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六

關燈
年應納之數。

    則有分注之長單。

    戶頭執此。

    平時催攢。

    逢限稽查完欠了如指掌戶中輸納不前。

    則有分發之滾單。

    令其逐戶挨催連類因之速竣至如頑戶任催不應。

    戶頭具禀。

    拘責押追餘欠無難漸楚如此戶頭亦不緻偏勞重困而甲戶之正供可凊矣。

    其為考成者不于是克副乎。

    若夫來歲新、又須别認經催、倘舉報未得其人。

    不妨問留舊役。

    祗期有濟于催科。

    難狥輪充而悞帑。

    至其中或有不肖。

    以熟滑生奸。

    如前此排年諸弊。

    許花戶指名首告。

    印官不時訪察。

    重究斥革。

    追贓給主。

    則嚴明之下又尚有輕于三尺者乎。

    鴻因前幅具言排裡利弊、而今更用戶頭、均系催征要役。

    似未可懲乎前而忽乎後。

    故謹陳一得、以備當事采擇焉。

     △革保歇圖差 錢糧之不完。

    非盡花戶之拖欠。

    其弊由于保歇之兜收侵蝕裡戶之重累。

    非盡正供之難應。

    其弊由于圖差之□科恣擾保之名、恐限年逃卯。

    取在城所住為保。

    以便。

    根拿。

    歇之名。

    因現年居鄉必入城覓寓為歇。

    以便應卯。

    乃積年之胥蠹。

    遂以其父子兄弟充保歇。

    以其錢糧多所付托。

    可以任意侵那積年之市棍又以其父子兄弟充糧胥以其算結必由彼手可以改移完欠甚之衙門頭役。

    押卯差人皆其親友。

    聲言官府之線索。

    可自我操。

    臨比之勾銷。

    何須爾在。

    但以錢糧見付。

    無妨竟自還鄉。

    現年方且倚為叢社。

    恃為腹心。

    錢糧诓騙入手。

    任意侵漁。

    及其臨比。

    通同掩餙。

    間或查出摘拿。

    該差糧吏。

    互作延挨躲閃之計。

    到底欠難終挂。

    裡戶畏比。

    複受吞聲忍氣之賠。

    至于現年上役取保該房即出坐催。

    名曰圖差按圖分撥。

    于是皂隸買差有費。

    圖有大小肥瘠。

    買美差有費。

    而糧房因之為利。

    向内衙傳送差票。

    而轉鬥因之為利。

    查對圖分。

    登差挂号。

    而相公因之為利。

    至于司印留難不給。

    管總吓要改差。

    而種種無不因之為利嗚呼一圖差也非有刑名錢谷之司囷庾庫藏之守可侵而竊也乃一旦重費如此而不取之鄉曲之小民則将何自而取哉于是講歲規有費。

    免押下鄉有費。

    包攬經承幫貼紙張有費。

    包攬上司催提承舍有費。

    臨卯不到。

    代應代比有費。

    而現年因之為害。

    講節禮。

    送人事。

    打抽豐派飛差使用有費。

    而裡甲因之為害。

    借名催糧下鄉。

    各家欵酒飯。

    索車驢。

    或公事經過探望。

    又複留宿寓。

    送赆儀。

    而花戶因之為害。

    若拘挐欠戶。

    另票遣差。

    乃又串同來役立刻鎖馳倘驚惶避匿則捉辱妻子鄰舍為之波害雞犬為之不甯。

    而奸差從中作鬼。

    調停勸解钗裙估值。

    米谷代錢。

    而窮民小舍無不因之為害是以闾閻有限之脂膏而供蠹棍無窮之朘削究于催科毫無補益正課悉飽私囊其保歇圖差之嚴行痛革又不待再計而決之矣。

     △革官銀匠 官銀匠之設大端有二一為花戶完糧欲其傾銷紋足。

    以杜封納低潮。

    一為起解藩庫、欲其傾銷大錠。

    以防駁換責成。

    然而投認讨保有費。

    糧房差役有費。

    以及賃房日食硝煤夥計有費。

    求其不侵克傾銀納戶得乎。

    其一侵克銀水刻看成色。

    其二侵克碎銀分文亦必成錠。

    其三侵克打印雖小錠亦要戳錢。

    其四侵克火錢每火必須多索。

    其五侵克守候鄉人急于封納。

    倍給火錢。

    其六侵克擁擠窺其鄉愚。

    孤懦。

    故将銀礶傾翻。

    急難淘淨。

    反賴他人種種奸弊。

    不一而足、及至傾銷起解。

    元寶從無足色。

    即雲納戶低潮亦系無知閑有。

    何難拆出拘償。

    若其勢宦霸衿。

    即低潮自封。

    銀匠安能過問。

    是于公事無補。

    适足有累窮民。

    凡納戶傾銷聽其自便。

    但于封銀袋後注其銀匠姓名若銀系足紋。

    止須本匠看明不必另為用印若紋銀不上二錢。

    不必更傾成錠其于納戶所省既多。

    至于起解元寶。

    袋封有名。

    各匠輪傾。

    亦于公事無悞。

    若不肖吏胥、或别有所為。

    以為應設則非愚所敢聞也【吳下有稱封店、最為民害、尤宜禁之】 △地丁搭錢 地丁錢糧、七分征銀、三分搭錢、原為流通國寶起見。

    制錢十文、作紋銀一錢、然錢惟存留項下、作銀七錢三支給、解欵不用。

    故所征之錢。

    槩作支項算銀發給。

    至于雜項稅課、俱系起解、各處大槩征銀、但地丁收錢、納戶不便零星搭配、總在限未一二卯完納錢數俱填收銀流水号内。

    以便稽查。

    其錢用木匣另貯、須要官鑄制錢逐文看過、不許攙和私小緻難支放。

    如拆封摘出。

    該收吏賠補。

     福惠全書卷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