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唐前期詩人
關燈
小
中
大
一定影響,《右溪記》、《茅閣記》等,又是柳宗元山水記的先聲。
顧況(727-815?),字逋翁,蘇州人。
至德二年進士。
德宗時官秘書郎。
李泌做宰相時,他遷著作郎,泌死,他作《海鷗詠》一詩嘲诮權貴,被貶為饒州司戶參軍。
晚年隐于茅山。
顧況與元結同時而略晚。
他也是一個關心人民痛苦的新樂府作者。
作詩能注意"聲教"而不僅僅追求"文采之麗"(《悲歌序》)。
他根據《詩經》的諷谕精神寫了《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都是諷刺勸戒之作,其中也有直接反映現實的,如《囝》: 囝生南方,閩吏得之,乃絕其陽。
為臧為獲,緻金滿屋。
為髡為鉗,如視草木。
天道無知,我罹其毒。
神道無知,彼受其福。
郎罷别囝,吾悔生汝。
及汝既生,人勸不舉。
不從人言,果獲是苦。
囝别郎罷,心摧血下。
隔地絕天,乃至黃泉,不得在郎罷前。
唐代閩中官吏常取閩童做閹奴,顧況這首詩,揭發了閩吏這種殘害人民的罪行。
其他如《上古》一章同情農民稼穑之苦;《采蠟》一章諷刺統治者的享樂生活,同情采蠟者的悲慘遭遇,也是為現實而發的。
這些詩形式上模拟《詩經》四言體,但能自立新題,描寫時事。
他效法《詩經》"小序"體例,取詩中首句一二字為題,并标明主題,如"囝,哀閩也"、"采蠟,怨奢也",開了白居易新樂府"首章标其目"的先例。
他學習古樂府寫的《公子行》、《棄婦詞》也是富有現實意義的作品。
顧況的新樂府詩沒有元結的多,反映現實也不夠廣泛,但他在詩體上比較多樣,由于吸收了民歌俚曲的特點,語言也較通俗流暢。
他的《竹枝詞》更是直接學習江南民歌的作品。
元結、顧況之外,戎昱和戴叔倫也寫過新樂府。
戎昱(740-787?)頗多邊塞之作。
他的《苦哉行》寫唐王朝借回纥兵鎮壓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詠史》詩"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
豈能将玉貌,便拟靜胡塵。
"諷刺肅宗的和親政策,也表現了民族自尊心。
戴叔倫(732-789)的《女耕田行》也是這一時期新樂府的佳作: 乳燕入巢筍成竹,誰家二女種新谷。
無人無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作泥。
自言家貧母年老,長兄從軍未娶嫂。
去年災疫牛囤空,截絹買刀都市中。
頭巾掩面畏人識,以刀代牛誰與同。
姊妹相攜心正苦,不見路人唯見土。
疏通畦隴防亂苗,整頓溝塍待時雨。
日正南岡午饷歸,可憐朝雉擾驚飛。
東鄰西舍花發盡,共惜餘芳淚滿衣。
詩中以典型的事例,顯示了安史亂後壯丁稀少、民生雕敝的農村面貌。
另一首《屯田詞》出寫出了農民在旱災、蝗災威脅下,在官府繁重徭役壓迫下,輾轉辛酸的生活情景。
第二節 劉長卿 韋應物 劉長卿(709-780?),字文房,河間(今河北河間)人。
開元二十一年進士,大曆中,官至鄂嶽轉運留後,為觀察使誣奏,系姑蘇獄,後貶南巴尉。
終随州刺史。
劉長卿"以詩馳名上元、寶應間"(《唐詩紀事》)。
他的詩多寫貶谪飄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閑情。
擅長近體,尤工五律,曾自稱為"五言長城"。
風格含蓄溫和,清雅洗煉,接近王孟一派。
他集中也有少數反映現實的詩,如《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用很簡煉渾括的詩筆,寫出安史亂後荒涼雕敝的景象: 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幹。
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
此外,如《疲兵篇》、《送李中丞歸襄州》等詩,或寫久戍邊塞不得歸家的兵士,或寫被罷歸鄉裡的老将,也令人深感同情。
他寫山水隐逸生活的詩,成就較高。
用嚴格的律詩寫景抒情,能作到凝煉自然,造意清新。
其代表作如《尋南溪常山人山居》: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屐痕。
白雲依靜渚,芳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與禅意,相對亦忘言。
詩中寫他尋訪道人,在南溪山中一路所見的幽靜景色,洗煉清新,頗饒風緻。
結尾寫空寂的禅意,思想感情卻是消極的。
又如《碧澗别墅喜皇甫侍禦相訪》: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
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
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 荒僻幽靜的别墅,無人肯到,皇甫侍禦獨遠來相訪,欣慰之情,不言而自見。
他的絕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也是曆來傳誦的名作: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雪夜投宿山中貧寒人家所見的情景,隻短短幾句話就刻畫烘托出來,讓人感到含蓄親切。
顧況(727-815?),字逋翁,蘇州人。
至德二年進士。
德宗時官秘書郎。
李泌做宰相時,他遷著作郎,泌死,他作《海鷗詠》一詩嘲诮權貴,被貶為饒州司戶參軍。
晚年隐于茅山。
顧況與元結同時而略晚。
他也是一個關心人民痛苦的新樂府作者。
作詩能注意"聲教"而不僅僅追求"文采之麗"(《悲歌序》)。
他根據《詩經》的諷谕精神寫了《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都是諷刺勸戒之作,其中也有直接反映現實的,如《囝》: 囝生南方,閩吏得之,乃絕其陽。
為臧為獲,緻金滿屋。
為髡為鉗,如視草木。
天道無知,我罹其毒。
神道無知,彼受其福。
郎罷别囝,吾悔生汝。
及汝既生,人勸不舉。
不從人言,果獲是苦。
囝别郎罷,心摧血下。
隔地絕天,乃至黃泉,不得在郎罷前。
唐代閩中官吏常取閩童做閹奴,顧況這首詩,揭發了閩吏這種殘害人民的罪行。
其他如《上古》一章同情農民稼穑之苦;《采蠟》一章諷刺統治者的享樂生活,同情采蠟者的悲慘遭遇,也是為現實而發的。
這些詩形式上模拟《詩經》四言體,但能自立新題,描寫時事。
他效法《詩經》"小序"體例,取詩中首句一二字為題,并标明主題,如"囝,哀閩也"、"采蠟,怨奢也",開了白居易新樂府"首章标其目"的先例。
他學習古樂府寫的《公子行》、《棄婦詞》也是富有現實意義的作品。
顧況的新樂府詩沒有元結的多,反映現實也不夠廣泛,但他在詩體上比較多樣,由于吸收了民歌俚曲的特點,語言也較通俗流暢。
他的《竹枝詞》更是直接學習江南民歌的作品。
元結、顧況之外,戎昱和戴叔倫也寫過新樂府。
戎昱(740-787?)頗多邊塞之作。
他的《苦哉行》寫唐王朝借回纥兵鎮壓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詠史》詩"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
豈能将玉貌,便拟靜胡塵。
"諷刺肅宗的和親政策,也表現了民族自尊心。
戴叔倫(732-789)的《女耕田行》也是這一時期新樂府的佳作: 乳燕入巢筍成竹,誰家二女種新谷。
無人無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作泥。
自言家貧母年老,長兄從軍未娶嫂。
去年災疫牛囤空,截絹買刀都市中。
頭巾掩面畏人識,以刀代牛誰與同。
姊妹相攜心正苦,不見路人唯見土。
疏通畦隴防亂苗,整頓溝塍待時雨。
日正南岡午饷歸,可憐朝雉擾驚飛。
東鄰西舍花發盡,共惜餘芳淚滿衣。
詩中以典型的事例,顯示了安史亂後壯丁稀少、民生雕敝的農村面貌。
另一首《屯田詞》出寫出了農民在旱災、蝗災威脅下,在官府繁重徭役壓迫下,輾轉辛酸的生活情景。
第二節 劉長卿 韋應物 劉長卿(709-780?),字文房,河間(今河北河間)人。
開元二十一年進士,大曆中,官至鄂嶽轉運留後,為觀察使誣奏,系姑蘇獄,後貶南巴尉。
終随州刺史。
劉長卿"以詩馳名上元、寶應間"(《唐詩紀事》)。
他的詩多寫貶谪飄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閑情。
擅長近體,尤工五律,曾自稱為"五言長城"。
風格含蓄溫和,清雅洗煉,接近王孟一派。
他集中也有少數反映現實的詩,如《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用很簡煉渾括的詩筆,寫出安史亂後荒涼雕敝的景象: 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幹。
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
此外,如《疲兵篇》、《送李中丞歸襄州》等詩,或寫久戍邊塞不得歸家的兵士,或寫被罷歸鄉裡的老将,也令人深感同情。
他寫山水隐逸生活的詩,成就較高。
用嚴格的律詩寫景抒情,能作到凝煉自然,造意清新。
其代表作如《尋南溪常山人山居》: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屐痕。
白雲依靜渚,芳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與禅意,相對亦忘言。
詩中寫他尋訪道人,在南溪山中一路所見的幽靜景色,洗煉清新,頗饒風緻。
結尾寫空寂的禅意,思想感情卻是消極的。
又如《碧澗别墅喜皇甫侍禦相訪》: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
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
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 荒僻幽靜的别墅,無人肯到,皇甫侍禦獨遠來相訪,欣慰之情,不言而自見。
他的絕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也是曆來傳誦的名作: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雪夜投宿山中貧寒人家所見的情景,隻短短幾句話就刻畫烘托出來,讓人感到含蓄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