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名。
希圖捷獲。
有遠赴他鄉投墾。
有疊開數等連升。
其地非買他人隐熟。
彼因獲利以逃欺。
即經本處開荒。
壓彼薄售而自認。
在目前不過頂名代納錢糧。
迨久之必成棄壤緻累包賠。
以斯弋仕。
讵曰可乎。
惟民之自首田為世業。
糧屬應增。
三載升科。
疇謂不宜。
夫朝廷之正賦。
義所當清。
而篰屋之生謀。
尤為堪念與其厚斂于國何如藏富于民況忍以百姓之脂膏。
為博一身之榮顯乎。
故為民父母者甯為政拙之陽城弗效僞增之膠相天道昭明美報斯在所謂失之東隅未嘗不收之桑榆 ○牧地 明南北設有冏卿、秦中河州西甯等處、設有苑馬寺、牧丁領馬課駒、撥給地畝耕種、籽粒以資糊口、刍菽以供飼秣、其後馬政漸弛、牧馬為羣頭裡老作奸、陰行侵占、而牧丁亦漸逃亡、于是有民間俵養之制牧地猶多荒廢、 本朝龍興、民不牧馬地隸州縣者、照例輸糧仍其名為牧馬地雲 ○更名地 明各省冊建藩封置有王莊畿輔皇莊宮莊以及勳戚賜田等項至 本朝、近畿地土分圈八旗、其畿南與屬他省者、俱招民佃種、自康熙八年間易為更名地另條刊入全書、糧照全書征收、 ○學租 所謂學租、及先賢祠堂書院等地、皆官紳捐俸赀所購、或學宮祠院之閑壤、可墾為田地者、乃召民佃種、而歲取其入以供祭祀、及貧生、就業學徒、為之膳饩其地屬學宮、租多入儒學、未盡征之有司、然往往為人侵占、且逋租不納者、非有司力為清理。
未能畝核而升輸也。
其查之法惟各考志書曆稽碑劵。
按原界而求之。
則尺寸無容匿矣。
○私鹽變價 凡州縣捕獲私鹽或有無人驢、例即申報本府鹽廳、及運司鹾院、人鹽并獲若無、持械止以販私治罪、若獲鹽、亦止以私鹽報、其鹽發地方具領、照官鹽變價、年終彙齊起數、造冊具批、解赴鹽院衙門掣批存卷 ○所獲鹽觔驢頭内外俱登号、某月日、巡鹽捕役某人、于某處拿獲私鹽一起、人犯脫逃、獲得某色鹽若幹觔。
馱鹽驢若幹頭注明毛色口齒其稱鹽時須除去包袋鹵濕免累買人包賠。
其鹽驢、俱要當堂、取領付給、否則該房巡役等、以羸易壯無人承買又累領人包賠也 ○贓罰 贓罰有上司批審追贓拟罰者、有本州島縣申詳追贓拟罰者、總屬徒杖以下、贓物寄庫、罰贖追完、按各衙門批解掣批附亃○自理所罰、不過谷石、存以備赈、照律所限、不可過多每年上司查取贖□起數、開報達部、無則以一二雀角小事。
俱經逐釋。
并無罰有贖谷回複、有則所開止一二件。
谷亦三石為率。
若太多、反有未便、 ○積谷 積谷所以備荒此司牧要政之一端、或州縣捐俸若幹、為紳衿富民、倡或秋成時、奉文發簿令裡甲等各戶勸輸、然胥吏其中、保無收多報少之弊、宜置簿印發登填填完查明詳報但今奉有按畝捐輸之例。
積貯愈多斂散出易之際尤宜留心【詳見後荒政部積貯條】 ○雜征餘論 正項錢糧、皆系解支定額額有缺則累民包賠征比無法。
則滋民擾害。
解給不清。
則上下考成所系。
故數者不得不嚴為稽核而防範之。
葢非苛刻居心。
賈怨于奸胥猾棍也。
若夫雜課、除有額征未敢少寬絲粟。
至于盡收盡。
解原無定額。
是 聖君賢輔早巳留有餘不盡于民而有司亦無所累于考成矣若以為此羨餘所在、吾之不察将飽奸胥嗚呼、是未審其情與道也雜課之于田房當稅、乃有力之交易吾雖栉比而稽。
尚無損于心肉至如牛驢等項、小民日用之需。
若翼征蹄算。
賈販将褁足不前民用因之日縮而價騰牙行身帖、市儈養生之具。
彼終歲早夜奔馳。
不憚嚴霜、烈日。
而僅獲此蠅頭以活父母妻子。
尤必摉筋剔髓。
而誅索無遺是官與胥争搏蝕于小民矣撥之情道。
兩有未安為有司計、毫未之征惟厘太甚不必過求。
尤宜出示、曉谕城鄉市集、牙行經紀、除經本縣投認領帖外。
其餘念系窮民未忍苛察如該胥私行吓詐毋得槩與分文以辜本縣德意。
其客商凡有貿易須眼同該牙将買賣某物稅銀若幹登填印簿如不眼同登簿徑自私收者一槩不準擅給以資中飽違者并究。
如此該胥不敢暗索牙行知感。
牙行不敢私侵。
商販來者自多。
是又司牧留有餘不盡于窮民者天将贻有餘不盡之報于子孫則所得甯止釘頭之屑屑哉 福惠全書卷之八
希圖捷獲。
有遠赴他鄉投墾。
有疊開數等連升。
其地非買他人隐熟。
彼因獲利以逃欺。
即經本處開荒。
壓彼薄售而自認。
在目前不過頂名代納錢糧。
迨久之必成棄壤緻累包賠。
以斯弋仕。
讵曰可乎。
惟民之自首田為世業。
糧屬應增。
三載升科。
疇謂不宜。
夫朝廷之正賦。
義所當清。
而篰屋之生謀。
尤為堪念與其厚斂于國何如藏富于民況忍以百姓之脂膏。
為博一身之榮顯乎。
故為民父母者甯為政拙之陽城弗效僞增之膠相天道昭明美報斯在所謂失之東隅未嘗不收之桑榆 ○牧地 明南北設有冏卿、秦中河州西甯等處、設有苑馬寺、牧丁領馬課駒、撥給地畝耕種、籽粒以資糊口、刍菽以供飼秣、其後馬政漸弛、牧馬為羣頭裡老作奸、陰行侵占、而牧丁亦漸逃亡、于是有民間俵養之制牧地猶多荒廢、 本朝龍興、民不牧馬地隸州縣者、照例輸糧仍其名為牧馬地雲 ○更名地 明各省冊建藩封置有王莊畿輔皇莊宮莊以及勳戚賜田等項至 本朝、近畿地土分圈八旗、其畿南與屬他省者、俱招民佃種、自康熙八年間易為更名地另條刊入全書、糧照全書征收、 ○學租 所謂學租、及先賢祠堂書院等地、皆官紳捐俸赀所購、或學宮祠院之閑壤、可墾為田地者、乃召民佃種、而歲取其入以供祭祀、及貧生、就業學徒、為之膳饩其地屬學宮、租多入儒學、未盡征之有司、然往往為人侵占、且逋租不納者、非有司力為清理。
未能畝核而升輸也。
其查之法惟各考志書曆稽碑劵。
按原界而求之。
則尺寸無容匿矣。
○私鹽變價 凡州縣捕獲私鹽或有無人驢、例即申報本府鹽廳、及運司鹾院、人鹽并獲若無、持械止以販私治罪、若獲鹽、亦止以私鹽報、其鹽發地方具領、照官鹽變價、年終彙齊起數、造冊具批、解赴鹽院衙門掣批存卷 ○所獲鹽觔驢頭内外俱登号、某月日、巡鹽捕役某人、于某處拿獲私鹽一起、人犯脫逃、獲得某色鹽若幹觔。
馱鹽驢若幹頭注明毛色口齒其稱鹽時須除去包袋鹵濕免累買人包賠。
其鹽驢、俱要當堂、取領付給、否則該房巡役等、以羸易壯無人承買又累領人包賠也 ○贓罰 贓罰有上司批審追贓拟罰者、有本州島縣申詳追贓拟罰者、總屬徒杖以下、贓物寄庫、罰贖追完、按各衙門批解掣批附亃○自理所罰、不過谷石、存以備赈、照律所限、不可過多每年上司查取贖□起數、開報達部、無則以一二雀角小事。
俱經逐釋。
并無罰有贖谷回複、有則所開止一二件。
谷亦三石為率。
若太多、反有未便、 ○積谷 積谷所以備荒此司牧要政之一端、或州縣捐俸若幹、為紳衿富民、倡或秋成時、奉文發簿令裡甲等各戶勸輸、然胥吏其中、保無收多報少之弊、宜置簿印發登填填完查明詳報但今奉有按畝捐輸之例。
積貯愈多斂散出易之際尤宜留心【詳見後荒政部積貯條】 ○雜征餘論 正項錢糧、皆系解支定額額有缺則累民包賠征比無法。
則滋民擾害。
解給不清。
則上下考成所系。
故數者不得不嚴為稽核而防範之。
葢非苛刻居心。
賈怨于奸胥猾棍也。
若夫雜課、除有額征未敢少寬絲粟。
至于盡收盡。
解原無定額。
是 聖君賢輔早巳留有餘不盡于民而有司亦無所累于考成矣若以為此羨餘所在、吾之不察将飽奸胥嗚呼、是未審其情與道也雜課之于田房當稅、乃有力之交易吾雖栉比而稽。
尚無損于心肉至如牛驢等項、小民日用之需。
若翼征蹄算。
賈販将褁足不前民用因之日縮而價騰牙行身帖、市儈養生之具。
彼終歲早夜奔馳。
不憚嚴霜、烈日。
而僅獲此蠅頭以活父母妻子。
尤必摉筋剔髓。
而誅索無遺是官與胥争搏蝕于小民矣撥之情道。
兩有未安為有司計、毫未之征惟厘太甚不必過求。
尤宜出示、曉谕城鄉市集、牙行經紀、除經本縣投認領帖外。
其餘念系窮民未忍苛察如該胥私行吓詐毋得槩與分文以辜本縣德意。
其客商凡有貿易須眼同該牙将買賣某物稅銀若幹登填印簿如不眼同登簿徑自私收者一槩不準擅給以資中飽違者并究。
如此該胥不敢暗索牙行知感。
牙行不敢私侵。
商販來者自多。
是又司牧留有餘不盡于窮民者天将贻有餘不盡之報于子孫則所得甯止釘頭之屑屑哉 福惠全書卷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