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三

關燈
殚述、鴻履任半月本府委監盤峄令至鴻即與交代、并申請開、推贈輸助、如前所雲者、除一官物故、三官相繼旋裡、雖不敢妄拟仁人然狐兔之悲、亦有不能恝置者矣。

     ○又有前任之官、接經緣事、錢谷未清羁留日久而後官初莅才複平庸、前官在京親友。

    知新任為可欺囑托地方當事。

    壓制新官逼勒交代。

    其未完民欠内非前官那空無補詭開欠戶希填即蠹胥侵蝕完數僞造欠冊朦抵【減其此蝕之數增作彼未完之數】若新任才能。

    花名完欠。

    逐戶何難喚。

    質曆年經管吊冊亦易稽查。

    其如清厘無術。

    束手茫然欲行接受既懼贻累之非輕若更遲延又忤上官而獲罪是下車之意興。

    而先見沮于交代之疑難。

    其何以振新猷而彰譽問乎。

    愚以為前官果屬颠連。

    形同流丐。

    且民欠無多。

    酌巳之力量優餘。

    莫若勉為接受。

    除可追征外。

    不惜傾資代完補項。

    在上官有仰承結件之歡。

    在前任有釋系還鄉之感。

    在已亦得心神安靜。

    而專意料理。

    本任諸務。

    不亦一舉而三善備焉。

    語雲、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使三年之中。

    恪共乃職可幸無過。

    又何不漸積以取償也。

    若夫白首寒酸。

    始沾升鬥。

    才疏援寡而當此重累。

    受之則賠補無從。

    委之則彼此獲咎。

    是葢遭逢之不幸者矣。

    奈之何哉【此條就前言民欠而言。

    若經征無着、自在前官名下追補雖上司威權亦不能挾之于新任也、】 ○考經承 經承者、經曆其事、而承奉其所行也、若事之始末不明、則苟且塞責。

    何謂之經若奉行之登答不楚。

    則朦混緻對何謂之承故僻小省分、荒涼州縣、凡奉到上行、經承作稿每至蒙此而下竟自閣筆即審過詞狀、該房叙招雖有看語為據莫識從科鴻昔承乏郯束二邑、均受此累、所以設考經承之法、大堂扃戶按其所掌出題、詞義略通、字迹稍清者陟之。

    其交白卷、類塗鴉者、黜。

    之、殆後人思自勵、漸次成章者多矣、然彼豈果勉于筆墨哉葢非從事經承。

    無所弋獲耳。

    倘該房有老成熟練筆雖非所長。

    亦留協理。

    總期有益于公而已 ○考代書 為父母者原期息訟、以養民财力然而有情關廹切、勢難緘默者、不得不赴官鳴控、其鄉愚孤嫠不能自寫必倩代書類多積年訟師慣弄刀筆。

    傷一牝彘辄以活殺母子為詞惡少強奸誘女以連辱見釋以故觀其訟牍雖臯陶亦必裂眦訊其口供即龍圖為之發笑所以空中樓閣。

    祗憑三寸雞毛。

    座上秦銅莫辨五裡昏霧。

    法宜出示、有在本治為人代書詞狀者、許赴本縣、定日當堂考試詞理明通且驗其狀貌端良者。

    取定數名、開明年貌籍貫。

    投具認保狀。

    本縣發一小木印記。

    上刻正堂花押、下刻代書某人、凡系告訴狀詞于紙尾用此印記嚴谕代書、無論原被止要據事明白直書不許架空裝點。

    本縣審出真情立拿代書并告人重責。

    然後剖斷。

    其餘未取代書。

    如系遠方遊棍、立行驅逐、如系土著、敢有揘虛擅書立拿重責枷示其原被詞狀。

    無本代書印記者不準。

    所取認代書敢有欺淩鄉民孤寡。

    任意勒索。

    不即與書寫者。

    許本人赴禀重究。

    鴻承乏兩邑、即用此法、竟無捏虛告理、省卻許多心事也。

     ○革陋規 凡所雲陋規者、乃地方曆來之成例、而非自我創始者也、然為吏者、升鬥之祿有限、而應酬之費無窮、若一切舊規盡為裁革、固屬美事、但氷蘖之需後此者難為繼也、迨其捉襟肘見而複易轍更弦。

    未免來鮮終之诮。

    奈何愚以為陋規有可不必革者、有斟酌其間而因革相半者、有斷斷乎必宜革者、如火耗一節、每兩三分五分铢積而黍累之出之者未覺其難、取之者原因乎衆以及牙雜諸稅、稍有赢餘猶遺秭滞穗之利也。

    得之甯為貪乎。

    此可不必革者也。

    如沖劇之區、供應浩繁、車驢派之地方、刍藁輸之戶畝、照部核開銷、亦不得巳之需也但不可借端苛斂。

    染指其間。

    使百姓得以借口。

    此斟酌其間而因革相半者也。

    至于佥。

    糧裡有饋、名曰茶果、報庫書有賄謂之買免、編審有儀謂之酬勞甚至迎春枌會有折幹鄉灑禮有緻謝不知糧裡之茶果、攘之窮民、軍書之買免、蠶其富戶編審受賂、則開報任其不公、迎春折幹、鄉飲索謝則刮。

    行戶之臭錢實為可恥辱 朝廷之盛典大負吾徒所謂厲民黩貨。

    有玷官箴此斷斷乎所宜痛革者也 ○禁私谒 當事之待紳衿、固宜優禮然因公事而惠臨、則賓館相迎、可拜昌言之賜、值歲時而入賀、則阍人領刺、容申答謝之誠、若其私宅曳裾。

    入幕謀面。

    匪惟簿書無間。

    亦屬瓜李為嫌懸約後堂婉詞先緻 ○申繳門簿 儒學之于縣堂、秀才出入其間、一則雅觀、令人見之而可敬。

    一則品失。

    令人見之而可。

    憎故身廁黉宮者宜自崇雅而植品。

    則得矣。

    嘗見督學使、置循環門簿發州邑、生員出入衙門則書之、命門鬥司其籍、而州邑、按季申報、以為劣懲其意亦欲學校盡歸于自重也。

    無如好事者、以奔競為才華。

    而學使所頒門簿、上下相沿、複視為故套、生員雖入弗填。

    雖填弗報。

    雖報弗懲。

    其門簿之設。

    不徒為贅疣乎愚謂折柳樊圃良士瞿瞿李下瓜田君子所避凡有司奉到門簿、宜日令一門鬥、執簿儀門側生員入、則因其所事而直書之有司按季繳報、學使摘其踰檢者或行學戒饬或臨校置之劣等、以明示其罰。

    則士皆知所自重、而不流于匪僻矣是非檢制行誼之一助乎、至于生員有所呈控、令先白學師閱其合理者用關防封送凡平人告狀、牽生員作證者、不準免其跪候公庭。

    亦所以重學校敦士行之一端也。

     福惠全書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