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關燈
《水浒傳》的加工,章回小說和傳奇戲的體例的不斷發展和趨于完善,為中葉後文學創作的繁榮準備了一定條件。

    至于文學創作幾乎沒有出現什麼較有成就的作品。

    當時詩歌方面最有影響的是以楊士奇、楊榮、楊溥為代表的粉飾現實、歌功頌德的台閣體和以李東陽為代表的自稱宗法杜甫而追求聲調格律的茶陵詩派。

    戲劇方面,出現了一批以朱有燉為代表的宮廷雜劇作家,南戲則逐漸形成"以時文為南曲"的逆流。

    在小說創作領域内幾乎是一片空白。

     明代到了中葉弘治(孝宗)、正德(武宗)時期,社會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

    當時的社會經濟在經曆了一個較長時期的休養生息之後,出現了相當繁榮的局面。

    農業生産有了進一步發展,同時農村中的土地兼并也非常劇烈,從皇帝以至諸王、勳戚、官僚以及豪紳地主、富商大賈都憑借特權,大量兼并土地。

    如武宗即位後,大建皇莊,把大片土地分賜給貴族和宦官。

    廣大農民在封建統治階級的巧取豪奪之下,失去了他們僅有的一點生産和生活資料,被迫逃亡。

    因此,流民問題成了明代中葉最嚴重的社會問題,大規模的流民起義相繼出現。

    但同時流民的大量流入城市,也為城市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

    這時紡織、冶鐵、制鹽、造船等手工業生産有了新的發展。

    到了嘉靖、萬曆年間,農業由于受殘酷的封建剝削,不但停滞不前,而且逐漸衰退,而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卻非常迅速。

    這時不僅紡織、采礦、冶鑄等行業有了更大的發展,就是以前不甚發達或根本沒有的行業如造紙、印刷、制糖、軋棉等,也有了迅速的成長。

    其中印刷行業特别發達。

    嘉靖、萬曆兩朝是明代刻書的極盛時代。

    萬曆時期的南京已成為大量刊行小說、戲曲和彩色套印的中心。

    這為當時小說、戲曲及其他通俗文學的廣泛流傳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手工業的生産工具和生産技術在這時期也有了普遍的改進和提高,并逐漸形成了地區之間的專業分工。

    官場手工業的主要地位,已為民間手工業所代替。

    當時除了家庭手工業外,還出現了手工業工場。

    一些地主、商人和手工業者,就靠手工業生産發财緻富,他們為發展商品生産,積累更多财富,在擴充生産設備的同時,盡量雇用工人生産。

    《醒世恒言》中《施潤澤灘阙遇友》的施複就是在十多年間由一個家庭小手工業者逐漸上升為工場主的一個例子。

    在蘇州,當時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織工、染工就有一萬馀人。

    他們必須在機戶所設的工場内作工,才能獲得工資維持生活。

    據《萬曆實錄》說:"吳民生齒最煩,恒産絕少,家杼軸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

    "很清楚,其中機工與機戶的關系,已經是雇用勞動者與資本占有者的關系。

    這裡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資本主義生産關系的萌芽在一些地區和一些行業,主要是東南沿海一帶的紡織業中已經出現了,這是我國封建經濟發展的中的嶄新因素。

    和手工業生産發展相适應,商業更趨繁盛,商品流通也更加擴大。

    當時生産比較發達的地區,同時也是商品流通的集散地,如東南的蘇、松、杭、嘉等處,随着手工業特别是紡織業的大發展,逐漸成為繁華的都市。

    江西的景德鎮,既是瓷業生産的中心,又是販瓷的中心。

    在這些手工業、商業繁盛的都市裡,市民不但人數衆多,而且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勢力也在不斷增長。

     弘治、正德時期統治階級已很腐朽、反動。

    武宗就是個典型的荒淫無道的皇帝。

    除了在宮内奢侈淫樂外,還四出巡遊,所至劫掠财物,搶奪婦女,以至"市肆蕭然,白晝閉戶"。

    武宗時宦官劉瑾在原有的東西二廠之外,又設立了内行廠,分遣啰卒,四出刺事,一人有事,全家被累,鄰裡皆坐。

    統治階級内部藩王和中央之間的矛盾也非常突出。

    安化王以讨劉瑾為名,聲稱"特舉義兵,清除君側",後九年甯王據江西起兵,聲言直取南京,其勢更大。

    到了嘉靖、萬曆以後,政治危機繼續發展。

    世宗即位之初,雖頒發了一些所謂改革武宗弊政的诏旨,但很快就在一些權貴的攻擊下"收回成命",随之,弊政又複層出不窮。

    世宗經年不朝,迷信道教。

    當時内閣紛争劇烈,改革派和權貴保守派互相鬥争,形成了政治上的混亂局面。

    在嚴嵩父子執政的二十多年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一些正直的官吏相繼被迫害而死,這些情況在當時出現的幾部戲曲中有明顯反映。

    嘉靖末年,社會上已經呈現了一個軍政财壞,财政破産的局面。

    到了隆慶、萬曆年間,封建統治者在緩和社會矛盾和挽救政治危機方面作了不少努力。

    當時出現了以張居正為代表的改革派,他們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