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十一

關燈
微矣世風偷薄。

    嚣競成習。

    三尺童子。

    皆有上人之心。

    一介匹夫。

    每多傲物之态。

    反唇谇語。

    辄起争端。

    至性天倫。

    遽為殘毀。

    苟或區區文告。

    而日相勉導焉。

    彼亦文告視之而已。

    要即因其訟而默寓以勸之之意乎。

    夫兩造當前。

    枉者常負。

    直者常伸。

    而無情之辭。

    不敢騁矣。

    訟師惡棍。

    嚴絕其窦。

    使奸無所施。

    而弱肉之食。

    不敢萌矣。

    政尚清簡。

    雀角之微。

    親為谕釋。

    使和好如初。

    而恬讓之懷。

    油然動矣。

    于是強暴革心而向道。

    良善感化而興仁。

    将見德風所被比闾可封。

    又何訟獄之不為止息哉。

    故勸民之道。

    不在喻之以迹而在感之于微息訟之本。

    不在專求乎下而在先謀乎上也章獲鹿禁刁訟示頗切時弊、并列于左、亦以見文告之未可盡廢雲、 章獲鹿饬禁刁訟并訪拿訟棍示 章獲鹿饬禁刁訟并訪拿訟棍示【出未信編】 為嚴禁刁訟以安民生事、照得訟告一事、最能廢業耗财愚人不知。

    甘于輕試。

    無論呈狀、一入公門、每為貪墨居奇。

    即清官廉吏聽斷無私。

    而提解待審。

    道路之跋涉居停之守候。

    斷不能免。

    在未審之前。

    勝負難料。

    憂懼謀晝。

    不但自巳焦勞。

    凡系親屬。

    皆累挂念。

    乃臨審之際。

    處處仰面事人。

    凡胥書役隸。

    無不輸情盡禮。

    囑托幫襯照管。

    到既審之後、幸而偶勝。

    則前此焦心勞身。

    費财失業。

    将來家道。

    定就艱窘。

    若理虧坐罪。

    則破家蕩産身受刑系。

    玷辱家聲。

    羞對妻子。

    雖悔無及。

    良可憫恨。

    然此緻訟之由有三。

    一種倔強之徒。

    見理不明。

    好剛鬬勝略有小事以出頭告狀為才能。

    以熟識衙門為體面。

    此由情性之乖戾也。

    一種貪惡之人。

    意想詐人。

    遇事生風。

    讦私揚短。

    未告則放風熏吓。

    巳告則使黨圈和。

    不遂其欲。

    疊告無巳。

    此地方之喇唬也。

    更有一種教唆訟棍。

    心實虎□迹同鬼域。

    原無恒業。

    專哄平人告狀訟端既興。

    則運用筆鋒。

    播弄詭計。

    代為打點。

    愚者落局傾财。

    彼則暗中分扣。

    又多首鼠兩端。

    原被俱收掌股。

    甚至紏衆公舉。

    匿名揭告。

    謀代調停撞吓大錢。

    迨詞虛伏法。

    罪坐出名之人。

    而彼乃居然事外。

    有利無累。

    此等狡黠。

    真不可一日容幹盛世。

    本縣日以蘇恤民瘼為心。

    且以剪惡除奸為任。

    合行饬禁、為此仰軍民人等知悉、除真命逃盜大案。

    宜赴官司首告外。

    凡系戶婚田土債負等事止應自相理谕。

    不必輕于舉詞。

    若一時口角細微忿怨。

    斷該情恕理遣各安生業保守身家何得任性使刁自蹈法網至于所在地方。

    或有前項棍徒。

    包攬詞訟。

    把持起滅。

    誘害良善者。

    地方鄉保。

    不時據實首報。

    以憑盡法痛處。

    申憲決配。

    斷不容貸。

    凜之凜之。

    須至示者。

     △農忙停訟 每歲值鄉農□□之時、有司懸牌。

    大書農忙止訟四字、曉谕署前所以重農桑裕。

    邦本也非命盜逃人重情、一槩不準、此系從來定例、然每有刁詐之徒、明知不準禁例。

    故妝風倚醉。

    惹禍行兇。

    良懦受其欺淩。

    無從控愬。

    及至農事甫畢氣忿巳消。

    隻得忍耐。

    宜谕約地、敢有前項刁徒、輕則嚴行戒饬。

    重則立時公首重懲不貸。

    以儆偷風。

     △熱審減刑 國家谳獄。

    每歲小滿以後、立秋以前流徒笞杖、例從減等所以慎刑獄恤民命也。

    故有司決責、亦為折減、每十闆止責八闆、然每有用大闆。

    重責三十二十不等。

    較之八折輕杖巳屬數倍殊非敬時省刑之意矣。

    宜于炎署之月。

    非命盜重案不宜擅動夾桚其一切小事。

    衙役記責。

    民事可恕者免之。

    不可恕者薄撻。

    以示蒲鞭之意。

    推而廣之。

    盛暑宜矜。

    嚴冬風雪獨非吾民乎解衣露體寒氣攻心誠恐少年不戒以及老病孱夫保無傷生殒命者乎鴻在東邑方隆冬聽訟、有一老人跪階下、而體戰栗不止。

    鴻命訊之、對曰、病初起冐寒故戰也。

    鴻亟令掖之至廊内。

    以熱姜茶飲之良久戰乃止。

    若待訟畢而後起老人之命不幾斃于階下耶故為民父母者當無所不存其恻隐也○先輩有不可打之條格、鴻記憶不詳、姑以愚意而妄增之、以俟 仁人君子鑒定焉、 萬壽聖節不可打國忌不可打 年節朔望不可打 大風雪不可打 疾雷暴雨不可打 人走急方至不可打 盛怒不可打 酒後不可打 事未問明不可打 要枷不可打 要監不可打 要夾不可打 孝服不可打 孕婦不可打 年老廢疾不可打 稚童不可打 人有遠行不可打 △設便民房 便民房者乃為訟事之人而設也、鄉人訟事入城、必投歇家其歇家非包攬官司之人。

    即希圖賺打官司入錢之人。

    鴻初到某任時、每公事出入、見縣前酒肆飯館甚多。

    馐肴豊列。

    樽榼橫陳意斯地之人侈于飲食也。

    因細訪之、乃為有勢紳衿所開。

    凡鄉人訟事至。

    無論原被。

    俱必寓此。

    其内外關廂。

    懼忤紳衿意竟無留止者。

    鄉人舍此。

    亦更無他駐足。

    且既為之居停一切衙門料理辄有紀綱之仆。

    至于求情囑托。

    又皆主人居奇。

    以故鄉人亦因有所憑依。

    而羣然投止焉。

    其酒殽飯食。

    值貴數倍。

    自告狀候準。

    以及投到聽審發落動辄浃旬累月而所飲之食之。

    則幹證原差在事諸人而外。

    又有随來之子弟。

    探望之親友。

    因其近于縣署。

    則原差之幫差頭役。

    該管之承行貼寫。

    與夫藉名講勸之市閑。

    插身打诨之白嚼。

    曰不下數十人。

    及事完結算店帳。

    巳累至數十金。

    而他費不與焉。

    嗚呼畎畝窮民。

    何能堪此。

    勢必傾家蕩産。

    典妻鬻子。

    以償其用矣。

    餘甚憫之欲亟驅禁之。

    因又思曰禁之不如自絕之為愈乎乃于縣側捐俸買空地一區、起蓋平房十問、編為十号、外蔽以垣、中開一門、榜其額曰便民房使訟至男子居之。

    垣内左側。

    另辟一巷、起蓋平房五間、編為五号與外牆稍隔一院而不相通。

    使訟至女子居之。

    其竈炕釜罂盂箸之類備具。

    居者惟攜薪米而巳。

    凡準詞次日。

    懸示出差投到即審審畢即結往來在縣不過數日更張示本房前敢有胥役閑雜人等混入便民房及飯店酒館飲食訟人一文者本縣密察嚴拿立刻枷示以光棍詐騙例治罪其房着本地方總甲執□照管。

    每月捐俸米三鬥不許需索住人分文某号住人臨去。

    總甲入房點驗器物将房門鐍閉。

    待餘房住滿再開與後來之人。

    其器物有破損。

    卧炕有坍裂。

    該甲具禀本縣。

    即為買補修葺不許問之住人□是鄉民幹糧小米褁持而來絕無他費且去住任之不煩司掌而向之所謂豊肴美榼者不逾月而改為米鹽雜貨之店矣後赴上谷、谒中丞金、公詢鴻所以治邑者、餘并舉此以對、公笑曰、官有愛民之實民受省錢之惠紳衿無禁絕網利之名一舉而三善備矣。

    此法宜行之天下。

    甯獨一邑為然哉。

    鴻慮如此弊俗。

    所在多有敢附記之。

    仰祈鑒采。

     △禁打架 夫詞訟當官審出、兩造邀集親友中之惡少、以及種田佃戶街市遊手各藏短棍鐵尺金剛圈等類、即于衙門前、互相兇毆、每有打傷負重另補人命新詞者、無論南方北地、往往皆然、殊為惡俗可恨之甚、州縣官履任之初、訪有此等、務先出示嚴禁。

    仍于審時密谕快壯廵邏。

    遇有打架之人。

    立将兇器一并拿獲。

    禀官究責枷警。

    庶刁惡之風。

    可以漸息乎。

    近日吳越州邑、有等無賴少年、并紏合紳衿不肖子弟、焚香歃血。

    公請教師。

    學習拳棒。

    兩臂刺繡花紋。

    身服齊腰短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