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湯顯祖
關燈
小
中
大
女事,予稍更而演之。
"這"杜太守事"實際就是現在還被保留在《重刻增補燕居筆記》裡的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
它寫南宋光宗時南雄太守杜寶的女兒麗娘遊園歸來,感夢而亡。
她自畫的小影為後任柳太守的兒子柳夢梅所得。
柳日夜思慕,遂和麗娘鬼魂幽會,并禀告父母,發冢還魂成親。
這篇話本小說的後半雖比較簡單,但前半關于杜麗娘遊園、尋夢、寫像等的描繪,已相當細緻,并為《牡丹亭》所吸收。
《牡丹亭》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義。
它的浪漫主義特色首先在通過"夢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節表現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
杜麗娘所追求的理想在當時的現實環境裡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可是在夢想、魂遊的境界裡,她終于擺脫了種種封建禮教的束縛,改變了一個大家閨秀的軟弱性格,實現了自己所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望。
例如在《驚夢》裡,杜麗娘在夢裡和柳夢梅相見。
"真個是千般愛惜,萬種溫存";醒來之後卻是母親的一頓唠叨。
又如在《冥判》裡,杜麗娘還敢于向閻王殿下的胡判官訴說她感夢而亡的全部經過,還得了判官的允許自由自在地去尋找夢裡的情人,而在還魂之後,她的親爹卻不認她作女兒,更不同意她和柳夢梅結合。
就這樣,作者通過一些富有奇情異彩的藝術境界,突出了現實和理想的矛盾,也表現了在封建閨範束縛下的青年婦女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強烈追求。
其次是采取抒情詩的手法,傾瀉人物内心的感情。
我們讀《驚夢》、《尋夢》、《鬧殇》、《冥誓》等出時,更多地像在讀抒情詩而不像在看劇本。
用寫詩的手法寫戲本來是我國許多戲曲作家的共同特征,湯顯祖在這方面表現得更突出。
《牡丹亭》的賓白饒有機趣,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蕩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
劇中生日訴情曲多用南詞;而描寫戰争或鬼怪,如《虜諜》、《冥判》等出則間用北曲,正是各取所長。
但有些曲詞還不夠本色。
表現在石道姑、楊娘娘等身上的庸俗描寫,以及濫肆才情(如《道觋》的長白,《冥判》的增句詞)、結構不夠嚴密的缺點,也影響了作品的藝術效果。
盡管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湯顯祖還不可能為當時的青年指出一條現實的鬥争道路,然而他的藝術描繪已使當時的青年婦女從杜麗娘身上看到自己的孩子,并從她的朦胧的理想中得到鼓舞。
到今天,杜麗娘的理想早已過時了,我們對于像湯顯祖這樣一位表現他的時代理想的作家依然懷有崇敬的心情。
第三節 湯顯祖的其他劇作 除《牡丹亭》外,湯顯祖還寫了《紫箫記》、《紫钗記》、《邯鄲記》、《南柯記》。
後面三種和《牡丹亭》合稱為"臨川四夢"。
通過一次神靈感夢來展開故事情節本來是晚明傳奇家慣用的手法,湯顯祖雖然也采取這種手法,但主要是為了表現作家的理想,或有利于對現實的諷刺,而不是借此宣揚宿命論思想。
《紫箫記》是他最早和朋友合寫的作品。
因劇中有霍小玉在觀燈時拾得紫玉箫而得名。
作品借唐人傳奇《霍小玉傳》的輪廓,添出花卿、郭小侯、尚子毗等人物,以及李十郎參軍歸來和霍小玉團圓等情節,表現這些貴族子弟的風流浪漫生活,完全改變了《霍小玉傳》的悲劇結局和它所體現的譴責封建門閥制度的精神。
關目平闆,曲詞、賓白也過于豔麗,可說是他早期不成熟的作品。
《紫钗記》在《紫箫記》的基礎上作了較大的加工、改寫。
作品以霍小玉所喜愛的紫玉钗作線索,關合全劇情節,仍是當時傳奇家的慣套。
但作者着力寫盧太尉的專橫、李十郎的軟弱,給霍小玉帶來了悲慘的命運,已表現了作家對現實認識的提高。
作品雖勉強以團圓結束,卻是一個悲劇的底子。
"倘然他念舊情,過墓邊,把碗涼漿瀽也,便也了呵,也做個蝴蝶單飛向紙錢","一邊梳洗不妨眠,聽呵,那馬蹄聲隻俺心坎兒上打盤旋,浣紗,敢踏着門那人兒來不遠"(第五十二出)。
這些纏綿悱恻的曲詞,表現了霍小玉執著至死的癡情,它已為杜麗娘在《牡丹亭》裡出現作了引子。
劇本最大的弱點在于把矛盾的解決寄托在一個和宮廷在聯系的黃衫豪客身上,而把劇中男女主角放在幾乎完全被動的地位。
因此霍小玉身上就缺乏杜麗娘所具有的出生入死、追求愛情幸福的精神。
關目的平闆,語言的绮麗,也使它僅僅成為學士文人"案頭之書",而非本色當行的"場上之曲"。
正是這樣,從《紫箫》到《紫钗》,從《紫钗》到《牡丹》,我們看見作家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對現實認識逐步提高,藝術表現上也漸趨純熟。
《南柯記》、《邯鄲記》的本事來源于唐人小說《南柯太守傳》和《枕中記》。
它們都是湯顯祖棄官回臨川後的作品。
由于同現實政治鬥争的疏遠和愛子的夭折,他原來潛伏着的消極出世思想滋長了,因此他采取了這兩個在夢中曆盡榮華富貴的小說故事來寫戲,表白他人生無常的思想和對宦海風波的感慨。
然而由于湯顯祖在棄官以後對現實政治還表現一定程度的關
"這"杜太守事"實際就是現在還被保留在《重刻增補燕居筆記》裡的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
它寫南宋光宗時南雄太守杜寶的女兒麗娘遊園歸來,感夢而亡。
她自畫的小影為後任柳太守的兒子柳夢梅所得。
柳日夜思慕,遂和麗娘鬼魂幽會,并禀告父母,發冢還魂成親。
這篇話本小說的後半雖比較簡單,但前半關于杜麗娘遊園、尋夢、寫像等的描繪,已相當細緻,并為《牡丹亭》所吸收。
《牡丹亭》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義。
它的浪漫主義特色首先在通過"夢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節表現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
杜麗娘所追求的理想在當時的現實環境裡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可是在夢想、魂遊的境界裡,她終于擺脫了種種封建禮教的束縛,改變了一個大家閨秀的軟弱性格,實現了自己所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望。
例如在《驚夢》裡,杜麗娘在夢裡和柳夢梅相見。
"真個是千般愛惜,萬種溫存";醒來之後卻是母親的一頓唠叨。
又如在《冥判》裡,杜麗娘還敢于向閻王殿下的胡判官訴說她感夢而亡的全部經過,還得了判官的允許自由自在地去尋找夢裡的情人,而在還魂之後,她的親爹卻不認她作女兒,更不同意她和柳夢梅結合。
就這樣,作者通過一些富有奇情異彩的藝術境界,突出了現實和理想的矛盾,也表現了在封建閨範束縛下的青年婦女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強烈追求。
其次是采取抒情詩的手法,傾瀉人物内心的感情。
我們讀《驚夢》、《尋夢》、《鬧殇》、《冥誓》等出時,更多地像在讀抒情詩而不像在看劇本。
用寫詩的手法寫戲本來是我國許多戲曲作家的共同特征,湯顯祖在這方面表現得更突出。
《牡丹亭》的賓白饒有機趣,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蕩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
劇中生日訴情曲多用南詞;而描寫戰争或鬼怪,如《虜諜》、《冥判》等出則間用北曲,正是各取所長。
但有些曲詞還不夠本色。
表現在石道姑、楊娘娘等身上的庸俗描寫,以及濫肆才情(如《道觋》的長白,《冥判》的增句詞)、結構不夠嚴密的缺點,也影響了作品的藝術效果。
盡管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湯顯祖還不可能為當時的青年指出一條現實的鬥争道路,然而他的藝術描繪已使當時的青年婦女從杜麗娘身上看到自己的孩子,并從她的朦胧的理想中得到鼓舞。
到今天,杜麗娘的理想早已過時了,我們對于像湯顯祖這樣一位表現他的時代理想的作家依然懷有崇敬的心情。
第三節 湯顯祖的其他劇作 除《牡丹亭》外,湯顯祖還寫了《紫箫記》、《紫钗記》、《邯鄲記》、《南柯記》。
後面三種和《牡丹亭》合稱為"臨川四夢"。
通過一次神靈感夢來展開故事情節本來是晚明傳奇家慣用的手法,湯顯祖雖然也采取這種手法,但主要是為了表現作家的理想,或有利于對現實的諷刺,而不是借此宣揚宿命論思想。
《紫箫記》是他最早和朋友合寫的作品。
因劇中有霍小玉在觀燈時拾得紫玉箫而得名。
作品借唐人傳奇《霍小玉傳》的輪廓,添出花卿、郭小侯、尚子毗等人物,以及李十郎參軍歸來和霍小玉團圓等情節,表現這些貴族子弟的風流浪漫生活,完全改變了《霍小玉傳》的悲劇結局和它所體現的譴責封建門閥制度的精神。
關目平闆,曲詞、賓白也過于豔麗,可說是他早期不成熟的作品。
《紫钗記》在《紫箫記》的基礎上作了較大的加工、改寫。
作品以霍小玉所喜愛的紫玉钗作線索,關合全劇情節,仍是當時傳奇家的慣套。
但作者着力寫盧太尉的專橫、李十郎的軟弱,給霍小玉帶來了悲慘的命運,已表現了作家對現實認識的提高。
作品雖勉強以團圓結束,卻是一個悲劇的底子。
"倘然他念舊情,過墓邊,把碗涼漿瀽也,便也了呵,也做個蝴蝶單飛向紙錢","一邊梳洗不妨眠,聽呵,那馬蹄聲隻俺心坎兒上打盤旋,浣紗,敢踏着門那人兒來不遠"(第五十二出)。
這些纏綿悱恻的曲詞,表現了霍小玉執著至死的癡情,它已為杜麗娘在《牡丹亭》裡出現作了引子。
劇本最大的弱點在于把矛盾的解決寄托在一個和宮廷在聯系的黃衫豪客身上,而把劇中男女主角放在幾乎完全被動的地位。
因此霍小玉身上就缺乏杜麗娘所具有的出生入死、追求愛情幸福的精神。
關目的平闆,語言的绮麗,也使它僅僅成為學士文人"案頭之書",而非本色當行的"場上之曲"。
正是這樣,從《紫箫》到《紫钗》,從《紫钗》到《牡丹》,我們看見作家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對現實認識逐步提高,藝術表現上也漸趨純熟。
《南柯記》、《邯鄲記》的本事來源于唐人小說《南柯太守傳》和《枕中記》。
它們都是湯顯祖棄官回臨川後的作品。
由于同現實政治鬥争的疏遠和愛子的夭折,他原來潛伏着的消極出世思想滋長了,因此他采取了這兩個在夢中曆盡榮華富貴的小說故事來寫戲,表白他人生無常的思想和對宦海風波的感慨。
然而由于湯顯祖在棄官以後對現實政治還表現一定程度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