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十四

關燈
刑名部四 ◆刑名部四 人命上 ○人命上 總論 莊地呈報 印官親驗 禁抄搶 審鞫 檢驗 疑獄 △總論 人命有真。

    有假。

    真者不離乎七殺。

    曰劫殺曰謀殺曰故殺曰鬬毆殺曰誤殺曰戲殺曰過失殺假者不離乎自缢投河自刎而巳。

    七殺之中惟謀故鬬毆抵命。

    猶必有緻命真傷檢驗身屍。

    比對兇器。

    果系真殺方定抵償。

    若不行檢傷對器。

    雖是真殺。

    不準抵命所以防冤誣重生命也至于自缢等類、或一時憤激。

    或以其死而贻害怨家。

    是皆自輕其生。

    非彼有欲殺之心也然其間有威逼緻死之條。

    不能無議。

    若其久病自故。

    捏詞誣告。

    移屍圖賴吓詐金錢。

    此又刁風惡習。

    所宜懲創。

    以杜其漸耳。

    其七殺之辯。

    與檢驗之要。

    并詳于左、惟在慎獄 君子考證之。

    使生不含冤死能瞑目則幸矣 凡告人命、假者居多真者十之一二官府見其重大不得不準。

    及其準後拘拿、原差視為奇貨逢人便捉。

    擾索百端。

    男女驚逃。

    親鄰遠避、家資任人搬散。

    米谷聽衆取攜。

    門戶不扃。

    雞犬都盡頃刻之間勢同兵火兇首幹連。

    羣鎖至縣。

    立刻收監。

    監中淩辱勒詐已不堪言而苦主故意遲延不與見官于是親朋子弟。

    知苦主心事。

    稍稍出頭。

    央人哀懇苦主。

    幹連之衆。

    各自尋情賄免。

    盈千累百侈口要求。

    因典鬻田房。

    揭貸重利。

    多方說合。

    始得從傍勸解。

    而屍親仍未嘗吐口也及其赴質。

    衙門各役、又講規禮鋪班。

    索及輿牧。

    公庭質對。

    扳咬呼号。

    慘震天地。

    訊之證佐。

    又多模棱其詞。

    而官府惟有驗屍之法着今輿屍候驗。

    兇身連害。

    又送囹圄。

    彼屍親者方且揚揚返含以尺繩片席束其死屍或懸之高樹。

    或掩之淺土經旬浃月而後待兇家之昂價也方其未審之前。

    被告之家已破。

    乃今言歸正傳。

    而力又未能。

    雖族屬捐金代理。

    溪壑難填。

    原告複央仵作。

    非捏報屍傷。

    則多方托故。

    然後舁屍郊外。

    該胥乃出驗牌。

    搭葢廠棚。

    掃除場地。

    仵作油靴雨傘。

    官棚朱盒筆硯。

    沉降諸香。

    與夫刑書皂快。

    總甲地方。

    雜派苛需。

    難更仆數迨報開相驗仵作禀稱身屍潰爛而巳不可驗矣明系又開一蒸檢以為苦主遷延索詐之地也乃官府之去棚。

    惟恐不速。

    屍親之黨類。

    擁擠如蜂。

    擒其兇首。

    棍棒交加。

    刀錐并剌而公門鬼卒共作揶揄解散是又苦主明吓其不敢再檢而廹以不得不講之勢也迨其欲心既厭彼此并出居間上下夤緣僅以一攔詞了事嗚呼死者之傷痕未見命案之真僞無憑而兇首之于幹連親朋之于族屬身家産業蕩廢俱空稱貸那移償還無已是尚得謂之有天日哉夫從來人命必須質審。

    定案必由檢抵今乃聽其苦主始以質審為淹留之計繼以相驗為挾騙之媒終以攔詞為結局之地由是觀之則官府竟是登場之傀儡随奸徒之線索以為攢錢具矣鴻今于訟詞一事、考定代書。

    一切狀呈俱勒有據實直書之甘結于人命重案。

    屍親具控。

    并設有傷器之确單非是不準。

    準則實時親驗生者立限保辜。

    巳死比傷定罪。

    不數日而谳獄成矣。

    又何得令其指命而誣。

    誣而遂其優遊之詐害乎。

     △莊地呈報 到任之時宜出示曉谕阖州縣地方莊頭凡本境遇有人命。

    該莊地查明立時具呈報州縣注明某人于某日、或系被某人謀死。

    殺死。

    打死。

    或現傷未死。

    或系與某人角口争鬧。

    自巳缢死。

    投河。

    刎死。

    身屍現在何處務要逐項據實報明不得含糊混飾如有以輕作重。

    以真作假。

    或隐匿不報。

    遲至三日方報者。

    定将該莊地以受賄作弊重究枷責。

    示後如有不遵。

    定須拿來枷示。

    以儆其餘。

    莊地畏罪。

    不敢隐捏則是何等物故巳知大槩屍親知莊地先報亦不敢捏誣具控則真假可以立辨矣【用莊頭不用鄉約者。

    以莊頭無莊不有。

    地方所設甚多離莊俱近。

    知之必真。

    且可以速報。

    鄉約住居窵遠、傳集查報便巳遲滞、其鄉約地方、向皆任充、莊頭且有不設者、宜于到任時。

    鄉約地方。

    莊頭俱宜并設擇有身家老成者為之因皆有命盜之責。

    未可同孤窮無賴。

    而奴隸使之者也。

    】 △印官親驗 莊地呈報之後原告必來具狀驗狀與式合、即準、狀稍與式不合、問明原告、或系錯誤、喚代書重責改正、立即出票。

    差老成妥役。

    立限嚴拿。

    并提取兇器。

    本官斷宜即刻相驗若兇犯巳獲、帶同前去、兇犯未獲、一面差役先拿、星赴驗所一面印官帶同仵作刑書朱墨筆硯紙張親身往驗驗死者年貌。

    是否狀上相同。

    再驗傷痕某某處。

    是否狀上相同記明色道方圓深闊長短分寸。

    系何兇器所傷比對狀上所填兇器。

    是否相對。

    所驗傷痕。

    何處是緻命重傷最要比對填記明白以此為抵命之本也凡傷痕等項、俱宜本官親筆填記口供令刑書寫記。

    記畢、本官看明判日、仝親記傷單親帶回衙。

    如兇器已獲、即問兇犯是否所持傷之器。

    如未獲、即問兇犯提取。

    立限原差取到。

    仍問明兇犯是否此器若系金刃所傷、兇仗或有血痕、亦未可定、也須試看、然關系不在此、兇器驗明。

    便摘取兇犯認兇器認狀親筆花押免其日後展辯将認狀附卷。

    兇器上用白棉紙褁朿、上寫某案某人兇仗、官用朱筆點過貯庫庫吏随持貯庫兇器贓物簿。

    注明某案某人某兇器。

    前件下于某年月日收貯訖。

    列前件者。

    日後解審上司。

    如并解兇器。

    以便于前件下。

    再注取解某衙門審驗字様也。

    若死者年貌與狀上不對。

    狀上兇器與傷痕不對要問屍親傷痕與兇器不對兇器又非犯人所持要問兇犯其中必有别故。

    将狀内一幹人證催到。

    赴本衙門。

    即行研審不得停留令兩造長智 印官親驗。

    非同委佐二首領、有許多不放心、難憑信之處、隻要屍親正原告。

    與被告正兇犯。

    及鄰佑莊頭地方到在。

    便可相驗。

    不必候狀内人拘齊。

    若待拘齊。

    恐天氣正值盛夏。

    身屍潰變。

    便難相驗矣。

    隻嚴、谕原差、将正犯拿到即赴驗所、其别犯幹證、有一時不能齊者、令幫差随後拘來可也、相驗之時要聽民便不必多帶閑役。

    緻滋騷擾。

    不必搭棚。

    不用公案鋪設。

    不許用原被等供給飯食。

    不許各役需索馬錢。

    本官自備幹糧自帶辟穢蒼木甘松及塞鼻阿魏艾丸。

    所飲燒酒等物絕不一文花費原被兩家便是神君慈母驗畢須令元差押兇犯在本官之前行。

    恐屍親之家。

    打辱未便。

    且官體不嚴肅也。

    年貌與狀不對。

    屍親恐有詐賴。

    狀上兇器與傷痕不對。

    屍親恐有賄買或認器未真所以要問屍親。

    傷痕與兇器不對或别有下手之人兇器非兇犯所持。

    或别有兇器此非兇犯所持之器。

    所以要問兇犯然總須隔别用七術之法研訊。

    命案重大非可臆度 ○按驗與檢乃系兩項。

    屍親具告到官。

    須将身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