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田畫跋
關燈
小
中
大
佳。
臻斯境界,入此三昧者,惟婁東王奉常先生與虞山石谷子耳。
觀其運思,纏綿無間,飄渺無痕,寂焉寥焉,浩焉渺焉,塵滓盡矣,靈變極矣。
一峰耶,石谷耶,對之将移我情。
雪圖自摩诘以後,惟稱營丘、華原、河陽、道甯。
然古勁有餘,而荒寒不逮。
王山人畫雪,直上追唐人。
謂宋法登堂,未為入室,元代諸賢,猶在門庭邊遊衍耳。
王山人拟松陰論古圖,斟酌于六如晞古之間,又變而為精純,為勁峭。
唐解元之法,至此而大備矣。
以王郎之勁筆,乃與世俗時史并傳。
猶犨麋子都,美惡較然,培抃方壺,巨細迥異。
則凡有目者,所共知也。
石谷山人,筆墨價重一時,海内趨之,如水赴壑。
凡好事家,懸金币購勿得。
王子乃從吳阊邂逅,能使山人欣然呼毫,留此精墨。
可謂擾骊龍而探夜光,真快事也。
向在王長安家,見燕文貴長江圖。
其山岚汀渚,樹林離落,人煙樓閣,水村漁舍,帆樯舟楫,曲盡其妙。
石谷取意作江岸圖,緻佳。
千裡江山,收之盈尺,可謂能工遠勢者矣。
北苑霧景橫幅,勢極渾古。
石谷變其法為風聲圖。
觀其一披一拂,皆帶風色。
與時俗工人寫風,惟作樹枝低亞震蕩之意者稍異。
其妙在畫雲以狀其怒号得其勢矣。
石谷言,見房山畫可五六幀,惟昨在吳門見一幀,作大墨葉樹,中橫大坡,疊石為之。
全用渴筆潦草皴擦,極蒼勁,不用橫點,亦無渲染其上。
作正峰,始有雲氣積墨,皴染極煙潤,極荒寒。
石谷略用其意,作大幅,能曲盡其妙。
展圖黯然,若數百年物也。
東澗老人家藏洪谷子峭壁飛泉長卷,石谷言曩時曾借摹,後為祝融氏所收,不可複見。
傾在楊氏園亭,含毫構思摹入冊中。
真所謂雲峰石迹,迥出天機,古趣晶然,新意警拔。
思而得之,倘亦鬼神通之者耶。
石谷學郭恕先江天樓閣,上下皆水,為島嶼樓閣,帆樯樹木相錯,波濤連綿,境極曠蕩。
石谷必有所本,然恕先畫,見亦鮮矣。
以方壺之飄灑,兼幼文之荒率,離披點畫,涉趣不窮。
天下繪事家見之,茫然錯愕不能解,惟江上翁與南田生醉心于此,願為執鞭。
王生得餘兩人相賞罄快,可無絕弦之慨。
若得後世有子雲,未免鈍置王生,因題此共發大噱。
王山人極稱王叔明秋山蕭寺本最奇。
以辋川為骨,北苑為神。
趙吳興為風韻,蒼渾沉古,兼備諸長。
勝國時刻畫之工,當稱獨步。
此圖即秋山蕭寺意。
其寫紅林點色,得象外之趣。
視山樵本,不妨出藍。
因雪崖先生稱翰林冰鏡,故一操高山,博賞音傾耳之聽也。
觀石谷寫空煙,真能脫去町畦,妙奪化權,變态要妙,不可知已。
此從真相中盤郁而出,非由于毫端,不關于心手。
正杜詩所謂:“真宰上訴天應泣”者。
烏目山人石谷子,所制江山圖卷,餘從婁東寓齋,眈玩累日。
觀其畫法,全師山樵潇湘圖遺意,而石谷拟議神明,通于造化。
凡岩岚泉壑,樹木雲煙,橋梁村舍,樓閣道路,行旅舟楫,大底略備,變态盡于是矣。
至于墨華外暈,遊賞無窮,蓋嘗三折肱于山樵,而得其靈秘。
要如昔人稱鐘元常書,有十二種意外巧妙,絕倫多奇,何多讓焉。
昔人最重渲染,此卷視他本尤工。
筆墨之外,别有一種靈氣,氤氲紙上。
黯澹沉深,若數百年物也。
今之操觚者如林,觀此殆無下筆處。
亦王山人與龔子有徇知之合,流連賞音,故不覺墨花飛舞,與龔子詩篇相映發。
乃山川靈氣,發越大盡。
他日渡江而西,幸善護持,勿使蛟龍知此奇寶。
筆墨簡潔處用意最微,運其神氣于人所不見之地,尤為慘澹。
此惟懸解能得之。
石谷臨柯敬仲竹石,真有出藍之美。
石谷子雲:畫石欲靈活,忌闆刻。
用筆飛舞不滞,則靈活矣。
此圖即雲林清秘閣也。
香光居士題雲:倪迂畫若散緩,而神趣油然見之,不覺繞屋狂叫。
觀石谷所摹,幼霞标緻可想也。
觀石谷山人摹王叔明溪山長卷,全法董、巨。
觀其崇岩大嶺,奔灘巨壑,岚霧杳冥,深松間之叢篁,煙雲掩映樓閣,帶以橋梁,石淙亂流,近可扪酌,山村籬落,澗道回纡。
或雲壁萬仞,上不見頂。
或青泥百盤,下迷山麓。
如身在萬山中,聞猿啼豹嗥,松風濺瀑之聲。
恍若塵區之外,别有一世界。
靈境奔會,使人神襟湛然,遊賞無窮。
不出案乘間,而得清晖澹忘之娛。
卻笑謝客當年鑿山開道,為多事也。
石谷子在毗陵,稱筆墨之契,惟半園唐先生與南田生耳。
半園往矣,忘言傾賞,惟南田一人。
然又相見之日稀,終歲離索。
于十年間相要同聚,山中三日,迄今不可得。
而兩人神交興趣,零落耗削,每相顧歎息,來日幾何,蓋亦險矣。
巨然師北苑,貫道師巨然。
貫道縱橫辄生雄犷之氣,蓋視巨然渾古,則有敝焉。
師長舍短,觀王山人所圖,可為學古者進一籌矣。
師林圖為迂翁最奇逸高渺之作,予未得見也。
今見石谷此意,不求甚似,而師林緬然可思。
真坐遊于千載之上,與迂翁列峰相見也。
石谷古人哉! 深林積翠中置溪館焉。
千崖瀑泉,奔雷回旋其下,常如風雨,隐隐可聽,墨華蒸郁,目作五色,欲墜人衣。
便當呼黃竹黃子同遊,于此間掇拾青翠,招手白雲。
正不必藐姑汾水之陽,然後樂而忘天下也。
黃鶴山樵得董源之郁密,皴法類張颠草書,沉著之至,仍歸飄渺。
予從法外得其遺意,當使古人恨不見我。
陶徵士雲:“饑來驅我去。
”每笑此老皇皇何往乎?春雨扃門,大是無策,聊于子久門庭乞一瓣香。
東坡謂:饑時展看,還能飽人。
恐未必然也。
風雨江幹,随筆零亂,飄渺天倪,往往于此中出沒。
竹樹交參,岩岫盤纡。
每思古人,展小作大處,辄複擱筆。
細雨梅花發,春風在樹頭。
鑒者,于豪墨零亂處思之。
三山半落青天外。
秋霁晨起得此,覺滿紙驚秋。
銅檠燃炬,放筆為此,直欲喚醒古人。
兩度為童子畫扇,初不知其姓氏,今猶未睹其人。
吾生與同時,而相遇之難如此。
放筆,不禁三歎。
昔黃公望畫富春山卷,深自矜貴,攜行笈曆數年而後成。
頃來山中,坐鏡清樓,灑墨立就,曾無停思。
工乃貴遲,拙何取速。
筆先之機,深愧于古人矣。
湖中半是芙蕖,人從綠雲紅香中往來。
時天雨無纖埃,月光湛然,金波與綠水相涵,恍若一片碧玉琉璃世界。
身禦冷風,行天水間,即拍洪崖遊汗漫,未足方其快也。
至于遊船燈火,笙管讴歌,徒攪清思亂耳目,皆非吾友遊神所在。
以喧籁付之而已。
庚戌夏六月,同虞山王子石谷,從城攜筇循山行三四裡,憩吾谷。
乘興遂登劍門。
劍門,虞山最奇勝處也。
亦如扶搖之翼下垂也,石壁連袤,中陡削勢,下絕若劍截狀。
辟一牖,如可通他徑者,因号為劍門雲。
餘因與石谷高嘯劍門絕壁下,各為圖記之,寫遊時所見,大略如此。
寒林昔稱營邱、華原,後惟六如居士能盡其趣。
予欲兼李、範之法,收六如之勝,破河陽之藩籬,殆非十年拟議不可也。
董宗伯嘗稱子久秋山圖,為宇内奇麗巨觀,予未得見也。
暇日偶在陽羨與石谷共商一峰法,覺含毫渲染之間,似有蒼深渾古之色。
倘所謂離形得似,絢爛之極,仍歸自然耶? 關仝蒼莽之氣,惟烏目山人能得之。
暇日戲摹,殊為畦徑所束,未敢雲撒手遊行無礙也。
沃丹虞美人二種,昔人為之,多不能似,似亦不能佳。
餘略仿趙松雪。
然趙亦以不似為似,予則以極似師其不似耳。
銷暑為破格寫意。
意者,人人能見之,人人不能見也。
餘遊長山,處處皆荒寒之色,絕似陸天遊趙善長。
今思之不能重遊,寫此以志昔者。
對客倦譚,退而伏枕。
稍覺随筆遣懷。
蝴蝶紛紛,尚在毫末。
戊申春,予渡錢唐,遊山陰,泛舟鏡湖,探禹穴。
其上有古柏盤曲,天矯離奇,霜皮雪幹,閱數百千年。
因歎陽羨善卷偃柏,已不可見。
武侯廟前,黛色參天,未識與巫峽雪山猶能同峙否?戲圖此本,以發奇狀。
庶幾黃鶴山樵之畫桐,先香山翁之寫報國松也。
此圖江天空闊,林莽蕭森,庶幾有咫尺千裡之勢。
初師巨然,乃近貫道。
貫道且不易得似,何敢辄望巨公。
毛詩北風圖,其畫雪之濫觞耶?六代以來,無流傳之迹。
唐惟右丞有江幹雪意,及雪山,至今尚留人間,然亦似曹弗興龍頭未易窺見。
自右丞以後,能工畫雪,惟營邱華原。
而許道甯又神明李、範之法者。
餘從西溪觀銅山雪色,以道甯筆意求之,未能如劉褒畫北風,使四座涼生也。
白石翁藏關仝真本,神色飛動,元氣淋漓,敻乎上哉。
洪谷之風也。
餘拓以大幀,倘所謂未陟其險,先仰其高耶? 竹亭銷夏,師鷗波老人。
其碧岚上浮,翠壁下斷。
飄騰谷雲,遮藏湍濑。
得之松聲雲影圖也。
西溪草堂,蓋周太史歸隐處也。
群峰奔會,帶以蒲溪茭蘆。
激波柽柳,夾岸散碧連翠。
水煙忽生,漁網相錯。
予曾從太史擊楫而弄澄明,縱觀魚鳥,有濠梁之樂。
真一幅惠崇江南春圖也。
桃源,仙靈之窟宅也。
飄缈變幻而不可知。
圖桃源者,必精思入神,獨契靈異,鑿鴻濛,破荒忽,遊于無何有之鄉。
然後溪洞桃花,通于象外,可從尺幅間一問津矣。
吾友王子石谷嘗語餘:自昔寫桃源,都無真想。
惟見趙伯駒長卷,仇實父巨幀,能得此意。
其辟境運毫,妙出匪夷,賦色之工,自然天造。
餘聞斯語,欣然若有會
臻斯境界,入此三昧者,惟婁東王奉常先生與虞山石谷子耳。
觀其運思,纏綿無間,飄渺無痕,寂焉寥焉,浩焉渺焉,塵滓盡矣,靈變極矣。
一峰耶,石谷耶,對之将移我情。
雪圖自摩诘以後,惟稱營丘、華原、河陽、道甯。
然古勁有餘,而荒寒不逮。
王山人畫雪,直上追唐人。
謂宋法登堂,未為入室,元代諸賢,猶在門庭邊遊衍耳。
王山人拟松陰論古圖,斟酌于六如晞古之間,又變而為精純,為勁峭。
唐解元之法,至此而大備矣。
以王郎之勁筆,乃與世俗時史并傳。
猶犨麋子都,美惡較然,培抃方壺,巨細迥異。
則凡有目者,所共知也。
石谷山人,筆墨價重一時,海内趨之,如水赴壑。
凡好事家,懸金币購勿得。
王子乃從吳阊邂逅,能使山人欣然呼毫,留此精墨。
可謂擾骊龍而探夜光,真快事也。
向在王長安家,見燕文貴長江圖。
其山岚汀渚,樹林離落,人煙樓閣,水村漁舍,帆樯舟楫,曲盡其妙。
石谷取意作江岸圖,緻佳。
千裡江山,收之盈尺,可謂能工遠勢者矣。
北苑霧景橫幅,勢極渾古。
石谷變其法為風聲圖。
觀其一披一拂,皆帶風色。
與時俗工人寫風,惟作樹枝低亞震蕩之意者稍異。
其妙在畫雲以狀其怒号得其勢矣。
石谷言,見房山畫可五六幀,惟昨在吳門見一幀,作大墨葉樹,中橫大坡,疊石為之。
全用渴筆潦草皴擦,極蒼勁,不用橫點,亦無渲染其上。
作正峰,始有雲氣積墨,皴染極煙潤,極荒寒。
石谷略用其意,作大幅,能曲盡其妙。
展圖黯然,若數百年物也。
東澗老人家藏洪谷子峭壁飛泉長卷,石谷言曩時曾借摹,後為祝融氏所收,不可複見。
傾在楊氏園亭,含毫構思摹入冊中。
真所謂雲峰石迹,迥出天機,古趣晶然,新意警拔。
思而得之,倘亦鬼神通之者耶。
石谷學郭恕先江天樓閣,上下皆水,為島嶼樓閣,帆樯樹木相錯,波濤連綿,境極曠蕩。
石谷必有所本,然恕先畫,見亦鮮矣。
以方壺之飄灑,兼幼文之荒率,離披點畫,涉趣不窮。
天下繪事家見之,茫然錯愕不能解,惟江上翁與南田生醉心于此,願為執鞭。
王生得餘兩人相賞罄快,可無絕弦之慨。
若得後世有子雲,未免鈍置王生,因題此共發大噱。
王山人極稱王叔明秋山蕭寺本最奇。
以辋川為骨,北苑為神。
趙吳興為風韻,蒼渾沉古,兼備諸長。
勝國時刻畫之工,當稱獨步。
此圖即秋山蕭寺意。
其寫紅林點色,得象外之趣。
視山樵本,不妨出藍。
因雪崖先生稱翰林冰鏡,故一操高山,博賞音傾耳之聽也。
觀石谷寫空煙,真能脫去町畦,妙奪化權,變态要妙,不可知已。
此從真相中盤郁而出,非由于毫端,不關于心手。
正杜詩所謂:“真宰上訴天應泣”者。
烏目山人石谷子,所制江山圖卷,餘從婁東寓齋,眈玩累日。
觀其畫法,全師山樵潇湘圖遺意,而石谷拟議神明,通于造化。
凡岩岚泉壑,樹木雲煙,橋梁村舍,樓閣道路,行旅舟楫,大底略備,變态盡于是矣。
至于墨華外暈,遊賞無窮,蓋嘗三折肱于山樵,而得其靈秘。
要如昔人稱鐘元常書,有十二種意外巧妙,絕倫多奇,何多讓焉。
昔人最重渲染,此卷視他本尤工。
筆墨之外,别有一種靈氣,氤氲紙上。
黯澹沉深,若數百年物也。
今之操觚者如林,觀此殆無下筆處。
亦王山人與龔子有徇知之合,流連賞音,故不覺墨花飛舞,與龔子詩篇相映發。
乃山川靈氣,發越大盡。
他日渡江而西,幸善護持,勿使蛟龍知此奇寶。
筆墨簡潔處用意最微,運其神氣于人所不見之地,尤為慘澹。
此惟懸解能得之。
石谷臨柯敬仲竹石,真有出藍之美。
石谷子雲:畫石欲靈活,忌闆刻。
用筆飛舞不滞,則靈活矣。
此圖即雲林清秘閣也。
香光居士題雲:倪迂畫若散緩,而神趣油然見之,不覺繞屋狂叫。
觀石谷所摹,幼霞标緻可想也。
觀石谷山人摹王叔明溪山長卷,全法董、巨。
觀其崇岩大嶺,奔灘巨壑,岚霧杳冥,深松間之叢篁,煙雲掩映樓閣,帶以橋梁,石淙亂流,近可扪酌,山村籬落,澗道回纡。
或雲壁萬仞,上不見頂。
或青泥百盤,下迷山麓。
如身在萬山中,聞猿啼豹嗥,松風濺瀑之聲。
恍若塵區之外,别有一世界。
靈境奔會,使人神襟湛然,遊賞無窮。
不出案乘間,而得清晖澹忘之娛。
卻笑謝客當年鑿山開道,為多事也。
石谷子在毗陵,稱筆墨之契,惟半園唐先生與南田生耳。
半園往矣,忘言傾賞,惟南田一人。
然又相見之日稀,終歲離索。
于十年間相要同聚,山中三日,迄今不可得。
而兩人神交興趣,零落耗削,每相顧歎息,來日幾何,蓋亦險矣。
巨然師北苑,貫道師巨然。
貫道縱橫辄生雄犷之氣,蓋視巨然渾古,則有敝焉。
師長舍短,觀王山人所圖,可為學古者進一籌矣。
師林圖為迂翁最奇逸高渺之作,予未得見也。
今見石谷此意,不求甚似,而師林緬然可思。
真坐遊于千載之上,與迂翁列峰相見也。
石谷古人哉! 深林積翠中置溪館焉。
千崖瀑泉,奔雷回旋其下,常如風雨,隐隐可聽,墨華蒸郁,目作五色,欲墜人衣。
便當呼黃竹黃子同遊,于此間掇拾青翠,招手白雲。
正不必藐姑汾水之陽,然後樂而忘天下也。
黃鶴山樵得董源之郁密,皴法類張颠草書,沉著之至,仍歸飄渺。
予從法外得其遺意,當使古人恨不見我。
陶徵士雲:“饑來驅我去。
”每笑此老皇皇何往乎?春雨扃門,大是無策,聊于子久門庭乞一瓣香。
東坡謂:饑時展看,還能飽人。
恐未必然也。
風雨江幹,随筆零亂,飄渺天倪,往往于此中出沒。
竹樹交參,岩岫盤纡。
每思古人,展小作大處,辄複擱筆。
細雨梅花發,春風在樹頭。
鑒者,于豪墨零亂處思之。
三山半落青天外。
秋霁晨起得此,覺滿紙驚秋。
銅檠燃炬,放筆為此,直欲喚醒古人。
兩度為童子畫扇,初不知其姓氏,今猶未睹其人。
吾生與同時,而相遇之難如此。
放筆,不禁三歎。
昔黃公望畫富春山卷,深自矜貴,攜行笈曆數年而後成。
頃來山中,坐鏡清樓,灑墨立就,曾無停思。
工乃貴遲,拙何取速。
筆先之機,深愧于古人矣。
湖中半是芙蕖,人從綠雲紅香中往來。
時天雨無纖埃,月光湛然,金波與綠水相涵,恍若一片碧玉琉璃世界。
身禦冷風,行天水間,即拍洪崖遊汗漫,未足方其快也。
至于遊船燈火,笙管讴歌,徒攪清思亂耳目,皆非吾友遊神所在。
以喧籁付之而已。
庚戌夏六月,同虞山王子石谷,從城攜筇循山行三四裡,憩吾谷。
乘興遂登劍門。
劍門,虞山最奇勝處也。
亦如扶搖之翼下垂也,石壁連袤,中陡削勢,下絕若劍截狀。
辟一牖,如可通他徑者,因号為劍門雲。
餘因與石谷高嘯劍門絕壁下,各為圖記之,寫遊時所見,大略如此。
寒林昔稱營邱、華原,後惟六如居士能盡其趣。
予欲兼李、範之法,收六如之勝,破河陽之藩籬,殆非十年拟議不可也。
董宗伯嘗稱子久秋山圖,為宇内奇麗巨觀,予未得見也。
暇日偶在陽羨與石谷共商一峰法,覺含毫渲染之間,似有蒼深渾古之色。
倘所謂離形得似,絢爛之極,仍歸自然耶? 關仝蒼莽之氣,惟烏目山人能得之。
暇日戲摹,殊為畦徑所束,未敢雲撒手遊行無礙也。
沃丹虞美人二種,昔人為之,多不能似,似亦不能佳。
餘略仿趙松雪。
然趙亦以不似為似,予則以極似師其不似耳。
銷暑為破格寫意。
意者,人人能見之,人人不能見也。
餘遊長山,處處皆荒寒之色,絕似陸天遊趙善長。
今思之不能重遊,寫此以志昔者。
對客倦譚,退而伏枕。
稍覺随筆遣懷。
蝴蝶紛紛,尚在毫末。
戊申春,予渡錢唐,遊山陰,泛舟鏡湖,探禹穴。
其上有古柏盤曲,天矯離奇,霜皮雪幹,閱數百千年。
因歎陽羨善卷偃柏,已不可見。
武侯廟前,黛色參天,未識與巫峽雪山猶能同峙否?戲圖此本,以發奇狀。
庶幾黃鶴山樵之畫桐,先香山翁之寫報國松也。
此圖江天空闊,林莽蕭森,庶幾有咫尺千裡之勢。
初師巨然,乃近貫道。
貫道且不易得似,何敢辄望巨公。
毛詩北風圖,其畫雪之濫觞耶?六代以來,無流傳之迹。
唐惟右丞有江幹雪意,及雪山,至今尚留人間,然亦似曹弗興龍頭未易窺見。
自右丞以後,能工畫雪,惟營邱華原。
而許道甯又神明李、範之法者。
餘從西溪觀銅山雪色,以道甯筆意求之,未能如劉褒畫北風,使四座涼生也。
白石翁藏關仝真本,神色飛動,元氣淋漓,敻乎上哉。
洪谷之風也。
餘拓以大幀,倘所謂未陟其險,先仰其高耶? 竹亭銷夏,師鷗波老人。
其碧岚上浮,翠壁下斷。
飄騰谷雲,遮藏湍濑。
得之松聲雲影圖也。
西溪草堂,蓋周太史歸隐處也。
群峰奔會,帶以蒲溪茭蘆。
激波柽柳,夾岸散碧連翠。
水煙忽生,漁網相錯。
予曾從太史擊楫而弄澄明,縱觀魚鳥,有濠梁之樂。
真一幅惠崇江南春圖也。
桃源,仙靈之窟宅也。
飄缈變幻而不可知。
圖桃源者,必精思入神,獨契靈異,鑿鴻濛,破荒忽,遊于無何有之鄉。
然後溪洞桃花,通于象外,可從尺幅間一問津矣。
吾友王子石谷嘗語餘:自昔寫桃源,都無真想。
惟見趙伯駒長卷,仇實父巨幀,能得此意。
其辟境運毫,妙出匪夷,賦色之工,自然天造。
餘聞斯語,欣然若有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