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初詩文詞

關燈
清明欲禁煙。

    殘月殘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 此外如《高郵雨泊》、《雨中度故關》以及傳誦一時的《秋柳》等詩,大抵以神韻風緻見長。

    當然,他的詩歌的藝術風格還是有發展的,特别入蜀以後,近體如《晚登夔府城樓望八陣圖》、《灌西谒少陵先生祠》、《三闾大夫廟》、《漫興》、《苻離吊穎川侯傅公》,以及古體如《文姬歸漢圖》、《送洪昉思由大梁之武康》等,沉雄俊爽,風格接近杜韓。

    總之,王士祯的詩對于糾正專學盛唐的膚廓、晚唐的缛麗和宋人以議論、學問為詩的偏向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他強調神韻,容易流為空調;過求典雅,反緻淹沒性靈。

    因此,他所提倡的藝術風格,事實上成為脫離現實、掩飾空虛的借口,招緻了當時和後來不少的批評和反對。

    而專事修飾外表,忽略内容,卻正是适應清朝統治者粉飾現實的需要。

    從顧炎武到王士祯,我們看到清初詩風從現實主義到形式主義的轉變。

     繼王士祯之後以詩名者,還有查慎行和趙執信。

    查慎行(1651-1728),字夏重,号初白,浙江海甯人。

    康熙舉人,官編修。

    他早年從軍西南,又遍遊南北,凡地方風物、人民生活以及山川形勢,多見于詩篇,既供奉内廷,脫離現實,詩風稍變。

    他的《麻陽運船行》寫西南用兵,人民轉運糧草的苦難;《偏橋田家行》寫軍隊縱馬吃稻苗并連根踏毀的慘狀;《養蠶行》和《麥無秋行》寫田家蠶麥歉收複遭到剝削的痛苦。

    他的五七言古詩得力于蘇轼,辭意宛轉暢達,如《月夜自湖口泛舟還湓城》、《高斯億畫竹》等。

    近體頗學陸遊,如《夜觀燒山》雲:"赤幟千人争趙壁,火牛百道走燕軍。

    危時莫以烽為戲,我意方憂玉亦焚。

    "運意靈活,屬對自然。

    又如《題社集後》雲: 漂泊西南且未還,幾曾蒿目委時艱。

    三重茅底床床漏,突兀胸中屋萬間。

     凝練有力,風格逼近劍南。

    他曾說:"平生怕拾揚劉唾,甘讓西昆号作家"(《自題癸未以後詩藁》)。

    大抵查慎行的詩以白描見長,不尚灌麗,"得宋人之長而不染其弊"。

    趙執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山東益都人。

    康熙進士,官贊善。

    論詩與王士祯不合,著《談龍錄》以譏之。

    主張詩中有人,詩外有事,以意為主,言語為役。

    "主強而役弱,則無令不從"。

    這都是正确的見解,擊中了漁洋的要害。

    他有很多反映人民疾苦和被迫暴動的詩,如《後紀蝗》、《大堤歎》、《刈麥二十韻》、《水車怨》、《詛雨師》、《氓入城》等。

    也有一些諷刺地方官吏的詩,如《土木偶》、《吳民多》、《獍雲謠》等。

    《蓬萊閣望諸島歌》、《大風登海鏡亭觀潮》、《太白酒樓歌》等都是很出色的詩篇。

    又如《張曲江祠》雲:"丞相祠前古木齊,舊開關路俯丹梯。

    (注:梅關是張九齡開元初奉敕所開。

    )君王底事憂南越,不遣經營劍閣西?"代表他的清新峭拔,思路 刻的詩風。

     此外清初詩人還有毛奇齡、朱彜尊、宋荦、顧景星、吳雯等。

    而朱彜尊的詞更有名。

     第三節 清初的詞派和詞人 詞發展到南宋已達到高峰。

    元代散曲流行,詞乃退居次要地位。

    白樸、薩都剌、張翥等較有名,而張氏《蛻岩詞》為尤著。

    明人詞多率意之作。

    楊慎、王世貞稍突出,而成就不高。

    惟明末陳子龍是一個優秀作家,王士祯稱其《幽蘭》、《湘真》諸集,"意内言外,已無遺議"。

    可以說是明詞冠軍。

    清初詞人輩出,成就亦多突過元明,詞學又呈現複興氣象。

     朱彜尊(1629-1709),字錫鬯,浙江秀水(今嘉興縣)人,康熙中,以布衣應博學鴻儒考試,為翰林院檢讨,官日講起居注。

    他博學工詩,又工為詞,曾纂輯唐宋金元詞五百馀家為《詞綜》,為詞的研究和創作提供重要資料。

    他是所謂浙派詞家代表。

    其詞以姜夔、張炎為宗,多在字句聲律方面用工夫。

    他自己曾說:"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解珮令]《自題詞集》)。

    他的詠物懷古之作往往有所寄托,如[長亭怨]《雁》、[賣花聲]《雨花台》、[風蝶令]《石城懷古》等,顯然都和感慨明亡有關。

    此外還有很多豔詞,李符以為"托旨遙深","一歸雅正,不若屯田《樂章》徒以香澤為工者"(《江湖載酒集序》),其實這種"勸百諷一"的寫法是不足取的。

    但朱彜尊的詞,字琢句練,精工隽永,藝術上的成就還是不可忽視的。

    同時有李良年、李符、沈 日、沈岸登、龔翔麟,都善為詞,大抵亦以姜、張為宗,與彜尊号浙江六家。

     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南宜興人。

    康熙中,應博學鴻儒試,官翰林院檢讨。

    工詩及骈散文,尤長于詞,曾與朱彜尊合刻一稿,名《朱陳村詞》,故又并稱朱陳。

    他作詞極富,多至一千八百首。

    其詞模仿蘇辛,以壯語著稱,尤于稼軒為近。

    他有些詞反映民間疾苦,具有社會現實意義。

    如[賀新郎]《纖夫詞》寫軍隊征發民夫拉纖,弄得"闾左騷然雞狗,裡正前團催後保,盡纍鎖系空倉後"。

    又如[虞美人]《無聊》雲: 無聊笑撚花枝說:處處鵑啼血。

    好花須映好樓台,休傍秦關蜀棧戰場開。

     倚樓極目添愁緒,更對東風語:好風休簸戰旗紅,早送鲥魚如雪過江東。

     那時清朝統治者正在川陝一帶鎮壓反抗者,作者所表現的思想情緒,就是這一現實的反映。

    他的詞無論小令長調,多以豪情盛氣出之。

    小令如[醉太平]《江口醉後作》、《夜宿臨洺驿》等阕,長調如[滿江紅]《汴京懷古》、《秋日經信陵君祠》等阕都可以代表迦陵詞的主要風格。

    《汴京懷古》中有幾首歌頌義俠,貶抑帝王,反對以成敗論人,也有一定意義。

    不過他的詞豪放有馀,沉厚不足,往往劍拔弩張,缺乏必要的含蓄。

    當然,他的詞還有另外一面,例如[喝火令]《偶憶》有雲:"如今庭院隔天涯。

    記得沿街一樹粉梨花,記得花陰微露幾扇綠窗紗。

    "兼有秦、柳風調。

     清初詞人較有成就的還有納蘭性德(1655-1685)。

    他原名成德,字容若。

    滿洲正黃旗人。

    他是一個貴族公子,工為詞,直抒胸臆,自然流麗,風格頗近李煜。

    因任康熙皇帝侍衛,多次奉命出塞,其中部分抒寫邊塞生活的小令,較為特色,如[菩薩蠻]: 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

    夢好莫催醒,由他好處行。

    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

    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

     與他風格相近的作家有佟世南、顧貞觀等。

    佟亦滿洲人,詞亦纏綿婉約。

    顧無錫人,他的[賀新郎]《寄吳漢槎甯古塔以詞代書》三痊尤為人所傳誦。

    此外詞人尚多,有曹貞吉、蔣景祁等;詩人能詞者,則有吳偉業、王士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