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元前期雜劇其他作家和作品

關燈
第一節 康進之 高文秀 元前期除關漢卿、王實甫外,還出現了康進之、高文秀、紀君祥、石君寶、白樸、馬緻遠等著名雜劇作家,創作了《李逵負荊》、《趙氏孤兒》、《秋胡戲妻》、《牆頭馬上》、《漢宮秋》等優秀作品,共同形成了元前期劇壇的繁榮景象。

     第一節 康進之 高文秀 在農民起義不斷發生的元代,北宋宋江等起義的故事傳說成為雜劇的重要題材之一。

    元代水浒戲存目有二十餘種,現傳有《李逵負荊》、《雙獻功》等六、七種。

    康進之和高文秀是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家。

     康進之,棣州(山東惠民)人。

    他的《李逵負荊》是現傳元人水浒戲裡最優秀的作品。

    《李逵負荊》寫在梁山附近杏花莊開酒店的老王林,被冒稱宋江、魯智深的惡棍搶去了女兒滿堂嬌。

    正逢李逵來店飲酒,王林向他哭訴。

    李逵聽了大怒,回山斥責宋江。

    宋江為辨明事實,同他下山質對。

    李逵在認識了錯誤之後,回山向宋江負荊請罪。

    恰好兩個惡棍又送滿堂嬌回門,王林上山報信,宋江即指派李逵下山捉拿,"将功折罪"。

    最後,全劇在慶功聲中結束。

     李逵是元代水浒戲中最重要的腳色,半數以上的水浒戲是以他為主人公的。

    《李逵負荊》充分表現了李逵對受迫害人民的同情和勇于改過的精神。

    當他聽到王林說女兒被宋江、魯智深搶走,并拿出紅絹褡膊為見證時,便怒氣沖天地回山追查,對宋江、魯智深進行了辛辣的嘲弄。

    但當真相大白後,又馬上負荊請罪。

    作者對這一英雄人物的刻劃又極為細緻、生動,如第二折李逵與宋江、魯智深下山質對時的一段曲白: (正末唱)非鐵牛,敢無禮,既賭賽,怎翻悔?莫說這三十六英雄一個個都是弟兄輩......(雲)衆兄弟每(們)都來聽着!(宋江雲)你着他聽什麼?(正末雲)俺如今和宋江魯智深同到那杏花莊上,隻等那老王林道出個是字兒,你那做媒的花和尚休要怪,我一斧分開兩個瓢,誰着你拐了一十八歲滿堂嬌?單把宋江一個留将下,待我親手伏侍哥哥這一遭。

    (宋江雲)你怎生伏侍我?(正末雲)我伏侍你,我伏侍你:一隻手揪住衣領,一隻手掐住腰帶,滴溜撲摔個一字,闊腳闆踏住胸脯,舉起我那闆斧來,觑着脖子上,可叉!(唱)便跳出你那七代先靈,也将我來勸不得! 這段曲白既表現李逵火暴的性格,切合他和宋江、魯智深及梁山泊衆兄弟之間的人物關系,又聲口逼真,情态如見,包含着許多戲劇動作,适合于舞台演出的要求。

     作者寫梁山環境與人物性格,既按照生活本身的邏輯,概括了現實的素材;同時賦予環境與人物以理想的色彩。

    作品又是一個有典型意義的幽默性的喜劇。

    作者通過喜劇沖突巧妙地突出了李逵性格的兩個方面:他對梁山事業的愛護、對受壓迫人民的同情和他輕信人言、易于激動的缺點。

    他的輕信人言、易于激動,使我們感到好笑;而他的熱愛人民,忠于梁山事業,又使我們覺得可愛,這就使它可以和《看錢奴》、《風光好》等諷刺性喜劇明顯地區别開來。

    此外,如第一折寫王林邊哭邊為李逵打酒,第二折寫李逵摹仿王林的樣子在宋江面前哭訴滿堂嬌的被搶,第三折寫王林打開門把李逵當做滿堂嬌抱着哭,也都表現了作者善于掌握喜劇的關目處理。

     高文秀,東平(山東東平)人,是一個多産的青年作家,有小漢卿之稱。

    他編的水浒戲最多,其中有八種是"黑旋風"的戲,現僅存《雙獻功》一種。

    《雙獻功》中的權豪勢要白衙内竟随意借個大衙門坐堂,等被他拐了妻子的孫孔目來告狀,就輕易把他打下死囚牢裡,突出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後來幸得李逵化妝成莊稼漢去探監,才瞞過了牢子,救出了孫孔目。

    這不隻表現了李逵隻身深入敵人營壘的勇敢和機智,同時通過粗人用細這一喜劇性的安排,取得了一定的藝術效果。

     高文秀的另一雜劇《渑池會》通過蔺相如的公而忘私,廉頗的勇于改過,表現了團結禦侮的主題思想。

    是同《李逵負荊》性質相似的喜劇。

    體現在蔺相如身上的關心人民疾苦的思想,賦予了這個曆史題材以新的思想内容。

     同上述作家作品風格相近的,有無名氏雜劇《陳州粜米》。

    《陳州粜米》寫"陳州亢旱三年,六料不收,黎民苦楚,幾至相食"。

    劉衙内保舉自己的兒子小衙内和女婿楊金吾去陳州粜米,把五兩銀子一石的米改作十兩銀子,米裡摻上些泥土糠比。

    還要用八升小鬥量米,加三大秤進銀。

    剛直的張敝古同他們辯理,小衙内用皇帝賜予的紫金錘打死了他。

    後來小敝古到包公處告狀,包公運用智謀先斬了楊金吾,再讓小敝古用紫金錘打死了小衙内,又利用劉衙内請來的"隻赦活的,不赦死的"的赦書,赦免了小敝古,收到了大快人心的喜劇效果。

     《陳州粜米》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一個敢于向黑暗政治作鬥争的張敝古的形象。

    張敝古對"窮民百補破衣裳,污吏春衫拂地長"的現實深感不平,他知道"一合米關着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