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胡林翼 曾國藩 左宗棠

關燈
羅澤南、李續賓、王錱,三人者,披堅執銳以當太平軍,身經百戰,未享成功。

    而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三公,則知人善任使,指揮若定,幕府畫嘯,而坐享其成;身兼将相,爵至通侯。

    顯晦不同,勞逸亦殊。

    然其困心橫慮,裕以問學,以憂患動心忍性,而不以憂患喪氣堕志,一也。

    如以勳名之崇庳,而定人品之高下,抑淺之乎為丈夫已。

     胡林翼,字贶生,号潤芝,益陽人,道光十六年丙申進士。

    鹹豐朝,以戰太平軍,積功累擢官湖北巡撫,卒于官,谥文忠。

    其行事世多知,不具著,而著其動心忍性,見于經世宰物之大者,以為後世法。

    道光之季,林翼以知府分發貴州,曆署安順、鎮遠等府。

    捕盜鋤奸,其平日訓練壯勇,仿戚繼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而變通之。

    勇不滿三百,而銳健果敢,一可當十。

    搜剿匪徒于深林密菁,上下馳驟,與同甘苦。

    而著《保甲團練條約》及《團練必要》諸篇,頒之屬縣,督以必行,以固民志、清盜源。

    行之有效,夜不閉戶。

    顧每以謂:“團練之效,外助官軍,内消宵小,此為治鄉之要;而亦與吏治之用人、兵政之選将相似。

    假如守令不得人,則州縣必壞;将領不得人。

    則兵勇必潰。

    團練亦然。

    以正士良民為一團之長,則一團之民皆可禦侮。

    以劣生莠民為一團之長,則一團之民可使抗糧犯法、可使攘奪為亂。

    假鄉民以兵刃,而官吏不能躬親董勸,旌别淑慝,則目前之成效難期,而日後之流弊滋甚。

    ”鹹豐元年,補黎平府。

    洪秀全、楊秀清起廣西,永甯、懷遠、融縣環黎平西南界,皆蜂起以應。

    林翼則舉保甲,辦團練,修建碉堡,連屯相望,以謂:“言戰不如言守,用兵不如用民。

    用民力以自衛,不如先用地利以衛民。

    ”自後黎平疊為太平軍及叛苗環撲,而屹不可拔,則林翼之以也。

    累擢四川按察使,留湖南辦理防剿。

    以鹹豐五年署理湖北巡撫。

    洪秀全已都金陵,傾銳而犯,武昌、漢陽、黃州、德安,皆為所據。

    林翼坐困金口,無官無幕,一身懸寄,獨念自古平東南必争上遊,武漢,則金陵之上遊也,荊襄绾南北之孔道,而武漢又荊襄之咽喉,非力圖之,無以救敗。

    其時水陸軍萬人,多新募未經戰陣,太平軍所向披靡。

    林翼從容談笑,處以堅定,軍屢挫而氣彌厲,鼓舞諸将,以忠義相感發。

    嘗謂:“兵事以人才為根本,人才以志氣為根本。

    兵可挫而氣不可挫,氣可挫而志不可挫。

    ”因以撫循溫恤,整饬其軍而簡練之,遂克武漢而奠定焉。

    乃上疏言:“武漢形勢壯闊,自古用武之地。

    荊襄為南北之關鍵,而武漢為荊襄之咽喉。

    昔周室征淮,西出江漢;晉代平吳,久謀荊襄。

    王濬造船,循江而下。

    陶侃之勳,鎮守武昌。

    宋臣嶽飛、李綱之謀畫嶽鄂,均以此作高屋建瓴之勢。

    控制長江,惟鄂為要。

    夫善鬥者必扼其吭,善兵者必審其勢。

    今于武漢設立重鎮,則水陸東征之師,恃武漢為根本,大營有據險之勢,軍士無反顧之虞。

    軍火米糧,委輸不絕,傷痍疾病,休養得所。

    應請于武漢設陸師八千人,水師二千人。

    此萬人者,日夜訓練,則平時有藜藿不采之威,臨事有折沖千裡之勢。

    且東征之師,孤軍下剿,善戰者必傷,久役者必疲。

    傷病之人留于軍中,不僅誤戰,亦且誤饷。

    若以武漢之防兵更番遞代,彌縫其阙,則士氣常新,軍行必利。

    至水師以炮為利器,炮聲震疊,無半年下修之船,亦無一年不大修之船。

    更番疊戰,以武漢為歸宿,則我兵常處其安,而不處其危矣。

    ”于時官私掃地赤立,吏好貨,民骛亂。

    而林翼以亂之生由法度廢弛,吏敝民偷,因循苟且以有今日。

    不務讨賊,則亂之流不塞;不務察吏,則亂之源不清。

    劾參鎮道府廳以下數十員,與屬吏更始,禁應酬,嚴奔競,崇樸實,黜浮華。

    于是在官者推廉讓能,稍知吏治矣。

    綜核之才,冠絕一時。

    每于理财之中,暗寓教民察吏之法,謂:“天下非鄙吝之人不能聚财;非抑勒不能散鄙吝之财。

    明崇祯之勸慰而不助軍饷,李自成之腦箍而一獻百萬,叔季人心,大率類是。

    夫不得已而養兵以殺賊,即日費萬金,亦出于救民。

    取稅贍軍,使人民同仇,即以教忠。

    多入少出,使局員潔己,即以興廉。

    ”養兵六萬,月費四十萬,而民無怨謗,兵無乏購,自是湖北軍強天下。

    顧不為自固之謀,南征九江,北取安慶,發蹤指示,皆出林翼。

    以為江楚唇齒相倚,而九江扼長江之沖,實江楚門戶,九江一日不複,江楚一日不得安枕。

    九江既複,而太平軍所扼長江險要,獨有安慶。

    而有清一代,督撫之用兵出轄境,自林翼始。

    其治軍務明紀律,而選将尚志氣,用兵貴審固,以謂“将以氣為主,以志為帥。

    專尚馴謹之人,則久而必惰;專求悍鸷之士,則久而必驕。

    兵事畢竟歸于豪傑一流。

    氣不盛者,遇事而氣先懾,而目先逃,而心先搖。

    平時奉令慎謹,而真意不存,則成敗利鈍之間,顧忌太多,而趨避愈熟,必緻敗乃公事。

    然軍事何常之有:以為兵力厚,而勝負之數又不系乎厚薄;以為将才勇,而勝負之事又不盡系乎勇怯。

    将在謀而不在勇,于戰勝攻取之道具有心得,以靜制動,以預應猝,以我料敵,以經行權,讀兵書而通其變,而知進知退,能正能奇,雖古名将,不是過矣。

    凡事當有遠謀,有深識。

    堅忍于一時,則保全必多;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為小将須立功以争勝,為大将戒一勝之功而誤大局。

    蓋僥幸而圖一勝之功,不如堅忍以規遠大之謀。

    兵事不在性急于一時,惟在審察乎全局。

    全局得勢,譬之破竹,數節之後,迎刃而解。

    貴乎審機以待戰,尤貴蓄銳以待時。

    知敵之不可以力争,莫若審勢而避其堅;知事之不可以勇鬥,莫若擇利而蹈其瑕。

    臨陣分枝,不嫌其散;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