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近代民間文學
關燈
小
中
大
劉黑塔》)、洪大海(《洪大海》)、李大良、黃老三(《托塔李天王》)、宗老路(《宗老路》)、白蓮(《安次縣為什麼是土城》)等一系列英雄形象,表彰了我國人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至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紅纓大刀》中的劉老爹集中地體現了我們民族堅強鬥争的決心和信心。
在洶湧而來的敵人面前,他毫不畏懼站在橋頭,一手杈腰,一手舉起紅纓大刀,高聲喝道:"慢動──中國人在此!"這霹靂般的喊聲表達了我國人民對侵略者的憤怒,使一切帝國主義侵略者為之膽戰心驚。
劉老爹在大量殺傷敵人後犧牲了,但他的犧牲是那樣壯烈: ......老爹說着,得意地哈哈大笑起來!這一笑比天崩地裂還要響!"轟隆──"皇龍橋立刻震坍了!"嘩啦──"河水立刻震得掀起了大浪頭!"撲通──"洋毛子一個個都被震倒在地上,洋槍立刻不響了!老爹笑聲過猛。
"哇"地吐了一口鮮血...... 身子一晃,倒在河邊上。
臨終前,他還一字一字地囑咐他兒子去找神兵,殺盡洋鬼子。
英雄的死是不平,他給人以鼓舞和希望。
《安次縣為什麼是土城》中的白蓮本來是一個善良的姑娘,但她終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并用自己的生命懲罰了敵人: ......見她揚起小腳一跺,轟隆──平地飛起了一片迷人的煙土,往四處一散,整個縣城都坍了!攻城的洋毛子一個沒剩,都被城牆砸死了!等到煙土消沉下去,白蓮也不見影了。
就在她跺腳的地方──縣城中心──留下了一個二畝地大的黑水坑。
通過藝術的誇張,使白蓮的形象顯得如此崇高,她是我們民族不可屈服的象征。
《托塔李天王》不僅塑造了李大良、黃老三這兩個農民革命英雄的形象,同時也反映了義和團由起義到失敗的過程和當時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鬥争曆史,它是義和團傳說故事中成就最突出的一篇。
義和團故事中還有一小部分是童話,如《漁童》、《小黃牛》、《白母雞》,它們沒有正面描寫義和團的鬥争,但曲折揭露了外國傳教士、洋毛子軍官對中國人民财富的掠奪和他們貪得無厭的本性,故事結尾又都狠狠地懲罰了這些外來侵略者,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如前所說,太平天國的傳說故事風格比較平實樸素,基本上是現實主義的,而義和團的傳說故事則顯得突兀絢爛,表現了浪漫主義的風格。
義和團故事中英雄人物形象是勞動人民自己的寫照,有它的現實基礎;但又常常通過誇張和幻想賦予英雄人物形象以超人的力量和才能。
這正是民間傳說故事的本色。
通過這些故事,有力地鼓舞了我國人民的革命鬥争,對于今天的創作,尤其是新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小結 近代文學的發展,鮮明地表現着下列重要的特點── 文學的政治性、戰鬥性,即文學作為一種階段鬥争的工具的作用,随着近代社會的發展,愈來愈加強和顯著了。
龔自珍揭開了近代文學的序幕,他的多詩文,大都從政治和社會曆史的觀點來揭露現實問題,自覺地使他的詩文作品成為現實政治社會批判的工具。
後來馮桂芬、五韬和黃遵憲、康有為、梁啟超等的"新派詩"和"新文體",更直接宣傳改良主義思想,密切配合改良主義的政治和文化運動。
太平天國的領袖們提倡"文以紀實",他們的詩文則是鼓舞廣大人民的革命鬥志、推翻清王朝的火焰和武器。
資産階級、小資産階級革命家章炳麟、秋瑾等和"南社"的大批詩人們更自覺地使他們的詩文作品為民族、民主革命服務。
這是一個進步的文學陣線,代表着近代文學發展的主流。
它充滿着政治鬥争内容。
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近代社會發展的主要内容,即反帝愛國民主主義的革命鬥争内容。
同時"正統"派作家,從早期的宋詩派到"同光體"詩人,以及"桐城派"古文家和"常州派"詞人,在革命潮流中,也無不利用他們的作品,或者是直接宣傳封建思想,反對人民革命;或者诋毀新潮流,抗拒新思想和新文化,或者傷春悲秋,模山範水,此唱彼和,粉飾太平:自覺或不自覺地為維護清王朝的賣國投降和封建服務。
他們的作品也自然地形成了一個反動腐朽的文學陣線,是近代文學的一股逆流。
這種進步的反動腐朽的文學陣線的對立,比之過去任何曆史時期,更為明顯,也更為尖銳,是近代急遽的社會發展、複雜的階級鬥争的反映。
文學的題材和内容,即文學反映現實的領域空前地擴大了。
詩文戲曲小說如此。
特别是詩,表現得尤為突出。
進步詩人不僅系統地反映了近代曆史的許多重大事件,而且也越來越多地反映了"新世"的"瑰奇",這就是資本主義世界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知識,等等。
輪船、火車、電報、海洋、外國風習,民主、自由、平等、進化、革命,乃至宗教和科學知識,都成為他們歌詠的對象了。
就連某些拟古主義的詩
《紅纓大刀》中的劉老爹集中地體現了我們民族堅強鬥争的決心和信心。
在洶湧而來的敵人面前,他毫不畏懼站在橋頭,一手杈腰,一手舉起紅纓大刀,高聲喝道:"慢動──中國人在此!"這霹靂般的喊聲表達了我國人民對侵略者的憤怒,使一切帝國主義侵略者為之膽戰心驚。
劉老爹在大量殺傷敵人後犧牲了,但他的犧牲是那樣壯烈: ......老爹說着,得意地哈哈大笑起來!這一笑比天崩地裂還要響!"轟隆──"皇龍橋立刻震坍了!"嘩啦──"河水立刻震得掀起了大浪頭!"撲通──"洋毛子一個個都被震倒在地上,洋槍立刻不響了!老爹笑聲過猛。
"哇"地吐了一口鮮血...... 身子一晃,倒在河邊上。
臨終前,他還一字一字地囑咐他兒子去找神兵,殺盡洋鬼子。
英雄的死是不平,他給人以鼓舞和希望。
《安次縣為什麼是土城》中的白蓮本來是一個善良的姑娘,但她終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并用自己的生命懲罰了敵人: ......見她揚起小腳一跺,轟隆──平地飛起了一片迷人的煙土,往四處一散,整個縣城都坍了!攻城的洋毛子一個沒剩,都被城牆砸死了!等到煙土消沉下去,白蓮也不見影了。
就在她跺腳的地方──縣城中心──留下了一個二畝地大的黑水坑。
通過藝術的誇張,使白蓮的形象顯得如此崇高,她是我們民族不可屈服的象征。
《托塔李天王》不僅塑造了李大良、黃老三這兩個農民革命英雄的形象,同時也反映了義和團由起義到失敗的過程和當時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鬥争曆史,它是義和團傳說故事中成就最突出的一篇。
義和團故事中還有一小部分是童話,如《漁童》、《小黃牛》、《白母雞》,它們沒有正面描寫義和團的鬥争,但曲折揭露了外國傳教士、洋毛子軍官對中國人民财富的掠奪和他們貪得無厭的本性,故事結尾又都狠狠地懲罰了這些外來侵略者,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如前所說,太平天國的傳說故事風格比較平實樸素,基本上是現實主義的,而義和團的傳說故事則顯得突兀絢爛,表現了浪漫主義的風格。
義和團故事中英雄人物形象是勞動人民自己的寫照,有它的現實基礎;但又常常通過誇張和幻想賦予英雄人物形象以超人的力量和才能。
這正是民間傳說故事的本色。
通過這些故事,有力地鼓舞了我國人民的革命鬥争,對于今天的創作,尤其是新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小結 近代文學的發展,鮮明地表現着下列重要的特點── 文學的政治性、戰鬥性,即文學作為一種階段鬥争的工具的作用,随着近代社會的發展,愈來愈加強和顯著了。
龔自珍揭開了近代文學的序幕,他的多詩文,大都從政治和社會曆史的觀點來揭露現實問題,自覺地使他的詩文作品成為現實政治社會批判的工具。
後來馮桂芬、五韬和黃遵憲、康有為、梁啟超等的"新派詩"和"新文體",更直接宣傳改良主義思想,密切配合改良主義的政治和文化運動。
太平天國的領袖們提倡"文以紀實",他們的詩文則是鼓舞廣大人民的革命鬥志、推翻清王朝的火焰和武器。
資産階級、小資産階級革命家章炳麟、秋瑾等和"南社"的大批詩人們更自覺地使他們的詩文作品為民族、民主革命服務。
這是一個進步的文學陣線,代表着近代文學發展的主流。
它充滿着政治鬥争内容。
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近代社會發展的主要内容,即反帝愛國民主主義的革命鬥争内容。
同時"正統"派作家,從早期的宋詩派到"同光體"詩人,以及"桐城派"古文家和"常州派"詞人,在革命潮流中,也無不利用他們的作品,或者是直接宣傳封建思想,反對人民革命;或者诋毀新潮流,抗拒新思想和新文化,或者傷春悲秋,模山範水,此唱彼和,粉飾太平:自覺或不自覺地為維護清王朝的賣國投降和封建服務。
他們的作品也自然地形成了一個反動腐朽的文學陣線,是近代文學的一股逆流。
這種進步的反動腐朽的文學陣線的對立,比之過去任何曆史時期,更為明顯,也更為尖銳,是近代急遽的社會發展、複雜的階級鬥争的反映。
文學的題材和内容,即文學反映現實的領域空前地擴大了。
詩文戲曲小說如此。
特别是詩,表現得尤為突出。
進步詩人不僅系統地反映了近代曆史的許多重大事件,而且也越來越多地反映了"新世"的"瑰奇",這就是資本主義世界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知識,等等。
輪船、火車、電報、海洋、外國風習,民主、自由、平等、進化、革命,乃至宗教和科學知識,都成為他們歌詠的對象了。
就連某些拟古主義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