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唐其他詩人

關燈


    而他随裴度平蔡州歸來時寫的《次潼關寄張十二閣老》一詩,更能代表他七絕的面目: 荊山已去華山來,日照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候遠,相公親破蔡州回。

     短短四句詩,表現了重大政治事件給予詩人的喜悅,實在并不多見。

    這兩首絕句,都不用傳統的委宛曲折的章法,把精華集中在開頭兩句,給人開門見山,脫口而出的快感。

    這裡也表現了一種不甘蹈襲前人的創作風度。

     韓愈詩歌,不僅糾正了大曆以來的平庸詩風,而且在中唐詩壇上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把新的語言風格、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從而擴大了詩的領域,但是也帶來了以文為詩,講才學,發議論,追求險怪等不良風氣。

    中唐時代的詩人賈島、盧仝、馬異、李賀等人,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他的影響。

    不僅學習了他的優點,也學習了他的缺點。

    這種影響,甚至延及北宋、晚清的許多詩人。

     第二節 孟郊 賈島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縣)人。

    早年屢試不第,四十六歲才成進士,五十歲始作溧陽尉。

    後來辭官,到五十六歲才作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等小官,貧寒至死。

     孟郊的詩,很受韓愈的推崇,當時的人已有"孟詩韓筆"的稱譽。

    孟郊自己的詩也說:"詩骨聳東野,詩濤湧退之。

    "(《戲贈無本》二首)可見韓、孟兩人的詩是各具特色、旗鼓相當的。

     孟郊在《讀張碧集》一詩裡,叙述了自己的文學見解。

    他說:"天寶太白殁,六義已消歇。

    大哉國風本,喪而王澤竭。

    先生今複生,斯文信難缺。

    下筆證興亡,陳辭備風骨。

    "這裡,他顯然是對大曆以來那些流連光景、娛樂統治階級的平庸浮豔詩風,深表不滿,并且标舉了"六義"、"風骨"的傳統,強調了詩歌的政治作用。

    在《懊惱》一詩裡,他更憤激地說:"惡詩皆得官,好詩空抱山。

    " 他的詩裡,有不少作品接觸到社會現實矛盾。

    如《長安早春》、《長安道》,諷刺了朱門貴族的驕奢閑逸生活;《貧女詞》、《織婦辭》,對勞動婦女的勞苦深表同情,而且以織婦口吻對受剝奪的境況提出質問:"如何織纨素,自着藍縷衣?"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寒地百姓吟》: 無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處來,棘針風騷勞。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捶鐘飲,到曉聞烹炮。

    寒者願為蛾,燒死彼華膏。

    華膏隔仙羅,虛繞千萬遭。

    到頭落地死,踏地為遊遨。

    遊遨者誰子,君子為郁陶。

     詩中把勞動人民寒夜的痛苦呼号和富貴人家終宵宴飲的生活作了鮮明的對照,并且以飛蛾撲火象征勞動人民悲慘絕望的命運。

    可以看出詩人心情的沉痛。

     對當時藩鎮割據,内戰不息的時局,孟郊也表示憂慮和憤慨。

    他寫了《殺氣不在邊》、《吊國殇》、《感懷》等詩,譴責統治者"擅搖幹戈柄"、"鑄殺不鑄耕"的罪惡行為。

    《傷春》一詩說: 兩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戰城郭腥。

    亂兵殺兒将女去,二月三月花冥冥。

    千裡無人旋風起,莺啼燕語荒城裡。

    春色不揀墓旁枝,紅顔皓色逐春去。

    ...... 這樣慘目傷心的景色,令我們想起杜甫的《春望》。

     孟郊的一生,"拙于生事,一貧徹骨。

    裘竭懸結,未嘗免眉為可憐之色"(《唐才子傳》)。

    因此,他那些自述貧困窮态境遇的詩,也寫得十分動人,如《秋懷》: 秋月顔色冰,老客志氣單。

    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

    席上印病紋,腸中轉愁盤。

    疑懷無所憑,虛聽多無端。

    梧桐枯峥嵘,聲響如哀彈。

     老病多異慮,朝夕非一心。

    商蟲哭衰運,繁響不可尋。

    秋草瘦如發,貞芳綴疏金。

    晚鮮讵幾時,馳景還易陰。

    弱習徒自恥,暮知欲何任。

    露才一見讒,潛智早已深。

    防深不防露,此意古所箴。

     這些詩,不僅寫出他貧病交加的凄涼晚景,也寫出了冷酷無情的世道人心。

    詩裡所寫的雖是他個人的境遇,但仔細體會,仍然可以看出其中的生活體驗和他那些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有相通的地方。

    其他如"食荠腸亦苦,強歌聲無歡。

    出門如有礙,誰謂天地寬?"(《贈崔純亮》)"借車載家具,家具少于車"(《借車》),"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答友人贈炭》),都能用片言隻語寫出他難以想象的愁苦心情和貧困生活。

     孟郊是以苦吟著名的詩人,他自述作詩的情景是:"無子抄文字,老吟多飄零。

    有時吐向床,枕席不解聽"(《老恨》)。

    上面所舉的那些瘦硬奇警、入木三分的詩句,都經過苦思錘煉。

    他的苦吟,有時也是為了追求奇險,但主要還是為了使内容表現得更深刻警辟,如他在另一首詩裡說的:"天地入胸臆,籲嗟生風雷。

    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贈鄭夫子鲂》)。

    除前所舉的詩歌外,他的寫景詩如《洛橋晚望》: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在森冷幽靜之中,突着峭拔之筆,使人進入更高的意境。

    又如《遊終南山》詩:"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也有出人意表的雄奇氣概。

    韓愈說他的詩是"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夏"(《薦士》),蘇轼形容他的詩是"詩從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有如黃河魚,出膏以自煮"(《讀孟郊詩二首》),都能從不同方面說明他詩歌的特點。

    但是,他有的詩也寫得很平易近人,例如普遍傳誦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一般說來,韓詩比較氣象闊大,孟詩比較思力深刻。

     孟郊詩中也有不少表現庸俗思想或封建觀念的作品,如《初于洛中選》、《烈女操》等。

    有的則虔誠地歌頌仙佛,如《列仙文》四首等。

    在藝術上,也有一些詩寫得艱澀枯槁,缺乏詩味。

     孟郊詩在文學史上影響是不小的。

    中晚唐不少著名詩人都很贊美他的詩才。

    賈島《哭孟郊》詩說:"冢近登山道,詩随過海船。

    "可見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