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十九

關燈
問逃人曰。

    爾識此人否逃人曰此石之鄰佑我不甚記真也鴻命石等俱退。

    因笑謂逃人曰豈有傭工三月。

    而不識主人者乎。

    必捕壯教爾。

    當實言。

    吾賞爾。

    因以一金與之。

    逃人慚謝曰吾實妄扳。

    公勿深究可乎。

    鴻觀捕壯中有魏某者嗜飲。

    必嘗與贳酒。

    不當意。

    故銜而扳之。

    乃喚石問之曰魏某嘗貫爾酒乎。

    石不敢對。

    鴻怒欲笞之。

    遂叩頭曰然願公勿究可也。

    鴻曰貫酒必有簿。

    石曰有命取之少頃取至、鴻閱簿魏貫灑數十條共百餘斤。

    未償一文鴻遂喚魏某、而魏某長跪以首搶地自謝罪請死立重責二十闆。

    記過。

    扣賞一次。

    至今文玉屍祝焉夫最狡而辯者。

    莫過逃人。

    彼既所指無差使又識其面雖龍圖善斷不能不加文玉以刑矣夫無辜而刑。

    則魏某索贳之忿償。

    而逃人誣詐之金得矣。

    若是、又何貴于片言折獄。

    俾獄無冤民哉。

    故、審逃者。

    要在于應事敏而神其不測也 △窩逃 窩逃之例甚嚴、誰肯輕犯、自罹遠徙其閑非情不得巳即屬自悞或骨肉自旗來歸。

    詭言初雖被掠。

    中途逃脫他鄉親屬信以為真。

    又不忍遽行呈報。

    □而留之。

    此情不得巳而故犯者也。

    或鄉愚不谙逃例。

    但有店房。

    惟利取租。

    不問其人來曆。

    遠方閑漢。

    惟知雇用。

    不先憑認保人。

    因而留之。

    此又無知而悞犯者也。

    夫窩逃與窩盜不同。

    從來窩盜即盜。

    彼利分其财而窩之。

    若窩逃則并妻子流徙耳。

    彼安所利而窩之哉。

    若本地人民有犯最宜憫恤須嚴谕捕壯不許騷擾其家需索财物以彼将有遠行。

    甯無多少用度。

    宜立喚到官。

    訊窩情真。

    本犯監候。

    妻子家口取具的保。

    仍着莊地鄰佑輪流看守。

    俟部文提取起解。

    家産變賣。

    造冊報部。

     ○凡申解逃人不可将窩家一并起解止拘審羁候聽部中将逃人審實。

    行文地方官提取窩家審理若不俟部文。

    竟将窩家起解。

    照違例題參。

    恐司牧易于疏忽、故并及之、 ○地方官愛惜百姓者。

    惟有窩家自首一法督捕逃例窩家自首者免罪。

    其法、窩家出首逃人在前捕役拿獲逃人在後惟大仁人善其用而已矣。

    審取逃人旗色主名。

    并所逃月日。

    與窩家所供相合。

    徑作出首逃人朱語申解則部審雖其逃。

    而窩家亦免于流徙矣。

    或謂窩家自首則地方官、不準記功、奈何、嗚呼夫免一家流徙。

    而去一功。

    所得多矣。

    若必戀戀一功。

    而不一家是恤安知方寸所損不更有多于一功者哉 ○凡愛民念頭、須要平日令捕役等知之。

    然亦必厚恤逃人。

    重賞捕役為善。

     ○逃人不宜有窩。

    有窩則一家流徙十家長鄰佑地方均受波連。

    而往複起解。

    直至奉天。

    窮年累月。

    殊無底止。

    若于道路拿獲。

    供稱各處遊蕩。

    沿途乞食。

    并無一定住處。

    便是直腸直肚。

    有良心之逃人。

    便照所供申解。

    不必過于搜求。

    彼即到部再供窩家。

    部中以地方官印文為憑。

    亦不準提究。

     △審逃 凡捕壯地方等拿獲逃人、嚴谕實時呈報本官宜實時親審先問捕地、某日在何處拿獲、何以知是逃人拿獲之時、有無行李器物并有無同行黨伴。

    一一問明。

    随帶逃人到案審訊、你是何處人、是何姓名緣何在旗下如系被掠是何年月被掠、為何事出兵、是何旗色、是何佐領、爾主是何名字、何處住址、是何官職、爾在旗下是何名字如系賣身是何年月日所賣、财禮若幹、媒保何人、文契是何衙門、何年月用印是何年月日逃了出來、為何故逃走、主子有無知道、有無同逃之人、逃時有無拐帶拐帶之物、有無、花費、有無現在何處、逃了出來、先在何地方、有無人家居住、其家是何姓名、何處住址。

    後又在何地方、有無人家居住其家是何姓名、何處住址、今在何處、作何事、某日被拿獲、有無行李、被拿時、有無同伴之人、是何時到此、何處安身、有無窩家、窩家住在何處、住了幾日、窩家是做何事之人、是何等相貌、家中男女幾口、鄰佑還有何人。

    【口供有詳問者、申文隻叙緊要不必全錄如窩家、隻叙姓名住址窩隐月日、是何親故等雲雲、如相貌人口恐其誣扳故爾詳問申文中俱應删去以簡靜切要為是】與爾是何親故如系租房住問房主何處人何姓名、房在何地方、何時 租住起租房時有無人說合引進如系雇工典身典雇主是何姓名、何處人何地方住、何時典雇起典雇時有無識認中保。

    有無妻子在何處、妻子若是同逃問妻子某氏、或是主子給的、或是自巳娶的、逃時有無子女共是幾口、緣何又在别處、若是外娶問妻某氏、何處人、何人之女、何年月日所娶、媒是何人、妻子有無父母兄弟、今在何處、有無所生子女、今共有幾口、一一問明、将逃人收監、查本地方舊例或徑解督捕、或申詳本府、複審轉解司院領文逓解 ○逃人不可加刑。

    例載甚明。

    即批頰示辱亦不必。

    蓋狡徒易于懷怨。

    滋累地方。

    ○凡解逃文中看語不可說煞倘部中審出不是逃人。

    大有未便但即據逃人口供叙完略增一二活語申解可耳○若捕役拿平人為逃、非圖誣詐。

    即希給賞審出宜重懲倘混解督捕審供平人本官處分。

    與誣盜等。

    可不慎諸。

     △解逃限期 逃人審明即宜起解、查窩逃例以末家容隐居住者作為窩家。

    如窩家在本處、立可拘審、如本處路途集鎮拿獲供窩在鄰封、或拐帶對象現有行李以及妻子在别處、者。

    俱要逐處關提。

    往返催查多緻躭延時日。

    按督捕定例、凡地方官拿獲逃人、即解督捕衙門。

    如監禁遲滞過一月者。

    或傍人出首、或部内查知将地方官革職所雲出首查知以地方官知逾一月之限或縮其拿獲之日而言也若文内徑叙某日拿獲、某日關提、以至某日申解逾限可屈指而知參罰豈能自免。

    若逆計一月之内、不能起解督捕者。

    先将關提緣由一月不能依限查明申解預報督捕衙門展限則參罰可免矣。

    【限期各照省分、雖請展限、亦須限内申解不便再展亦不可再逾所展之限】 △部文行提 凡旗下人稱逃人在某處首告者移咨該撫行查或徑行地方官查拿地方官即拘該鄉地。

    将所首逃人姓名、挨戶嚴查或并四鄉嚴查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