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明中葉後其他長篇小說
關燈
小
中
大
。
命拘于驿舍,絕其飲食。
朱亥曰:"吾受信陵君知遇,當以死報之!"乃以頭觸屋柱,柱折而頭不破。
于是以手自探其喉,絕咽而死。
在這樣誇張的描寫裡,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粗豪義勇的人物形象。
其他如"弦高假命犒秦軍"、"圍下宮程嬰匿孤"、"西門豹喬送河伯婦"等故事,表現了我國人民傳統的美好品質,都具有積極意義。
但是作者原意要将它寫成一部令人"引為法誡"的曆史演義,對它的文學性總的說來注意不夠,所以作品的主要成就還在于對普及這個英雄輩出時代的曆史知識。
這時期較好的曆史演義,尚有甄偉的《西漢演義》。
《西漢演義》中有些描寫是很有意義的,如寫劉邦在伐秦過程中,由于招賢納士、修明政治、嚴肅軍紀,因此深得民心,終于取得勝利;而項羽狂妄自大,恣意殺掠人民,大失民心,隻能以失敗告終。
在英雄傳奇小說方面,這時期産生的作品很多是通過隋末農民起義、唐末五代的分裂、宋代抗遼抗金的戰争等,塑造了系列的英雄形象。
這些英雄人物原來就在民間廣泛流傳,受到人民的熱愛和尊敬。
成書後,大都保存了民間傳說的精彩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願望。
其中影響較大的《北宋志傳》。
《北宋志傳》的作者熊大木,嘉靖時書坊主人,是英雄傳奇小說較早的作者,在《北宋志傳》以外還編有《西漢志傳》、《東漢志傳》、《唐書志傳》、《大宋演義中興英烈傳》等,對英雄傳奇小說的發展,起過重要作用。
《北宋志傳》把自南宋到來流傳的楊家将故事定型化了,為故事的再創造保存了豐富的材料。
小說通過北宋楊業一家世代抵抗契丹的忠勇事迹,贊揚了曆史上的民族英雄;譴責破壞抗敵事業的叛賣行為。
小說包括幽州大戰,楊業撞死李陵碑,楊六郎把守三關口,十二寡婦征西等故事,描寫了衆多的英雄形象。
如老英雄楊業,骁勇善戰,威震四方,連契丹的蕭太後也稱贊他:"久聞此老号楊無敵,名不虛傳。
"後因奸臣潘仁美的陷害,身困重圍,頭撞李陵碑壯烈殉國。
但楊氏一門卻更堅強樂觀,不問男婦老幼,前仆後繼地跨上衛國殺敵的最前線。
作品中不僅着力渲染了楊六郎的英雄事迹,而且比較突出地描紛了楊門女将的群像,這在我國古典小說中是個可貴的創造,特别楊令婆、穆桂英的赤膽忠心、智勇雙全,閃耀着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
書中綠林豪傑出身的孟良、焦贊也是人們所喜愛的草莽英雄的形象。
但是,《北宋志傳》裡所表現的愛國思想和忠君思想是緊緊糾纏在一起的。
這些王公大将、诰命夫人,他們為國效勞是以忠君觀念為基礎的,這和人民大衆所表現的愛國主義思想還是有所不同的。
全書藝術上比較粗糙:人物性格不夠鮮明、生動,情節缺少提煉,甚至有前後不一緻的地方,以及某些迷信、荒誕的描寫,這些都影響到它的文學價值。
此外,較好的英雄傳奇小說還有吉衣主人的《隋史遺文》和無名氏的《英烈傳》等。
《隋史遺文》屬于"說唐"小說系統,作品以亂世英雄秦瓊為中心人物,把隋炀帝、唐太宗等皇帝放在次要地位,标志着說唐故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英烈傳》在演說朱元璋發迹變泰的故事中,寫了他和開國臣僚在發迹之前的一些豪俠行為,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第二節 封神演義和其他神魔小說 明末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特别尖銳。
統治階級内部的分化,也更厲害。
以"婁東二張"(張溥、張采)為首的"複社",是和閹黨鬥争的東林黨的繼續。
在抗清鬥争中,複社人物大都壯烈殉國,或退隐山林不與清廷合作,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複社在文學上主張複古,推崇"七子",但現實的鬥争使許多作家改變了作風,寫下了慷慨激昂、光輝燦爛的愛國主義作品。
張溥(1601-1640)是"複社"的創始人和領袖。
字天如,太倉人,崇祯四年進士。
明末有許多文社;複社"大約本于應社",集合許多小社而成。
它以複興古學、務為有用相号召,大約成立于熹宗天啟末。
它的規模很大,"春秋之集,衣冠盈路"。
"社集之日,胥闾之間,維舟六七裡,平廣可渡,一城出觀,無不知有複社者&
命拘于驿舍,絕其飲食。
朱亥曰:"吾受信陵君知遇,當以死報之!"乃以頭觸屋柱,柱折而頭不破。
于是以手自探其喉,絕咽而死。
在這樣誇張的描寫裡,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粗豪義勇的人物形象。
其他如"弦高假命犒秦軍"、"圍下宮程嬰匿孤"、"西門豹喬送河伯婦"等故事,表現了我國人民傳統的美好品質,都具有積極意義。
但是作者原意要将它寫成一部令人"引為法誡"的曆史演義,對它的文學性總的說來注意不夠,所以作品的主要成就還在于對普及這個英雄輩出時代的曆史知識。
這時期較好的曆史演義,尚有甄偉的《西漢演義》。
《西漢演義》中有些描寫是很有意義的,如寫劉邦在伐秦過程中,由于招賢納士、修明政治、嚴肅軍紀,因此深得民心,終于取得勝利;而項羽狂妄自大,恣意殺掠人民,大失民心,隻能以失敗告終。
在英雄傳奇小說方面,這時期産生的作品很多是通過隋末農民起義、唐末五代的分裂、宋代抗遼抗金的戰争等,塑造了系列的英雄形象。
這些英雄人物原來就在民間廣泛流傳,受到人民的熱愛和尊敬。
成書後,大都保存了民間傳說的精彩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願望。
其中影響較大的《北宋志傳》。
《北宋志傳》的作者熊大木,嘉靖時書坊主人,是英雄傳奇小說較早的作者,在《北宋志傳》以外還編有《西漢志傳》、《東漢志傳》、《唐書志傳》、《大宋演義中興英烈傳》等,對英雄傳奇小說的發展,起過重要作用。
《北宋志傳》把自南宋到來流傳的楊家将故事定型化了,為故事的再創造保存了豐富的材料。
小說通過北宋楊業一家世代抵抗契丹的忠勇事迹,贊揚了曆史上的民族英雄;譴責破壞抗敵事業的叛賣行為。
小說包括幽州大戰,楊業撞死李陵碑,楊六郎把守三關口,十二寡婦征西等故事,描寫了衆多的英雄形象。
如老英雄楊業,骁勇善戰,威震四方,連契丹的蕭太後也稱贊他:"久聞此老号楊無敵,名不虛傳。
"後因奸臣潘仁美的陷害,身困重圍,頭撞李陵碑壯烈殉國。
但楊氏一門卻更堅強樂觀,不問男婦老幼,前仆後繼地跨上衛國殺敵的最前線。
作品中不僅着力渲染了楊六郎的英雄事迹,而且比較突出地描紛了楊門女将的群像,這在我國古典小說中是個可貴的創造,特别楊令婆、穆桂英的赤膽忠心、智勇雙全,閃耀着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
書中綠林豪傑出身的孟良、焦贊也是人們所喜愛的草莽英雄的形象。
但是,《北宋志傳》裡所表現的愛國思想和忠君思想是緊緊糾纏在一起的。
這些王公大将、诰命夫人,他們為國效勞是以忠君觀念為基礎的,這和人民大衆所表現的愛國主義思想還是有所不同的。
全書藝術上比較粗糙:人物性格不夠鮮明、生動,情節缺少提煉,甚至有前後不一緻的地方,以及某些迷信、荒誕的描寫,這些都影響到它的文學價值。
此外,較好的英雄傳奇小說還有吉衣主人的《隋史遺文》和無名氏的《英烈傳》等。
《隋史遺文》屬于"說唐"小說系統,作品以亂世英雄秦瓊為中心人物,把隋炀帝、唐太宗等皇帝放在次要地位,标志着說唐故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英烈傳》在演說朱元璋發迹變泰的故事中,寫了他和開國臣僚在發迹之前的一些豪俠行為,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第二節 封神演義和其他神魔小說 明末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特别尖銳。
統治階級内部的分化,也更厲害。
以"婁東二張"(張溥、張采)為首的"複社",是和閹黨鬥争的東林黨的繼續。
在抗清鬥争中,複社人物大都壯烈殉國,或退隐山林不與清廷合作,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複社在文學上主張複古,推崇"七子",但現實的鬥争使許多作家改變了作風,寫下了慷慨激昂、光輝燦爛的愛國主義作品。
張溥(1601-1640)是"複社"的創始人和領袖。
字天如,太倉人,崇祯四年進士。
明末有許多文社;複社"大約本于應社",集合許多小社而成。
它以複興古學、務為有用相号召,大約成立于熹宗天啟末。
它的規模很大,"春秋之集,衣冠盈路"。
"社集之日,胥闾之間,維舟六七裡,平廣可渡,一城出觀,無不知有複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