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清中葉的詩文

關燈
集》"。

    他的骈文打破向來形式主義作風,"狀難寫之情,含不盡之意",悲憤抑郁,沉博絕麗。

    著名的《哀鹽船文》,描寫揚州江面鹽船失火,"壞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的經過及慘狀,當時主講揚州安定書院的杭世駿認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 ......夜漏始下,驚飚勃發。

    萬竅怒号,地脈蕩決。

    大聲發于空廓,而水波山立。

    于斯時也,有火作焉。

    摩木自生,星星如血。

    炎光一灼,百舫盡赤。

    青煙睒睒,熛若沃雪。

    蒸風氣以為霞,炙陰崖而焦爇。

    始連楫以下碇,乃焚如以俱沒。

    跳踯火中,明見毛發。

    痛 田田,狂乎氣竭。

    轉側張皇,生塗未絕。

    倏陽焰之騰高,鼓腥風而一吷。

    洎埃霧之重開,遂聲銷而形滅。

    齊千命于一瞬,指人世以長訣。

    發冤氣之 蒿,合遊氛而障日。

    行當午而迷方,揚沙礫之嫖疾。

    衣缯敗絮,墨查炭屑,浮江而下,至于海不絕。

    亦有沒者善遊,操舟若神,死喪之威,從井有仁,旋仁雷淵,并為波臣。

    又或擇音無門,投身急濑,知蹈水之必濡,猶入險而思濟;挾驚浪以雷奔,勢若濟而終墜;逃灼爛之須臾,乃同歸乎死地。

    ......且夫衆生乘化,是雲天常。

    妻孥環之,絕氣寝床;以死衛上,用登明堂;離而不懲,祀為國殇。

    茲也無名,又非其命。

    天乎何辜,罹此冤橫?遊魂不歸,居人心絕。

    麥飯壺漿,臨江鳴咽。

    日堕天昏,凄凄鬼語。

    守哭屯 ,心期冥遇。

    惟血嗣之相依,尚騰哀而屬路;或舉族之沈波,終狐祥而無主。

    ...... 作者帶着悲憤的心情,對罹難得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文筆明麗自然,凄婉動人。

    《吊黃祖文》,借祢衡"雖枉天年,竟獲知己"的無辜遭遇寫自己的"飛辯騁辭,未聞心賞"的不平感慨,"苟吾生得一遇兮,雖報以死而何辭",是對庸俗的官僚士流社會的尖銳諷刺。

    《狐父之盜頌》,明目張膽地歌頌"大盜","籲嗟子盜,孰如其仁?用子之道,薄夫可敦":顯系無窮憤慨,自鳴不平。

    《經舊苑吊馬守真文》,以被損害的妓女自比,實寫"一從操翰,數更府主,俯仰異趣,哀樂由人"的苦衷,"事有傷心,不嫌非偶":是對官僚士流社會的沉痛的控訴。

    又如《自序》、《廣陵對》、《黃鶴樓銘》等,都是傳誦一時的名文。

     汪中的骈文所以特出于當世,不僅在于他有學問、詞采,更重要的在于他有真實的思想感情。

    他的每一篇作品,都不是率意而為,也不是無所為而為,而是經過長期的準備醞釀、發抒其不得不言的産物。

    他的骈文,确實如劉台拱《遺詩題辭》所說的"鈎貫經史,熔鑄漢唐,闳麗淵雅,卓然自成一家"。

     乾嘉之際著名的骈文家還有袁枚、胡天遊、洪亮吉、孫星衍、李兆洛等。

    但成就都有限。

     清中葉的傳統文學,雖然作家衆多,作品豐富,但總的趨勢仍可以說是衰落的。

    詩的流派,愈變愈多;文有骈、散文的對立,有文筆之争;詞亦出現了新派别。

    這些不同的流派同時并起,各樹旗幟,表面上很繁盛,卻始終找不到出路,正是封建時代文學回光返照、漸趨沒落的表現。

     小結 清代優秀的文言小說和長篇章回小說對封建制度和統治階級的揭露批判達到了新的高度,藝術表現也有着顯著的提高。

    作者們繼承并發揚了魏晉志怪小說、唐宋傳奇、宋元話本,以及明代章回小說的進步傳統,創作了《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著名的作品。

    《聊齋志異》在廣泛搜集民間故事的基礎上,創造了具有獨特風格的短篇小說,它是明中葉以後"傳奇風韻"的繼續、又影響了有清一代的文言小說。

    《儒林外史》的出現标志着諷刺文學發展的新階段,深刻地揭露現實黑暗,顯現社會病态,突出多種矛盾,對近代譴責小說有極大的影響。

    《紅樓夢》以愛情婚姻悲劇為中心,描寫了封建末世激烈的階級鬥争,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潰的命運;它汲取了《水浒》、《金瓶梅》以及戲曲中的《西廂記》、《牡丹亭》等多方面的創作經驗,達到了小說創作的藝術高峰。

     清代傳奇、雜劇是明代戲曲發展的繼續。

    《桃花扇》繼承并發揚了明中葉後《鳴鳳記》等作品的現實主義傳統;《長生殿》在繼承傳奇創作中現實主義傳統的基礎上,部分吸收了《牡丹亭》等戲曲的浪漫主義手法:它們都抒發了作者的興亡之感,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清中葉以後,由于作家的脫離現實,藝術上又偏重模拟,文人的戲曲創作便日趨衰落。

    在人民群衆中成長的地方戲曲則日益興盛,出現了不少表現人民愛憎、富有生活氣息的曆史戲和地方小戲,為近代京劇、地方戲的發展準備了條件。

     清代在詩、詞、散文、骈文的領域裡出現了衆多的作家和不同的流派,幾乎曆代盛行的各種文學體裁均有所繼承和發展。

    但由于大多數作家基本上沒有跳出拟古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圈子,所以很少取得更新的成就。

    不過詩文方面,仍不乏反映社會矛盾、暴露現實黑暗的作品,某些具有進步思想和民族意識的作家的詩文中,現實主義的傳統始終在不絕如縷地繼續着。

    這一傳統到近代,便為具有反封建反帝國主義的思想意識的知識分子所繼承和發展。

     清代詩話、詞話、文論、曲話等理論著作十分豐富,對曆代創作作了一定的總結;對格律、語言、章法等等的研究著作也很多;此外,文學書籍的整理也取得較大的成績,選本的數量頗為可觀,這是古典文學領域中一筆豐富的遺産,值得我們重視。

     清代統治者在大興文字獄,禁毀書籍的同時,又倡導理學、用八股文取士,借以收買封建文士。

    因此,在詩文、小說和戲曲等方面都出現了不少落後的、反動的作品,但是如前所述,具有民主思想和反抗性的作品還是不斷出現,并且達到很高的成就。

     清代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十八世紀是我國封建社會文化的最後一個繁盛的階段。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随着鴉片戰争的爆發,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時期,文學上也逐漸發生了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