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愛國詞人辛棄疾
關燈
小
中
大
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溫英雄淚?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裡須長劍。
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
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憑闌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
元龍老矣,不妨高卧、冰壺涼簟。
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前首抒發他的抗金壯志無人理解,不堪大好年華,在國勢風雨飄搖中虛度的悲憤心情;同時抨擊那些一味"求田問舍",對國事漠不關心的人物。
後首借用雷煥的寶劍在雙溪落水化龍,光射鬥牛的傳說,表現他要求統一祖國的壯志;又借用溫峤在牛渚燃犀下照,看見水底怪物的傳說,表現他對那些在黑暗中活動的人物的顧慮。
這些神奇傳說的靈活運用,賦予全詞以積極浪漫主義的色彩。
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又形成全詞悲壯的基調。
作品裡的消極情緒同樣存在,"元龍老矣,不妨高卧",就是這種情緒的流露。
辛棄疾在上饒、鉛山隐居時期還寫了不少流連詩酒、嘯傲溪山,表示與世相忘的作品。
〈沁園春〉《帶湖新居将成》說:"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莆羹鲈會哉!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
"發洩了他對現實不滿的牢騷,也流露了他逃避現實的傾向。
其中還有部分描寫農村景物和農民生活的小詞,頗能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象下面的〈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然而這時他實際還是過着士大夫的生活,他雖然看到了農村表面的和平景象,卻不可能深入了解他們的痛苦心情。
因此就思想深度說,不能同陸遊的《書歎》、《農家歎》等詩篇相比。
第三節 辛詞的藝術成就 辛棄疾繼承了蘇轼豪放的詞風及南宋初期愛國詞人的戰鬥傳統,進一步擴大詞的題材,幾乎達到了無事無意不可以入詞的地步。
為了充分發揮詞的抒情、狀物、記事、議論的各種功能,他創造性地融會了詩歌、散文、辭賦等各種文藝形式的優長,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與語言技巧,從而形成辛詞獨特的風格,"能于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庫提要》)。
辛詞藝術上的獨特成就首先表現在雄奇闊大的意境的創造上。
決定于辛棄疾戰鬥的經曆和遠大的政治抱負,他詞裡所表現的常是闊大的場景,戰鬥的雄姿,以及那些具有堅強性格的事物。
他愛不怕霜欺雪壓的梅花,而不喜歡那經不起風雨的桃李;愛磊落的長松,堂堂直節的勁竹,而不喜歡那瑟縮在寒風裡的秋瓜與凍芋。
他寫長劍是"倚天萬裡",寫長橋是"千丈晴虹"(〈沁園春〉《期思蔔築》),甚至寫水仙花的盆景也是"湯沐煙波萬頃"(〈賀新郎〉《賦水仙》)。
突兀的堅定的青山,在他的想象之中,不但妩媚可愛,而且奔騰馳驟,象萬馬的回旋,象巨犀的拔海而出(注:參看〈賀新郎〉《用韻題趙晉臣敷文積翠岩》及〈沁園春〉《靈山齊庵賦》等詞。
)。
他詞裡不僅出現"紅旗清夜,千騎月臨關"(〈水調歌頭〉《三山用趙丞相韻》),"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層樓"(〈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楊濟翁、周顯先韻》)等戰鬥場景,就是對着水邊的鷗鳥,眼前的酒杯,攔路的松樹,也會發出軍令似的約束;看到紅紅白白的花朵,也會想起吳宮的訓練女兵;在幽靜的小窗裡聽到外面的棋聲,也會想起重重圍城的被突破(注:〈念奴嬌〉《賦白牡丹,和範廓之韻》:"對花何似,似吳宮初教,翠圍紅陣。
"又〈新荷葉〉《再和前韻》:"小窗人靜,棋聲似解重圍。
")。
這些生動而誇張的描繪與想象,構成辛詞豪放風格的特征。
比之蘇轼,辛詞是更生動,更突兀,有時筆酣墨飽,氣勢飛舞,那是蘇詞裡所沒有的意境。
而由于他一直處在南北分裂時期,又經常受到妥協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辛詞裡也不可能有蘇轼那種空曠、灑脫的表現。
其次表現在比興寄托的手法上。
由于辛棄疾是從北方"歸正"來的軍人(注:南宋王朝歧視那些從北方歸來的人物,稱他們為"歸正人"。
),他的恢複中原統一中國的政治抱負既和偷安江南的小朝廷不相容,他政治上的孤危地位和屢遭毀謗的身世又警戒他不能肆意逞辭;這就使他有時不能不采取幽隐曲折的比興手法,表現他百折不回的戰鬥精神。
這部分詞有時托兒女之情,寫君臣之事;在芬芳悱恻之中,露磊落不平之氣。
它象伏流千裡遇隙激射的清泉,又象密雲不雨時閃現的電光,透露了這傾斜欲倒的百年大廈将要在暴風雨裡崩坍的消息。
下面這首他從湖北轉官湖南時寫的〈摸魚兒〉詞,是在這方面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算隻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拟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溫英雄淚?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裡須長劍。
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
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憑闌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
元龍老矣,不妨高卧、冰壺涼簟。
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前首抒發他的抗金壯志無人理解,不堪大好年華,在國勢風雨飄搖中虛度的悲憤心情;同時抨擊那些一味"求田問舍",對國事漠不關心的人物。
後首借用雷煥的寶劍在雙溪落水化龍,光射鬥牛的傳說,表現他要求統一祖國的壯志;又借用溫峤在牛渚燃犀下照,看見水底怪物的傳說,表現他對那些在黑暗中活動的人物的顧慮。
這些神奇傳說的靈活運用,賦予全詞以積極浪漫主義的色彩。
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又形成全詞悲壯的基調。
作品裡的消極情緒同樣存在,"元龍老矣,不妨高卧",就是這種情緒的流露。
辛棄疾在上饒、鉛山隐居時期還寫了不少流連詩酒、嘯傲溪山,表示與世相忘的作品。
〈沁園春〉《帶湖新居将成》說:"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莆羹鲈會哉!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
"發洩了他對現實不滿的牢騷,也流露了他逃避現實的傾向。
其中還有部分描寫農村景物和農民生活的小詞,頗能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象下面的〈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然而這時他實際還是過着士大夫的生活,他雖然看到了農村表面的和平景象,卻不可能深入了解他們的痛苦心情。
因此就思想深度說,不能同陸遊的《書歎》、《農家歎》等詩篇相比。
第三節 辛詞的藝術成就 辛棄疾繼承了蘇轼豪放的詞風及南宋初期愛國詞人的戰鬥傳統,進一步擴大詞的題材,幾乎達到了無事無意不可以入詞的地步。
為了充分發揮詞的抒情、狀物、記事、議論的各種功能,他創造性地融會了詩歌、散文、辭賦等各種文藝形式的優長,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與語言技巧,從而形成辛詞獨特的風格,"能于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庫提要》)。
辛詞藝術上的獨特成就首先表現在雄奇闊大的意境的創造上。
決定于辛棄疾戰鬥的經曆和遠大的政治抱負,他詞裡所表現的常是闊大的場景,戰鬥的雄姿,以及那些具有堅強性格的事物。
他愛不怕霜欺雪壓的梅花,而不喜歡那經不起風雨的桃李;愛磊落的長松,堂堂直節的勁竹,而不喜歡那瑟縮在寒風裡的秋瓜與凍芋。
他寫長劍是"倚天萬裡",寫長橋是"千丈晴虹"(〈沁園春〉《期思蔔築》),甚至寫水仙花的盆景也是"湯沐煙波萬頃"(〈賀新郎〉《賦水仙》)。
突兀的堅定的青山,在他的想象之中,不但妩媚可愛,而且奔騰馳驟,象萬馬的回旋,象巨犀的拔海而出(注:參看〈賀新郎〉《用韻題趙晉臣敷文積翠岩》及〈沁園春〉《靈山齊庵賦》等詞。
)。
他詞裡不僅出現"紅旗清夜,千騎月臨關"(〈水調歌頭〉《三山用趙丞相韻》),"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層樓"(〈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楊濟翁、周顯先韻》)等戰鬥場景,就是對着水邊的鷗鳥,眼前的酒杯,攔路的松樹,也會發出軍令似的約束;看到紅紅白白的花朵,也會想起吳宮的訓練女兵;在幽靜的小窗裡聽到外面的棋聲,也會想起重重圍城的被突破(注:〈念奴嬌〉《賦白牡丹,和範廓之韻》:"對花何似,似吳宮初教,翠圍紅陣。
"又〈新荷葉〉《再和前韻》:"小窗人靜,棋聲似解重圍。
")。
這些生動而誇張的描繪與想象,構成辛詞豪放風格的特征。
比之蘇轼,辛詞是更生動,更突兀,有時筆酣墨飽,氣勢飛舞,那是蘇詞裡所沒有的意境。
而由于他一直處在南北分裂時期,又經常受到妥協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辛詞裡也不可能有蘇轼那種空曠、灑脫的表現。
其次表現在比興寄托的手法上。
由于辛棄疾是從北方"歸正"來的軍人(注:南宋王朝歧視那些從北方歸來的人物,稱他們為"歸正人"。
),他的恢複中原統一中國的政治抱負既和偷安江南的小朝廷不相容,他政治上的孤危地位和屢遭毀謗的身世又警戒他不能肆意逞辭;這就使他有時不能不采取幽隐曲折的比興手法,表現他百折不回的戰鬥精神。
這部分詞有時托兒女之情,寫君臣之事;在芬芳悱恻之中,露磊落不平之氣。
它象伏流千裡遇隙激射的清泉,又象密雲不雨時閃現的電光,透露了這傾斜欲倒的百年大廈将要在暴風雨裡崩坍的消息。
下面這首他從湖北轉官湖南時寫的〈摸魚兒〉詞,是在這方面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算隻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拟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