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話本和宋代民間歌謠

關燈
述。

    後來我國小說、戲曲所普遍采用的白話文體,這時已經正式出現,開始了我國文學語言上一個新的階段。

     講史大都是根據史書敷演成篇的,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人民的愛憎感情,究竟受正史的影響比較大。

    從《醉翁談錄》看,當時講史的藝術效果也是很強的,但就現存的作品看,結構散亂,人物性格模糊,故事、情節前後不連貫,語言文白夾雜,它們可能隻是當時說話的提綱或是簡單的記錄,因此無論思想内容或藝術成就都無法和"小說"相比。

     現存宋元進史話本有《新編五代史平話》、《大宋宣和遺事》和《全相平話五種》。

    《新編五代史平話》,曹元忠的跋說是"宋巾箱本",但其中不避宋諱,大約是經元人翻刻時修改過的。

    作品叙述了梁、唐、晉、漢、周五代的興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民在封建暴政和長期戰亂中的苦難;它歪曲了黃巢的起義,卻比較生動地描寫了劉知遠、郭威等人的發迹。

    《大宋宣和遺事》以宋人口吻叙述,但其中也夾有元人的話,如"省元"、"南儒",對南宋帝王名字也未盡避諱,因此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其書或出于元人,抑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皆不可知。

    "作品從曆代帝王荒淫失政之事引起,接着叙述北宋的政治演變,重點寫宋徽宗的昏淫及金人的入侵,表現了作者對黑暗政治的憤懑。

    全書由文言和白話拼湊而成,文言部分大抵抄襲舊籍、拉雜成篇;白話部分則是民間故事的記載,很像"小說",因此有人懷疑它不是說話人的本子,而是由宋末憤世文人拟話本而作的。

    其中梁山泺故事已經具備《水浒傳》的一些主要情節,可以看出《水浒傳》的最初面貌。

    《全相平話五種》是元代至治年間刊行的,很可能就是元代的作品。

    它包括《武王伐纣平話》、《七國春秋平話》後集(又名《樂毅圖齊》)、《秦并六國平話》、《前漢書評話》續集(又名《呂後斬韓信》)和《三國志平話》。

    這些作品大抵依據正史,但其中插進了不少民間流傳的故事,刻劃出一些封建統治者的嘴臉,如:纣王的荒淫殘暴,秦始皇的兼并野心,劉邦的刻薄無賴,曹操的老奸巨猾。

    《三國志平話》的成就較高,已具備了《三國志演義》中的主要情節和基本傾向,書中張飛的形象相當生動。

    當然比起《三國志演義》來,它的内容和描寫還是簡單、粗陋的。

    《武王伐纣平話》在譴責纣王荒淫殘暴的同時,肯定了武王伐纣的正義性,其中某些神奇怪異的因素,已看出了後來《封神演義》的苗頭。

     此外,《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又名《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

    卷尾有《中瓦子張家印》六字,張家為南宋臨安書鋪,因此一般都認為是宋刊本。

    全書叙述高僧玄奘與白衣秀才猴行者,克服種種障礙,終于到達天竺取經的故事,為明代小說《西遊記》的創作提供了最早的根據。

     宋元話本是我國小說發展史上的一個嶄新階級,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講史本身成就雖然不高,對後來《三國演義》、《水浒傳》、《封神演義》、《列國志傳》等曆史小說卻有很大的影響。

    至于"小說",不僅思想内容,在創作方法和語言的運用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對後來的小說、戲曲有深遠的影響。

     第三節 宋代民間歌謠 宋代民間歌謠隻是極少的一部分被保存在一些筆記小說裡。

    就現存的民歌看,多數是思想健康、具有戰鬥意義的作品。

     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

     --朱弁《曲洧舊聞》 城門閉,言路開;城門開,言路閉。

     --《大宋宣和遺事》 兩首歌謠雖都隻十二個字,對北宋統治階級的批判卻是十分深刻的。

    《曲洧舊聞》說"王将明(王黼)當國時,公然受賄賂,賣官鬻爵,至有定價"。

    前一首就一針見血地揭示了這種黑暗的現實。

    《宣和遺事》載:"靖康初,金人犯邊,求言之诏凡幾下,往往事緩則阻抑言者。

    "後一首就諷刺了北宋統治階級所謂廣開言路的實質。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京本通俗小說》《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