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北宋前期的詞

關燈
第一節 晏殊、歐陽修及其他詞人 宋初詩文沿襲五代餘風,詞也未能例外。

    由于北宋前期将近百年的承平,适應當時統治階級娛賓遣興、歌舞升平的需要,由晚唐五代以來形成的婉麗詞風更彌漫一時,晏殊、晏幾道是在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家。

    然而南唐詞人既初步擺脫了花間詞人的影響,新的時代契機也在緩慢地推動詞風的轉變。

    這一方面是在全國統一局面之下,部分懷有政治抱負的文人不願意沿着西蜀、南唐那些亡國士大夫的道路前進,範仲淹、歐陽修等少數作家已在部分詞裡表現了新的風格,到蘇轼就開創了和婉約派對立的豪放詞派。

    另一方面是由于當時都市經濟的繁榮,為了适應市民階層的需要,出現了以描寫城市風貌見長的詞人柳永。

    本章将重點介紹當時較有影響的詞家,蘇轼的詞将在下一章裡論述。

     第一節 晏殊、歐陽修及其他詞人 晏殊(991-1055)是北宋前期較早的詞家,在當時的影響也較大。

    殊字同叔,江西臨川人,少年時以"神童"被薦入朝,後屢曆顯要,官至仁宗朝宰相,生平愛好文學,又喜薦拔人才。

    葉夢得《避暑錄話》說他愛好賓客,"每有佳客必留","亦必以歌樂相佐"。

    他的《珠玉詞》大部分是在這種富貴優遊的生活中産生的,因此流連詩酒、歌舞升平就成了這些詞的共同内容。

    另一部分寫離愁别恨的作品,是受了晚唐五代以來傳統詞風的影響,也是适應尊前花下歌妓們傳唱的需要的。

    他的國家重臣地位和愛好文酒宴會的生活情趣都和南唐馮延己相近,詞風上也受他的影響。

    但由于他究竟還處在表面承平的時期,他的詞在雍容華貴之中,雖也不免流露寂寞衰遲之感,卻沒有象馮詞裡所透露的亡國前夕的憂傷。

    下面這首〈浣溪沙〉可略見他的成就。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全詞在亭台如舊、香徑依然的情境之中,流露春歸花落、好景不常的輕愁。

    詞句也輕清宛轉,玉潤珠圓。

    它是比較投合那些承平時期士大夫的胃口的。

     和晏殊同時的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浙江吳興縣)人。

    晏殊任開封府尹時曾辟為通判,曆官至都官郎中。

    他的詞主要也是抒寫當時文人詩酒交歡的生活情趣,但已較多采用慢詞形式,這對後來豪放派詞家在用調上有一定的影響。

    他曾以"雲破月來花弄影"、"簾壓卷花影"、"柳徑無人,堕風絮無影"及"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等詞句,被傳為"三影郎中"或"桃杏嫁東風郎中"。

    這些清新明麗的詞句,捕捉一時景物,表現了一定的藝術技巧;但從全詞内容看,還是相當單薄的。

     晏殊的幼子晏幾道(1030?-1106?),字叔原,向來和晏殊合稱二晏。

    晏幾道的《小山詞》寫男女的悲歡離合,并沒有超越前人的題材範圍;但由于他經曆過一段由富貴到貧窮的生活,他對于那些聰明而不幸的歌女,象他在詞裡所描寫的蓮、鴻、蘋、雲等,懷有同情,因此流露在這些詞裡的思想感情也比較深沉、真摯。

    又由于他生活在走向沒落的官僚家族裡,他的詞就經常以感傷的筆調描寫他過去的生活,詞風更近于李煜。

    下面兩首是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臨江仙〉 彩袖殷勤捧玉锺,當年拚卻醉顔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别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工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鹧鸪天〉 前詞寫别後的凄涼,後詞寫重逢的驚喜。

    作者從生活裡選擇比較動人的場景,前後對照,來襯托出他的觸景傷情和驚喜交集,在抒情小詞裡達到較高的藝術境界。

     較早為宋詞開辟新意境的是範仲淹和歐陽修。

     範仲淹是懷有遠大抱負的政治家,他并不以詞知名,流傳的詞也隻寥寥幾首,但大都即景抒懷,表現了開闊而深沉的意境。

    象下面這首〈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詞上片所描繪的秋色,下片所抒發的鄉愁,是向來詞家多次重複過的内容,卻依然能給人比較新鮮的感受。

    由于作者胸襟的開朗和感情的真摯,可以直書所見,直寫所感,而不象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