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彈詞鼓詞和民間歌曲
關燈
小
中
大
是根據明清流行的小說、戲曲改編的。
前者如《姻花歎》、《廚子歎》、《逛護國寺》等,可以借此了解當時一些社會生活和下層人民的某些生活狀況;後者對傳播文學名著起了一定作用。
子弟書的作者還對原著某些人物形象和思想傾向做了一些創造性的闡述和發揮,有助于讀者對原著的理解,如子弟書代表作家羅松窗、韓小窗據文學名著改編的《鵲橋密誓》、《黛玉悲秋》以及佚名的《草橋驚夢》、《鬧江州》等,都有這樣的特點。
子弟書的樂曲今已失傳,但保留到現在的不少作品仍以各種曲藝形式進行演唱,受到群衆的歡迎。
第二節 民間歌曲 清代文人繼續明代文人的遺習,搜集民間通俗歌曲的風氣更盛,保存下來的作品遠較明代為多。
劉複、李家瑞編的《中國俗曲總目稿》中共收俗曲單刊小冊六千零四十四種,又鄭振铎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說他"曾搜集各地單刊歌曲近一萬二千馀種",由此可見清代民歌的興盛。
清代俗曲集的情調與明代基本相同,多為男女相思之作,亦有不少色情作品,大都是城市酒樓、茶館、妓院中傳唱的東西,如《霓裳續曲》、《白雪遺音》等刊本和《時興呀呀呦》等鈔本。
但其中亦有一些思想比較健康,歌詞清新俊爽的作品: [寄生草]濛淞雨兒點點下,偏偏情人不在家;若在家,恁憑老天下多大。
勸老天,住住雨兒教他回來罷。
淋濕了衣裳事小,凍壞了情人事大。
常言說:黃金有價人無價。
[寄生草]情人送奴一把扇,一面是水,一面是山。
畫的山,層層疊疊真好看。
畫的水,曲曲彎彎流不斷。
山靠水來水靠山,山(若)要離别,除非山崩水流斷!(重) --《霓裳續曲》卷四 清代民歌中亦有來自較為僻遠地區的,如李調元的《粵風》(注:李調元《粵風》是以清初吳淇所編的《粵風續九》為藍本。
吳書大概已佚。
王士祯《池北偶談》、陸次雲《峒溪纖志志馀》等書載其所輯廣西民歌多首。
)和無名氏的《四川山歌》,它們的曲調較簡單,但感情真率樸實,是民歌的本色: 妹相思,妹有真心弟也知。
蜘蛛結網三江口,水推不斷是真絲。
--《粵風》卷一 高高山上一樹槐,手攀槐枝望郎來;娘問女兒"望什麼?""我望棉花幾時開。
" --《四川山歌》 這裡并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卻體現了民歌清新健康的風格。
封建禮教對青年男女的束縛和迫害在清代民歌中的反映也較前代更為具體深刻,有的譴責男子的負心,有的怨恨父母的無情,感情都十分強烈。
有的則具體地寫出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所加于婦女的痛苦。
例如: 十八女兒九歲郎,晚上抱朗上牙床,不是公婆雙雙在,你做兒來我做娘! --《四川山歌》 這是辛辣的嘲笑,也是嚴肅的抗議。
但在那樣社會裡,不知有多少婦女的美好青春被葬送了。
《時調小曲叢鈔》中[銀絞絲調]"哭情郎"、[玉琳琅調]"别情哥"兩首都是寫女子自己選擇了配偶,卻被父母另嫁了别人的痛苦心情,特别是前一首,不僅寫了她與情人痛苦的離别,并且寫了她對情人殉情而死的深切的掉念。
作品中兩對青年的命運正是那個時代必然産生的悲劇。
但青年人是頑強的,他們繼承了前代民歌中那種"要分離除非天做了地"的精神,表現了更為強烈的叛逆精神: 思想着才郎,惱恨着爹娘。
腳 着花盆,手扶着牆;兩眼不住的淚汪汪。
因為才郎挨了一趟打,打的奴渾身上下茄樣。
郎嗳!能舍這皮肉不舍親郎。
--《時興呀呀呦》 冤家要去難留下,滿滿斟上一杯茶。
這杯茶,留下冤家說句兒話:既要去,就該留下知心話;偷偷瞞瞞不是個常法。
到不如瞞着爹媽,逃走了罷!瞞着爹媽,逃走了罷! --《京都小曲鈔》 任何迫害,不會使青年人屈服,任何肉體的摧折,也不能熄滅他們心中争取自由的火焰,"能舍這皮肉不舍親郎",這就是他們的回答,"瞞着爹媽,逃走了罷",這就是他們的行動。
清代還有少數民族民歌和兒歌專集的刊行。
前者如《粵風》中後三卷的《瑤歌》、《苗歌》和《僮歌》。
作品多半是情歌,也反映了他們的一些習俗。
但由于是用漢字标音,雖經注釋,仍有不少難懂之處。
後得如鄭旭旦的《天籁集》和悟癡生的《廣天籁集》等兒歌集,它們是成年人向兒童傳授知識,訓練兒童語言的,一般句子較短,語言簡易流暢,适合兒童誦唱。
但其中亦有少數反映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面。
前者如《姻花歎》、《廚子歎》、《逛護國寺》等,可以借此了解當時一些社會生活和下層人民的某些生活狀況;後者對傳播文學名著起了一定作用。
子弟書的作者還對原著某些人物形象和思想傾向做了一些創造性的闡述和發揮,有助于讀者對原著的理解,如子弟書代表作家羅松窗、韓小窗據文學名著改編的《鵲橋密誓》、《黛玉悲秋》以及佚名的《草橋驚夢》、《鬧江州》等,都有這樣的特點。
子弟書的樂曲今已失傳,但保留到現在的不少作品仍以各種曲藝形式進行演唱,受到群衆的歡迎。
第二節 民間歌曲 清代文人繼續明代文人的遺習,搜集民間通俗歌曲的風氣更盛,保存下來的作品遠較明代為多。
劉複、李家瑞編的《中國俗曲總目稿》中共收俗曲單刊小冊六千零四十四種,又鄭振铎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說他"曾搜集各地單刊歌曲近一萬二千馀種",由此可見清代民歌的興盛。
清代俗曲集的情調與明代基本相同,多為男女相思之作,亦有不少色情作品,大都是城市酒樓、茶館、妓院中傳唱的東西,如《霓裳續曲》、《白雪遺音》等刊本和《時興呀呀呦》等鈔本。
但其中亦有一些思想比較健康,歌詞清新俊爽的作品: [寄生草]濛淞雨兒點點下,偏偏情人不在家;若在家,恁憑老天下多大。
勸老天,住住雨兒教他回來罷。
淋濕了衣裳事小,凍壞了情人事大。
常言說:黃金有價人無價。
[寄生草]情人送奴一把扇,一面是水,一面是山。
畫的山,層層疊疊真好看。
畫的水,曲曲彎彎流不斷。
山靠水來水靠山,山(若)要離别,除非山崩水流斷!(重) --《霓裳續曲》卷四 清代民歌中亦有來自較為僻遠地區的,如李調元的《粵風》(注:李調元《粵風》是以清初吳淇所編的《粵風續九》為藍本。
吳書大概已佚。
王士祯《池北偶談》、陸次雲《峒溪纖志志馀》等書載其所輯廣西民歌多首。
)和無名氏的《四川山歌》,它們的曲調較簡單,但感情真率樸實,是民歌的本色: 妹相思,妹有真心弟也知。
蜘蛛結網三江口,水推不斷是真絲。
--《粵風》卷一 高高山上一樹槐,手攀槐枝望郎來;娘問女兒"望什麼?""我望棉花幾時開。
" --《四川山歌》 這裡并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卻體現了民歌清新健康的風格。
封建禮教對青年男女的束縛和迫害在清代民歌中的反映也較前代更為具體深刻,有的譴責男子的負心,有的怨恨父母的無情,感情都十分強烈。
有的則具體地寫出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所加于婦女的痛苦。
例如: 十八女兒九歲郎,晚上抱朗上牙床,不是公婆雙雙在,你做兒來我做娘! --《四川山歌》 這是辛辣的嘲笑,也是嚴肅的抗議。
但在那樣社會裡,不知有多少婦女的美好青春被葬送了。
《時調小曲叢鈔》中[銀絞絲調]"哭情郎"、[玉琳琅調]"别情哥"兩首都是寫女子自己選擇了配偶,卻被父母另嫁了别人的痛苦心情,特别是前一首,不僅寫了她與情人痛苦的離别,并且寫了她對情人殉情而死的深切的掉念。
作品中兩對青年的命運正是那個時代必然産生的悲劇。
但青年人是頑強的,他們繼承了前代民歌中那種"要分離除非天做了地"的精神,表現了更為強烈的叛逆精神: 思想着才郎,惱恨着爹娘。
腳 着花盆,手扶着牆;兩眼不住的淚汪汪。
因為才郎挨了一趟打,打的奴渾身上下茄樣。
郎嗳!能舍這皮肉不舍親郎。
--《時興呀呀呦》 冤家要去難留下,滿滿斟上一杯茶。
這杯茶,留下冤家說句兒話:既要去,就該留下知心話;偷偷瞞瞞不是個常法。
到不如瞞着爹媽,逃走了罷!瞞着爹媽,逃走了罷! --《京都小曲鈔》 任何迫害,不會使青年人屈服,任何肉體的摧折,也不能熄滅他們心中争取自由的火焰,"能舍這皮肉不舍親郎",這就是他們的回答,"瞞着爹媽,逃走了罷",這就是他們的行動。
清代還有少數民族民歌和兒歌專集的刊行。
前者如《粵風》中後三卷的《瑤歌》、《苗歌》和《僮歌》。
作品多半是情歌,也反映了他們的一些習俗。
但由于是用漢字标音,雖經注釋,仍有不少難懂之處。
後得如鄭旭旦的《天籁集》和悟癡生的《廣天籁集》等兒歌集,它們是成年人向兒童傳授知識,訓練兒童語言的,一般句子較短,語言簡易流暢,适合兒童誦唱。
但其中亦有少數反映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