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愛國詩人陸遊

關燈
那樣:"夜聽簌簌窗紙鳴,恰似鐵馬相磨聲"(《弋陽道中遇大雪》)。

    人們都畏懼、躲避大風,陸遊卻在一個"街中橫吹人馬僵"的大風天爬上城頭,希望自己能象大風那樣勇猛,掃清中原:"我欲登城望大荒,勇欲為國平河湟"(《大風登城》)!基于同一心理,那曆來認為可悲的秋風,在陸遊聽來也成為一種鼓舞鬥志的力量。

    《秋風曲》說:"百斤長刀兩石弓,飽将兩耳聽秋風"!當他晚年閑居山陰時,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卧病在床的老詩人還想到為國戍邊,如《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所有這些夢思幻想,都應看作陸遊愛國精神的一種深刻表現,也是他的愛國詩篇的一大特征。

     由于接近人民的生活實踐,陸遊還相當充分地反映廣大人民純潔的愛國主義品質,并加以歌頌。

    在《識愧》詩中,他指出"忠言乃在裡闾間",并深表慚愧:"私憂驕虜心常折,念報明時涕每潸(自注:二句實書其語)。

    寸祿不沾能及此,細聽隻益厚吾顔。

    "在《追憶征西幕中舊事》詩裡更寫到中原遺民冒險通報敵情的愛國行為:"關輔遺民意可傷,蠟封三寸絹書黃;亦知虜法如秦酷,列聖恩深不忍忘。

    "《昔日》詩說"至今悲義士,書帛報番情",也是指的這件事,陸遊認為這是恢複中原的有力保證,所以他在《曉歎》裡滿懷信心地寫道:"王師入秦駐一月,傳檄足定河南北。

    "然而,統治集團卻絕無恢複之意,這就不能不使詩人感到極大的悲憤: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對渴望恢複的北方人民的無限同情,和對無比壯麗的祖國河山的熱情歌頌,正是對南宋小朝廷"如此江山坐付人"的罪行的有力鞭撻。

     作為一個傑出的愛國詩人,陸遊還寫了大量的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詩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嚴重的階級矛盾。

    如《農家歎》: 有山皆種麥,有水皆種粳;牛領瘡見骨,叱叱猶夜耕;竭力事本業,所願樂太平。

    門前誰剝啄?縣吏征租聲。

    一身入縣庭,日夜窮笞榜,人孰不憚死?自計無由生。

    還家欲具說,恐傷父母情。

    老人倘得食,妻子鴻毛輕。

     全詩寫出了農民的辛勤勞動、善良性格,以及剝削階級對他們的殘酷掠奪。

    陸遊曾經指出:"今日之患,莫大于民貧,救民之貧,莫先于輕賦!"(《上殿劄子》)因此,他在《太息》、《秋獲歌》、《僧廬》等詩裡,還從各方面揭露了官府、豪強和富商對農民的層層剝削。

    他的《書歎》一詩,則更是以巨大的藝術概括,揭示了整個剝削階級對農民的榨取:"有司或苛取,兼并亦豪奪;正如橫江網,一舉孰能脫!" 陸遊主張:"賦斂之事,宜先富室,征稅之事,宜核大商,是之謂至平,是之謂至公"(《上殿劄子》)。

    然而實際情況卻正相反。

    因此,他以極大的不平控訴了那種貧富懸殊、苦樂迥異的不合理現象:"公子皂貂方痛飲,農家黃犢正深耕!"(《作雪寒甚有賦》)"富豪役千奴,貧老無寸帛!"(《歲暮感懷》) 正因為詩人看到了"常年征科煩垂楚,縣家血濕庭前土"(《秋賽》)的苛政,使他進一步突破了一般士大夫的偏見,而同情被"逼上梁山"的人民,反對統治者的血腥鎮壓。

    他指出"彼盜皆吾民","吏或無佳政,盜賊起齊民,孰能撫以德,坐還三代淳!"(《兩獐》)并慨歎道:"但得官清吏不橫,即是村中歌舞時。

    "(《春日雜興》) 陸遊愛祖國、愛人民,也熱愛生活。

    他熱烈地歌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流露出親切淳厚而又真摯的感情,表現了他的豪放樂觀的性格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在這方面,陸詩的題材也十分廣泛,一草一木、一蟲一魚,無不剪裁入詩,真是所謂"村村皆畫本,處處有詩材"。

    如《過靈石三峰》: 奇峰迎馬駭衰翁,蜀嶺吳山一洗空。

    拔地青蒼五千仞,勞渠蟠屈小詩中。

     至于他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遊山西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臨安春雨初霁》),更是至今流傳的名句。

     陸遊雖專力于詩,但也擅長填詞。

    在現存的一百多首詞中,有不少作品同樣抒寫了激越的愛國情思,如〈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桃源憶故人》"中原當日山川震"、〈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等,都足以和他的愛國詩篇相輝映。

    象下面這首〈訴衷情〉,更充滿了國恥未雪、壯志未酬的悲憤: 當年萬裡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山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鬓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結語和他的詩句"一身寄空谷,萬裡夢天山"(《感秋》)所表現的心情正是一樣。

    劉克莊說陸遊的詞,"其激昂感慨者,稼軒不能過"(《後村詩話續集》),又《詞林紀事》卷十一引劉克莊說"放翁稼軒,一掃纖豔,不事斧鑿",便是根據這類作品立論的。

     陸遊的散文師法曾鞏,成就也很高,前人曾推為南宋宗匠。

    在内容上,或論及國計民生,或記叙先賢事迹,或描寫生活瑣事,多貫穿着愛國感情,如《書通鑒後》、《書渭橋事》、《靜鎮堂記》、《姚平仲小傳》、《居室記》等。

    從文體上看,也是政論、史傳、遊記、序、跋等等無所不備,大都語言洗煉,結構整饬,題跋尤精悍。

    他用日記體寫的《入蜀記》,其中不乏優美的遊記小品,如《巫山》等。

     總之,陸遊作品在思想上的成就是傑出的,特别是他那些熱血沸騰的愛國詩篇。

    由于曆史和階級的局限,他依然把國家民族的命運和個人的報國理想都寄托在昏庸腐朽的宋王朝身上,尤其晚年,寫了不少流連光景的閑适作品,并出現"萬事不如長醉眠"(《寓館晚睡》)、"事大如天醉亦休"(《秋思》)這類頹唐的詩句。

     第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