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近代戲曲

關燈
的長期琢磨,逐漸成為一個具有特色的劇目。

    故事取材于《水浒後傳》、主人公蕭恩是一個參加過梁山起義的好漢,起義失敗後,帶着女兒以打魚為生。

    惡霸丁自燮強征漁稅,多次派人催讨,他都忍怒退讓,後來丁府又派老師爺強索,蕭恩忍無無忍,起而自衛,打敗了教師爺。

    這時他還想到官府"搶個原告",不料卻不明不白地挨了一頓毒打,并且要他去給惡霸賠禮。

    殘酷的現實,使他認識了統治者的面目,燃起了他的複仇怒火,便铤而走險,殺了丁府滿門。

    蕭恩從忍耐退讓到堅決鬥争的性格發展過程,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礎。

    同時在教育人民抛棄幻想、決心鬥争方面有巨大的思想意義。

     劇本中站在蕭恩對立一面的丁自燮和呂子秋,他們串通一氣、狼狽為奸,這正是封建社會中官紳勾結欺壓人民的反映。

    作者着力刻劃的反面人物是外強中幹、怕硬欺軟、吹牛拍馬、仗勢欺人的丁府教師爺。

    這些在人民面前耀武揚威的人物,當人民真正起來反抗時,他就醜态畢露,使人感到他又可笑,又可鄙,又可恨。

    通過這一人物的描寫,作者不僅嘲笑和鞭撻了作為"奴下奴"的大教師,同時也深刻地揭示和諷刺了統治者的本質。

     《群英會》是演三國赤壁之戰的戲。

    劇本成功地描寫了這一場複雜尖銳的軍事鬥争,出色地刻劃了諸葛亮、周瑜、曹操、魯肅、蔣等人物形象。

    此外,《四進士》、《玉堂春》、《三擊掌》、《宇宙鋒》、《連升店》等也有不同的成就。

     第一節傳奇、雜劇和亂彈劇本 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戰争以後,随着資産階級改良運動和資産階級革命運動的開展,最擁有群衆基礎的戲劇形式開始受到重視。

    與改良小說的理論盛行的同時,改良戲曲的理論也出現了。

    光緒三十年(1904),柳亞子、陳去病等創辦中國第一個戲劇專門刊物《二十世紀大舞台》,其《發刊辭》說:"今所組織,實于全國社會思想之根據地,崛起異軍,拔趙幟而樹漢幟。

    他日民智大開,河山還我,建獨立之閣,撞自由之鐘,以演光複舊物推倒虜朝之壯劇、快劇,則中國萬歲,《二十世紀大舞台》萬歲。

    "他們是把戲劇看作武器,重視其"感化"力量的。

    同時,在《新小說》、《繡像小說》、《月月小說》、《小說月報》以及《二十世紀大舞台》等刊物上,出現了大量的傳奇、雜劇和彈劇本。

    它們密切配合了政治鬥争,宣揚了資産階級改良主義和革命民主主義思想。

    雖然這些劇本的作者沒有明确認識到反帝反封建的意義,但都發出了扶危救亡的呼喊,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及清廷的腐朽統治,歌頌了曆史上的民族英雄,贊揚了當時資産階級改良運動和資産階級革命運動中的代表人物,并且還描寫了西方資産階級革命時期的故事。

    影響較大的有《黃蕭養回頭》(新廣東武生)、《軒亭冤》(蕭山湘靈子)、《開國奇冤》(華偉生)、《海僑春》(南荃劇士)、《警黃鐘》(洪楝園)、《愛國魂》(川南筱波山人)、《新羅馬》(梁啟超)等。

     《黃蕭養回頭》是個皮簧戲劇本,寫黃種鼻祖黃帝命明代農民起義軍領袖黃蕭養再生廣東,"為同胞,除災殃","雪國恥,報國仇"。

    以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異族壓迫和封建統治為主旨。

    作品揭露了帝國主義列強掠奪中國的罪行: 據鐵道,增口岸,任他施為;焚廬舍,掠财産,妻孥受辱。

    平墳墓,據城市,遍地橫屍。

    居外洋,作客商,并無保障;為己利,厭惡我,如同枭鸱;增奇例,逐華人,到埠登岸;僞除疫,擅焚掠,商店民資。

     還用更多的篇幅譴責了清政府對外的屈辱投降,對内的殘暴統治。

    作者鞭撻了兩文總督蔣通、水師提督阿掌正、善後局總辦招鳳祥等貪官污吏,表彰了黃天華、駱自由、顧民智、甯自強、甯自立等愛國志士,提出了實行資産階級新政的要求。

    當時的革命運動,以秋瑾案為最激動人心,所以寫秋瑾及徐錫麟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