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河間雜歌)
關燈
小
中
大
蛇之歌以感之,遂遁入山。
其章曰:“有龍矯矯,遭天譴怒,卷排角甲,來遁于下。
志願不與,蛇得同伍,龍蛇俱行,身辨山墅。
龍得升天,安厥房戶,蛇獨抑摧,沉滞泥土。
仰天怨望,綢缪悲苦,非樂龍伍,不眄顧。
”文公驚悟,即遣求得于綿山之下。
使者奉節迎之,終不肯出。
文公令燔山求之,火熒自出。
子綏遂抱木而燒死。
文公哀之,流涕歸,令民五月五日,不得舉發火 芑梁妻歌者,齊邑芑梁殖之妻所作也。
莊公襲莒,殖戰而死,妻歎曰:“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外無所依,内無所倚,将何以立?吾節豈能更二哉?亦死而已矣!”于是乃援琴而鼓之,曰:“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離。
”哀感皇天,城為之墜。
曲終,遂自投淄水而死 崔子渡河操,闵子骞所作也。
崔子蚤失母,後母常以其死母名呼之,不應辄笞之。
崔子乃以渡河為辭,系石于腰,自沉而死。
闵子大其能,為文隐傷痛之,故援琴而鼓之,以美其意,故曰崔子渡河。
楚明光者,楚王大夫也。
昭王得氏璧,欲以貢于趙王。
于是遣明光奉璧之趙。
郡中羊由甫,知趙無反意,乃讒之于王曰:“明光常背楚用趙,今使奉璧,何能述功德?”及明光還,怒之,明光乃作歌曰楚明光。
卞和者,楚野民,得玉璞以獻懷王。
懷王使樂正子占之,言非玉,以為欺謾,斬其一足。
懷王死,子平王立。
和複抱其璞而獻之。
平王複以為欺,斬其一足。
平王死,子立為荊王。
和複欲獻之,恐複見害,乃抱其玉,而哭荊山之中,晝夜不止,泣盡,繼之以血。
荊王遣問之,于是和随使獻王。
王使剖之,中果有玉,乃封和為陵陽侯。
和辭不就而去。
作退怨之歌曰:“悠悠沂水,經荊山兮。
精氣郁浃,谷岩中兮。
中有神寶,灼明明兮。
穴山采玉,難為功兮。
于何獻之,楚先王兮。
遇王暗昧,信讒言兮。
斷截兩足,離餘身兮。
俯仰嗟歎,心摧傷兮,紫之亂朱,粉墨同兮。
空山噓唏,涕龍鐘兮。
天鑒孔明,竟以彰兮。
沂水滂沛,流于汶兮。
進寶得刑,足離分兮。
去封立信,守休芸兮。
斷者不續,豈不冤兮。
” 曾子歸耕者,曾子之所作也。
曾子事孔子十有餘年,晨覺眷然,念二親年衰,養之不備,于是援琴而鼓之,曰:“往而不返者,年也,不可以再事者,親也。
噓唏歸耕,來日安所耕,曆山盤兮欽!” 梁山操者,曾子之所作也。
曾子幼少,慈仁質孝,在孔子門有令譽。
居貧無業,以事父母,躬耕力作,随五土之行,四時惟宜,以進甘肥。
嘗耕泰山之下,遭天霖澤,雨雪寒凍,旬月不得歸,思其父母,乃作憂思之歌。
谏不違歌者,衛靈公之所作也。
史魚者,衛靈公之相。
時蘧伯玉執清廉之節,修仁義之方,史魚乃薦伯玉于靈公。
公曰:“諾。
”其後未用。
史魚複入,曰:“臣聞抱玉朝君,不如貢賢。
夫國危者則思仁,思安者則急賢,公何嫌疑?”靈公謂史魚以庭褒虛飾,良久乃應之。
史魚出,謂其子曰:“我思竭愚志,以報塞恩紀,薦伯玉于公,公以我言為不信,将自殺以明之?我死後勿斂,用伯玉乃斂。
”語畢,進藥自殺。
靈公聞之,曰:“痛哉!寡人謂史魚徒謙退欲進士者也,不意乃至于身死。
”臨喪,拜伯玉代史魚。
公知史魚以屍谏也,為谏不違之歌,泣曰:“寡人負史魚,悔焉無及者也。
” 莊周者,齊人也。
明笃學術,多所博達,進見方來,卻睹未發。
是時齊王好為兵事,習好幹戈,莊周儒士,不合于時。
自以不用,行欲避亂,自隐于山嶽。
後有達莊于王,遣使赍金百镒,聘以相位,周不就,使者曰:“金至寶,相尊官,何辭之為?”周曰:“君不見夫郊祀之牛,衣之以朱彩,食之以禾粟,非不樂也。
及其用時,鼎镬在前,刀俎列後。
當此之時,雖欲還就孤犢,甯可得乎?周所以饑不求食、渴不求飲者,但欲全身遠害耳。
”于是重謝使者,不得已而去,複引聲歌曰:“天地之道,近在胸臆。
呼精神,以養九德。
渴不求飲,饑不索食。
避世守道,志潔如玉。
卿相之位,難可直當。
岩岩之石,幽而清涼。
枕塊寝處,樂在其央。
寒涼固回,可以久長。
” 孔子厄者,孔子使顔淵執辔,到匡郭外,顔淵舉策指匡穿垣曰:“往與陽虎正從此入。
”匡人聞其言,孔子貌似陽虎,告匡君曰:“往者陽虎,今複來至。
”乃率衆圍孔子,數日不解,弟子皆有饑色。
孔子仰天而歎曰:“君子固亦窮乎?”子路聞孔子之言悲感,悖然大怒,張目奮劍,聲如鐘鼓,顧謂二三子曰:“使吾有此厄也!”孔子曰:“由來!今汝欲鬥名,為戮我于天下。
為汝悲歌而感之,汝皆和我。
”由等唯唯。
孔子乃引琴而歌,音曲甚哀,有暴風擊拒,軍士僵仆。
于是匡人乃知孔子聖人,瓦解而
其章曰:“有龍矯矯,遭天譴怒,卷排角甲,來遁于下。
志願不與,蛇得同伍,龍蛇俱行,身辨山墅。
龍得升天,安厥房戶,蛇獨抑摧,沉滞泥土。
仰天怨望,綢缪悲苦,非樂龍伍,不眄顧。
”文公驚悟,即遣求得于綿山之下。
使者奉節迎之,終不肯出。
文公令燔山求之,火熒自出。
子綏遂抱木而燒死。
文公哀之,流涕歸,令民五月五日,不得舉發火 芑梁妻歌者,齊邑芑梁殖之妻所作也。
莊公襲莒,殖戰而死,妻歎曰:“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外無所依,内無所倚,将何以立?吾節豈能更二哉?亦死而已矣!”于是乃援琴而鼓之,曰:“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離。
”哀感皇天,城為之墜。
曲終,遂自投淄水而死 崔子渡河操,闵子骞所作也。
崔子蚤失母,後母常以其死母名呼之,不應辄笞之。
崔子乃以渡河為辭,系石于腰,自沉而死。
闵子大其能,為文隐傷痛之,故援琴而鼓之,以美其意,故曰崔子渡河。
楚明光者,楚王大夫也。
昭王得氏璧,欲以貢于趙王。
于是遣明光奉璧之趙。
郡中羊由甫,知趙無反意,乃讒之于王曰:“明光常背楚用趙,今使奉璧,何能述功德?”及明光還,怒之,明光乃作歌曰楚明光。
卞和者,楚野民,得玉璞以獻懷王。
懷王使樂正子占之,言非玉,以為欺謾,斬其一足。
懷王死,子平王立。
和複抱其璞而獻之。
平王複以為欺,斬其一足。
平王死,子立為荊王。
和複欲獻之,恐複見害,乃抱其玉,而哭荊山之中,晝夜不止,泣盡,繼之以血。
荊王遣問之,于是和随使獻王。
王使剖之,中果有玉,乃封和為陵陽侯。
和辭不就而去。
作退怨之歌曰:“悠悠沂水,經荊山兮。
精氣郁浃,谷岩中兮。
中有神寶,灼明明兮。
穴山采玉,難為功兮。
于何獻之,楚先王兮。
遇王暗昧,信讒言兮。
斷截兩足,離餘身兮。
俯仰嗟歎,心摧傷兮,紫之亂朱,粉墨同兮。
空山噓唏,涕龍鐘兮。
天鑒孔明,竟以彰兮。
沂水滂沛,流于汶兮。
進寶得刑,足離分兮。
去封立信,守休芸兮。
斷者不續,豈不冤兮。
” 曾子歸耕者,曾子之所作也。
曾子事孔子十有餘年,晨覺眷然,念二親年衰,養之不備,于是援琴而鼓之,曰:“往而不返者,年也,不可以再事者,親也。
噓唏歸耕,來日安所耕,曆山盤兮欽!” 梁山操者,曾子之所作也。
曾子幼少,慈仁質孝,在孔子門有令譽。
居貧無業,以事父母,躬耕力作,随五土之行,四時惟宜,以進甘肥。
嘗耕泰山之下,遭天霖澤,雨雪寒凍,旬月不得歸,思其父母,乃作憂思之歌。
谏不違歌者,衛靈公之所作也。
史魚者,衛靈公之相。
時蘧伯玉執清廉之節,修仁義之方,史魚乃薦伯玉于靈公。
公曰:“諾。
”其後未用。
史魚複入,曰:“臣聞抱玉朝君,不如貢賢。
夫國危者則思仁,思安者則急賢,公何嫌疑?”靈公謂史魚以庭褒虛飾,良久乃應之。
史魚出,謂其子曰:“我思竭愚志,以報塞恩紀,薦伯玉于公,公以我言為不信,将自殺以明之?我死後勿斂,用伯玉乃斂。
”語畢,進藥自殺。
靈公聞之,曰:“痛哉!寡人謂史魚徒謙退欲進士者也,不意乃至于身死。
”臨喪,拜伯玉代史魚。
公知史魚以屍谏也,為谏不違之歌,泣曰:“寡人負史魚,悔焉無及者也。
” 莊周者,齊人也。
明笃學術,多所博達,進見方來,卻睹未發。
是時齊王好為兵事,習好幹戈,莊周儒士,不合于時。
自以不用,行欲避亂,自隐于山嶽。
後有達莊于王,遣使赍金百镒,聘以相位,周不就,使者曰:“金至寶,相尊官,何辭之為?”周曰:“君不見夫郊祀之牛,衣之以朱彩,食之以禾粟,非不樂也。
及其用時,鼎镬在前,刀俎列後。
當此之時,雖欲還就孤犢,甯可得乎?周所以饑不求食、渴不求飲者,但欲全身遠害耳。
”于是重謝使者,不得已而去,複引聲歌曰:“天地之道,近在胸臆。
呼精神,以養九德。
渴不求飲,饑不索食。
避世守道,志潔如玉。
卿相之位,難可直當。
岩岩之石,幽而清涼。
枕塊寝處,樂在其央。
寒涼固回,可以久長。
” 孔子厄者,孔子使顔淵執辔,到匡郭外,顔淵舉策指匡穿垣曰:“往與陽虎正從此入。
”匡人聞其言,孔子貌似陽虎,告匡君曰:“往者陽虎,今複來至。
”乃率衆圍孔子,數日不解,弟子皆有饑色。
孔子仰天而歎曰:“君子固亦窮乎?”子路聞孔子之言悲感,悖然大怒,張目奮劍,聲如鐘鼓,顧謂二三子曰:“使吾有此厄也!”孔子曰:“由來!今汝欲鬥名,為戮我于天下。
為汝悲歌而感之,汝皆和我。
”由等唯唯。
孔子乃引琴而歌,音曲甚哀,有暴風擊拒,軍士僵仆。
于是匡人乃知孔子聖人,瓦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