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附表

關燈
紀年 經曆 生死 明神宗萬曆元年癸酉(1573) 二年甲戌(1574)文震孟文起生曹學佺能始生锺惺伯敬生黃姬水志淳卒(年六十六)錢德洪緒山卒(年七十九) 三年乙亥(1575) 王元美撰定前後詩賦、文說、四部稿。

     嚴衍永思生鹿善繼伯順生沈國模求如生魏良弼水洲卒(年八十四) 四年丙子(1576) 王元美前後詩賦、文說、四部刻成,凡八十卷。

     劉永澄靜之生趙貞吉大洲卒(年六十九) 五年丁醜(1577)九月,張居正以父喪起複。

    吳锺巒霞舟生 六年戊寅(1578)劉宗周念台生呂潛愧軒卒(年六十二) 七年己卯(1579)正月,毀天下書院。

    時士大夫競講學,張居正特惡之,盡改各省書院為公廨。

    姚希孟孟長生。

     八年庚辰(1580) 顧叔時成進士。

     九年辛巳(1581)陳仁錫明卿生 十年壬午(1582)錢謙益牧齋生史孝鹹子虛生張居正太嶽卒(年五十八)張節介夫卒(年八十) 十一年癸未(1583)楊彜子常生王畿龍溪卒(年八十六) 十二年甲申(1584)诏以陳獻章、胡居仁、王守仁從祀孔廟。

    孫奇逢夏峯生黃尊素真長生 十三年乙酉(1585)黃道周石齋生顧夢麟麟士生胡直廬山卒(年六十九) 十四年丙戌(1586) 十五年丁亥(1587)王襞東崖卒(年七十七) 十六年戊子(1588)華允誠鳳超生王世懋敬美卒(年五十三) 十七年己醜(1589) 高景逸成進士。

     十八年庚寅(1590)王世貞元美卒(年六十五) 十九年辛卯(1591) 二十年壬辰(1592)王時敏煙客生孫承澤退谷生 二十一年癸巳(1593)倪元璐鴻寶生鄧元钖潛谷卒(年六十六)徐渭文長卒(年七十三) 二十二年甲午(1594)談遷孺木生 二十三年乙未(1595)楊廷樞維鬥生 二十四年丙申(1596) 二十五年丁酉(1597) 孫夏峯與鹿伯順論交。

     項聖谟孔彰生陳宏緒士業生範文程輝嶽生 二十六年戊戌(1598)金聲正希生萬泰履安生 二十七年己亥(1599)毛晉子晉生費經虞鮮民生 二十八年庚子(1600) 利瑪窦至北京。

     二十九年辛醜(1601)恽日初遜庵生茅坤鹿門卒(年九十) 三十年壬寅(1602)張溥天如生李清映碧生 三十一年癸卯(1603)萬壽祺年少生閻爾梅古古生刁包蒙吉生程智雲莊生 三十二年甲辰(1604) 顧叔時、高景逸始講學東林書院。

     陳季立訪焦澹園于金陵,借閱所藏書,成毛詩古音考四卷。

     陳貞慧定生生陳确幹初生許孚遠敬庵卒(年七十) 三十三年乙巳(1605) 顧叔時作學蔀通辨序。

     利瑪窦刊布幾何原本。

     顧柔謙剛中生王時槐塘南卒(年八十四) 三十四年丙午(1606)朱鶴齡長孺生 三十五年丁未(1607)傅山青主生姜采如農生錢肅樂虞孫生胡承諾石莊生沈壽民眉生生顧允成泾凡卒(年五十四) 三十六年戊申(1608)金人瑞聖歎生 三十七年己酉(1609)吳偉業梅村生邵曾可子唯生 三十八年庚戌(1610)黃宗羲梨洲生彭士望躬庵生利瑪窦卒(年五十九) 三十九年辛亥(1611)張履祥楊園生祝淵開美生冒襄辟疆生陸世儀桴亭生徐夜東癡生方以智密之生杜浚茶村生 四十年壬子(1612)錢澄之飲光生(原名秉镫)周亮工栎園生錢陸燦湘靈生張爾岐稷若生劉永澄靜之卒(年三十七)顧憲成叔時卒(年六十三) 四十一年癸醜(1613) 孫夏峯寓京師,與鹿伯順讀傳習錄。

     顧炎武亭林生歸莊玄恭生孫默無言生曹溶秋嶽生陳瑚言夏生劉汋伯繩生 四十二年甲寅(1614)邱雛屏邦士生宋琬荔裳生馮班定遠生 四十三年乙卯(1615)應撝謙嗣寅生王馀佑介祺生龔鼎孳芝麓生李明性洞初生 四十四年丙辰(1616) 黃尊素成進士。

     劉珵超宗生魏裔介石生生黃宗炎晦木生 四十五年丁巳(1617)閻修齡再彭生魏象樞環極生于成龍北溟生萬斯年祖繩生陳第季立卒(年七十七) 四十六年戊午(1618)侯方域朝宗生施閨章愚山生黃宗會澤望生何汝霖商隐生沈昀朗思生尤侗西堂生 四十七年己未(1619)六月,熊廷弼經略遼東。

    陸嘉淑冰修生申涵光凫盟生周容躄翁生王夫之船山生劉源渌昆石生唐鶴征凝庵卒(年八十二) 四十八年庚申(1620)光宗泰昌元年。

    罷熊廷弼,以袁應泰經略遼東。

    魏際瑞善伯生毛先舒稚黃生張煌言蒼水生馬骕宛斯生焦竑弱侯卒(年八十) 熹宗天啟元年辛酉(1621)清兵取沈陽,遼陽經略袁應泰死之。

    以王化貞巡撫廣甯。

    八月,起熊廷弼經略遼東,以張鶴鳴為兵部尚書。

    曹本榮厚庵生 二年壬戌(1622)八月以孫承宗經略薊遼。

     鄒南臯、馮少墟建首善書院。

     吳梅村始受業于張天如。

     張烈武承生李邺嗣杲堂生吳蕃昌仲木生李之芳邺園生徐枋俟齋生王弘撰山史生黃生扶孟生 三年癸亥(1623)毛奇齡西河生嚴繩孫荪友生伍定相學父卒 四年甲子(1624) 陸桴亭與盛聖傳定交。

     張溥、張采、楊廷樞、楊彜、顧夢麟諸人始立應社。

     汪琬鈍翁生魏禧叔子生範承谟螺山生吳炎赤溟生锺惺伯敬卒(年五十一) 五年乙醜(1625)左、魏被逮,孫夏峯營護藏活兩家子弟。

    計東改亭生陳維崧迦陵生李霨坦園生 八月,毀天下講學書院。

    殺前遼東經略熊廷弼。

    十月,罷孫承宗,以高第代為經略。

    十二月,榜東林黨人姓名示天下。

    費密此度生許三禮酉山生 六年丙寅(1626)三月,高第罷,以王之臣督師,袁崇煥巡撫遼東。

    四月,逮前左都禦史高攀龍等,攀龍自沈于池。

    黃尊素下獄死。

    王士祿西樵生黃尊素真長卒(年四十三)高攀龍景逸卒(年六十五) 七年丁卯(1627)十一月,魏忠賢、崔呈秀及客氏等皆伏誅,田爾耕、許顯純等以次伏法。

     陸桴亭與陳言夏定交。

     湯斌潛庵生李颙二曲生朱用純柏廬生 莊烈帝崇祯元年戊辰(1628)四月,以袁崇煥督師薊遼。

     黃梨洲袖長錐,草疏入都訟冤。

     薛鳳祚儀甫生姜宸英西溟生王钖闡曉庵生潘柽章力田生 二年己巳(1629)五月朔,日食失驗,诏西洋人龍華民等推步,以禮部尚書徐光啟為監督。

    十二月,下督師袁崇煥于獄。

     劉念台講學蕺山,黃梨洲侍講席。

     張天如、張受先舉複社成。

    吳江令熊開元迎天如為尹山大會,集者遠自楚、豫。

     朱彜尊竹垞生呂留良晚村生 三年庚午(1630)八月,殺前督師尚書袁崇煥。

     張天如為金陵大會。

     陸隴其稼書生唐甄鑄萬生 四年辛未(1631)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作亂。

    以洪承疇總督三邊軍務。

    十一月,孫承宗罷。

     黃梨洲以遺命發憤讀明十三朝實錄,上溯二十一史,兩年而畢。

     陳幹初始與祝開美定交。

     顧祖禹景範生徐幹學健庵生彭孫遹羨門生陳恭尹元孝生吳兆骞漢槎生儲欣同人生 五年壬申(1632) 張天如為虎邱大會。

     六年癸酉(1633) 陸桴亭延陳确庵于家,相與閉戶讀書。

    是年秋,行袁了凡功過格。

     恽壽平南田生徐秉義果亭生胡渭朏明生萬斯大充宗生李因笃天生生梅文鼎定九生靳輔紫垣生 七年甲戌(1634)徐元文公肅生王士祯阮亭生宋荦牧仲生徐善敬可生陳钖嘏介眉生 八年乙亥(1635)熊賜履青嶽生李天馥湘北生顔元習齋生 九年丙子(1636)十月,削前工部侍郎劉宗周籍。

     胡石莊中舉人。

     閻若璩潛邱生黃儀子鴻生陳仁錫明卿卒(年五十六)姚希孟孟長卒(年五十八)鹿善繼伯順卒(年六十二)文震孟文起卒(年六十三)董其昌思白卒(年八十二) 十年丁醜(1637) 陸桴亭始着思辨錄。

     邵長蘅青門生韓菼慕廬生鄭梁禹梅生秦松齡對岩生顧貞觀梁汾生 十一年戊寅(1638)九月,清兵入塞;冬,下畿輔城四十八,前大學士高陽孫承宗死之。

     南京諸名士顧杲等百四十人為防亂公揭,黃梨洲與焉。

     孫夏峯避入五峯山。

     萬斯同季野生于成龍振甲生 十二年己卯(1639) 顧亭林始撰肇域志。

     王掞颛庵生陳廷敬說岩生 十三年庚辰(1640)汪懋麟蛟門生顔光敏修來生吳之振孟舉生 十四年辛巳(1641)梁份質人生張溥天如卒(年四十) 十五年壬午(1642)清兵下錦州。

    十一月,清兵入薊州,連下畿南、山東州縣。

     高彙旃為湖南學使。

     呂晚村年十四,始識黃晦木于東寺。

     喬萊子靜生李光地晉卿生王原祁麓台生 十六年癸未(1643)十月,李自成破潼關,總督孫傳庭死之,遂陷西安、延安諸郡。

     三月,孫夏峯守五峯得全。

     陳幹初與祝開美入剡,從學于劉蕺山。

     張獻忠陷衡州,王船山父見執,船山詣賊中;翌晨,父子俱以計得脫。

     十七年甲申(1644)三月,李自成陷京師。

    明莊烈帝殉難。

    四月,吳三桂乞清軍,破李自成于山海關。

    五月,清兵入京。

     福王即位于南京。

     清世祖順治元年。

     孫夏峯膺地方人才薦,敦促就道,以病辭。

     黃梨洲至南京,嗣因黨禍,避歸浙東。

     顧亭林南都诏授兵部司務。

     孫在豐屺瞻生倪元璐鴻寶卒(年五十二) 二年乙酉(1645)四月,清兵屠揚州,史可法道鄰殉難(年四十餘)。

    五月,清兵渡江,南京陷。

    下令薙發。

     六月,唐王即位福州,魯王監國紹興。

     孫夏峯屢膺薦舉,均以病辭。

     劉念台、祝開美殉難。

     陳幹初棄經生業,山居著書。

     黃梨洲兄弟糾合子弟軍,号世忠營。

     四月,顧亭林應薦赴南京。

    六月歸裡,起兵吳江,事敗。

    七月,亭林嗣母王氏絕食三十日,遺命勿事二姓。

    是年,亭林作軍制論、形勢論、田功論、錢法論。

     湯若望修補新曆全書成。

     魏叔子、彭躬庵諸人結廬翠微。

    魏叔子作制科、限田、奄宦三策。

     高士奇江村生彭定求南畇生王鴻緒俨齋生祝淵開美卒(年三十五)黃淳耀陶庵卒(年四十一)金聲正希卒(年四十八)楊文骢龍友卒(年四十九)劉宗周念台卒(年六十八)嚴衍永思卒(年七十一) 三年丙戌(1646)三月,唐王殉國汀州。

    十月,桂王即位于肇慶。

    始開科舉。

     黃梨洲入四明山寨,後避居化安山丙舍。

     魯王遙授顧亭林為職方司主事,亭林以母未葬,弗就。

     清師南下,毛西河依保定伯毛有倫,事敗亡匿。

     王船山始有志注易,複奉父命編春秋家說。

     萬年少祝發為僧。

     魏石生成進士。

     潘耒次耕生華學泉霞峯生黃道周石齋卒(年六十二) 四年丁亥(1647) 孫夏峯纂輯理學宗傳。

     黃梨洲居山中,注授時曆。

     陳卧子、楊維鬥死難。

     徐潮青來生姚際恒立方生陳子龍卧子卒(年四十)楊廷樞維鬥卒(年五十三)曹學佺能始卒(年七十四)王朝聘修侯卒(年七十八) 五年戊子(1648) 王船山舉兵衡山,軍敗,走桂林,遂至肇慶。

     劉獻廷繼莊生王源昆繩生邵廷采念魯生蔡廷治瞻岷生陳厚耀泗源生錢肅樂虞孫卒(年四十二)張采受先卒(年五十三)華允誠鳳超卒(年六十一) 六年己醜(1649) 孫夏峯南徙至祁州,刁蒙吉掃室留止。

     黃梨洲有日本乞師紀、海外恸哭紀。

     瞿起田薦王船山于桂王,為行人司行人。

     七年庚寅(1650)八月,清兵陷舟山,魯王出奔。

    十一月,清兵克桂林,瞿起田殉難。

     孫夏峯至蘇門。

     黃晦木被捕,脫免。

     黃梨洲至常熟,讀書绛雲樓。

    十月,绛雲樓火。

     陳幹初着喪實論、葬論、女訓。

     王船山以王化澄構陷去官。

     顧亭林變服出遊,避怨家構陷。

     臧琳玉林生查慎行初白生瞿式耜起田卒(年六十一) 八年辛卯(1651) 顧亭林至金陵,初谒孝陵;至淮安,與萬年少定交。

     毛西河避雠出遊淮上。

     王山史始遊吳。

     王船山間道歸楚,遂決計遁隐。

     張伯行孝先生程智雲莊卒(年四十九)吳锺巒霞舟卒(年七十五) 九年壬辰(1652)科場獄起。

     孫夏峯移居夏峯。

     黃梨洲着律呂新義。

     顧亭林自常熟唐市返千墩,世仆陸恩叛投裡豪葉方恒。

     馮景山公生萬壽祺年少卒(年五十) 十年癸巳(1653) 陳幹初着大學辨。

     呂晚村應試為諸生。

     顧亭林至金陵,再谒孝陵,并谒明祖禦容于靈谷寺。

    十月,三谒孝陵。

    顧亭林至太倉訪陸桴亭,桴亭适至唐市訪亭林,遂兩不相值。

     歸玄恭至太倉谒陸桴亭,顧執弟子禮,桴亭固讓,叙為兄弟。

     顔習齋為諸生。

     吳梅村征為國子祭酒。

     孫退谷緻仕,築室西山,自号退翁。

     戴名世南山生毛幹幹用九生顧夢麟麟士卒(年六十九) 十一年甲午(1654) 春,顧亭林徧遊沿江一帶,抵蕪湖;秋,遊燕子矶。

     潘天成錫疇生納蘭性德容若生侯方域朝宗卒(年三十七) 十二年乙未(1655) 陳幹初、張楊園、沈朗思諸人會于翠薄山房。

     顧亭林四谒孝陵。

    自金陵還昆山,投仆陸恩于水,叛黨訟之;歸玄恭營救于錢牧齋。

     陸桴亭刊論學酬答。

     閻潛邱始疑古文尚書。

     王船山始作周易外傳,始撰老子衍。

     勞史麟書生汪份武曹生胡煦滄曉生徐元夢蝶園生 十三年丙申(1656) 黃梨洲遭名捕脫死,弟晦木被捕,亦得免。

     五月,顧亭林鐘山遇刺客,家遭劫盜。

    是月,五谒孝陵。

     王船山黃書成。

     沈求如卒,史子虛繼主半霖義學。

     朱竹垞遊粵。

     吳梅村丁母憂歸。

     王阮亭詩編年始此。

     費此度定居維揚。

     湯右曾西崖生王心敬爾緝生吳蕃昌仲木卒(年三十五)陳貞慧定生卒(年五十三)沈國模求如卒(年八十二) 十四年丁酉(1657) 孫夏峯中州人物考成。

     陳幹初着性解、禅障諸篇。

     元旦,顧亭林六谒孝陵。

    赴山東即墨,遊勞山。

    于萊州交任子良唐臣;濟南交張稷若。

    北遊經燕、趙,抵塞外,舍長白山。

    是年始校讀吳才老韻譜。

     史子虛等重修半霖義學為姚江書院。

     唐鑄萬在蜀中舉。

     朱書字綠生萬泰履安卒(年六十)談遷孺木卒(年六十四) 十五年戊戌(1658)治科場獄。

     孫夏峯畿輔人物考成。

     顧亭林登泰山,至曲阜,遏鄒平,始交馬宛斯;長山交劉果庵;入都,至薊州,曆遵化、玉田,抵水平。

     朱竹垞自粵歸。

     馬宛斯始舉于鄉。

     吳漢槎以科場事戍邊。

     陳汝鹹心齋生汪士鋐退谷生劉捷古塘生秦道然雒生生項聖谟孔彰卒(年六十二) 十六年己亥(1659)鄭成功兵圍南京。

     孫夏峯四書近指成。

     顧亭林初谒天壽山。

    是年着營、平二州史事六卷。

    其次甥徐公肅中進士一甲一名。

     陸桴亭、陳言夏、歸玄恭、王石隐會講郁儀臣家靜觀樓,至者百餘人。

     呂晚村、黃晦木相遇,始訂交。

     潘用微寓吳郡。

     顔習齋始交王五修(夏峯門人),時在易水。

     馬宛斯舉進士。

     李塨恕谷生萬經授一生顧鏊恒惺生洪升昉思生邵曾可子唯卒(年五十一)毛晉子晉卒(年六十一)史孝鹹子虛卒(年七十八) 十七年庚子(1660)江南奏銷案起。

     黃梨洲遊匡廬,柬方密之,有匡廬遊錄。

     呂晚村、黃晦木、高旦中、朱聲始、黃麗晨共約賣藝,晚村作賣藝文。

     顧亭林寓淮上,潘力田刻國史考異三卷寄之。

    其長甥徐健庵中順天舉人。

     毛西河複出遊,自此至康熙三年甲辰,皆在淮上。

     顧景範始創為讀史方輿紀要。

     楊光先抗疏論耶稣教及湯若望時憲書之非。

     楊名時凝齋生鄭元慶子餘生 十八年辛醜(1661)鄭成功取台灣。

     蘇州諸生以聚哭文廟坐大辟,死者十八人,金聖歎與焉。

     孫夏峯聖學錄成。

     黃梨洲着易學象數論。

     三月,呂晚村至虞山紅豆村莊谒錢牧齋,時牧齋年八十。

     顧亭林至紹興谒禹陵。

    十二月,山東考古錄成書。

     陸桴亭刊思辨錄。

     顔習齋始谒刁蒙吉,得其所輯斯文正統。

     閻潛邱從兄泂成進士,改旌德縣知縣。

     何焯義門生金人瑞聖歎卒(年五十四)楊彜子常卒(年七十九) 清聖祖康熙元年壬寅(1662)明桂王為吳三桂所害。

    鄭成功卒,年三十九。

     孫夏峯書經近指成。

     黃梨洲着明夷待訪錄。

     夏,呂晚村課兒讀書于其家之梅花閣,高旦中、黃晦木皆來,以詩文相唱和。

     顧亭林以正月由山東入都,三谒天壽山。

    五月,至山西谒北嶽。

    七月,有天下郡國利病書序。

     閻潛邱至京師。

     魏叔子始遊江、浙。

     趙執信秋谷生 二年癸卯(1663)吳赤溟、潘力田以莊氏史獄,同磔于杭州之弼教坊。

     禮部遵旨議覆鄉、會試停止八股文,改用策論表判,以甲辰科為始,從之。

     孫夏峯四書近指刻于大梁。

    傅青主過夏峯。

     四月黃梨洲至語溪,館于呂晚村家之梅花閣,有水生草堂唱和詩,并共選宋詩鈔。

     黃梨洲明夷待訪錄成。

     陳幹初設姚江、山陰兩先生像,作詩祭奠,并呈性解兩篇。

     顧亭林作五台山記。

    于太原訪傅青主;五台交李天生;遊西嶽太華,訪王山史;至盩厔,訪李二曲。

     顔習齋始交王法幹。

     閻潛邱返太原,訪傅青主。

     王山史至金陵。

     陳鵬年滄洲生陸奎勳星坡生潘柽章力田卒(年三十六)吳炎赤溟卒(年四十)黃宗會澤望卒(年四十六) 三年甲辰(1664)張蒼水被擒,卒于杭州。

     黃梨洲、晦木兄弟至語溪,與呂晚村同赴虞山,訪錢牧齋。

    是年冬,晚村請張楊園館其家,楊園屢辭,虛席待二年,乃就。

    十月初,黃梨洲複之語溪。

    十二月初,返裡。

     顧亭林至河南,訪孫夏峯。

     顔習齋又約王法幹訪孫夏峯,未果;同訪王介祺。

     冬,朱竹垞之雲中。

     楊光先着摘謬論,摘湯若望新法十謬上之。

     費錫璜滋衡生曹本榮厚庵卒(年四十四)張煌言蒼水卒(年四十五)劉汋伯繩卒(年五十二)錢謙益牧齋卒(年八十三) 四年乙巳(1665)鄉、會試複舊制,仍用八股文取士。

    洪承疇卒。

     黃梨洲之語溪,呂晚村自平湖來。

     萬充宗、季野兄弟受業于黃梨洲。

     歸玄恭始見潘用微,讀其着道錄,北面稱弟子;既而悔之,緻書質辨。

     顧亭林置田舍于章邱大桑家莊。

    遊阙裡,交顔修來。

     毛西河客廬陵,與施愚山講學白鹭洲;已而去遊淮西。

     顔習齋訪李孝悫。

     湯若望得罪,楊光先為欽天監正。

     方舟百川生鄭性義門生朱轼若瞻生儲大文六雅生顧柔謙剛中卒(年六十一)陳宏緒士業卒(年六十九) 五年丙午(1666)範文程卒。

     孫夏峯至内黃,講學于明倫堂,舉論語「學而時習之」義。

    湯潛庵至夏峯問學。

    理學宗傳刻于内黃。

     黃梨洲館語溪;訪陳幹初于海甯,買祁氏澹生堂書。

     呂晚村棄諸生,以不應試除名。

    與張楊園、何商隐、張佩蔥發明洛、閩之學。

     顧亭林遊太原,交朱竹垞、屈介之。

    與李天生鸠資墾荒雁門之北。

    入京師,複往山東,遊泰山。

    十月,注吳才老韻補正成,并弁以序。

    兖州守署度歲。

     朱竹垞遊晉。

    八月,訪碑于蒙山。

     陸稼書舉鄉試。

     顧景範初刻二十一史方輿紀要五卷。

    (即今刻曆代州域形勢九卷之祖本。

    ) 劉繼莊始寓吳中。

     朱澤澐止泉生杜诏紫綸生範文程輝嶽卒(年七十) 六年丁未(1667)陳濟生詩案發。

     孫夏峯訂家禮酌成。

     黃梨洲與姜定庵、張奠夫複興證人書院講會。

     張楊園至語水。

     顧亭林南旋,始刻音學五書,張力臣任校寫役。

     馬宛斯選授淮南府推官。

    閻潛邱與宛斯相識當在此年。

     熊青嶽着閑道錄成。

     徐文靖位山生 七年戊申(1668) 黃梨洲在甬上,始有講經會。

    是年始選明文案。

     七月,王船山編春秋家說成;又成春秋世論。

     顧亭林自投濟南府獄,半年獄解。

     毛西河遊睢州,為湯潛庵母作崇祀祠記;嗣返浙。

     邵念魯始見毛西河于古小學講會。

     顔習齋居朱媪喪,一遵朱子家禮,遂悟宋學之非,毅然以明行周、孔之道為己任。

     王昆繩遺書閻潛邱問左傳。

     吳良樞刻朱子年譜。

     王山史入都。

     王懋竑白田生方苞望溪生 八年己酉(1669) 張楊園館語水。

    晚村刻二程、朱子遺書數十種。

     顔曰彬會潘用微于證人書院,讀其書,大服,北面執弟子禮。

     顧亭林入京,館徐健庵家。

    潘次耕來受學。

     馬宛斯移官靈壁。

     顔習齋着存性編、存學編;更「思古齋」曰「習齋」。

     王山史在京師。

     韓仁父主講姚江書院。

    自史子虛卒,至是辍講十年矣。

     南懷仁上書言曆法,授欽天監副。

    楊光先放歸,卒于途。

     顧嗣立俠君生蔣廷錫南沙生刁包蒙吉卒(年六十七) 九年庚戌(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