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廂記

關燈
,她說:"俺娘也沒意思,這些時直恁般提防着人;小梅香伏侍的勤,老夫人拘系的緊,則怕俺女孩兒折了氣分。

    "在孫飛虎兵圍普救寺、張生下書、老夫人許婚之後,莺莺滿心歡喜,以為幸福在望;哪知老夫人食言,一場喜事化成無窮苦惱,從而激起了她對老夫人更大的反感,也提高了她對那"口不應心的狠毒娘"的認識: ......俺娘呵,将顫巍巍雙頭花蕊搓,香馥馥同心縷帶割,長攙攙連理瓊枝挫。

    白頭娘不負荷,青春女成擔擱,将俺那錦片也似前程蹬脫。

    俺娘把甜句兒落空了他,虛名兒誤賺了我。

     --第二本第四折〈離亭宴帶歇指煞〉 在老夫人賴婚之後,莺莺一方面由于老夫人拆散他們的姻緣而開始了内心的反抗,一方面又怕老夫人的威嚴而不敢行動。

    作者細緻地描繪了她的心理矛盾。

    她請求紅娘為她去張生那裡問病,但當她看到張生的回信時,又忽地向紅娘發起脾氣來:"小賤人,這東西那裡将來的?我是相國的小姐,誰敢将過簡帖來戲弄我?我幾曾慣看這等東西?告過夫人,打下你個小賤人下截來!"她要紅娘帶信,口說是叫張生"下次休是這般",但寄去的卻是約張生月夜私會的詩簡。

    當張生應約而來時,她又翻臉不認帳,把張生教訓了一頓。

    經過幾次波折之後,她終于與張生私下成親。

    莺莺是個相國小姐,她的家庭教育和貴族身分,使她在熱烈追求愛情幸福的時候,不能不産生一些懷疑與顧慮,從而不斷加深了她内心的矛盾和精神的苦悶。

    同時由于封建家庭防範的嚴密,一個少女在封建社會輕易向人表示愛情時所可能遇到的風險,使她不能不采取隐蔽曲折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作者通過一連串的戲劇沖突,既善意地嘲笑她與封建禮教鬥争中所流露的弱點,同時細緻地描繪了她性格裡深沉、謹慎的一面,顯示了作者對生活觀察的細緻、深刻,體現了他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所達到的高度。

     劇中男主人公張生,在作品裡實際是以一個窮書生的身分出現。

    作者洗刷了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裡過多的輕狂、庸俗的表現,突出了他對愛情的執着和專一。

    他一見莺莺便深深地愛上了她,并通過聯吟、請兵、琴挑等多種方式的真誠努力以獲得莺莺的愛情。

    他為了莺莺而甯願抛棄功名、廢寝忘餐,甚至身染沉疴,對莺莺的愛情一直沒有改變。

     作為一個書生,作者也寫出了他在鬥争中軟弱的一面。

    老夫人賴婚之後,他竟要"解下腰間之帶,尋個自盡";莺莺賴簡之後,他也說:"此一念小生再不敢舉......眼見休也。

    "但作者更主要的是突出了他對愛情的大膽追求,讓他和莺莺在紅娘的幫助下取得了愛情的勝利。

    另外,張生身上某些近于輕狂的表現,是為了迎合小市民的低級趣味而加以渲染的,并不符合人物性格發展的主要傾向。

     紅娘是劇中另一主要人物。

    她是崔家的婢女,有着一種受壓迫受奴役者的是非标準和從這種是非标準出發的正義感。

    她性格爽朗、樂觀、聰明而勇敢,而熟悉這封建家庭内各個人物的性格和弱點,因此不論和莺莺的沖突,或和老夫人、鄭恒的鬥争,都顯得特别機警和老練。

    她是幫助崔、張克服自身弱點和對老夫人的鬥争取得勝利的關鍵人物,是作品裡對封建禮教最具有沖擊力量的光輝形象。

     紅娘最初對崔張的結合并不想有什麼幫助。

    張生第一次遇見她并作一番自我介紹時,她以"得問的問,不得問的休胡說"搶白了他。

    對于崔張的隔牆酬韻,紅娘的态度也是比較冷淡的。

    但在逐漸看到崔張間的真摯愛情和老夫人的背信棄義之後,便由對崔張的同情進而積極幫助他們的鬥争,為他們出謀劃策、遞簡傳書,并率直而善意地嘲諷他們的弱點,促進他們的結合。

    她常常不滿張生的書呆子氣,俏皮地說他是"傻角",是"文魔秀士,風欠酸丁",有時"酸溜溜螫得人牙疼"。

    在莺莺賴簡之後,張生不知所措,紅娘就責備他"沒人處則會閑磕牙",在《拷紅》一折裡(注:明清人依照傳奇的體裁,替《西廂記》每一折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