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初戲曲作家

關燈
明末,東南沿海地區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人民反對封建掠奪的鬥争表現得更激烈;到了清兵入關,明王朝覆滅,又多次掀起了反清的鬥争。

    這些都加深了劇作家對現實的認識。

    而這裡又是從明中葉以來戲曲演出最盛的地區,從而使劇作家有可能更好地聯系舞台演出的要求來進行創作。

    以李玉為中心活動在蘇州地區的幾位戲劇家,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出現的。

    他們的作品中描寫重大曆史事件和當前政治鬥争的内容增加了,而描寫兒女風情的則相對地減少了。

    現實主義的描繪加強了,而浪漫主義色彩則相對地淡薄了。

    此外,尚有部分作家借戲曲來抒發個人的情緒,吳偉業和尤侗的作品是這方面的代表。

    稍後的洪昇、孔尚任(将分章介紹),繼承了他們的成就而又有新的發展。

     适應舞台表演藝術和戲曲創作的發展,從明中葉以來,戲曲理論的專著增多了,李漁更多地總結了這方面的經驗。

     第一節 李玉和他的同派作家 李玉(1591?-1671?),字玄玉,别号蘇門嘯侶,江蘇吳縣人。

    吳偉業《北祠廣正譜序》說他在明末"連厄于有司",到清初"絕意仕進",緻力于戲曲創作。

    相傳他一共編寫了六十多個劇本,現已發現的有十七種,又有與人合作的三種。

    此外,他還改定了徐于室的《北詞廣正譜》。

     他在明末的作品以"一笠庵四種曲",即《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占花魁》為最有名。

    其中《一捧雪》、《占花魁》的成就較高。

    《一捧雪》寫嚴世蕃為謀取玉杯"一捧雪"迫害莫懷古的故事。

    相傳王世貞的父親王抒藏有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嚴世蕃命蘇州裱褙湯勤去索取,王抒以假圖代替,後竟因此遭到誣陷,《一捧雪》就是影射此事而作的。

    《占花魁》的本事出于拟話本《賣油郎獨占花魁》。

    它保留了原作的主題和情節,反映的社會面卻更廣闊了。

    《人獸關》寫桂薪的忘恩負義,《永團圓》寫江納的貪富欺貧。

    這些作品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描寫統治階級醜惡的精神面貌相當深刻。

    如湯勤就是《一捧雪》中寫得最成功的人物。

    他為了巴結權貴,完全忘記了當年落魄潦倒時曾受到莫懷古的救濟,竟至賣友求榮,屢次出謀獻策,要害死莫懷古,謀奪莫懷古的愛妾雪豔娘。

    此外如《永團圓》中的江納、賈舍,《人獸關》中的桂薪、尤滑稽等人物也都有十分細緻的描繪。

    然而作品的正面人物則大多是封建道德的化身,是作者封建說教的傳聲筒。

    《一捧雪》中的莫懷古是個利欲熏心、糊塗透頂的官少爺。

    他的仆人莫誠,作者是把他作為湯勤的對立面來描寫的,但實際上是個忠順的奴才。

    《人獸關》更把當時封建地主階級的"炎涼異勢,負德背恩"看成是他們"獸心人面",不顧生死輪回的結果,因而以觀音的"慈引"開場,以閻王的判桂薪妻子變狗結束,散布了宗教迷信的思想。

    《占花魁》中的秦種、王美娘,繼承了話本小說的成就,寫得較好,如秦種對王美娘的關懷體貼,王美娘對萬俟公子的反抗等片段,但作者把他們寫成宦家子女,并以雙雙"榮蔭"結束,就未免庸俗。

    從李玉前期作品看來,他雖然熟悉當時的人情世态與舞台藝術,有可能寫出一些既有一定的現實内容,又符合舞台演出要求的作品,而他的封建正統觀念,卻大大局限了他的成就。

     經過了清兵的南下,明朝的覆亡,李玉對現實的認識有一定的提高。

    他在清初寫成的《萬裡圓》、《千鐘祿》、《清忠譜》等,思想内容和藝術成就一般都超過了早期的作品。

    《萬裡圓》寫清初黃向堅萬裡尋父的故事。

    黃父是明末到雲南作官的,在作者極力寫他的孝行的同時,反映了當時動蕩的社會現實,揭露了南明王朝的腐敗和清軍的暴行。

    《千鐘祿》即《千忠會》,又名《千忠戮》。

    寫明燕王朱棣為搶奪帝位,舉兵攻陷南京,建文帝喬裝和尚逃亡各地的故事。

    作者描述了文臣武将各自逃生的混亂場面和建文帝的逃亡生活,并且寫出了燕王殘暴的屠殺,在當時都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這些作品的部分曲文蒼涼凄楚,如《千鐘祿》寫建文帝逃亡中所唱的[傾杯玉芙蓉]: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四大皆空相。

    曆盡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疊疊高山,滾滾長江。

    但見那寒雲慘霧和愁織,受不盡苦風凄雨帶怨長!雄城壯,看江山無恙,誰識我一瓢一笠到襄陽。

     這支曲子在當時流傳很廣,有"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的俗諺(注:"不提防"指《長生殿彈詞》中的[一枝花]"不提防馀年值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