨兮若臨肅容鞠躬。
揖必翼如。
拜必俯首至地。
徐而起。
禮畢踧踖而退。
毋他視。
冠必禮冠。
服必公服。
毋亵衣。
毋托故不親谒。
反此、皆誣慢之大者也誣聖慢神罪莫大焉無以福身何能庇民身弗福愆咎及之民弗庇災變生之可不畏哉 ○春秋祭祀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春秋上丁、祀典尤巨、為牧宰者在民有勸穑課農。
之、實。
在士有興學迪德之誠。
百谷登而六行舉。
然後薦以犧牲。
飨以鐘鼓。
而神歆于祀而降之福。
若年弗順成。
而俗不淳美雖清酤諧樂日陳于前神其不吐之乎故春而祈。
秋而報貴有其實不貴有其文也況乎主祀者、視為歲事之恒。
而亵越從之耶。
于祭前十日、給支欵備祭物、謹依祀典、罔敢增減、未祭之先、緻齋三日、祭之日、粢盛必豐潔牲牷必肥腯醴酒必馨香執事有序對越以度陪祀盡儀不舒不迫禮卒告成。
神人胥悅。
于是時和年豐。
而庶民臻慶。
幽冥雖隔。
捷若響應。
鬼神之道。
豈可誣乎。
書曰、黍稷非馨。
明德惟馨。
民事有成。
虔其右享德之謂也。
【凡壇廟祭祀、例有祝版焚帛、其祝版宜字畫端楷。
無洗補錯落須親加省覽以昭敬慎其焚帛有貯匣或有印封祭時宜檢點帛幅。
有無在内。
焚時宜數明匣數。
恐奸役藏匿。
另為他用。
以空匣欺渎神明。
○迩來廟壇祭物皆門鬥經承領銀備辦每多草率不堪殊為亵慢愚謂 文廟祭物宜學官親率執事者虔制壇社祭物宜印官委佐貳監制務期精潔加以主助将事敬誠庶幾無慢神渎祀之愆矣 覽者幸為留意】 ○敬禮城隍 夫■〈牜支〉宰職明。
城隍職幽為民興利除害。
■〈牜支〉宰之職也為民降福澹災。
城隍之職也然神以人靈祀以誠格幽以明顯故州邑之長。
必克敬于神。
而神則應之。
必克虔于祝。
而祀則歆之。
必克緻于明。
而幽則通之葢應則靈靈以人也歆則格格以誠也通則顯顯以明也非是雖有神而不為之應。
雖有祝而不為之歆。
雖有幽而不為之通矣。
于是幽明之職相閡而不孚雖有興利除害之權。
而無興利除害之實。
何以知其然也人有志而弗獲遂。
乃求乎神而默相之。
無其志。
則無其求矣。
無其求。
則幽明之職閡矣又何相之與有夫志切民瘼者。
雖日鰓鰓焉。
闾閻之疾苦務去。
蒸黎之樂利是圖乃惶然自歉以為德薄而不足以感動乎天也惟神職幽。
近通于帝而能代人以達情為下民而請命于是澹乎災而降之福。
福既降。
利乃興矣。
災既澹。
害乃除矣。
人之有願。
神則遂之為民而事神因神而奉職民熙職舉敢弗敬乎鴻待罪郯東、自慚薄劣、惟邀福于城隍。
以阜康黎庶。
新其廟貌。
虔其豆笾。
飾其儀衛。
降其報賽惟以誠敬将之乃飛蝗入境而禾稼無傷。
氷雹為災而風旋立止祈晴則旭日麗空。
禱雨則甘霖沾足。
求無弗應、難更仆數、要知城隍亦守土之司。
下隸是邦以為職者也故感應較諸神更捷為■〈牜支〉宰者、亦留意于以人以誠以明三者而試之則知鴻之言為不謬矣。
【鴻任郯東告城隍文附】 蝗災告城隍文 旱災告城隍文 △蝗災告城隍文 維 神職燮陰陽、下民之生、禦害澹災、照臨斯土古祀有之。
迎貓迎虎。
今茲仲夏、蝗蝻薦延、趯趯動股。
越陌度阡、方将鼓翼積禍彌天。
譬彼潢池。
木斬竿揭。
爰用興師芟荑使絕。
毋俾燎原。
緻難撲滅。
或捕或瘗。
民亦效力。
菑匪人興。
敬祈神殛良苗懷新惟 神之仁秉界炎火惟神之武至仁而武。
神其是依。
嚴威有赫。
靈鑒在茲。
又 維康熙某年、月日、某官、敢昭告于 本縣城隍顯佑伯之神曰、惟 神與吏、鹹有事于茲土。
則遇災而禦。
有患而捍。
神之靈也。
吏之職也。
今茲三農在野、百谷未登、昨歲遺蝗、孳生在地、二麥之受其荼毒者。
幾半于郊外矣。
乃旬日之閑、蝗從鄰邑西南而來、振羽繩繩。
緣塍被隴萬姓奔号。
若喪亡之無日。
某等巳具禱于神。
神未有以殛之也。
豈天災之難救欤。
百六之适際欤。
不然則吏之奉職無狀而精誠未能冥格也民不能禦災而籲之吏。
吏不能為民禦災而祈之 神。
神赫赫在上能無即以吏與民之所祈者。
得請于 帝欤。
夫以為災會流行之必然。
與蝗之來也。
綿亘幹有餘裡。
郯介其中。
特彈丸黑子耳将安所逃哉。
此皆人事之窮于補救之說也神不其然意 神冥日屬之中當有先民與吏而愀然忾歎者矣 神其速殛之幽毋盡傷。
于我黍稷毋俾遺種于此田疇民尚克有秋惟 神之賜 神其鑒之。
敢告 △旱災告城隍文 惟 神之陰骘下民也。
屢施而不厭。
故民之奔走于神也。
亦屢渎而難盈。
歲在辛亥、二麥将枯。
禱于 神則雨以立沛。
蝗蝻入境。
禱于 神又蝗不為災。
再祈而再應。
神之于民。
不可謂或厭矣。
一歲而三祈。
吾人之于神。
亦不可謂不渎矣。
然某聞諸古之
今增易不同宜遵 新例 冬至、元旦聖壽、萬壽、千秋、例須進表箋慶賀司府提解本項銀兩、無論表箋、俱彙齊、差官一員總進、其文章該房自有定式。
但本項經費、外另有幫貼、如本管上司入 觐、更有赆儀、總照地方舊例。
且又因人斟酌之。
不可以小節過吝。
緻不怿于上官也。
按 欽定處分則例内、一欵、官員将慶 賀表文朝 觐計冊舛錯、或遺漏不奏、或遺漏字樣、及借端推诿、或遲延及不差的當人途中躭悞、以緻水火盜失者、俱罰俸一年如用印歪斜、模糊颠倒、失用、及繕寫潦草、不列職名、及破裂染污者、俱罰俸六個月、督撫亦照此例處分等語、此中遺漏字樣。
用印歪斜。
模糊颠倒、及繕寫潦草之處最易犯本官宜親加檢點贻累上司罰俸。
皆系自為賠出。
不可不慎。
○朔望行香 牧宰朔望行香、迹于套矣然未可以套視也。
至聖為萬世師表。
乃文教之攸尊。
顯佑為本治正神。
實蒸民之司福。
豈敢不誠且敬乎。
入其廟俨兮若臨肅容鞠躬。
揖必翼如。
拜必俯首至地。
徐而起。
禮畢踧踖而退。
毋他視。
冠必禮冠。
服必公服。
毋亵衣。
毋托故不親谒。
反此、皆誣慢之大者也誣聖慢神罪莫大焉無以福身何能庇民身弗福愆咎及之民弗庇災變生之可不畏哉 ○春秋祭祀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春秋上丁、祀典尤巨、為牧宰者在民有勸穑課農。
之、實。
在士有興學迪德之誠。
百谷登而六行舉。
然後薦以犧牲。
飨以鐘鼓。
而神歆于祀而降之福。
若年弗順成。
而俗不淳美雖清酤諧樂日陳于前神其不吐之乎故春而祈。
秋而報貴有其實不貴有其文也況乎主祀者、視為歲事之恒。
而亵越從之耶。
于祭前十日、給支欵備祭物、謹依祀典、罔敢增減、未祭之先、緻齋三日、祭之日、粢盛必豐潔牲牷必肥腯醴酒必馨香執事有序對越以度陪祀盡儀不舒不迫禮卒告成。
神人胥悅。
于是時和年豐。
而庶民臻慶。
幽冥雖隔。
捷若響應。
鬼神之道。
豈可誣乎。
書曰、黍稷非馨。
明德惟馨。
民事有成。
虔其右享德之謂也。
【凡壇廟祭祀、例有祝版焚帛、其祝版宜字畫端楷。
無洗補錯落須親加省覽以昭敬慎其焚帛有貯匣或有印封祭時宜檢點帛幅。
有無在内。
焚時宜數明匣數。
恐奸役藏匿。
另為他用。
以空匣欺渎神明。
○迩來廟壇祭物皆門鬥經承領銀備辦每多草率不堪殊為亵慢愚謂 文廟祭物宜學官親率執事者虔制壇社祭物宜印官委佐貳監制務期精潔加以主助将事敬誠庶幾無慢神渎祀之愆矣 覽者幸為留意】 ○敬禮城隍 夫■〈牜支〉宰職明。
城隍職幽為民興利除害。
■〈牜支〉宰之職也為民降福澹災。
城隍之職也然神以人靈祀以誠格幽以明顯故州邑之長。
必克敬于神。
而神則應之。
必克虔于祝。
而祀則歆之。
必克緻于明。
而幽則通之葢應則靈靈以人也歆則格格以誠也通則顯顯以明也非是雖有神而不為之應。
雖有祝而不為之歆。
雖有幽而不為之通矣。
于是幽明之職相閡而不孚雖有興利除害之權。
而無興利除害之實。
何以知其然也人有志而弗獲遂。
乃求乎神而默相之。
無其志。
則無其求矣。
無其求。
則幽明之職閡矣又何相之與有夫志切民瘼者。
雖日鰓鰓焉。
闾閻之疾苦務去。
蒸黎之樂利是圖乃惶然自歉以為德薄而不足以感動乎天也惟神職幽。
近通于帝而能代人以達情為下民而請命于是澹乎災而降之福。
福既降。
利乃興矣。
災既澹。
害乃除矣。
人之有願。
神則遂之為民而事神因神而奉職民熙職舉敢弗敬乎鴻待罪郯東、自慚薄劣、惟邀福于城隍。
以阜康黎庶。
新其廟貌。
虔其豆笾。
飾其儀衛。
降其報賽惟以誠敬将之乃飛蝗入境而禾稼無傷。
氷雹為災而風旋立止祈晴則旭日麗空。
禱雨則甘霖沾足。
求無弗應、難更仆數、要知城隍亦守土之司。
下隸是邦以為職者也故感應較諸神更捷為■〈牜支〉宰者、亦留意于以人以誠以明三者而試之則知鴻之言為不謬矣。
【鴻任郯東告城隍文附】 蝗災告城隍文 旱災告城隍文 △蝗災告城隍文 維 神職燮陰陽、下民之生、禦害澹災、照臨斯土古祀有之。
迎貓迎虎。
今茲仲夏、蝗蝻薦延、趯趯動股。
越陌度阡、方将鼓翼積禍彌天。
譬彼潢池。
木斬竿揭。
爰用興師芟荑使絕。
毋俾燎原。
緻難撲滅。
或捕或瘗。
民亦效力。
菑匪人興。
敬祈神殛良苗懷新惟 神之仁秉界炎火惟神之武至仁而武。
神其是依。
嚴威有赫。
靈鑒在茲。
又 維康熙某年、月日、某官、敢昭告于 本縣城隍顯佑伯之神曰、惟 神與吏、鹹有事于茲土。
則遇災而禦。
有患而捍。
神之靈也。
吏之職也。
今茲三農在野、百谷未登、昨歲遺蝗、孳生在地、二麥之受其荼毒者。
幾半于郊外矣。
乃旬日之閑、蝗從鄰邑西南而來、振羽繩繩。
緣塍被隴萬姓奔号。
若喪亡之無日。
某等巳具禱于神。
神未有以殛之也。
豈天災之難救欤。
百六之适際欤。
不然則吏之奉職無狀而精誠未能冥格也民不能禦災而籲之吏。
吏不能為民禦災而祈之 神。
神赫赫在上能無即以吏與民之所祈者。
得請于 帝欤。
夫以為災會流行之必然。
與蝗之來也。
綿亘幹有餘裡。
郯介其中。
特彈丸黑子耳将安所逃哉。
此皆人事之窮于補救之說也神不其然意 神冥日屬之中當有先民與吏而愀然忾歎者矣 神其速殛之幽毋盡傷。
于我黍稷毋俾遺種于此田疇民尚克有秋惟 神之賜 神其鑒之。
敢告 △旱災告城隍文 惟 神之陰骘下民也。
屢施而不厭。
故民之奔走于神也。
亦屢渎而難盈。
歲在辛亥、二麥将枯。
禱于 神則雨以立沛。
蝗蝻入境。
禱于 神又蝗不為災。
再祈而再應。
神之于民。
不可謂或厭矣。
一歲而三祈。
吾人之于神。
亦不可謂不渎矣。
然某聞諸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