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胡林翼 曾國藩 左宗棠
關燈
小
中
大
合力,必求其厚。
擇賊所不防之處,并力一戰,如破竹然:于根本節要批之,則勢鈍;于竹尖竹尾批之,則勢利。
賊從東來。
西面必輕;西面破,東面自懈矣。
兵法攻瑕,不可不思。
夫戰,勇氣也,當以節宣、蓄養、提振為先;又陰事也,當以固塞、堅忍、蟄伏為本。
譬之南塘矛法,須先讓對手打一下,然後應之。
此理至微妙。
堅持以待其弊,伺其瑕而蹈之,一發即破矣。
不戰則已,戰則須挾全力;不動則已,動則須操勝算。
非算定,非多算一二著,不能成功。
以多蓄兵力,預留活著為第一義。
凡兵事有先一著伐賊謀而勝者,有後一著待賊動而後勝者,此時須待賊動而後應之,躁者必敗,靜者必勝。
動者必躁,靜者有所恃,有所謀,不可測也。
”撫馭諸将,量能授事,體其隐衷而匡其不逮。
或家在數千裡外,辄饋資用,問遺其父母,珍裘良藥,使歲月至;而敗軍政,罰亦不貸也。
生平以天下為己任,而體羸善病,咳血久,欲寐則咳,歎曰:“吾欲耽半夜之美睡不可得,而百年之美睡又不即至,吾已矣夫。
”既而曰:“吾疾苦,不祈死,亦不怨生。
惟義之趨,此心坦然,而精氣迥異前數年矣。
”及鹹豐十年,曾國藩為兩江總督,用林翼之謀以圍安慶,久不克。
而林翼亦出兵英山,進駐太湖為聲援,調兵籌饷,日不暇給,而委己于學,夜則延老儒姚桂軒會講《論語》,未嘗稍間。
一日,病甚,不食,左右請曰:“公休矣。
”笑曰:“吾口不能食耳,吾舌尚存,吾耳有聞,何必不講書,不聽書?”自言:“讀書有得,臨政治軍,與文武将吏叙論,無不盡其情僞,而心目渙然,指畫秩然。
”終日危坐,講求兵事吏事之要,汲汲施行。
顧左右歎曰:”聞道苦晚。
今雖稍有所見,而不及行者多矣。
”與曾國藩、左宗棠共濟艱難,推誠相接。
而兩人者,名位高下迥殊,一與為亡町畦。
每曰;“滌帥德高而謹慎之過,季高才高而偏激之過,鹹性情之所獨至,不能易也。
滌公之德,吾楚一人;而季高謀人忠,用情摯,特傷于偏激;如朝有忠臣,室有節婦,平時嘗小拂意,臨患難乃知其可恃也。
”而國藩之稱林翼,則曰:“潤公聰明,本可霸術。
而講求平實,從日常行事以見至理,開口皆正大之語,舉筆則正大之文,不意朋輩中進德之猛,有如此者。
其于朋友,純用獎借,而箴規即寓乎其中。
有權術而不屑用,有才智而不自用,有如此襟懷氣局,豈與倉猝成功名權宜就事會者比哉!”李續宜隸林翼久,告國藩曰:“胡公待人多血性,然亦不能無權術。
”國藩應曰:“胡公非無權術,而待吾子昆季,則純出至誠。
”續宜笑曰:“然,雖非至誠,吾猶将為盡力也。
”傳有《胡文忠公全集》四卷。
曾國藩,字伯涵,号滌生,湘鄉人,道光十八年戊戌進士。
鹹豐朝,累官兩江總督。
以平太平軍功,封一等毅勇侯,晉大學士,卒于官,谥文正。
湘勇之戰勝攻取,國藩資之以有成功,而威震天下。
然而事之初起,國藩獨焦心苦思,慮湘之不成其為勇,以謂;”湘勇不佳處有二:一則歸心極切,無長征久戰之志;一則體脆多疾病,不耐勞苦。
将帥亦皆煦煦愛人,少英斷肅殺之氣。
大抵衡湘之士,狃于風氣,不慣面食。
冬則皮帽皮衣,炭盤手爐,刻不能離。
羅李名将,亦不免冬烘。
”嘗贻書劉蓉、左宗棠諸人太息論之,則湘之所以為勇者亦僅矣。
而一時之風氣轉弱為強,因恃有一二賢豪長者為之倡。
而憂勤惕厲,抑亦國藩矢此寸衷,有以鼓舞而大振奮之也。
國藩幼而端默,未嘗啼泣,花開鳥語,注目流眄,狀若有悟。
稍長,研窮經史,因文見道,而尤好韓愈義,慨然欲蹑而從也。
既以二十八歲登進士,遂官京師,從太常寺卿善化唐鑒遊,講求為學之方。
時方讀史闡經世之學,兼治詩古文詞。
鑒則專以義理之學相勖。
遂以朱熹之書為日課,而肆力于宋學矣。
與蒙古倭仁、六安吳廷棟、昆明何桂珍、窦垿、仁和邵懿辰之徒,往複讨論,為日記,有過必記,力自繩檢。
每太息謂:“今之學者,言考據,則持為騁辯之柄,講經濟,則據為獵名之津。
言之者不作,信之者障耳,轉相欺謾,不以為恥。
至于仕途,奸弊所在,蹈之而不怪,知之而不言。
洩洩成風,阿同駭異。
謂今日而言治術,則莫若綜核名實,今日而言學術,則莫若取笃實踐履之士。
物窮則變,最浮華者莫如言。
積翫之後,振之以猛,意在斯乎!”鹹豐初,以直言極谏有聲。
累官侍郎,丁母憂回籍。
而太平軍長驅入湖南,奉诏督辦本省團練。
國藩語湖南巡撫張亮基曰:“團練僅衛鄉裡,法由本團醵金養之,不饷于官,緩急不可恃。
請改募成軍,乃可資以讨賊。
”湘勇之說自此始。
而事權不屬,文酣武嬉,召鬧取怒。
獨以公忠誠樸為天下倡,與左宗棠書曰:“今日百廢莫舉,千瘡并潰,無可收拾。
獨賴此耿耿精忠之寸衷,與斯民相對于骨嶽血淵之中,以求塞絕橫流之人欲,以挽回厭亂之天心,庶其萬有一補。
”而以提督鮑起豹龃龉,嗾标兵與湘勇哄,移駐衡州以避之,增募勇丁足六千人。
以謂:“所募之勇,全在立營時之嚴訓練。
訓有二:訓打仗之法,訓作人之道。
訓打仗,則專尚嚴明,須令臨陣之際,兵勇畏主将之法令甚于畏賊之炮子。
切不可使其因擾民壞品行,因嫖賭鴉片而壞身體。
個個學好,人人成材,有殷殷望其成立之意,庶感發而日趨于善。
練有二:練隊伍,練技藝。
練技藝,則欲一人敵數人;練隊伍,則欲數百人如一人也。
”每逢月之三八日操演,集諸勇而申儆之,反複諄諄至千百語。
每日召諸裨将輪對,至一時數刻之久。
自言:“不敢說法點頑石之頭,亦欲苦口滴杜鵑之血。
練者其名,訓者其實。
”哓口瘏音,
擇賊所不防之處,并力一戰,如破竹然:于根本節要批之,則勢鈍;于竹尖竹尾批之,則勢利。
賊從東來。
西面必輕;西面破,東面自懈矣。
兵法攻瑕,不可不思。
夫戰,勇氣也,當以節宣、蓄養、提振為先;又陰事也,當以固塞、堅忍、蟄伏為本。
譬之南塘矛法,須先讓對手打一下,然後應之。
此理至微妙。
堅持以待其弊,伺其瑕而蹈之,一發即破矣。
不戰則已,戰則須挾全力;不動則已,動則須操勝算。
非算定,非多算一二著,不能成功。
以多蓄兵力,預留活著為第一義。
凡兵事有先一著伐賊謀而勝者,有後一著待賊動而後勝者,此時須待賊動而後應之,躁者必敗,靜者必勝。
動者必躁,靜者有所恃,有所謀,不可測也。
”撫馭諸将,量能授事,體其隐衷而匡其不逮。
或家在數千裡外,辄饋資用,問遺其父母,珍裘良藥,使歲月至;而敗軍政,罰亦不貸也。
生平以天下為己任,而體羸善病,咳血久,欲寐則咳,歎曰:“吾欲耽半夜之美睡不可得,而百年之美睡又不即至,吾已矣夫。
”既而曰:“吾疾苦,不祈死,亦不怨生。
惟義之趨,此心坦然,而精氣迥異前數年矣。
”及鹹豐十年,曾國藩為兩江總督,用林翼之謀以圍安慶,久不克。
而林翼亦出兵英山,進駐太湖為聲援,調兵籌饷,日不暇給,而委己于學,夜則延老儒姚桂軒會講《論語》,未嘗稍間。
一日,病甚,不食,左右請曰:“公休矣。
”笑曰:“吾口不能食耳,吾舌尚存,吾耳有聞,何必不講書,不聽書?”自言:“讀書有得,臨政治軍,與文武将吏叙論,無不盡其情僞,而心目渙然,指畫秩然。
”終日危坐,講求兵事吏事之要,汲汲施行。
顧左右歎曰:”聞道苦晚。
今雖稍有所見,而不及行者多矣。
”與曾國藩、左宗棠共濟艱難,推誠相接。
而兩人者,名位高下迥殊,一與為亡町畦。
每曰;“滌帥德高而謹慎之過,季高才高而偏激之過,鹹性情之所獨至,不能易也。
滌公之德,吾楚一人;而季高謀人忠,用情摯,特傷于偏激;如朝有忠臣,室有節婦,平時嘗小拂意,臨患難乃知其可恃也。
”而國藩之稱林翼,則曰:“潤公聰明,本可霸術。
而講求平實,從日常行事以見至理,開口皆正大之語,舉筆則正大之文,不意朋輩中進德之猛,有如此者。
其于朋友,純用獎借,而箴規即寓乎其中。
有權術而不屑用,有才智而不自用,有如此襟懷氣局,豈與倉猝成功名權宜就事會者比哉!”李續宜隸林翼久,告國藩曰:“胡公待人多血性,然亦不能無權術。
”國藩應曰:“胡公非無權術,而待吾子昆季,則純出至誠。
”續宜笑曰:“然,雖非至誠,吾猶将為盡力也。
”傳有《胡文忠公全集》四卷。
曾國藩,字伯涵,号滌生,湘鄉人,道光十八年戊戌進士。
鹹豐朝,累官兩江總督。
以平太平軍功,封一等毅勇侯,晉大學士,卒于官,谥文正。
湘勇之戰勝攻取,國藩資之以有成功,而威震天下。
然而事之初起,國藩獨焦心苦思,慮湘之不成其為勇,以謂;”湘勇不佳處有二:一則歸心極切,無長征久戰之志;一則體脆多疾病,不耐勞苦。
将帥亦皆煦煦愛人,少英斷肅殺之氣。
大抵衡湘之士,狃于風氣,不慣面食。
冬則皮帽皮衣,炭盤手爐,刻不能離。
羅李名将,亦不免冬烘。
”嘗贻書劉蓉、左宗棠諸人太息論之,則湘之所以為勇者亦僅矣。
而一時之風氣轉弱為強,因恃有一二賢豪長者為之倡。
而憂勤惕厲,抑亦國藩矢此寸衷,有以鼓舞而大振奮之也。
國藩幼而端默,未嘗啼泣,花開鳥語,注目流眄,狀若有悟。
稍長,研窮經史,因文見道,而尤好韓愈義,慨然欲蹑而從也。
既以二十八歲登進士,遂官京師,從太常寺卿善化唐鑒遊,講求為學之方。
時方讀史闡經世之學,兼治詩古文詞。
鑒則專以義理之學相勖。
遂以朱熹之書為日課,而肆力于宋學矣。
與蒙古倭仁、六安吳廷棟、昆明何桂珍、窦垿、仁和邵懿辰之徒,往複讨論,為日記,有過必記,力自繩檢。
每太息謂:“今之學者,言考據,則持為騁辯之柄,講經濟,則據為獵名之津。
言之者不作,信之者障耳,轉相欺謾,不以為恥。
至于仕途,奸弊所在,蹈之而不怪,知之而不言。
洩洩成風,阿同駭異。
謂今日而言治術,則莫若綜核名實,今日而言學術,則莫若取笃實踐履之士。
物窮則變,最浮華者莫如言。
積翫之後,振之以猛,意在斯乎!”鹹豐初,以直言極谏有聲。
累官侍郎,丁母憂回籍。
而太平軍長驅入湖南,奉诏督辦本省團練。
國藩語湖南巡撫張亮基曰:“團練僅衛鄉裡,法由本團醵金養之,不饷于官,緩急不可恃。
請改募成軍,乃可資以讨賊。
”湘勇之說自此始。
而事權不屬,文酣武嬉,召鬧取怒。
獨以公忠誠樸為天下倡,與左宗棠書曰:“今日百廢莫舉,千瘡并潰,無可收拾。
獨賴此耿耿精忠之寸衷,與斯民相對于骨嶽血淵之中,以求塞絕橫流之人欲,以挽回厭亂之天心,庶其萬有一補。
”而以提督鮑起豹龃龉,嗾标兵與湘勇哄,移駐衡州以避之,增募勇丁足六千人。
以謂:“所募之勇,全在立營時之嚴訓練。
訓有二:訓打仗之法,訓作人之道。
訓打仗,則專尚嚴明,須令臨陣之際,兵勇畏主将之法令甚于畏賊之炮子。
切不可使其因擾民壞品行,因嫖賭鴉片而壞身體。
個個學好,人人成材,有殷殷望其成立之意,庶感發而日趨于善。
練有二:練隊伍,練技藝。
練技藝,則欲一人敵數人;練隊伍,則欲數百人如一人也。
”每逢月之三八日操演,集諸勇而申儆之,反複諄諄至千百語。
每日召諸裨将輪對,至一時數刻之久。
自言:“不敢說法點頑石之頭,亦欲苦口滴杜鵑之血。
練者其名,訓者其實。
”哓口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