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四

關燈
莅任部三 ◆莅任部三 謹操守 忍性氣 戒躁怒 遠博飲 承事上司 待紳士 交接寅僚 謹佥押 清号件 酬荅書劄 待遊客 文移諸式 ○謹操守 夫為官之道、必以操守為先而州邑為尤要。

    其疲瘠之區、民貧财匮、自無可取、其富饒之地、原有曆來常規、然當規之中、亦宜酌其可取者而取之、苦其斂怨而啧有煩言者。

    亦當革除以收民與。

    在胥役每以此阿媚不官、以為無害不知官取一而吏取其十矣。

    究其有害、首歸于官。

    惟錢糧羨耗、乃衆擎易舉、積少成多之具、官亦藉以養廉、而應酬公費、似難槩蠲、但較前稍為輕減則阖邑不即歡聲載道乎至于詞訟、乃民間曲直所關、自應從公剖斷以示神明若夫賄囑之事、直者惟憑理勝、豈肯行求、曲者昏夜夤緣、必期绌彼、官稍利其财。

    而違心聽斷。

    使直者抑郁無伸。

    彼豈甘心而不上司告理耶。

    夫有司之貪廉。

    上司自有耳目。

    或密加訪聞、或被害鳴控、仁恕者。

    尤先之以切責。

    冀其改過。

    嚴介者。

    遽登之以白簡。

    頓喪身名。

    若夫黩貨居心。

    視為奇貨如狼虎之噬人不盡其皮骨不止是已之嚴刑酷法而聚之彼則傾囊倒箧而吞之矣其民之深仇積恨。

    不歸之已而歸之誰耶。

    又每見貪夫、百計吸民、彼地脂膏、盡肥私橐動辄四五十萬鴻竊私計之即歲浪費萬金猶可足五十年之揮灑何意未及數載。

    而盜刼火焚消磨殆盡且繼以身死。

    閨阃之中有不忍言者。

    是豈非冥冥之中有鬼神播弄于其間哉嗚呼今巳付之無何有之鄉而怨聲穢迹傳之千百年而弗替其孰得孰失不大彰明較着矣乎。

    故縱免王誅。

    難逃鬼罰。

    與其負虛名而身嬰實禍。

    曷若甘淡泊而福遺子孫。

    至于懸魚塵甑之風。

    小民有口。

    茹蘖飲水之操大吏有心。

    其屍祝于鄉而薦剡于朝者。

    且旦暮幾之矣。

    甯獨享榮華于奕世。

    膺富厚于無窮也哉。

     ○忍性氣 夫州縣官、遇地方公事如鄉鄰釋争宜平心靜氣以處之稍或不耐則相助為鬬。

    而釋争者反受其傷矣。

    然此皆由于任事太真疾惡太甚不知天下大奸大惡。

    多于狼虎。

    其奸惡之蠹國嚼民。

    與狼虎之噬人食物。

    何處無之。

    若必因奸惡之蠹國嚼民。

    而馮淩暴怒。

    恨不寝其皮而食其肉。

    則上天亦宜怒狼虎之噬人食物而雷霆下擊早巳除其兇而絕其類矣故善釋争者。

    心如衡然。

    使權與物。

    适相當而止勿使有所偏欹。

    則兩家之意氣平。

    而欣然聽其處矣。

    善為政者亦然凡地方大奸大惡騙害鄉民侵蝕國賦在彼視為常事。

    而官長一且扶其良懦。

    彰其憲典。

    大呼而亟殄之彼其素所桀骜恣橫之氣豈肯俯首輸心甘就三尺以快為其魚肉者之志将必反而思所以制其官長矣是則與釋争者。

    不能平心靜氣以處。

    又相助為鬬。

    而受其傷者何異哉。

    然此皆不能自耐。

    而任事太真疾惡太甚之過也。

    如鴻在郯、有劣衿某者、以本社民糧百餘金、悉為包攬、飽之溪壑者二十餘年、曆任不敢過問、裡社徒受追比、迨鴻至、令裡長開報欠戶、拘訊之、唯叩頭号泣而不敢言、欲責之乃言惡矜劣狀并所以包攬拖欠之故鴻聞之不勝眦裂發指、立命補牍公舉、與諸欠戶對簿、彼憤衆遽敢撄鋒、乃起而批舉首之頰、鴻遂大怒、立請教官、褫其衣杖之于庭而通申各憲、時大中丞嚴批本縣究拟、學使者仰學除名招報、而某之父亦憊衿也曰撫軍某公新任将至彼乃列鴻多欵、令伊親某生示鴻欲為其子求寬而坐誣衆戶鴻笑而卻之曰、鴻果獲罪地方。

    控之宜也。

    若使挾餘枉法。

    舍有罪以誣無罪。

    雖增官益秩。

    吾不為也。

    況棄職而辱身乎。

    比撫軍入境、乃父遂以奇貪異酷一詞緻控矣、撫軍心疑之而未有以發也到任三日後、看司道、因從容詢及有司賢否、方伯泰瞻施公、乃首舉即墨合朱君、及鴻為山左循良冠而臬憲何公、各道錢公等。

    複交口稱鴻并曆舉治行之所知者次日、方伯施公進見、撫軍以某生狀示之、施公笑曰、憊哉某氏父子也。

    因舉其子積惡。

    攬戶抗糧為本縣所申。

    前案具在。

    今複捏詞誣控。

    以圖反噬耳。

    撫軍遂檢牍視之、乃大批切責不準、而其子竟坐流、嗚呼當時非施公等相信之深。

    極為稱說。

    其不中于奸誣者幾何矣。

    使鴻當日聞花戶之言、乃召某生切谕之、曉以禍福利害、以曆年之逋欠速為早完如再玩延開單牒學令門鬥共兼催再或不遵、則縣與學交申之、而衆花戶。

    亦責以擅從包攬之罪。

    彼某生者。

    畏 朝廷之法。

    而逋抗自清。

    聞花戶之懲。

    而憤恨自平。

    逋抗清、憤恨平、而裡社無追比之累。

    官長亦相安于無事矣。

    夫何計不出此。

    乃任事太真。

    疾惡太甚。

    反遭狂瘈之噬。

    幾蒙不白之誣乎。

    迨鴻繼補東光、有劣衿某、平日把持衙門、包攬賦稅、無異彼生、其本邑更名地糧花戶半歸劣手、而勳之更名糧獨多、鴻乃佥劣姓為催頭、劣一日登堂、面求更佥他姓、鴻不許、劣争辯良久、詞色頗不遜、鴻怒填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