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魏晉南北朝的小說
關燈
小
中
大
佐的《南柯太守傳》,就淵源于劉義慶《幽明錄》的《焦湖廟祝》以及《搜神記》中"盧汾夢入蟻穴"的故事。
在中國小說史上,說狐道鬼這一流派的形成,就肇始于這時的志怪小說。
如宋洪邁的《夷堅志》、明瞿佑的《剪燈新話》、清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紀曉岚的《閱微草堂筆記》等,都和它有一脈相承的關系。
宋人平話中的"煙粉靈怪"故事也都受到它的影響。
如《生死交範張雞黍》、《西湖三塔記》等,就出自《搜神記》相同題材的故事。
志怪小說還給後世的戲曲和小說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馮夢龍的《三言》,都吸收了《搜神記》的若幹材料;關漢卿的《窦娥冤》、湯顯祖的《邯鄲夢》,是《東海孝婦》和《焦湖廟祝》的進一步發展;至于如《幹将莫邪》被魯迅改為曆史小說《鑄劍》,《董永》為今天黃梅戲《天仙配》的最早藍本,這更是大家所熟知的。
第三節 轶事小說 記錄人物轶聞瑣事的小說在魏晉南北朝也很盛行,這和當時社會品評人物的清談風尚有密切關系,魯迅說:"漢末士流,已重品目,聲名成毀,決于片言。
魏晉以來,乃彌以标格語言相尚,惟吐屬則流于玄虛,舉止則故為疏放。
......世這所尚,因有撰集,或者掇拾舊聞,或者記述近事,雖不過從殘小語,而具為人間言動,遂脫志怪之牢籠也。
"(《中國小說史略》)這一段話,扼要地說明了轶事小說産生和興盛的原因。
魏晉的轶事小說,較早的有托名漢劉歆的《西京雜記》,據《唐書?經籍志》著錄,實為晉葛洪所撰。
這部書内容很龐雜,記述了西漢的宮室制度、風俗習慣、怪異傳說等多方面内容,人物轶事隻是其中的一部分,但确有一些"意緒秀異,文筆可觀"的佳作。
如《鷫鸘裘》描寫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垆賣酒捉弄卓王孫的故事,就很生動。
《王嫱》一則,反映了宮庭生活的腐敗和奸臣的弄權納賄,颠倒黑白,有強烈的批判意義。
純粹記錄人物轶事的小說,最早的作品是東晉裴啟的《語林》,後來有郭澄之的《郭子》,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梁沈約的《俗說》,殷芸的《小說》等。
這些書已大都散佚,隻在類書中還保有一些遺文。
比較完整流傳至今的隻有《世說新語》,它是魏晉轶事小說的集大成之作,是這類小說的代表作品。
《世說新語》的編撰人劉義慶(403-444),是劉宋王朝的宗室,襲封臨川王。
《宋書?劉道仙傳》說他"性簡素","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
《世說新語》可能就是他和手下文人雜采衆書編纂潤色而成。
梁時劉孝标為此書作注,引用古書四百馀種,更加豐富了本書的内容。
《世說新語》主要是掇拾漢末至東晉的士族階層人物的遺聞轶事,尤詳于東晉。
全書按内容分類系事,計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篇。
作者顯然是從士族階級的觀點來搜集記錄這些人物轶事的,因此它的褒貶也就不能不帶有嚴重的階級局限性,許多是應該嚴格批判的東西,作者卻持着欣賞贊揚的态度,這大大影響了本書的思想性。
但從其内容的客觀意義來說,仍然比較清楚地反映了士族階級的精神面貌與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暴露和認識意義。
《世說新語》的大部分篇幅是描寫"魏晉風度"名士風流",我們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士族名士有意玩弄風度、風流自賞的情态。
他們崇尚"自然",主張适意而行,不受任何拘束。
如《任誕篇》記王子猷居山陰,逢夜雪,忽憶剡縣戴安道,即時登舟往訪,經宿始至,及門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同篇又載劉伶縱酒放達,甚至脫衣裸形在室中,有人看見譏笑他,他卻說:"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有一些放誕行為實際已流于縱欲享樂。
如同篇記畢卓,他認為"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他們又以喜怒憂懼不形于色,為不失名士風度。
如《雅量篇》載謝安與人圍棋,适得謝玄淮上大捷消息,他看信畢,竟"默然無言",直到有人問是何事,他才毫不在意地答道:"小兒輩大破賊"。
而"意色舉止,不異于常"。
又如同篇載顧雍集僚屬圍棋,得到兒子死訊,他雖"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卻"神氣不變",直至客散。
能欣賞山水也被視為名士風雅。
許詢"好遊山水",又"體便登陟",時人便稱許他說:"許非徒有勝情,實有濟勝之具。
"(《栖逸篇》)衛永不谙山水,孫綽便譏議他說:"此子神情都不關山水。
"(《賞譽篇》)這些名士又以隐逸為高。
《排調篇》載,謝安始隐東山,後出仕
在中國小說史上,說狐道鬼這一流派的形成,就肇始于這時的志怪小說。
如宋洪邁的《夷堅志》、明瞿佑的《剪燈新話》、清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紀曉岚的《閱微草堂筆記》等,都和它有一脈相承的關系。
宋人平話中的"煙粉靈怪"故事也都受到它的影響。
如《生死交範張雞黍》、《西湖三塔記》等,就出自《搜神記》相同題材的故事。
志怪小說還給後世的戲曲和小說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馮夢龍的《三言》,都吸收了《搜神記》的若幹材料;關漢卿的《窦娥冤》、湯顯祖的《邯鄲夢》,是《東海孝婦》和《焦湖廟祝》的進一步發展;至于如《幹将莫邪》被魯迅改為曆史小說《鑄劍》,《董永》為今天黃梅戲《天仙配》的最早藍本,這更是大家所熟知的。
第三節 轶事小說 記錄人物轶聞瑣事的小說在魏晉南北朝也很盛行,這和當時社會品評人物的清談風尚有密切關系,魯迅說:"漢末士流,已重品目,聲名成毀,決于片言。
魏晉以來,乃彌以标格語言相尚,惟吐屬則流于玄虛,舉止則故為疏放。
......世這所尚,因有撰集,或者掇拾舊聞,或者記述近事,雖不過從殘小語,而具為人間言動,遂脫志怪之牢籠也。
"(《中國小說史略》)這一段話,扼要地說明了轶事小說産生和興盛的原因。
魏晉的轶事小說,較早的有托名漢劉歆的《西京雜記》,據《唐書?經籍志》著錄,實為晉葛洪所撰。
這部書内容很龐雜,記述了西漢的宮室制度、風俗習慣、怪異傳說等多方面内容,人物轶事隻是其中的一部分,但确有一些"意緒秀異,文筆可觀"的佳作。
如《鷫鸘裘》描寫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垆賣酒捉弄卓王孫的故事,就很生動。
《王嫱》一則,反映了宮庭生活的腐敗和奸臣的弄權納賄,颠倒黑白,有強烈的批判意義。
純粹記錄人物轶事的小說,最早的作品是東晉裴啟的《語林》,後來有郭澄之的《郭子》,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梁沈約的《俗說》,殷芸的《小說》等。
這些書已大都散佚,隻在類書中還保有一些遺文。
比較完整流傳至今的隻有《世說新語》,它是魏晉轶事小說的集大成之作,是這類小說的代表作品。
《世說新語》的編撰人劉義慶(403-444),是劉宋王朝的宗室,襲封臨川王。
《宋書?劉道仙傳》說他"性簡素","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
《世說新語》可能就是他和手下文人雜采衆書編纂潤色而成。
梁時劉孝标為此書作注,引用古書四百馀種,更加豐富了本書的内容。
《世說新語》主要是掇拾漢末至東晉的士族階層人物的遺聞轶事,尤詳于東晉。
全書按内容分類系事,計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篇。
作者顯然是從士族階級的觀點來搜集記錄這些人物轶事的,因此它的褒貶也就不能不帶有嚴重的階級局限性,許多是應該嚴格批判的東西,作者卻持着欣賞贊揚的态度,這大大影響了本書的思想性。
但從其内容的客觀意義來說,仍然比較清楚地反映了士族階級的精神面貌與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暴露和認識意義。
《世說新語》的大部分篇幅是描寫"魏晉風度"名士風流",我們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士族名士有意玩弄風度、風流自賞的情态。
他們崇尚"自然",主張适意而行,不受任何拘束。
如《任誕篇》記王子猷居山陰,逢夜雪,忽憶剡縣戴安道,即時登舟往訪,經宿始至,及門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同篇又載劉伶縱酒放達,甚至脫衣裸形在室中,有人看見譏笑他,他卻說:"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有一些放誕行為實際已流于縱欲享樂。
如同篇記畢卓,他認為"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他們又以喜怒憂懼不形于色,為不失名士風度。
如《雅量篇》載謝安與人圍棋,适得謝玄淮上大捷消息,他看信畢,竟"默然無言",直到有人問是何事,他才毫不在意地答道:"小兒輩大破賊"。
而"意色舉止,不異于常"。
又如同篇載顧雍集僚屬圍棋,得到兒子死訊,他雖"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卻"神氣不變",直至客散。
能欣賞山水也被視為名士風雅。
許詢"好遊山水",又"體便登陟",時人便稱許他說:"許非徒有勝情,實有濟勝之具。
"(《栖逸篇》)衛永不谙山水,孫綽便譏議他說:"此子神情都不關山水。
"(《賞譽篇》)這些名士又以隐逸為高。
《排調篇》載,謝安始隐東山,後出仕