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十三

關燈
犯惟盛夏、日間當午暫卸左手之杻。

    畧與松動腳■〈金靠〉雖日間不可去遇晚定上雙杻。

    或墩或檻各鎖一處不可狥情寬縱。

    各監門禁卒俱要上鎖看守不得貪睡。

    直宿刑書、與捕書、分班直宿嚴加巡視不得偷安在監夜巡火夫、務要禁卒刑書熟識精壯按更周圍。

    敲梆巡邏不許面生混入小厮充數及躲懶安睡印官于起更後。

    不時攜帶監簿筆硯。

    先至監外默聽火夫有無敲梆巡邏。

    【火夫躲奸、嘗有在被窩中敲梆者不可不察、】然後密啟監、門。

    監門仍令掩閉把守不許餘人出入查看刑書有無直宿獄卒有無熟睡各監門有無上鎖然後開門。

    逐犯點名有無遺漏再驗逐犯有無手杻足■〈金靠〉及項鎖若應杻■〈金靠〉而不杻■〈金靠〉。

    應墩檻而不墩檻。

    與不應杻■〈金靠〉而杻■〈金靠〉。

    應鎖項而不鎖項。

    有五長者。

    五長獄卒之罪。

    無五長者。

    止獄卒之罪。

    俱注明監簿與貪睡之獄卒。

    不巡邏之火夫。

    不直宿之刑書等。

    并于次日早堂提拿分别懲處至于重囚健壯者。

    恐其恃強恣釁舊有打肥之說但無罪而加之刑。

    似乎不忍惟不許買雞肉魚酒之類恣意噉飲一則過資養贍。

    一則酗酒多事。

    宜嚴谕守外禁卒。

    不許傳錢出買。

    看監門禁卒不許受錢買進。

    違者查出究責。

    如重犯親屬送飲食。

    禁卒須驗試。

    恐有鸩毒。

    送衣物包褁須解看恐有夾帶兵器但不許借端侵掯違者。

    送人喊禀重責。

    買進柴薪俱要乘□條嫩枝。

    不得長幹硬木恐暗削短棍斧柄獄近牆裡外樹木俱宜砍伐監中閑放繩索闆片俱宜取出恐便于攀登并作梯升緣糞道止留小穴、可以出糞則止四圍用大磚石結砌不可寬開大洞恐易于掘撬更有嗜酒獄卒。

    重囚知其好飲。

    故買佳肴美釀。

    欣動其心。

    因而與卸杻■〈金靠〉。

    開懷暢飲。

    伺其沉醉。

    搥而斃之。

    遂彼此互劈刑具。

    越牆而逃者。

    比比見告。

    宜嚴禁獄卒。

    不可與犯人飲酒着同牢獄卒。

    連名互結。

    犯者同罪。

    舉首者賞。

    晚間直宿刑書。

    不行察舉。

    并究似此防閑慎密。

    可無疏虞。

    是又 司牧者所宜留意也。

    倉犯雖系輕羁。

    出入須有倉簿。

    倉門日須鎖閉。

    倉夫時加看守不許遠離倉屋恐有傾圯。

    宜預為修葺。

    免令坐倉簿譴者憂危于頹牆漏壁之中可也 ○恤囚餘論 于戲、為政者可不思其本哉夫人之子弟、幼而訓之孝悌揖讓。

    長而淑之禮樂詩書。

    上者廁身于賢士大夫。

    次亦不失為良百姓。

    若幼而縱其驕矜。

    長而昧其禮義。

    非流蕩于匪類。

    則身罹于憲網。

    此固子弟之不肖。

    亦父母之失教也。

    今吾人剖符州邑。

    莅官行政。

    潔已愛民。

    必先之以教養使民知務農桑。

    而足于衣食。

    知娴敬讓。

    而敦于風俗。

    然後勸之息訟以裕财。

    守法以保身。

    輸賦以急公。

    □有梗化不逞以肉吾民者。

    撻而誡之。

    俾其悔過而遷善。

    于是百姓享其康阜。

    習俗返于淳龐。

    豈不稱為賢有司哉。

    若其操守不端闾閻罔。

    恤秪知期會之為急。

    日惟刑罰之獨嚴。

    于是奸頑以刁詐而逃法良善為豪橫而相欺告讦之風日甚盜賊之衆愈滋。

    蚩蚩之氓羣胥入而陷于罪梓為之上者猶複怒其為敗類鞭笞而桎梏之以至于死而不恤嗚呼此亦未思其本矣昔者大禹、見罪人則下車而泣。

    非哀罪人也。

    謂實上之不德教化未備而使之至此也是以泣也。

    陽□為士師、曾子朂之、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所謂哀矜者亦矜其上之失、道無以教之而使之至此也與禹之泣罪其心一也。

    方令囹圄逮系雖三尺固所自幹而推其所以幹之之故非上之失教有以緻之乎追言及此。

    吾恐為其上者雖美馔在前錦衣在襲有不能食之而甘服之而暖者矣孟子曰、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孺子入井、匍匐救之、是不忍之所生也若彼之绁绁累累腐肉殘膚凍餓且死較之孺子不更慘耶由是不忍之心。

    而推之不忍之政則除其慘毒禁其謀害潔其居處赈其衣食有不待辭之畢矣雖然、此猶其未也。

    不觀諸孔子之言乎。

    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夫無訟之本。

    在乎有以大畏服斯民之志。

    使無情者。

    不得盡其辭是無訟之本操之在上而不系乎下也然則是豈孔子之空言乎。

    孔子為中都宰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

    公慎氏出其妻。

    慎潰氏越境而徙。

    男女異路。

    道不拾遺。

    三月而大治。

    此德教大行化淳俗美之明驗矣甯獨無訟而巳哉使魯當日盡諸邑皆孔子周公伯禽之封雖與唐虞之代比隆可也成康文景之刑措。

    又安足數乎。

    嗚呼。

    吾先聖之德化美績。

    彰彰具在。

    誠能奉而行之中都之治可複見于今日此即孔子知本之治也。

    而大禹之泣罪。

    曾子之哀矜。

    是皆有見于此乎夫為政者亦思其本而已矣 福惠全書卷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