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廂記

關燈
了個題目。

    《拷紅》是第四本第二折的題目。

    ),還說他是個"銀樣鼠槍頭"。

    對莺莺也是這樣。

    莺莺看到紅娘帶來的張生的簡帖,假意發怒,紅娘立即指責她"不肯搜自己狂為,則待要覓别人破綻",并進一步揭露她内心的秘密:"對人前巧語花言,沒人處便想張生,背地裡愁眉淚眼。

    "紅娘對她的批評是如此尖銳: 把似你休倚着攏門兒待月,依着韻腳兒聯詩,側着耳朵兒聽琴。

    (白)見了他撇假偌多話:"張生!我與你兄妹之禮,甚麼勾當!"(唱)怒時節把一個書生來疊歆。

    歡時節--(白)"紅娘,好姐姐,去望他一遭!"将一個侍妾來逼臨。

    ...... --第三本第四折〈紫花兒序〉 在老夫人發覺莺莺與張生的私情之後,莺莺與張生驚慌失措,她從容鎮靜,勇敢地在老夫人面前為他們辯理: 信者之根本,......當日軍圍普救,夫人所許退軍者,以女妻之。

    張生非慕小姐顔色,豈肯區區建退軍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卻前言,豈得不為失信乎?......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來辱沒相國家譜,......使至官司,夫人亦得治家不嚴之罪。

    官司若推其詳,亦知老夫人背義而忘恩,豈得為賢哉?...... --第四本第二折 她巧妙地應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搬出老夫人百般回護的"家譜"進行反擊,說得老夫人無言可對,不得不應允了崔張的婚事。

    《拷紅》一折實際上成了紅娘對老夫人的審問和指責,集中地體現了正義對虛僞、愛情對禮教的勝利。

     紅娘是出于對受封建勢力迫害者的同情來為崔張奔走出力的。

    張生曾許她以金帛拜謝,她立即生氣地責備了他,這就突出了她熱心為人的高貴品質。

    作者把這種品質集中體現在一個婢女身上,為崔張故事增添了新的民主思想内容。

     老夫人是莺莺、張生、紅娘等人物鬥争的主要對象,代表劇中主要矛盾的一個方面--封建禮教勢力。

    她是治家嚴肅的相國夫人,一心守着"相國家譜"。

    當孫飛虎兵圍普救寺,莺莺有被"賊漢"搶走的危險時,她曾将莺莺許嫁與任何能夠退兵解圍的人。

    但在張生獻策、兵退身安之後,便馬上變卦,著莺莺對張生以兄妹之禮相見,并打算以金帛來打發張生,堅持她不招白衣秀士的家譜,充分表現了她的陰險和狡猾。

     老夫人表現上是愛女兒的,但她愛的具體内容就是嚴厲的管教與防範,實際上愛的是"相國家譜"。

    因為她家"無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怕辱沒了家譜,才舍不得将莺莺獻與"賊漢"。

    一當莺莺違背"相國夫人"的道路而追求真正的幸福時,卻硬要拆散他們的姻緣。

    她好象處處為莺莺着想,卻處處給莺莺帶來痛苦,這更顯示了封建禮教殘酷的本質,同時也塑造了以"慈母"面目出現的封建家長的典型。

     作品中的惠明送書,表現了一個火頭僧人的豪俠性格,諷刺了僧侶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在基本主題之外反映了更廣泛的社會生活,同時塑造了一個佛門叛逆者的形象。

     作者在張生、莺莺、紅娘對老夫人的鬥争取得勝利之後,讓張生聽老夫人安排上京應試,并一舉及第,回來與莺莺團圓,一方面表達了作者"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美好願望,有它的積極意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對封建勢力的讓步。

     第三節 西廂記的藝術成就和影響 《西廂記》在藝術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使它成為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為明清以來的戲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西廂記》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根據人物的性格特征,展開了錯綜複雜的戲劇沖突,完成了莺莺、張生、紅娘等藝術形象的塑造。

    崔張故事裡的人物雖不多,但揭示的比較深刻。

    不僅在老夫人與莺莺、張生、紅娘之間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而且由于階級地位、社會環境、生活經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