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資産階級改良主義運動時期的小說
關燈
小
中
大
全書共六十回,由許多相對獨立的短篇蟬聯而成。
作品從改良主義的立場出發,抨擊了封建社會末期的官僚制度。
着力地描寫他們貪污腐敗和媚外賣國的醜态,以及他們對人民的殘酷迫害。
小說中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官僚群像。
雖然他們的地位有高有低,權勢有大小,手段有不同;但都是"見錢睜開,視錢如命"之徒。
為了錢,他們賣官鬻爵、貪贓枉法、殘害人民、出賣祖國以至最後出賣自己的靈魂。
陶子堯的夤緣際遇,侵吞公款;冒得官的圖保顯職,供獻女兒;胡華若的花天酒地,縱兵燒掠,讀來莫不令人發指!小說寫當胡統領(胡華若)得悉要他去浙江嚴州"剿匪"後,十分害怕,唯恐送命,但又不敢不去,于是他帶着随員和軍隊一路耽擱,花天酒地。
後打聽得嚴州已沒有什麼"匪"了,他竟又揚揚得意,想借"剿匪"來邀功。
十四回寫得他率領人馬,耀武揚感地開到鄉上。
鄉下人眼眶子淺,那裡見過這種場面,膽大的藏在屋後頭,等他們走過再出來;膽小的一見這些人馬,早已吓得東跳西走,十室九空。
起先走過幾個村莊,胡統領因不見人的蹤影,疑心他們都是土匪,大兵一到,一齊逃走,定要拿火燒他們的房子。
這話才傅出去,便有無數兵丁跳動人家屋裡四處搜導,有些孩子、女人都從床頭後頭拖了出來。
胡統領定要将他們正法,幸虧周老爺明白,連忙勸阻。
胡統領吩咐帶在轎子後頭,回城審問口供再辦。
正在說話之間,前面莊子裡頭已經起了火了,不到一刻,前面先鋒大隊都得了信,一齊縱容兵丁搜掠搶劫起來;甚至洗滅村莊,奸淫婦女,無所不至。
在大隊人馬卻掠一陣之後,胡統領便"東南西北,四鄉八鎮,整整兜了一個大圈子",見無人出來抵敵,便"奏凱班師"。
這些官吏們就是這樣殘害人民,作威作福;但在洋人面前卻那橛地卑躬屈節,表現出一副十足的奴才相。
五十三回文制台接見洋人一段就是很典型的。
......巡捕見問,立刻趨前一步,說了聲"回大帥的話:有客來拜"。
語言末了,隻見拍的一聲響,那巡捕臉上早被大帥打了一個耳刮子。
接着聽制台馬道:"混帳忘八蛋!我當初怎麼吩咐的!凡是我吃着飯,無論什麼客來,不準上來回。
你有沒有耳朵,沒有聽見!"說着,舉起腿來又是一腳。
那巡捕挨了這頓,打罵,索性潑出膽子來,說道:"因為這個客是要緊的,與别的客不同。
"制台道:"他要緊,我不要緊!你說他與别的客不同,随你是誰,總不能蓋過我!"巡捕道:"回大帥:來的不是别人,是洋人。
"那制台一聽"洋人"二字,不知為何,頓時氣焰矮了大半截,怔在那裡半天;後首想了一想,蓦地起來,拍撻一聲響,舉起手來又打了巡捕一個耳刮子;接着罵道:"混帳忘八蛋!我當是誰!原來是洋人!洋人來了,為什麼不早回,叫他在外頭等了這半天?"巡捕道:"原來趕着上來回的,因見大帥吃飯,所以大廊下等了一回。
"制台聽完,舉起腿來又是一腳,說道:"别的客不淮回,洋人來,是有外國公事的,怎麼好叫他在外頭老等?糊塗混帳,還不快請進來!" 《文明小史》也是他的代表作,全書六十回。
作品從所謂"維新"、"立憲"的角度,進一步發展了《官場現形記》的主題,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無能,揭穿了假維新派的投機把戲;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自發的反抗鬥争以及社會上新舊思想的沖突。
《活地獄》,全書共四十三回,由長短不等的十五個故事組成,通過這些浸透着血和淚的描寫,暴露了封建衙門内的種種罪惡。
李伯元小說的藝術特色是廣泛使用諷刺和誇張手法。
作者經常把生活中落後、醜惡的現象集中起來,通過一件事情,大加渲染。
如《文明小史》十三回中,通過武昌府洋務局的幾位道台,鄭重其事地争論接待一個外國教士應該用什麼品級轎子的小問題,提示了這批被封建等級觀念腐蝕透了的大小官吏的老朽、迂腐。
有時作者還抓住一些關鍵性的細節。
把諷刺對象自相矛盾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來揭示人物的僞善和醜惡。
《文明小史》十九回中劉學深、魏榜賢等一群所謂"維新黨"正在茶館裡高談闊論,把婦女不纏足的好處講得有聲有色,俨然是個婦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但當旁邊走過一個三寸金蓮的妓女時,劉學深便忘其所以,拍手高喊:"妙啊!臉蛋兒生得标緻還在其次,單是他那一雙腳,隻有一點點,怎叫人瞧不勾魂攝魄?"這就揭示出這些"維新黨"的醜惡嘴臉。
這些諷刺手法,顯然受《儒林外史》的影響,但比起《儒林外史》來就顯得淺薄。
由于作者不能深入發掘事物的本質,從而不能把握人物行動的内在規律,加之寫作的勿促,對事物缺少冷靜、細緻的觀察,這就影響到對醜惡現象的深刻、徹底的揭露。
吳趼人(1866~1910),是晚清另一位著名的譴責小說家。
他名活堯,原字繭人,廣東南海人,因居佛山鎮,故筆名我佛山人。
吳出身于中落的官僚家庭。
二十多歲去上海謀生,曾傭書于江南制造軍城局,後客居山東,又運遊日本。
一九○四年在湖北任美國人辦的《楚報》主編,後辭職返滬,參加反華工禁約運動。
一九○六年編《月月小說》,後病死于上海。
吳趼人
作品從改良主義的立場出發,抨擊了封建社會末期的官僚制度。
着力地描寫他們貪污腐敗和媚外賣國的醜态,以及他們對人民的殘酷迫害。
小說中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官僚群像。
雖然他們的地位有高有低,權勢有大小,手段有不同;但都是"見錢睜開,視錢如命"之徒。
為了錢,他們賣官鬻爵、貪贓枉法、殘害人民、出賣祖國以至最後出賣自己的靈魂。
陶子堯的夤緣際遇,侵吞公款;冒得官的圖保顯職,供獻女兒;胡華若的花天酒地,縱兵燒掠,讀來莫不令人發指!小說寫當胡統領(胡華若)得悉要他去浙江嚴州"剿匪"後,十分害怕,唯恐送命,但又不敢不去,于是他帶着随員和軍隊一路耽擱,花天酒地。
後打聽得嚴州已沒有什麼"匪"了,他竟又揚揚得意,想借"剿匪"來邀功。
十四回寫得他率領人馬,耀武揚感地開到鄉上。
鄉下人眼眶子淺,那裡見過這種場面,膽大的藏在屋後頭,等他們走過再出來;膽小的一見這些人馬,早已吓得東跳西走,十室九空。
起先走過幾個村莊,胡統領因不見人的蹤影,疑心他們都是土匪,大兵一到,一齊逃走,定要拿火燒他們的房子。
這話才傅出去,便有無數兵丁跳動人家屋裡四處搜導,有些孩子、女人都從床頭後頭拖了出來。
胡統領定要将他們正法,幸虧周老爺明白,連忙勸阻。
胡統領吩咐帶在轎子後頭,回城審問口供再辦。
正在說話之間,前面莊子裡頭已經起了火了,不到一刻,前面先鋒大隊都得了信,一齊縱容兵丁搜掠搶劫起來;甚至洗滅村莊,奸淫婦女,無所不至。
在大隊人馬卻掠一陣之後,胡統領便"東南西北,四鄉八鎮,整整兜了一個大圈子",見無人出來抵敵,便"奏凱班師"。
這些官吏們就是這樣殘害人民,作威作福;但在洋人面前卻那橛地卑躬屈節,表現出一副十足的奴才相。
五十三回文制台接見洋人一段就是很典型的。
......巡捕見問,立刻趨前一步,說了聲"回大帥的話:有客來拜"。
語言末了,隻見拍的一聲響,那巡捕臉上早被大帥打了一個耳刮子。
接着聽制台馬道:"混帳忘八蛋!我當初怎麼吩咐的!凡是我吃着飯,無論什麼客來,不準上來回。
你有沒有耳朵,沒有聽見!"說着,舉起腿來又是一腳。
那巡捕挨了這頓,打罵,索性潑出膽子來,說道:"因為這個客是要緊的,與别的客不同。
"制台道:"他要緊,我不要緊!你說他與别的客不同,随你是誰,總不能蓋過我!"巡捕道:"回大帥:來的不是别人,是洋人。
"那制台一聽"洋人"二字,不知為何,頓時氣焰矮了大半截,怔在那裡半天;後首想了一想,蓦地起來,拍撻一聲響,舉起手來又打了巡捕一個耳刮子;接着罵道:"混帳忘八蛋!我當是誰!原來是洋人!洋人來了,為什麼不早回,叫他在外頭等了這半天?"巡捕道:"原來趕着上來回的,因見大帥吃飯,所以大廊下等了一回。
"制台聽完,舉起腿來又是一腳,說道:"别的客不淮回,洋人來,是有外國公事的,怎麼好叫他在外頭老等?糊塗混帳,還不快請進來!" 《文明小史》也是他的代表作,全書六十回。
作品從所謂"維新"、"立憲"的角度,進一步發展了《官場現形記》的主題,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無能,揭穿了假維新派的投機把戲;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自發的反抗鬥争以及社會上新舊思想的沖突。
《活地獄》,全書共四十三回,由長短不等的十五個故事組成,通過這些浸透着血和淚的描寫,暴露了封建衙門内的種種罪惡。
李伯元小說的藝術特色是廣泛使用諷刺和誇張手法。
作者經常把生活中落後、醜惡的現象集中起來,通過一件事情,大加渲染。
如《文明小史》十三回中,通過武昌府洋務局的幾位道台,鄭重其事地争論接待一個外國教士應該用什麼品級轎子的小問題,提示了這批被封建等級觀念腐蝕透了的大小官吏的老朽、迂腐。
有時作者還抓住一些關鍵性的細節。
把諷刺對象自相矛盾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來揭示人物的僞善和醜惡。
《文明小史》十九回中劉學深、魏榜賢等一群所謂"維新黨"正在茶館裡高談闊論,把婦女不纏足的好處講得有聲有色,俨然是個婦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但當旁邊走過一個三寸金蓮的妓女時,劉學深便忘其所以,拍手高喊:"妙啊!臉蛋兒生得标緻還在其次,單是他那一雙腳,隻有一點點,怎叫人瞧不勾魂攝魄?"這就揭示出這些"維新黨"的醜惡嘴臉。
這些諷刺手法,顯然受《儒林外史》的影響,但比起《儒林外史》來就顯得淺薄。
由于作者不能深入發掘事物的本質,從而不能把握人物行動的内在規律,加之寫作的勿促,對事物缺少冷靜、細緻的觀察,這就影響到對醜惡現象的深刻、徹底的揭露。
吳趼人(1866~1910),是晚清另一位著名的譴責小說家。
他名活堯,原字繭人,廣東南海人,因居佛山鎮,故筆名我佛山人。
吳出身于中落的官僚家庭。
二十多歲去上海謀生,曾傭書于江南制造軍城局,後客居山東,又運遊日本。
一九○四年在湖北任美國人辦的《楚報》主編,後辭職返滬,參加反華工禁約運動。
一九○六年編《月月小說》,後病死于上海。
吳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