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彈詞鼓詞和民間歌曲
關燈
小
中
大
婚,後經奸人破壞,幾經波折,終于團圓的故事。
作品較成功地塑造了孟麗君這樣一個壓倒須眉的女子形象。
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裡,她竟位列三台,和男人一樣出入朝廷,議論朝政是非,辦理國家大事,并運用自己的才智為國家鏟除了叛國通敵的奸黨,恢複了忠良的名譽,這些都突出地體現了作者有意為婦女吐氣的願望,也是這部書動人之所在。
在藝術上,《再生緣》的情節比較離奇、曲折,作者圍繞孟麗君與皇甫少華的婚姻這一主線展開了一系列的矛盾鬥争,寫得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但由于作者的思想和藝術修養都不高,限制了作品的成就。
作品中正面人物形象大都是封建倫理觀念的體現者,缺乏理想的光輝。
孟麗君雖有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但她最高的理想仍舊是回到家庭去做一個賢妻良好。
并對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大加宣揚,因而大大損害了這一形象的完美。
《珍珠塔》在以才子佳人愛情為題材的彈詞中,是最為江南廣大人民所熟悉的一部。
書中叙述書生方卿因家貧求助姑母,遭到有錢的姑母的羞辰,表姐陳翠娥同情他,并私下贈給一個珍珠塔。
最後方卿中了狀元,他裝乞人模樣,到陳家唱道情,諷刺了姑母。
這部彈詞在揭露封建社會的世态炎涼方面有一定進步意義。
由于說唱藝人在深出中不斷加工,它在藝術上以描寫細緻、語言流利生動見長,不少片斷今天仍活在舞台上,深為群衆所喜愛。
彈詞中還有一類是根據民間傳說故事編成的,說唱白蛇與許仙戀愛故事的《義妖傳》就是這類作品中比較優秀的一部。
《義妖傳》的故事情節和《雷峰塔傳奇》基本相同,"義妖"即指白蛇幻化的白素貞。
她為了捍衛自己與許仙的愛情幸福,跟代表封建勢力的法海和尚展開了出生入死的鬥争,體現了我國人民特别是廣大婦女要求掙脫封建壓迫的強烈願望。
其他人物如法海的虛僞殘忍,許仙的誠實懦弱,小青的熱情爽快,也都有較好的描寫。
以上四部雖然是比較好的彈詞作品,但由于統治階級的利用,小市民意識的滲透,特别是作者本身的思想和藝術的局限,作品存在着大量的封建倫理的說教,不同程度的猥亵描寫。
在故事情節上也往往陳陳相因,總脫不掉才子佳人一見鐘情,私訂終身,經過波折而大團圓的俗套。
鼓詞主要流行于北方,它也是由陶真和詞話發展而來的,與詞話的關系更為直接。
今傳最早的鼓詞,是明天啟刊本《大唐秦王詞話》(一名《秦王演義》),寫的的唐太宗李世民征伐群雄統一中國的故事。
韻文為十字句,與鼓詞相同,隻是這時還不用鼓詞的名稱。
正式使用鼓詞這一名稱的,是明末清初的賈凫西,他的《木皮散人鼓詞》不是演述故事,是借用這一形式來抒發自己内心的不平,但正是這個事實說明至晚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鼓詞已經流行,并且已經轉而影響了文人的創作。
鼓詞也是韻文、散文相間的。
唱詞為七言或十言句,句式似較彈詞更為靈活。
鼓詞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又說又唱的成本大書,另一種是隻唱不說的小段。
習慣上,前者稱為鼓詞,後者稱為大鼓。
大鼓出現較晚,它是從鼓詞"摘唱"來的。
所謂"摘唱",即從鼓詞中摘取精彩的一段來演唱。
清中葉前後漸漸興盛,并有了專門為此創作的作品;于是它便與鼓詞正式分開,成為另一種曲藝形式。
鼓詞大部分是寫前代忠臣良将南征北戰的故事,其中雖有一些曆史的影響子,但絕大部分是虛構的,也還有不少神仙道化的描寫。
作品主要是寫朝廷上忠奸的鬥争和抵制外族入侵的戰争,雖然多是帝王将相的活動,卻我少反映了人民的愛憎和願望。
較有代表性的如《呼家将》(一名《肉丘墳》)等。
鼓詞中也有寫才子佳人戀愛故事的,較之彈詞同類的作品,一般來說篇幅要短小得多,風格也不同。
但仍未脫公子受難,小姐受苦,終于團圓的俗套,其中較好而影響較大的是《蝴蝶杯》,特别是"遊龜山"一段描寫,反映了勞動人民所遭受的壓迫和他們的反抗情緒,有一定意義。
還有一部分鼓詞是由文學名著改編的,根據小說的有《三國演義》、《水浒傳》、《聊齋志異》等,根據雜劇傳奇的有《窦娥冤》、《西廂記》、《白兔記》等。
這些鼓詞一般與原作出入不大,對這些文學名著的普及有很大作用。
子弟書是鼓詞的一個支流,大約創始于乾隆年間。
震鈞在《天咫偶聞》中說:"舊日鼓詞有所謂子弟書者,始創于八旗子弟。
其詞雅馴,其聲和緩,有東城調、西城調之分。
"由此可見它的來源和音樂上的特點。
子弟書的題材,除一部分直接從社會生活中吸收外,大部分也
作品較成功地塑造了孟麗君這樣一個壓倒須眉的女子形象。
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裡,她竟位列三台,和男人一樣出入朝廷,議論朝政是非,辦理國家大事,并運用自己的才智為國家鏟除了叛國通敵的奸黨,恢複了忠良的名譽,這些都突出地體現了作者有意為婦女吐氣的願望,也是這部書動人之所在。
在藝術上,《再生緣》的情節比較離奇、曲折,作者圍繞孟麗君與皇甫少華的婚姻這一主線展開了一系列的矛盾鬥争,寫得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但由于作者的思想和藝術修養都不高,限制了作品的成就。
作品中正面人物形象大都是封建倫理觀念的體現者,缺乏理想的光輝。
孟麗君雖有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但她最高的理想仍舊是回到家庭去做一個賢妻良好。
并對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大加宣揚,因而大大損害了這一形象的完美。
《珍珠塔》在以才子佳人愛情為題材的彈詞中,是最為江南廣大人民所熟悉的一部。
書中叙述書生方卿因家貧求助姑母,遭到有錢的姑母的羞辰,表姐陳翠娥同情他,并私下贈給一個珍珠塔。
最後方卿中了狀元,他裝乞人模樣,到陳家唱道情,諷刺了姑母。
這部彈詞在揭露封建社會的世态炎涼方面有一定進步意義。
由于說唱藝人在深出中不斷加工,它在藝術上以描寫細緻、語言流利生動見長,不少片斷今天仍活在舞台上,深為群衆所喜愛。
彈詞中還有一類是根據民間傳說故事編成的,說唱白蛇與許仙戀愛故事的《義妖傳》就是這類作品中比較優秀的一部。
《義妖傳》的故事情節和《雷峰塔傳奇》基本相同,"義妖"即指白蛇幻化的白素貞。
她為了捍衛自己與許仙的愛情幸福,跟代表封建勢力的法海和尚展開了出生入死的鬥争,體現了我國人民特别是廣大婦女要求掙脫封建壓迫的強烈願望。
其他人物如法海的虛僞殘忍,許仙的誠實懦弱,小青的熱情爽快,也都有較好的描寫。
以上四部雖然是比較好的彈詞作品,但由于統治階級的利用,小市民意識的滲透,特别是作者本身的思想和藝術的局限,作品存在着大量的封建倫理的說教,不同程度的猥亵描寫。
在故事情節上也往往陳陳相因,總脫不掉才子佳人一見鐘情,私訂終身,經過波折而大團圓的俗套。
鼓詞主要流行于北方,它也是由陶真和詞話發展而來的,與詞話的關系更為直接。
今傳最早的鼓詞,是明天啟刊本《大唐秦王詞話》(一名《秦王演義》),寫的的唐太宗李世民征伐群雄統一中國的故事。
韻文為十字句,與鼓詞相同,隻是這時還不用鼓詞的名稱。
正式使用鼓詞這一名稱的,是明末清初的賈凫西,他的《木皮散人鼓詞》不是演述故事,是借用這一形式來抒發自己内心的不平,但正是這個事實說明至晚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鼓詞已經流行,并且已經轉而影響了文人的創作。
鼓詞也是韻文、散文相間的。
唱詞為七言或十言句,句式似較彈詞更為靈活。
鼓詞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又說又唱的成本大書,另一種是隻唱不說的小段。
習慣上,前者稱為鼓詞,後者稱為大鼓。
大鼓出現較晚,它是從鼓詞"摘唱"來的。
所謂"摘唱",即從鼓詞中摘取精彩的一段來演唱。
清中葉前後漸漸興盛,并有了專門為此創作的作品;于是它便與鼓詞正式分開,成為另一種曲藝形式。
鼓詞大部分是寫前代忠臣良将南征北戰的故事,其中雖有一些曆史的影響子,但絕大部分是虛構的,也還有不少神仙道化的描寫。
作品主要是寫朝廷上忠奸的鬥争和抵制外族入侵的戰争,雖然多是帝王将相的活動,卻我少反映了人民的愛憎和願望。
較有代表性的如《呼家将》(一名《肉丘墳》)等。
鼓詞中也有寫才子佳人戀愛故事的,較之彈詞同類的作品,一般來說篇幅要短小得多,風格也不同。
但仍未脫公子受難,小姐受苦,終于團圓的俗套,其中較好而影響較大的是《蝴蝶杯》,特别是"遊龜山"一段描寫,反映了勞動人民所遭受的壓迫和他們的反抗情緒,有一定意義。
還有一部分鼓詞是由文學名著改編的,根據小說的有《三國演義》、《水浒傳》、《聊齋志異》等,根據雜劇傳奇的有《窦娥冤》、《西廂記》、《白兔記》等。
這些鼓詞一般與原作出入不大,對這些文學名著的普及有很大作用。
子弟書是鼓詞的一個支流,大約創始于乾隆年間。
震鈞在《天咫偶聞》中說:"舊日鼓詞有所謂子弟書者,始創于八旗子弟。
其詞雅馴,其聲和緩,有東城調、西城調之分。
"由此可見它的來源和音樂上的特點。
子弟書的題材,除一部分直接從社會生活中吸收外,大部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