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初詩文詞
關燈
小
中
大
洪承疇戰敗降清,甘心為敵人效勞,消滅抗清力量。
詩中寫道:"出身憂勞緻将相,征蠻建節重登壇,還憶往時舊部曲,喟然歎息摧心肝。
"含有諷刺之意。
《圓圓曲》寫吳三桂為了奪回愛妾,不惜叛國投敵,合兵反擊李自成農民軍的事。
詩中一開頭就說:"恸哭六軍皆缟素,沖冠一怒為紅顔。
"這是直寫。
篇末又雲:"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
"委婉中亦含有諷刺,頗為世所傳誦。
這些詩通過各種重要題材,反映了興亡大事,有一定的意義。
但由于作者本身的污點,對于洪承疇、吳三桂這樣的民族叛徒,不敢明白揭露他們的罪狀,加以口誅筆伐,特别像《圓圓曲》一篇,隻是作為一件風流韻事來描摹、詠歎,模糊了其中更重要的主題思想,同時也誣蔑了農民軍。
這些都是嚴重的缺點。
至于歌行一體,作者最為擅場,其藝術風格誠然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稱"格律本乎四傑,而情韻為深;叙述類乎香山,而風華為勝"。
且文詞清麗,音節調諧,既微婉含蓄,又沉着痛快,構成吳氏詩歌特别是七言歌行的藝術特色。
但他的七言古詩往往辭費而欠簡練,又好用典故,使意義隐晦不明,且常有不甚切當或字句不穩之病。
吳偉業還有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詩篇,如《蘆洲行》、《直溪吏》寫當時官府追捕的酷虐,《捉船行》、《馬草行》寫虎狼吏役勒索的無厭,《堇山兒》、《臨頓兒》寫亂離年代兒童被虜掠、被出賣的慘劇。
以上六篇是仿杜甫的"三吏"、"三别"而作的,而《堇山兒》更接近古樂府。
吳偉業還有不少律詩寫時事,如以《讀史雜感》為題的五律十六首,以《雜感》為題的七律二十一首,及以《揚州》為題的七律四首等,感慨興亡,關心時事,蒼涼激楚,凝練深沉。
各舉一例如下: 漫說黃龍府,須愁朱雀桁。
三軍朝坐甲,十客夜傳觞。
王氣矜天塹,邊書棄禦床。
江州陳戰艦,不敢下浔陽。
--《讀史雜感》 聞說朝廷罷上都,中原民困尚難蘇。
雪深六月天圍塞,雨漲千村地入湖。
瀚海波濤飛戰艦,禁城宮阙起浮屠。
關山到處愁征調,願賜三軍所過租。
--《雜感》 清初較早的詩人還有宋琬和施閏章,号南施北宋。
宋琬(1614-1673),字玉叔,号荔裳,山東萊陽人。
順治進士,官至四川按察吏。
他曾被人誣告下獄,拘囚三年,險遭不測之禍,故集中感傷憂患之作特别多,如《感懷》、《聽鐘鳴》、《悲落葉》、《寫哀》、《九哀歌》等,極悲憤沉痛。
他的《義虎行》是一首長篇叙事詩,它和王猷定的《義虎記》是同一題材故事,描寫很細緻。
他的詩五言古歌行較勝,王士祯以為"間闖杜韓之奧"。
七律好作壯語,頗拟放翁,如"九曲流從星宿海,五陵煙鎖帝王都"(《登西嶽廟萬壽閣》)、"少華西來朝白帝,太行東望走黃河"(《登華山雲台峰》)等句,對仗工穩,音調和諧。
施閏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江南宣城人。
順治進士。
康熙中,應試博學鴻儒,為翰林院侍進。
他官江西參議時,正當大亂之後,地方殘破,天災人禍,十分慘重。
而政府急征軍糧,限期迫促,他親眼看到這種情況,寫了《湖西行》、《大阬歎》、《臨江憫旱》等詩,反映了人民的苦難,同時也流露了對人民的同情。
在《浮萍兔絲篇》裡寫一個士兵和一個平民途中巧遇,各還其妻的故事,也是那時的苦難社會中一個悲慘的小鏡頭。
施閏章長于五言詩,例如《太白祠》雲: 太白騎鲸去,空留采石祠。
當軒千裡水,繞屋萬松枝。
山月長清夜,江雲無盡時。
誰将一尊酒,把臂共論詩! 又如"沿溪路不盡,忽接溪上山。
溪山相與綠,黃鳥時關關"(《尋紫陽山遇雨》)、"微雨洗山月,白雲生客衣"(《雨宿壇院》)等句,寫景抒情,接近王(維)、韋(應物),代表施氏詩的主要風格,與宋琬的磊落雄健的詩風不同。
清初詩人以王士祯為最著名。
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恒台縣)人。
順治進士,官至刑部尚書。
他少年時即以詩名。
他論詩以神韻為宗,大抵出于嚴羽"妙悟"、"興趣"之說,而以"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為詩的最高境界。
認為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和孟浩然的《晚泊浔陽望廬山》二詩"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無迹可求",可比畫家"逸品"(《分甘馀話》)。
他反對當時依附盛唐的詩人專學"九天阊阖"、"萬國衣冠"的"空殼子"、"大帽子",自以為"高華"、"壯麗",于是選錄王維以下四十二人的詩為《唐賢三昧集》,目的是為了"剔出盛唐真面目與世人看"(《然燈紀聞》)。
同時他也反對豔麗的詩風,企圖"救之以陶韋,以幾于蘇李",認為"欲反古者,必自五言始。
"(《師友詩傳錄》)。
他的《論詩絕句》也說:"風懷澄淡推韋柳,佳處多從五字求。
"可見王士祯的愛好,主要是傾向王孟韋柳一派,他的詩歌正是按照他自己的主張來進行創作的。
王士祯一生大半處于清政權漸趨鞏固的時代。
他早期還有少數反映社會現實、同情人民疾苦的詩篇,如《養馬行》、《春不雨》、《蠶租行》等;也有一些感慨前朝往事的,如《淮安新城有感》、《秦淮雜詩》等。
這些詩措詞多隐約吞吐,已缺乏清初遺民那樣的戰鬥精神。
中年以後的作品則以歌頌朝廷威德,流連風景,詠懷古迹,以及應酬贈答為多,雖間有諷刺或寄托總的傾向則是脫離現實,缺乏社會内容的。
但由于他的愛好和藝術修養,他的詩歌創作還是有一定的特點和成就。
例如《青山》雲:"晨雨過青山,漠漠寒煙織。
不見秣陵城,坐愛秋江色。
"《惠山下鄒流绮過訪》雲:"雨後明月來,照見山下路。
人語隔溪煙,借問停舟處。
"這類小詩正如他自己所說,"皆一時伫興之言",其妙處就是天然不可湊泊。
王(維)、裴(迪)《辋川集》中五言絕句往往有得意忘言之妙,他所努力追求的意境也就在此。
又如《碧雲詩》一首: 入寺聞雨,群峰方夕陽。
流泉自成響,林壑坐生涼。
竹覆春前雪,花寒劫外香。
湯休何處是,空望碧雲長! 寫景俯拾即是,如在目前,神韻天然,風格接近王孟。
又如《真州絕句》雲: 江鄉春事最堪憐,寒食
詩中寫道:"出身憂勞緻将相,征蠻建節重登壇,還憶往時舊部曲,喟然歎息摧心肝。
"含有諷刺之意。
《圓圓曲》寫吳三桂為了奪回愛妾,不惜叛國投敵,合兵反擊李自成農民軍的事。
詩中一開頭就說:"恸哭六軍皆缟素,沖冠一怒為紅顔。
"這是直寫。
篇末又雲:"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
"委婉中亦含有諷刺,頗為世所傳誦。
這些詩通過各種重要題材,反映了興亡大事,有一定的意義。
但由于作者本身的污點,對于洪承疇、吳三桂這樣的民族叛徒,不敢明白揭露他們的罪狀,加以口誅筆伐,特别像《圓圓曲》一篇,隻是作為一件風流韻事來描摹、詠歎,模糊了其中更重要的主題思想,同時也誣蔑了農民軍。
這些都是嚴重的缺點。
至于歌行一體,作者最為擅場,其藝術風格誠然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稱"格律本乎四傑,而情韻為深;叙述類乎香山,而風華為勝"。
且文詞清麗,音節調諧,既微婉含蓄,又沉着痛快,構成吳氏詩歌特别是七言歌行的藝術特色。
但他的七言古詩往往辭費而欠簡練,又好用典故,使意義隐晦不明,且常有不甚切當或字句不穩之病。
吳偉業還有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詩篇,如《蘆洲行》、《直溪吏》寫當時官府追捕的酷虐,《捉船行》、《馬草行》寫虎狼吏役勒索的無厭,《堇山兒》、《臨頓兒》寫亂離年代兒童被虜掠、被出賣的慘劇。
以上六篇是仿杜甫的"三吏"、"三别"而作的,而《堇山兒》更接近古樂府。
吳偉業還有不少律詩寫時事,如以《讀史雜感》為題的五律十六首,以《雜感》為題的七律二十一首,及以《揚州》為題的七律四首等,感慨興亡,關心時事,蒼涼激楚,凝練深沉。
各舉一例如下: 漫說黃龍府,須愁朱雀桁。
三軍朝坐甲,十客夜傳觞。
王氣矜天塹,邊書棄禦床。
江州陳戰艦,不敢下浔陽。
--《讀史雜感》 聞說朝廷罷上都,中原民困尚難蘇。
雪深六月天圍塞,雨漲千村地入湖。
瀚海波濤飛戰艦,禁城宮阙起浮屠。
關山到處愁征調,願賜三軍所過租。
--《雜感》 清初較早的詩人還有宋琬和施閏章,号南施北宋。
宋琬(1614-1673),字玉叔,号荔裳,山東萊陽人。
順治進士,官至四川按察吏。
他曾被人誣告下獄,拘囚三年,險遭不測之禍,故集中感傷憂患之作特别多,如《感懷》、《聽鐘鳴》、《悲落葉》、《寫哀》、《九哀歌》等,極悲憤沉痛。
他的《義虎行》是一首長篇叙事詩,它和王猷定的《義虎記》是同一題材故事,描寫很細緻。
他的詩五言古歌行較勝,王士祯以為"間闖杜韓之奧"。
七律好作壯語,頗拟放翁,如"九曲流從星宿海,五陵煙鎖帝王都"(《登西嶽廟萬壽閣》)、"少華西來朝白帝,太行東望走黃河"(《登華山雲台峰》)等句,對仗工穩,音調和諧。
施閏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江南宣城人。
順治進士。
康熙中,應試博學鴻儒,為翰林院侍進。
他官江西參議時,正當大亂之後,地方殘破,天災人禍,十分慘重。
而政府急征軍糧,限期迫促,他親眼看到這種情況,寫了《湖西行》、《大阬歎》、《臨江憫旱》等詩,反映了人民的苦難,同時也流露了對人民的同情。
在《浮萍兔絲篇》裡寫一個士兵和一個平民途中巧遇,各還其妻的故事,也是那時的苦難社會中一個悲慘的小鏡頭。
施閏章長于五言詩,例如《太白祠》雲: 太白騎鲸去,空留采石祠。
當軒千裡水,繞屋萬松枝。
山月長清夜,江雲無盡時。
誰将一尊酒,把臂共論詩! 又如"沿溪路不盡,忽接溪上山。
溪山相與綠,黃鳥時關關"(《尋紫陽山遇雨》)、"微雨洗山月,白雲生客衣"(《雨宿壇院》)等句,寫景抒情,接近王(維)、韋(應物),代表施氏詩的主要風格,與宋琬的磊落雄健的詩風不同。
清初詩人以王士祯為最著名。
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恒台縣)人。
順治進士,官至刑部尚書。
他少年時即以詩名。
他論詩以神韻為宗,大抵出于嚴羽"妙悟"、"興趣"之說,而以"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為詩的最高境界。
認為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和孟浩然的《晚泊浔陽望廬山》二詩"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無迹可求",可比畫家"逸品"(《分甘馀話》)。
他反對當時依附盛唐的詩人專學"九天阊阖"、"萬國衣冠"的"空殼子"、"大帽子",自以為"高華"、"壯麗",于是選錄王維以下四十二人的詩為《唐賢三昧集》,目的是為了"剔出盛唐真面目與世人看"(《然燈紀聞》)。
同時他也反對豔麗的詩風,企圖"救之以陶韋,以幾于蘇李",認為"欲反古者,必自五言始。
"(《師友詩傳錄》)。
他的《論詩絕句》也說:"風懷澄淡推韋柳,佳處多從五字求。
"可見王士祯的愛好,主要是傾向王孟韋柳一派,他的詩歌正是按照他自己的主張來進行創作的。
王士祯一生大半處于清政權漸趨鞏固的時代。
他早期還有少數反映社會現實、同情人民疾苦的詩篇,如《養馬行》、《春不雨》、《蠶租行》等;也有一些感慨前朝往事的,如《淮安新城有感》、《秦淮雜詩》等。
這些詩措詞多隐約吞吐,已缺乏清初遺民那樣的戰鬥精神。
中年以後的作品則以歌頌朝廷威德,流連風景,詠懷古迹,以及應酬贈答為多,雖間有諷刺或寄托總的傾向則是脫離現實,缺乏社會内容的。
但由于他的愛好和藝術修養,他的詩歌創作還是有一定的特點和成就。
例如《青山》雲:"晨雨過青山,漠漠寒煙織。
不見秣陵城,坐愛秋江色。
"《惠山下鄒流绮過訪》雲:"雨後明月來,照見山下路。
人語隔溪煙,借問停舟處。
"這類小詩正如他自己所說,"皆一時伫興之言",其妙處就是天然不可湊泊。
王(維)、裴(迪)《辋川集》中五言絕句往往有得意忘言之妙,他所努力追求的意境也就在此。
又如《碧雲詩》一首: 入寺聞雨,群峰方夕陽。
流泉自成響,林壑坐生涼。
竹覆春前雪,花寒劫外香。
湯休何處是,空望碧雲長! 寫景俯拾即是,如在目前,神韻天然,風格接近王孟。
又如《真州絕句》雲: 江鄉春事最堪憐,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