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從中國人的家說起
關燈
小
中
大
關于佛教一部分的話:
佛教的僧伽制度,本為平等個人和合清衆的集團,但到中國亦成中層家族的大寺院及下層家族的小庵堂;隻有家族的派傳,無複和合的清衆。
此可見家族化之普及與深入。
還有史學家雷海宗教授亦說過: 佛教本是反家族的或非家族的,但傳入中國後,就很快地中國化。
(中略)超度七世父母的盂蘭盆會,在一般人意識中,是佛教的最大典禮。
至于與家族無關的佛學奧義,并非一般信仰所在。
把一種反家族的外來宗教,亦變成維持家族的一種助力。
(見《智慧周刊》第四期《時代的悲哀》一文) 據我們所知佛教基督教都是家族制度的敵人,本是不相容的(詳見後文),乃竟如此。
此可見中國家族制度之強固為何如,因此,黃文山先生在其《從文化學立場所見的中國文化及其改造》一文中,就鄭重地說: 我深信中國的家族倫理,實在是使我們停留在農業生産,不能迅速地進入資本主義生産之唯一關鍵。
(見黃著《文化學論文集》第181頁) 照黃先生的話,則中國所以沒有産業革命不能生産社會化者,正在此。
那就是說:中國家族制度實在決定了中國社會經濟的命運,乃至中國整個文化的命運!這話是否足為定論,今且不談。
總之,中國人的家是極其特殊的,從我的引證這許多話裡可以看出了。
馮先生把它看成平常事,看成是産業革命前各處的通例,那一面是昧于本國文化,一面并且弄錯了外國曆史。
四階梯觀與流派觀 嚴幾道先生譯甄克斯《社會通诠》而信其說,便欲在所謂圖騰社會、宗法社會、軍國社會三階段中,為中國尋一位置。
尋求不到适當位置,則對中國社會史不勝其怪訝,而終不自疑其所信是否可靠。
近年人們又必欲把中國在封建社會資本社會二者間,安插下去。
這都是對于人類社會進化誤于“獨系演進論”,誤于一種“階梯觀”,現在馮著《新事論》一套說法,恰亦是輕信了這簡單思想。
獨系演進論(unilineardevelopment)是說文化演進各處都循着一條路線,其表現之不同等,便是代表此一條路線的各階段。
各階段是固定的,而在時間上則有些民族進得快,有些進得慢;但他們總都會逐段前進,不會越級突過。
階級之劃分,則學者間各有其說法。
或則就整個文化劃分階段;或則就文化之某部門而劃分之。
大體說,這在今日看來已是四十年前乃至五十年前的舊觀念。
從近二三十年民族學和人類學之探究,他們的假說幾乎已全被否認。
不但整個文化難以劃分為階段,便是文化之某部門亦不能斷其有一定階段。
例如:母系氏族未必先于父系氏族;亂婚亦不是最初社會現象;群婚亦不是以前的普遍制度;家族亦不是氏族以後的産物。
宗教的演進階段,不論是拉蔔克的六階段,斯賓塞的鬼魂崇拜,塗爾幹溫德的圖騰階段說,亦都不成立。
藝術方面則幾何體與寫實體并沒有先後次序。
經濟方面,狩獵、畜牧、農業三種生産方法,石、銅、鐵三種器且,其次序亦都不是沒有例外。
(1)(林惠祥著《文化人類學》第42頁,商務出版。
) 這樣的社會演進觀念,實由十九世紀人類文明之突飛猛進,及達爾文進化論之影響,使得一些學者興奮忘其所以,急于要尋出普遍規律,以解釋人類是怎樣由低級粗陋的原始生活,進步到燦爛的十九世紀文明頂點。
一半猜謎,一半穿鑿武斷,急就成章;其方法實在是演繹的主觀的,而非歸納的客觀的,于科學不合。
稍後出的學者,發覺其不對,乃一反其所為,隻求了解某一小單位的真相,注意各别特殊情形,謹慎從事,不敢建立普泛原則理論。
此即所謂批評派或曆史派(CriticalorHistoricalSchool)。
(本書大體上亦取這種就事論事的态度,将我所見到者說出來為止。
) 有幾種迷誤見解,這裡必須予以點醒。
-- 一種是把一切人類不分種族不分地域,都看成相同的。
如所謂“隻要是一個人體,它的發展無論紅黃黑白,大抵相同。
由人所組成的社會,亦正是一樣。
中國人有一句口頭禅,說我們國情不同。
這種民族偏見,差不多各個民族都有。
中國人不是神、不是猴子,中國人所組成的社會不應該有什麼不同。
”(1)(語見郭沫若著《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呂振羽《中國古代史》亦采其說。
)這完全是閉着眼睛說的話,不看事實;事實證明恰不然。
一種是對各處社會文化的不同,不容否認時,則持大同小異之說,以為不足重視。
要知道問題就在小異上。
在有機組織,其間一點不同,便全盤兩樣;在動的趨勢上,則所謂“毫厘千裡”是也。
就如生物界中,植物動物亦隻是大同小異而已;從生理解剖來看,貓狗和人更是大同小異。
但這樣混同起來,那麼,什麼學問亦不必講了。
一種是恒進步論,以為曆史總是前進的,一天一天都在前進中,動辄說“曆史車輪”如何如何。
這直是笑話。
(2)(潘光旦著《人文史觀》,有論姓氏婚姻家庭存廢問題一篇,曾譏笑說古時人相信有運命鬼,十八世紀後半以後的歐洲人美洲人和今天的中國人卻相信了一個進步鬼,可參看。
)除是把全人類曆史作一整體看,另當别論外;各時各地的曆史何嘗如此?進固有,退亦常有,盤旋而不進不退者亦有;那種種情态,簡直難說得很。
事例太多,随在可見,不煩枚舉。
如前第一章談到中國古代頗有科學萌芽,後來轉退化不見,即其一例。
照我的論證,中國後二千年曆史即陷于盤旋不進之中。
設想任何民族,任何時期,都在日進無已,沒有這事
此可見家族化之普及與深入。
還有史學家雷海宗教授亦說過: 佛教本是反家族的或非家族的,但傳入中國後,就很快地中國化。
(中略)超度七世父母的盂蘭盆會,在一般人意識中,是佛教的最大典禮。
至于與家族無關的佛學奧義,并非一般信仰所在。
把一種反家族的外來宗教,亦變成維持家族的一種助力。
(見《智慧周刊》第四期《時代的悲哀》一文) 據我們所知佛教基督教都是家族制度的敵人,本是不相容的(詳見後文),乃竟如此。
此可見中國家族制度之強固為何如,因此,黃文山先生在其《從文化學立場所見的中國文化及其改造》一文中,就鄭重地說: 我深信中國的家族倫理,實在是使我們停留在農業生産,不能迅速地進入資本主義生産之唯一關鍵。
(見黃著《文化學論文集》第181頁) 照黃先生的話,則中國所以沒有産業革命不能生産社會化者,正在此。
那就是說:中國家族制度實在決定了中國社會經濟的命運,乃至中國整個文化的命運!這話是否足為定論,今且不談。
總之,中國人的家是極其特殊的,從我的引證這許多話裡可以看出了。
馮先生把它看成平常事,看成是産業革命前各處的通例,那一面是昧于本國文化,一面并且弄錯了外國曆史。
四階梯觀與流派觀 嚴幾道先生譯甄克斯《社會通诠》而信其說,便欲在所謂圖騰社會、宗法社會、軍國社會三階段中,為中國尋一位置。
尋求不到适當位置,則對中國社會史不勝其怪訝,而終不自疑其所信是否可靠。
近年人們又必欲把中國在封建社會資本社會二者間,安插下去。
這都是對于人類社會進化誤于“獨系演進論”,誤于一種“階梯觀”,現在馮著《新事論》一套說法,恰亦是輕信了這簡單思想。
獨系演進論(unilineardevelopment)是說文化演進各處都循着一條路線,其表現之不同等,便是代表此一條路線的各階段。
各階段是固定的,而在時間上則有些民族進得快,有些進得慢;但他們總都會逐段前進,不會越級突過。
階級之劃分,則學者間各有其說法。
或則就整個文化劃分階段;或則就文化之某部門而劃分之。
大體說,這在今日看來已是四十年前乃至五十年前的舊觀念。
從近二三十年民族學和人類學之探究,他們的假說幾乎已全被否認。
不但整個文化難以劃分為階段,便是文化之某部門亦不能斷其有一定階段。
例如:母系氏族未必先于父系氏族;亂婚亦不是最初社會現象;群婚亦不是以前的普遍制度;家族亦不是氏族以後的産物。
宗教的演進階段,不論是拉蔔克的六階段,斯賓塞的鬼魂崇拜,塗爾幹溫德的圖騰階段說,亦都不成立。
藝術方面則幾何體與寫實體并沒有先後次序。
經濟方面,狩獵、畜牧、農業三種生産方法,石、銅、鐵三種器且,其次序亦都不是沒有例外。
(1)(林惠祥著《文化人類學》第42頁,商務出版。
) 這樣的社會演進觀念,實由十九世紀人類文明之突飛猛進,及達爾文進化論之影響,使得一些學者興奮忘其所以,急于要尋出普遍規律,以解釋人類是怎樣由低級粗陋的原始生活,進步到燦爛的十九世紀文明頂點。
一半猜謎,一半穿鑿武斷,急就成章;其方法實在是演繹的主觀的,而非歸納的客觀的,于科學不合。
稍後出的學者,發覺其不對,乃一反其所為,隻求了解某一小單位的真相,注意各别特殊情形,謹慎從事,不敢建立普泛原則理論。
此即所謂批評派或曆史派(CriticalorHistoricalSchool)。
(本書大體上亦取這種就事論事的态度,将我所見到者說出來為止。
) 有幾種迷誤見解,這裡必須予以點醒。
-- 一種是把一切人類不分種族不分地域,都看成相同的。
如所謂“隻要是一個人體,它的發展無論紅黃黑白,大抵相同。
由人所組成的社會,亦正是一樣。
中國人有一句口頭禅,說我們國情不同。
這種民族偏見,差不多各個民族都有。
中國人不是神、不是猴子,中國人所組成的社會不應該有什麼不同。
”(1)(語見郭沫若著《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呂振羽《中國古代史》亦采其說。
)這完全是閉着眼睛說的話,不看事實;事實證明恰不然。
一種是對各處社會文化的不同,不容否認時,則持大同小異之說,以為不足重視。
要知道問題就在小異上。
在有機組織,其間一點不同,便全盤兩樣;在動的趨勢上,則所謂“毫厘千裡”是也。
就如生物界中,植物動物亦隻是大同小異而已;從生理解剖來看,貓狗和人更是大同小異。
但這樣混同起來,那麼,什麼學問亦不必講了。
一種是恒進步論,以為曆史總是前進的,一天一天都在前進中,動辄說“曆史車輪”如何如何。
這直是笑話。
(2)(潘光旦著《人文史觀》,有論姓氏婚姻家庭存廢問題一篇,曾譏笑說古時人相信有運命鬼,十八世紀後半以後的歐洲人美洲人和今天的中國人卻相信了一個進步鬼,可參看。
)除是把全人類曆史作一整體看,另當别論外;各時各地的曆史何嘗如此?進固有,退亦常有,盤旋而不進不退者亦有;那種種情态,簡直難說得很。
事例太多,随在可見,不煩枚舉。
如前第一章談到中國古代頗有科學萌芽,後來轉退化不見,即其一例。
照我的論證,中國後二千年曆史即陷于盤旋不進之中。
設想任何民族,任何時期,都在日進無已,沒有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